图书介绍
先秦两汉出版史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光裕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齐鲁书社
- ISBN:753333589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81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5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先秦两汉出版史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 中国出版史的对象、范围与分期——关于编撰中国古代出版通史的基本看法1
一、关于出版概念——两要素说与三要素说2
二、出版史的对象与范围——兼谈方法问题6
三、出版史如何分期——出版诞生与历史分期的依据12
四、从官府垄断到孕育出版——官书制度不准公众传播16
五、抄本出版(古典出版)基本特征——读者传写盛行与书商边缘化27
六、雕版出版基本特征——建立先校雠,次印刷,后发行的工作模式37
最早书籍与史官文化58
一、不同文字载体的不同作用60
应用范围以简策最广,使用人群以简策最多61
甲骨是记录卜辞的专用载体66
铜器铭文的作用是成为简书的补充67
刻石文的作用是成为简书的补充71
二、最早书籍与简书74
书籍材料与文字载体如何区别76
关于夏代篇籍的推测79
商代有篇籍83
从文献记载看周代简书87
有关最早书籍的争论91
简书的独特优势是我先民在制造中自觉赋予的96
帛书在应用中的特殊作用101
三、史官文化与官书制度106
巫史官员107
史官文化基本特征113
官书与官书制度117
商周简册考释——兼谈商周简册的社会意义125
一、从殷墟甲骨文“册”字看殷商有简册127
二、从西周册命看西周有简册135
三、商周社会为何需要简册?——简册作为传播工具的巨大作用143
简论官书三特征——不准公众传播、作者不署名、书无定本153
一、不准公众传播——兼谈“铸刑鼎”与典籍公之于众的区别154
二、作者不署名——兼谈“被作者”是一个骗局159
三、书无定本——兼谈古书辨伪中一个冤案167
孔子与官书制度——孔子对书籍传播的历史贡献180
一、官书与官书制度——兼谈春秋年间社会变革对孔子的影响181
二、冲破官学垄断办民间私学——修订“周官之旧典”作为私学教材188
三、为结束官书制度迈出重要的第一步——兼谈孔门儒家的自由精神194
四、经学传记是一家之学集体著作——兼谈官书三特征与无名氏集体著作的关系208
五、孔子“述而不作”的原意——兼谈书籍尚未公众传播对作者行为的影响223
子书崛起与书籍变革235
一、政教合一与史官文化——子书兴起的历史文化背景237
二、子书概况:数量与国别——以《汉书·艺文志》为准246
三、经西汉刘向校定传于后世——汉以前子书原貌不可复见253
四、子书开启自由著述的新纪元——兼谈子书作者与官书作者的区别259
五、从师徒相传走向公众传播——最终在流通领域引发一场革命263
六、产生于从来没有著作权的社会——为以后建立著作权铺平道路268
七、子书是一家之学集体著作——兼谈子书“辨伪”是制造历史冤案277
八、以文字取代口述——阅读文化迅速兴起293
九、大踏步走向社会公众——兼谈《吕氏春秋》问世的划时代意义300
秦汉书籍政策——从垄断走向开放306
一、秦始皇焚书与官书垄断政策307
二、“除挟书律”与书籍自由流通(上)311
三、“除挟书律”与书籍自由流通(下)312
四、创建藏书机构,设立书籍作坊——“建藏书之策,设写书之官”317
五、民间书籍事业蓬勃发展320
六、新旧作品纷纷问世322
七、科技著作如何问世324
八、书籍流通的管制328
两汉书籍流通332
一、经学弟子从师“写书”——没有书商参与的书籍流通333
经师传学,弟子写书333
“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经书流通中的定本问题336
将口述著为文字——书名与作者问题338
经书流通全国342
二、流通以读者传写为主343
民间与官府赠书346
最常见的是读者传写348
“置写书之官”就是设立书籍作坊——汉代书籍生产两种方式351
佣书与传写的关系354
作者自序中的著作权观念——读者传写如何走向规范356
秘书监为何必须校书——兼谈读者传写内部的自律机制362
师传之书与家传之书——书籍传承两个渠道367
朝廷书籍流向民间的渠道368
三、书肆诞生与书商作用边缘化372
书肆诞生于西汉后期373
商人阶层因重农抑商而沦为边缘群体377
书商作用边缘化为何必不可免?——士商对立与自给自足经济380
书商没有能力自建书籍作坊——书肆以经营旧书为主384
书肆与书籍市场387
刘向校书对抄本(古典)出版的贡献392
一、出版史如何研究校书393
二、汉代民间校书与官府校书396
三、刘向如何校理定本399
四、刘向如何查考作者407
五、刘向如何制作新书413
六、东汉设置秘书监414
汉代制作简书与帛书418
一、原材料加工418
二、书简长度不相同420
三、简书卷面格式与卷轴装424
四、帛书制作与应用429
五、缣帛昂贵,应用以简书为主432
以纸代简考——纸早期应用史436
前言436
一、蔡伦与造纸439
蔡伦造纸成功以前中国已经有纸440
汉代造纸具有自觉而明确的目的445
汉官府在造纸中起主导作用447
发明家蔡伦的伟大贡献449
二、纸在东汉推广应用454
文献记载最早使用纸的书信、书籍与公文454
崔瑗说“贫不及素,但以纸耳”是信中客气话,并无轻视纸的意思458
书法家用纸作书在纸早期应用史上的重要意义462
改进笔墨制作技术是普及用纸的重要标志465
从语用学角度看,以“纸笔”作为书信代词说明”尺牍”时代已经过去了468
纸书盛行与最后一批简书的毁灭471
东汉后期官府政务中用纸事项478
东汉末年官府沿用简牍事项482
简要结论485
三、三国与西晋的文化用纸487
书信用纸早成习尚487
纸书盛行于民间与官府488
文人用纸写作491
士人用纸制作自己所需书籍494
用纸普及与书法家谈纸上作书495
虞龢《论书表》所记三国与西晋书法家纸书,没有简牍497
窦臮《述书赋》所记三国与西晋书法家纸书,没有简牍499
傅咸《纸赋》是以纸代简的颂歌502
四、西晋是以纸代简的历史分水岭504
三国时期纸诏与版诏并存504
纸书章表最早见于三国505
西晋通行纸诏是以纸代简完成的基本标志507
西晋章表都用纸510
西晋黄籍511
五、西晋尚存简牍事项与桓玄“禁简令”之无效512
西晋尚存少量简牍事项已无关大局512
桓玄“禁简令”517
考查桓玄“禁简令”后至隋唐沿用简牍事项517
桓玄“禁简令”乃一纸空文522
附录一 关于建立出版史料学524
“先搞资料,然后再撰写”——《关于编纂中国出版通史情况汇报提纲》(1996)525
为出版史与故友林穗芳商量最多530
按出版学观点,全面系统地搜集史料535
酸甜苦辣,一言难尽539
附录二 人生如梦非为梦,岁月无情似有情——《历史与文化论集》序言548
后记572
热门推荐
- 1160160.html
- 1133908.html
- 3070757.html
- 3125568.html
- 2395705.html
- 3833173.html
- 3480883.html
- 2725696.html
- 3878671.html
- 5042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6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951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9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51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15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27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69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87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16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3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