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景颇语参考语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景颇语参考语法
  • 戴庆戴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1218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82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496页
  • 主题词:景颇语-语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景颇语参考语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 绪论篇3

1引言3

1.1编写宗旨3

1.2编写要求4

1.3编写说明6

2景颇族和景颇语8

2.1景颇族概况8

2.1.1景颇族的分布8

2.1.2景颇族的来源及演变8

2.2景颇语的系属9

2.3景颇族的支系和支系语言11

2.4景颇文概况14

3景颇语的语音16

3.1声母16

3.2韵母17

3.3声调17

3.4弱化音节18

3.5景颇文的标音方法18

3.5.1声母18

3.5.2韵母20

4景颇语语法的总体审视24

4.1在藏缅语中形态变化较多24

4.2动词是句法结构的核心25

4.3虚词和语序也是重要的语法手段25

4.4韵律制约语法的结构特点和演变规律的变化26

4.5重叠是一个重要的语法手段26

4.6语法化是制约语法演变的一个重要杠杆27

4.7语法形态己出现形态发达型向分析型转型的趋势28

4.8景颇语语法分析的两个强调点28

二 词类篇33

1名词33

1.1名词的前缀33

1.1.1名词前缀的类别33

1.1.2名词的构词前缀34

1.1.3名词的构形前缀36

1.1.4名词“半实半虚”前缀38

1.2名词的重叠40

1.3名词的“性”、“数”41

1.3.1名词的阴性、阳性41

1.3.2名词的“数”43

1.4名词的类称范畴46

1.4.1类称名词的语法特点46

1.4.2类称名词的句法功能51

1.4.3类称范畴形成的条件54

1.5名词的双音节化55

1.5.1名词存在双音节化倾向55

1.5.2名词双音节词的来源56

1.5.3名词双音节化的前一音节聚合58

1.6方位词“里、处”的虚实两重性60

1.6.1“里、处”的实词性60

1.6.2“里、处”的虚词性64

1.6.3“里、处”虚实两重性的理论价值66

2代词68

2.1人称代词68

2.1.1人称代词的“数”68

2.1.2反身代词ti?55 na?3369

2.1.3泛指代词j0? 31“大家、全部”70

2.2指示代词70

2.2.1指示代词的“位”(高低、远近)71

2.2.2指示代词的“数”72

2.2.3指示代词的“状”73

2.2.4修饰泛指动词的指示代词76

2.2.5指示代词与方位名词结合77

2.2.6几个特殊的指示代词78

2.3疑问代词79

2.3.1疑问代词的前缀ka79

2.3.2疑问代词的用法解释79

2.4代词的重叠81

2.4.1重叠表示复数81

2.4.2重叠表示强调82

3动词84

3.1动词特点概述84

3.2动词的使动范畴85

3.2.1使动范畴的概念及范围85

3.2.2使动范畴语法形式的类型87

3.3泛指动词93

3.3.1什么是泛指动词93

3.3.2泛指动词的类别94

3.3.3泛指动词的句法功能96

3.3.4泛指动词的语法化99

3.4存在动词102

3.4.1存在动词的类别102

3.4.2存在动词的语法特点102

3.5判断动词103

3.5.1判断动词的类别103

3.5.2判断动词的语法特点104

3.6动词的重叠105

3.6.1动词重叠作状语105

3.6.2动词重叠作话题106

3.6.3动词重叠作谓语107

3.6.4动词重叠作定语108

3.7动词的词缀108

3.7.1前缀108

3.7.2中缀109

4形容词111

4.1形容词与动词的关系111

4.2形容词的重叠113

4.2.1形容词重叠作状语113

4.2.2形容词重叠作主语114

4.2.3形容词重叠作谓语115

4.2.4重叠加中缀构成名物化115

4.3形容词的态116

5数词118

5.1基数词118

5.1.1单纯数词118

5.1.2合成数词121

5.2几类“数”的表示法123

5.2.1序数表示法123

5.2.2概数表示法124

5.2.3分数表示法126

5.2.4倍数表示法126

5.3数词的重叠127

5.3.1数词重叠作主语127

5.3.2数词重叠作宾语128

5.3.3数词重叠作定语128

6量词129

6.1名量词129

6.1.1名量词的分类129

6.1.2合成名量词的结构分析131

6.1.3兼用名量词的来源133

6.1.4名量词中的外来借词137

6.1.5名量词的用与不用138

6.2动量词140

6.2.1专用动量词140

6.2.2兼用动量词140

6.3量词在句法结构中的语序141

6.4量词充当的句子成分143

6.5量词、数量结构的重叠144

6.5.1量词的重叠144

6.5.2数量结构的重叠145

7状词148

7.1状词的句法特征148

7.1.1状词句法位置的特殊性148

7.1.2状词的重叠151

7.2状词的构词手段153

7.2.1变音造词154

7.2.2派生词构造法156

7.2.3复合词构造法156

7.3状词的语义特征158

8貌词161

8.1貌词的来源161

8.2貌词的语法特点162

8.3貌词的类别164

8.3.1态势貌164

8.3.2结果貌168

8.3.3属性貌170

8.3.4态度貌175

9副词178

9.1副词的语法特征178

9.2副词的分类180

9.3副词的构词特点184

10关系助词185

10.1并列关系助词185

10.2偏正关系助词187

10.2.1宾语助词phe?55187

10.2.2定语助词188

10.2.3状语助词189

10.2.4连接偏正分句的关系助词190

10.3并列、偏正兼用的关系助词192

11句尾词195

11.1句尾词的语法功能195

11.1.1句尾词指示句法成分195

11.1.2句尾词表示“人称”和“数”196

11.1.3句尾词表示“式”197

11.1.4句尾词表示“方向”198

11.2句尾词的语法手段200

11.2.1屈折式200

11.2.2分析式201

11.3句尾词人称标记的多选择性202

11.3.1句尾词人称标记多选择性的类别202

11.3.2句尾词人称标记多选择性的成因和条件207

11.4句尾词的分类207

11.4.1叙述式句尾词208

11.4.2疑问式句尾词208

11.4.3命令式句尾词208

11.4.4商量式句尾词209

11.4.5测度式句尾词209

11.4.6惊讶式句尾词210

11.5句尾词的来源及演变趋势210

11.5.1句尾词的来源210

11.5.2句尾词系统形成的语言条件213

11.5.3景颇语句尾词的发展趋势215

11.5.4从景颇语句尾词看藏缅语代词化的来源216

12语气词231

13感叹词234

13.1感叹词的特征234

13.2感叹词的类别235

13.2.1表示“赞许、同意、满意”的类别235

13.2.2表示“答应、招呼、邀请、催促”的类别236

13.2.3表示“惊讶、惊奇、惊恐、恐怕”的类别237

13.2.4表示“疼痛、寒冷”的类别239

三 构词篇243

1复合词构词法243

1.1并列式243

1.1.1并列式的类别243

1.1.2并列式的语素顺序244

1.2修饰式248

1.2.1名修饰语素+名中心语素=名词248

1.2.2名中心语素+形修饰语素=名词249

1.2.3名中心语素+动修饰语素=名词249

1.2.4动修饰语素+名中心语素=名词250

1.2.5名中心语素+状态修饰语素=名词250

1.2.6名修饰语素+量中心语素=量词251

1.2.7名中心语素+状态修饰语素=量词251

1.3支配式251

1.4主谓式252

1.4.1名被陈述语素+动陈述语素或形陈述语素=名词252

1.4.2名被陈述语素+动陈述语素或形陈述语素=动词252

1.5复合词前一语素的虚化252

2形态构词法254

2.1前缀式254

2.1.1构词前缀254

2.1.2构形前缀255

2.1.3韵律前缀260

2.1.4半前缀260

2.2后缀式和中缀式262

2.3变音式264

3四音格构词法267

3.1四音格词的语音结构267

3.2四音格词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特征271

3.2.1联绵四音格词272

3.2.2复合四音格词272

3.2.3由单纯词加陪衬音节组成的四音格词274

3.3大量产生四音格词的语言机制276

3.4与汉语四音格词比较所见278

3.5小结281

四 句法篇285

1短语285

1.1并列短语285

1.2修饰短语287

1.2.1以名词为中心语287

1.2.2以动词为中心语289

1.3支配短语291

1.3.1名词作宾语291

1.3.2代词作宾语292

1.3.3数量短语作宾语292

1.4述补短语293

1.4.1动词作补语293

1.4.2貌词作补语293

1.4.3形容词作补语293

1.4.4副词作补语的短语294

1.5主谓短语294

1.6同位短语294

1.7连动短语295

2句子成分和语序296

2.1主语和谓语296

2.2宾语298

2.3补语300

2.4状语301

2.5定语303

3几种句式及其类型学特征304

3.1景颇语的话题句304

3.1.1景颇语是话题句语言304

3.1.2景颇语的话题与主语不同307

3.1.3小结310

3.2景颇语的“NP+e 31,式311

3.2.1 “NP+e31”,式的特点311

3.2.2怎样认识景颇语的被动句315

3.3景颇语的述补结构句317

3.3.1述补结构的能产性317

3.3.2述补结构的黏着性321

3.3.3补语的语法化322

3.3.4结语325

3.4景颇语的“给”字句326

3.4.1“给”字的基本特点326

3.4.2 ja33“给”的语法化329

3.4.3景颇语“给”字句与亲属语言比较332

3.4.4小结337

3.5景颇语的“宾谓同形”句338

3.5.1概念及其研究价值338

3.5.2宾谓同形的两种不同类型340

3.5.3宾谓同形结构大量发展的内部条件342

3.6景颇语的连动式348

3.6.1连动式概念的确定348

3.6.2连动式的结构349

3.6.3连动与虚化352

3.6.4连动与宾语354

3.6.5插入成分的连动式356

3.7景颇语的否定式357

3.7.1否定范畴的共时特征357

3.7.2否定词的语法化362

3.7.3结语365

3.8景颇语的转述句365

3.8.1 ta?31的语义特点365

3.8.2 ta?31的语法特点366

4景颇语语法演变的几个途径369

4.1双音节化对语法的影响369

4.1.1词的双音节化369

4.1.2词的双音节化对语法的影响372

4.1.3结语376

4.2实词虚化377

4.2.1实词虚化的类型377

4.2.2实词虚化的类型学分析382

4.3词汇化385

4.3.1由复合词融为准单纯词385

4.3.2由短语合成复合词386

4.3.3包含古词语素的复合词融为准单纯词390

4.3.4词汇化的特点分析391

4.4景颇语的韵律391

4.4.1景颇语有五种韵律形式391

4.4.2“词韵律”和“句法韵律”394

4.4.3景颇语双音节化的韵律为词汇化提供一种模式397

4.4.4景颇语韵律的动程特征397

4.4.5景颇语韵律的特点受分析程度的制约399

5复句400

5.1复句的主要特征400

5.1.1复句的标记400

5.1.2加句尾词的情况401

5.1.3关联标记的多功能性403

5.2复句的分类403

5.2.1联合复句403

5.2.2偏正复句405

6景颇族传统诗歌的语法特点409

6.1构词特点409

6.1.1单纯词409

6.1.2合成词的构成410

6.2句法特点417

6.3词的搭配特点419

6.3.1押韵419

6.3.2词义搭配421

五 语料篇427

1故事427

2会话432

3谚语、成语439

4词汇445

参考文献478

后记4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