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旅游游客行为与游客管理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生态旅游游客行为与游客管理研究
  • 李燕琴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 ISBN:756371157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33页
  • 文件大小:113MB
  • 文件页数:247页
  • 主题词:生态型-旅游-旅游客源-行为-研究;生态型-旅游-经济管理-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态旅游游客行为与游客管理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1

1.2 重要概念10

1.3 研究方法与实验方案11

1.4 研究区12

1.5 主要研究内容17

第2章 相关研究进展20

2.1 生态旅游的内涵20

2.2 保护区与旅游适应性31

2.3 生态旅游中游客行为研究的国内外进展40

2.4 生态旅游游客管理研究的国内外进展50

第3章 理论与方法63

3.1 生态旅游中游客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63

3.2 生态旅游中游客行为研究的调查方法76

3.3 生态旅游者识别与细分的方法83

第4章 案例与应用91

4.1 案例研究手段与方法91

4.2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游客分类与有效性检验100

4.3 百花山生态旅游者与一般游客行为特征比较116

4.4 百花山不同类型生态旅游者行为特征比较127

4.5 新的生态旅游游客分类指标——EI尺度137

4.6 EI、NEP和VIS的作用与相互关系142

4.7 讨论155

第5章 国际比较与管理建议159

5.1 百花山生态旅游者与国外生态旅游者行为特征比较159

5.2 生态旅游游客管理建议172

5.3 生态旅游认证与市场营销的建议190

第6章 总结与展望197

6.1 总结197

6.2 展望200

参考文献202

附录221

附录1:调查问卷221

附录2:百花山游客问卷调查结论224

附录3:百花山不同类型生态旅游者的动机得分228

附录4:我国生态旅游者与国外生态旅游者动机特征比较230

后记232

表1-1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价值评估(据赵峰等2003:9)16

表2-1 国内外主要生态旅游定义23

表2-2 生态旅游定义原则的比较25

表2-3 IUCN保护区管理类型(据IUCN 1994)32

表2-4 IUCN保护区管理类型和管理目标矩阵(据IUCN 1994)33

表2-5 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的旅游兼容性/适应性(据Lawton 2001)34

表2-6 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与中国现行分类体系的关系(据蒋明康等2004)35

表2-7 建议的中国保护区分类体系36

表2-8 建议方案自然保护区分类系统的旅游兼容性/适应性38

表2-9 两类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比较39

表2-10 生态旅游者的定义40

表2-11 生态旅游中游客行为研究案例42

表2-12 游客管理研究两个阶段的比较55

表2-13 生态旅游机会谱的构成(据Boyd&Bulter 1996)57

表3-1 消费者行为研究与游客行为研究关注的典型问题66

表3-2 访问与调查法的实践比较(据Brassington&Pettitt 2001:301,修改)77

表3-3 生态旅游中游客行为研究的调查方法79

表3-4 生态旅游者的识别与细分方法83

表3-5 变量的定义89

表3-6 分类准确度90

表4-1 调查问卷的主要构成部分和要素93

表4-2 改进的新生态范式尺度(据Luazr&Henning 1994)96

表4-3 本研究中的生态旅游者识别与细分方法96

表4-4 可能的误差及减少误差的措施98

表4-5 本研究调查概况98

表4-6 KNN和BP神经网络的比较102

表4-7 百花山生态旅游者的细分103

表4-8 特征向量的相关分析107

表4-9 分类器的准确性评估111

表4-10 KNN与BP神经网络法对百花山游客的分类111

表4-11 KNN与BP综合模型对百花山游客的分类112

表4-12 Logistic回归分析与百花山实际分类结果的比较114

表4-13 百花山生态旅游者和一般游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15

表4-14 百花山生态旅游者和一般游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含偶尔的生态旅游者)116

表4-15 生态旅游动机和非生态旅游动机强度核心指标117

表4-16 百花山不同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120

表4-17 百花山生态旅游者和一般游客的主要出游动机123

表4-18 百花山不同游客的环境态度特征125

表4-19 百花山不同游客的管理倾向特征126

表4-20 百花山不同生态旅游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128

表4-21 百花山不同生态旅游者重要出游动机比较131

表4-22 百花山严格的生态旅游者与经常的生态旅游者出游动机比较133

表4-23 百花山严格的生态旅游者与偶尔的生态旅游者出游动机比较133

表4-24 百花山经常的生态旅游者与偶尔的生态旅游者出游动机比较133

表4-25 百花山不同生态旅游者的环境态度特征135

表4-26 百花山不同生态旅游者的管理倾向特征136

表4-27 生态旅游兴趣尺度的核心指标139

表4-28 KNN与BP神经网络对百花山游客的分类(NEP和VIS)140

表4-29 以NEP和VIS作为特征向量的分类结果与百花山实际分类结果的对比140

表4-30 KNN与BP神经网络对百花山游客的分类(VIS和EI)141

表4-31 以VIS和EI作为特征向量的分类结果与百花山实际分类结果的对比141

表4-32 KNN与BP神经网络对百花山游客的分类(EI、NEP和VIS)141

表4-33 以EI、NEP和VIS作为特征向量的分类结果与百花山实际分类结果的对比142

表4-34 以EI、NEP和VIS作为特征向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42

表4-35 百花山游客EI分数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43

表4-36 生态旅游兴趣不同的游客的动机特征比较144

表4-37 生态旅游兴趣不同的游客的管理倾向特征比较145

表4-38 生态旅游兴趣不同的游客的主要特征指标比较145

表4-39 百花山游客NEP分数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46

表4-40 环境态度不同的游客的动机特征比较148

表4-41 环境态度不同的游客的管理倾向特征比较149

表4-42 环境态度不同的游客的主要特征指标比较149

表4-43 百花山严格的、经常的和偶尔的生态旅游者特征比较156

表5-1 百花山生态旅游者与国外生态旅游者人口统计学特征比较160

表5-2 百花山生态旅游者与加拿大生态旅游者在重要动机指标上的差异165

表5-3 对百花山和加拿大生态旅游者最重要的动机166

表5-4 百花山和加拿大生态旅游者差异最大的出游动机167

表5-5 游客管理措施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应用170

表5-6 管理建议回复情况177

表5-7 NEAP:自然旅游、生态旅游与高级生态旅游评估认证标准(据NEAP 2000)191

表5-8 澳大利亚国家公园解说和营销的一些操作与概念方面的差异(据Archer&Wearing 2002)195

表5-9 解说目标怎样通过营销技巧得以推进(据Archer&Wearing 2002)195

图1-1 生态旅游框架(Eagles 1992)4

图1-2 游客行为研究的当事者5

图1-3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区位图13

图1-4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分布图15

图1-5 基本框架与技术路径18

图2-1 生态旅游中的利益(据Stein 2003修改)26

图2-2 生态旅游的基础28

图2-3 作为旅游市场份额之一的生态旅游(qtd.in Wood 2002)29

图2-4 各旅游产品之间的关系(据Fennell 1999修改)30

图2-5 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的旅游兼容性/适应性(据Lawton 2001)34

图2-6 生态旅游者的类型(据Weaver 2004补充)44

图2-7 作为理想类型的严格的和一般的生态旅游的特征(据Weaver&Lawton 2002)45

图3-1 旅游者行为的刺激—反应模型67

图3-2 影响购买行为的因素(据Kotler et al. 2002:195)67

图3-3 休闲动机的逃离与寻求尺度(据Mannel&Iso-Ahola 1987)69

图3-4 适应具体测量地的双尺度价值模型(据Crick-Furman&Prentice,2000)70

图3-5 行为论者的学习观(据Solomon 2003:69)72

图3-6 观察学习的构成(据Solomon 2003:80)73

图3-7 购买者行为的刺激—反应模型(据Middleton 1988)74

图3-8 游客旅游行为的管理—响应模型75

图4-1 提高分类器预测准确性的示意描述(据朱明2002:95)101

图4-2 监督分类流程图(据Pandya&Macy 1999:3)103

图4-3 生态旅游者与一般游客分类流程图104

图4-4 BP网络模型结构109

图4-5 百花山一般游客和生态旅游者的人口统计特征均值119

图4-6 百花山不同游客的管理倾向特征均值127

图4-7 百花山不同类型生态旅游者的人口统计特征均值129

图4-8 百花山不同类型生态旅游者的人口统计特征均值(不包括职业为学生的样本)130

图4-9 百花山不同类型生态旅游者的动机特征比较132

图4-10 百花山不同类型生态旅游者的管理倾向特征均值137

图4-11 百花山游客EI的频率分布139

图4-12 EI对百花山游客特征的影响146

图4-13 百花山游客NEP的频率分布147

图4-14 环境态度对百花山游客动机特征的影响150

图4-15 旅游次数对百花山游客管理响应强度的影响151

图4-16 EI、NEP和VIS的相互作用模型152

图4-17 严格的、经常的、偶尔的生态旅游者与一般游客的关系157

图5-1 自然保护区游客管理的构成180

图5-2 生态旅游市场细分体系1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