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教育社会发展研究丛书 现象与阐释 言语视角下的课堂冲突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秀玲著;董泽芳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27003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19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26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课堂教学-教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等教育社会发展研究丛书 现象与阐释 言语视角下的课堂冲突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教育与言语关系的认知与观察1
一、对教育与言语关系的认识1
二、对新时期课堂冲突现象的观察4
三、课堂研究中言语视角的缺失8
第二节 课堂冲突研究的价值导向10
一、教育研究中“我”的存在10
二、言语分析视角的教育转向11
三、课堂冲突的诠释与新诠释12
四、细致观察、剖析微观教学现象12
第三节 概念:课堂冲突与言语场域13
一、言语13
二、课堂冲突19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20
一、研究的视角20
二、研究的方法24
第五节 本书框架25
第一章 言语冲突的理论研究27
第一节 冲突理论的谱系考察27
第二节 言语理论的流派梳理29
一、言语与行为——哈贝马斯的言语行为理论29
二、言语与权力——福柯、布迪厄的观点30
三、语言与编码——伯恩斯坦的教育知识编码理论33
第三节 交往理论的观点认知34
一、交往与生活世界说35
二、交往教学理论36
第四节 过程哲学的思维价值37
第五节 课堂冲突的视角分析39
一、关于课堂分析视角的研究39
二、关于课堂言语的相关研究47
三、关于课堂冲突的相关研究52
第二章 课堂:冲突的言语场域58
第一节 课堂:言语的场域58
一、言语场域58
二、言语视角下的课堂——要素分析61
三、言语视角下的课堂——特点分析68
第二节 课堂:冲突的言语场域73
一、言语场域中冲突的产生73
二、言语场域中冲突的类型74
三、言语场域中冲突的特点76
第三节 课堂冲突:言语视角下的价值再认77
第三章 主体冲突——言语的权力分配79
第一节 交往——主体关系的言语取向80
一、主体关系的历史取向80
二、主体关系的言语取向85
第二节 冲突——主体关系的言语表现87
一、主体冲突的言语分类88
二、课堂主体冲突的言语表现90
第三节 权力分配——主体冲突的言语实质96
一、言语的文化分配98
二、言语的类型分配99
三、言语的地位分配100
四、言语的个性分配102
第四章 过程冲突——言语的控制与反抗105
第一节 过程与言语105
一、教学过程的历史认识105
二、教学过程的言语分析111
第二节 课堂过程冲突的言语表现119
一、过程冲突的言语产生119
二、预设与生成——过程冲突的言语表现122
第三节 预设与生成——过程的言语控制与反抗127
一、预设:言语控制的途径128
二、生成:言语反抗的表白130
三、预设与生成的言语对话131
第五章 内容冲突——言语的选择与理解135
第一节 内容与言语136
一、几种不同的课程认识136
二、课程言语的已有研究138
三、课程冲突的言语分类140
第二节 静态言语——课程文本的内容冲突144
一、性别言语失衡146
二、城乡言语失衡149
三、强弱势群体言语失衡152
第三节 动态解读——课程文本的理解冲突154
一、多元解读的可能性156
二、文本诠释的有限性160
三、多元解读与过度诠释162
第四节 内容冲突的言语理解164
一、言语内容的选择与控制165
二、言语内容的授受与冲突168
第六章 冲突消解——言语的诉求171
第一节 课堂言语冲突的社会学反思172
一、言语的关系主客体化173
二、言语思维方式简单化175
三、言语追求价值功利化178
第二节 言语冲突消解的教学途径181
一、消解中心,回归师生言语对话181
二、多元思维,促进教学言语生成184
三、追求平等,保证课程言语多元189
四、回归生活,追求课堂言语交往193
结语198
参考文献201
附录:教育案例一览表218
后记219
热门推荐
- 2191692.html
- 1426119.html
- 3402156.html
- 2590284.html
- 209865.html
- 3465916.html
- 2386871.html
- 1334431.html
- 141601.html
- 5919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01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6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58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35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75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487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52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73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01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8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