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内部审计对组织价值的贡献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孙青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1190776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63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内部审计-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内部审计对组织价值的贡献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言1
1.1研究背景1
1.1.1基于内部审计实务的发展1
1.1.2基于内部审计定义的演变4
1.1.3基于内部审计功能的拓展5
1.1.4基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6
1.2研究意义8
1.2.1研究内部审计对组织价值的贡献度是完善内部审计理论的必然要求8
1.2.2内部审计对组织价值的贡献度研究可以弥补规范理论研究的缺陷8
1.2.3研究内部审计对组织价值的贡献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8
1.3文献回顾9
1.3.1对内部审计师所扮演的角色、目的及效益的研究9
1.3.2对内部审计应该如何为组织增加价值的研究10
1.3.3对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影响因素研究11
1.3.4对内部审计与组织价值增值的实证研究12
1.3.5研究趋势14
1.4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方法15
1.4.1研究思路15
1.4.2主要内容与观点15
1.4.3主要研究方法18
第2章 内部审计本质的认识20
2.1国内外学者对审计本质的认识20
2.1.1“查账论”20
2.1.2“系统过程论”21
2.1.3“经济监督论”22
2.1.4“经济控制论”22
2.2国内外学者对内部审计本质的认识23
2.2.1内部审计的本质在于受托责任23
2.2.2内部审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控制24
2.3从内部审计的定义看内部审计本质24
2.3.1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25
2.3.2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28
2.3.3国内外学者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29
2.3.4对内部审计概念的理解30
2.4从我国内部审计的定位看内部审计本质30
2.4.1内部审计设立阶段31
2.4.2内部审计附属于国家审计阶段33
2.4.3内部审计独立于国家审计阶段35
2.4.4对内部审计本质的理解35
2.5从内部审计的职能看内部审计本质36
2.5.1内部审计功能的演变36
2.5.2内部审计职能与内部审计本质37
第3章 组织价值及测度40
3.1国内外学者关于组织价值的不同观点41
3.1.1国外学者关于组织价值的不同观点41
3.1.2国内学者关于组织价值的不同观点42
3.1.3对组织价值内涵的理解43
3.2组织价值的理论解释44
3.2.1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解释企业价值44
3.2.2基于效用价值论解释企业价值45
3.2.3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价值论解释企业价值45
3.3组织价值的不同测度46
3.3.1组织价值的表现形式46
3.3.2组织价值的衡量指标48
3.4组织价值的影响因素53
3.4.1影响组织价值的外部环境因素54
3.4.2影响组织价值的内部环境因素54
3.4.3内外部环境因素对组织价值的影响56
第4章 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国家审计57
4.1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及国家审计的区别58
4.1.1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区别59
4.1.2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的区别59
4.1.3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国家审计的区别60
4.2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及国家审计的协作60
4.2.1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协作60
4.2.2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的协作61
4.2.3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国家审计的协作62
4.2.4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及国家审计的区别与协作对我们的启示63
4.3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作63
4.3.1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64
4.3.2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作的迫切性65
4.3.3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协作的有效途径66
第5章 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的传导机制分析69
5.1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的实现路径70
5.1.1国内外学者的不同观点71
5.1.2内部审计增值的实现路径72
5.2国电蒙能投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的传导机制分析73
5.2.1我国火力发电企业行业现状分析74
5.2.2内蒙古国电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概况76
5.2.3火力发电企业的寿命周期与价值链分析77
5.2.4内部审计功能发挥与火力发电企业运营流程配比分析80
5.2.5火力发电企业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的传导机制分析81
5.2.6小结83
5.3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的传导机制分析83
5.3.1商业银行具有高风险的特征83
5.3.2中国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及价值链分析84
5.3.3中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增值传导功能的发挥89
5.3.4内部审计在贷款业务流程中的增值传导机理99
5.3.5工商银行内部审计增值传导机制案例剖析103
第6章 内部审计绩效的评价108
6.1国内外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108
6.1.1对内部审计评价标准的研究108
6.1.2对内部审计评价模型和方法的研究109
6.1.3对内部审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110
6.1.4对内部审计业绩评价指标运用的研究114
6.2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理论分析115
6.2.1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内涵115
6.2.2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必要性116
6.2.3可供借鉴的绩效评价方法和模型118
6.2.4内部审计绩效的影响因素120
6.3基于理论和调查相结合的多层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的重构123
6.3.1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是研究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的关键124
6.3.2多种绩效评价方法的比较及其对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启示125
6.3.3多层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26
6.4多层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运用131
6.4.1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和回收132
6.4.2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的权重136
6.4.3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综合得分137
6.4.4内部审计绩效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F-AHP方法)的步骤139
6.5基于平衡计分卡和绩效棱柱结合的内部审计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139
6.5.1平衡计分卡和绩效棱柱在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中的导入140
6.5.2内部审计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148
6.6内部审计绩效综合评价评分方法158
6.6.1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158
6.6.2影响内部审计绩效指标权重的因素163
6.6.3内部审计绩效评分的实施164
6.6.4内部审计绩效综合评价的实施165
第7章 内部审计质量对企业价值增值的实证分析167
7.1文献综述167
7.1.1国外文献回顾167
7.1.2国内文献回顾169
7.1.3文献述评173
7.2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174
7.2.1研究假设的提出174
7.2.2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177
7.2.3变量的选择177
7.2.4模型的构建180
7.3实证结果与分析181
7.3.1描述性统计181
7.3.2相关性分析182
7.3.3多元回归分析184
7.3.4稳健性检验185
7.4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186
7.4.1研究结论186
7.4.2政策建议187
7.4.3研究局限与不足189
第8章 内部审计隶属模式对企业价值增值的实证分析190
8.1国内外文献综述190
8.1.1内部审计机构的不同隶属模式以及设立因素190
8.1.2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价值增值192
8.1.3内部审计隶属模式与企业价值增值193
8.1.4文献述评194
8.2内部审计隶属模式比较分析195
8.2.1国外内部审计隶属模式分析195
8.2.2我国内部审计隶属模式分类197
8.2.3五种不同内部审计隶属模式的比较分析202
8.3内部审计隶属模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204
8.3.1研究假设204
8.3.2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207
8.3.3实证分析208
8.4内部审计隶属模式对企业价值增值的实证检验210
8.4.1研究假设与模型设计210
8.4.2内部审计隶属模式对企业价值增值的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212
8.4.3多元性回归分析214
8.5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215
8.5.1研究结论215
8.5.2政策建议217
第9章 内部审计对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影响分析222
9.1文献综述222
9.1.1内部审计相关文献综述222
9.1.2财务重述相关文献综述225
9.2内部审计对财务重述影响的理论分析229
9.2.1内部审计的影响因素229
9.2.2财务重述动因分析234
9.2.3内部审计对财务重述的影响237
9.3研究设计与研究假设239
9.3.1研究假设的提出239
9.3.2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241
9.3.3模型构建和变量选择241
9.4实证结果与分析243
9.4.1描述性统计244
9.4.2相关性分析245
9.4.3多元回归分析246
9.4.4稳健性检验247
9.5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248
9.5.1研究结论248
9.5.2政策建议248
9.5.3研究局限与不足249
参考文献251
后记263
热门推荐
- 2353400.html
- 1501316.html
- 3299897.html
- 318960.html
- 3193371.html
- 3200088.html
- 188945.html
- 724691.html
- 1904298.html
- 18600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03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88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01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11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161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20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45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299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94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4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