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1713-1763 7 旧制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1713-1763 7 旧制度
  • (英)J.O.林赛(J.O.Lindsay)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25929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691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720页
  • 主题词:世界史-近代史-1713-1763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1713-1763 7 旧制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言&剑桥大学格顿学院前研究员、历史学主讲人 J.O.林赛 著1

第二章 海外贸易的增长和欧洲制造业的发展&剑桥大学耶稣学院研究员、近代史教授 C.H.威尔逊 著28

1713年以前世界贸易的变化;荷兰人的衰落28

英国和法国的商业扩张29

英国产业革命的早期阶段30

工业扩张资金的筹措问题32

英国重商主义的海外贸易条例33

英国的海军实力34

法国的商业扩张34

法国贸易的根本弱点36

英法的商业竞争37

大西洋上的商业竞争38

东印度群岛的商业竞争41

荷兰在东南亚的实力42

地中海上的商业竞争43

欧洲内部的贸易43

荷兰的贸易逐渐衰落44

荷兰仍然是金融中心45

对外贸易依靠海军实力46

经济理论47

理论改变的迹象48

第三章 社会阶级与国家基础&J.O.林赛 著52

18世纪社会显然带有贵族的和法国的特色52

贵族的特点受到教会支持53

社会在实际上并非一致54

不同国家中贵族与农民的关系的差异54

法国55

中欧和东欧55

贵族的政治力量因国而异57

法国、西班牙的王室贵族毫无作为57

普鲁士、俄国的贵族为国效劳58

匈牙利、波兰和瑞典的贵族在政治上拥有权势58

英国60

中产阶级兴起使贵族的社会性质受到破坏60

英国的重商主义的中产阶级60

意大利、瑞士、德意志各城市、荷兰的城市显贵62

各个行业中产阶级的地位63

东欧的官僚中产阶级65

社会并非清一色的法国式的65

意大利的影响65

德意志66

欧洲以外的世界68

第四章 直观艺术和想象文学&前皇家科学院主席、教授 艾伯特·理查森爵士(已故) 著69

承袭了古典文艺理论并从而派生出的艺术和文学69

从古典式转向巴罗克式的建筑69

哥特式建筑复兴最初的出现72

英国城镇规划的独创性73

新的社会环境咖啡馆74

新的新闻业75

对待当代的生活顺其自然76

既是古典的又是独创的诗歌76

具有独创性的讽刺和旅游书籍77

需要新的风格,舞台上的倒退78

小说的兴起79

浪漫主义的诗歌80

艺术的发展与文学的情况相同82

古典的法国绘画82

巴洛克派绘画82

法国的绘画具有更大的自然倾向82

仍然属于古典派的法国雕塑83

反映真实生活的英国绘画83

关于艺术的理论84

插图书籍对建筑和艺术的影响85

第五章 启蒙运动&前伦敦大学学院历史学教授 A.科班(已故) 著89

启蒙运动始于1700年以前89

早期对宗教的批评89

后来在法国和英国对宗教的批评90

18世纪哲学的浅薄92

科学是新的福音92

牛顿的重要作用93

自然科学的普及94

化学落后的情况94

是传播而非发展的时期95

洛克的心理学96

社会科学97

历史的巨大重要性97

维科99

启蒙哲学家们理论上的先决条件99

感觉心理学100

享乐主义和道德观念的改变101

个人的享乐主义和社会的要求103

政治观念是次要的104

德国人对自然规律的见解105

英国和法国的政治观念106

经济观念108

对启蒙运动的乐观主义110

对改革可能性的信念111

启蒙思想的传播112

刊物、字典、百科全书112

巴黎沙龙的影响113

大学的落后状况113

教育的实验114

宗教仍然势力强大115

新教的神秘主义115

形而上学的思想家们115

想象文学中浪漫主义的出现116

启蒙运动影响所及的只是狭小的领域117

第六章 宗教&堪萨斯大学历史学教授 R.W.格里夫斯 著119

教皇政治势力的衰落119

历届教皇的性格119

教皇面对的困难120

詹森派的纷争重新出现120

克雷芒十一世的《通谕》120

詹森派斗争的最后阶段121

用本尼迪克特十四世的通谕修改克雷芒十一世的通谕121

詹森派和哲学家之间的相似处123

历史批判的兴起125

每日祈祷书和弥撒书的改革125

世俗影响的力量126

范-埃斯本127

詹农对教士权力的批评127

冯·霍恩泰因对教皇权力的抨击128

耶稣会的权力日益衰落130

耶稣会的失败,中国131

耶稣会被逐出葡萄牙131

法国镇压耶稣会133

推翻耶稣会的不是“哲学家”而是反教皇的基督教徒134

英国的新教135

坎特伯雷大主教135

英国主教制的政治特色136

不信奉国教者136

英国的政教关系138

德国的路德教和改革教139

虔信主义和理性主义都是反教权的140

理性主义141

基督教重新统一的计划143

韦克大主教的统一计划143

英国国教的传统144

卫理公会的成长146

英国国教中福音派的觉醒150

第七章 君主制与行政机构151

一 欧洲的做法&J.O.林赛 著151

当代作家论政治思想151

君主专制政体的盛行151

各国专制制度的差异152

中央政府机构的改进154

瑞典155

法国155

英国156

西班牙156

普鲁士157

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158

财政制度仍然混乱159

西班牙的间接税160

直接税160

国债的开始161

司法行政管理162

地方行政管理效率提高162

法国的地方行政长官163

西班牙的地方行政长官164

普鲁士的地方政府164

奥地利的地方政府165

匈牙利的地方政府166

英国的治安官167

关于政府的理论,重商主义的财政167

君主专制的例外,波兰169

二 英国的启示&格拉斯哥大学近代史教授 W.R.布罗克 著169

关于英国自由的见解169

第八章 武装力量与战争艺术&前曼彻斯特大学历史学高级主讲人 埃里克·罗布森(已故) 著173

18世纪的战争受成规的约束173

强调机动而不强调战斗173

战略主要是防御性的174

18世纪战争的有限目标175

许多战争纯属王朝之间的战争176

围攻战是成规的做法177

军队缺乏机动性178

由于战术方法上的需要必须有严格的纪律179

战术编队复杂而又缓慢179

战略战术同样流于成规180

很少进行冬季作战181

战争流于成规因而对军官的要求很少181

腓特烈大帝的战略方法代表其时代的特色182

腓特烈大帝的战术具有独创性183

英国靠的是海军优势183

英国的作战方法不适合殖民地战争184

英国的陆战和海战的方法逐渐改变184

军队人数相对来说少了,战争缺乏热情184

从贵族和游民中征集军队185

军队的成分需要严明的纪律186

其他军队的情况不甚明了186

军官和士兵之间的隔阂187

腓特烈二世对其士兵的关怀188

英国海军对士兵逐渐关怀189

征兵制的发展189

普鲁士军队中任用贵族190

普鲁士军队中农民的地位190

野蛮的普鲁士军纪191

法国贵族的军事指挥官人才不足192

法国的海军指挥官较有才干194

法国海军的征兵制194

英国陆军和海军的征兵方法195

英国用金钱购买军职的情况197

势力与升迁197

海军军职不能用金钱买卖198

海军中升迁的条件198

第九章 国际关系&J.O.林赛 著202

1713—1714年的和平解决202

腓力五世放弃法国的王位202

“屏障”的设置202

英国取得海军基地203

英国的商业利益203

1713年以后的联盟体系203

路易十四去世204

法国希望与英国结盟的原因205

波罗的海国家与法国结盟的发展形势对英国的影响206

与法国联盟对英国的好处206

外交风暴的中心,波罗的海和地中海207

1716年的波罗的海危机207

伊丽莎白·法尔内塞挑起的地中海危机208

阿尔韦罗尼组织的远征208

四国联盟209

英法外交的成功(1719—1721年)210

康布雷会议211

法国的人事变动211

西班牙向皇帝靠拢212

里佩尔达的出使(1725年)213

里佩尔达政策的失败213

塞维利亚条约(1729年)214

唐·卡洛斯在意大利北部214

英、法在东北欧的外交活动214

荷尔斯泰因—戈托普问题215

英国海军远征波罗的海(1726年)215

俄国和普鲁土作为大国出现215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216

英国的中立217

英法联盟的破裂217

俄国力量的增长217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年)218

英国和西班牙的倾轧218

“南海骗局”股票引起1739年的战争219

法国的外交222

艾克斯拉沙佩勒和约222

外交大变动223

七年战争的爆发223

巴黎和约(1763年)224

第十章 法国君权神授君主制的没落&A.科班 著227

法国君权神授君主制的势力仍然强大227

法国是君主专制制度没落的最好例子228

法国专制制度的弱点,行政管理的混乱228

独立的飞地继续存在228

缺乏统一的财政制度229

有效的地方自治的崩溃229

地方行政长官权力的限制229

中央政府的弱点230

议会230

国务大臣231

实施王室意志的困难232

国王是国家的象征232

路易没有能力充当专制君主的角色233

没有其他权力机构分担政府的负担233

摄政的政策233

财政问题234

劳的财政改革236

劳的实验结果236

摄政行政改革的失败237

摄政的对外政策237

波旁公爵当权237

弗勒里政府238

弗勒里的和平对外政策238

路易十五控制政策239

路易十五其人239

缺乏前后一致的对外政策240

外交大变动和舒瓦瑟尔的出现241

国内政策的弱点242

宗教的争端242

教区教士中的里歇主义242

詹森派的论争243

摄政的宗教政策243

詹森派的论争重新出现(1750年)244

对胡格诺派教徒的迫害245

反宗教精神的传播246

镇压耶稣会246

王室财政困难只是一个征候247

社会结构是君权神授君主制崩溃的根本原因248

贵族与资产阶级的复杂特征248

经济发展破坏了社会结构250

工业发展250

经济的弱点251

第十一章 英国&W.R.布罗克 著254

经济状况254

利率异乎寻常的低255

交通状况非常糟糕255

出口货物有重大价值256

农村状况256

乡绅256

大地主的政治权力在增大257

自治城市的政治258

英国国教的作用258

不信奉国教者259

1714年政党结盟情况259

辉格党的胜利260

1715年詹姆士党人起义的失败261

辉格党对不信奉国教者的宗教政策261

公教会议无声无息262

辉格党领袖们的意见不和262

1717年森德兰和斯坦厄普得势263

南海骗局263

南海骗局的政治后果,沃波尔得势264

沃波尔其人及其成就265

反对沃波尔的势力抬头266

沃波尔的继任者,卡特里特和佩勒姆267

1745年詹姆士党人的起义268

皮特的得势268

乔治三世即位269

纽卡斯尔的下台270

18世纪国王的权力270

内阁政府的成长271

王室大臣273

中央的官僚机构273

地方政府274

上院274

下院274

权势与官职的恩赐275

司法制度276

英国自由的性质277

诽谤罪与煽动叛乱罪278

缙绅子弟从事各种职业279

贫民的状况280

工业的发展281

第十二章 西地中海地区和意大利&J.O.林赛 著283

西班牙取得的外交主动权283

西班牙在17世纪末处于经济崩溃的状态283

经济改革受到教会的阻挠285

贵族对改革漠不关心288

资产阶级为数寥寥而又无动于衷289

军队的经济改革290

阿尔韦罗尼的改革291

里佩尔达为恢复西班牙的繁荣而做的努力292

帕蒂尼奥的改革292

18世纪意大利看来引人注目294

现实情况并不引人注目,贫困增加,压迫重重296

1713—1748年意大利政治地图的变化296

这些变化的影响,米兰和那不勒斯的改革298

罗马298

费迪南德六世统治下西班牙的政策299

卡瓦哈尔的对外政策300

工业改革301

恩塞纳达的经济改革301

查理三世302

葡萄牙在1750年以前没有受到改革的影响303

经济状况303

葡萄牙的君主政体304

蓬巴尔对耶稣会的抨击305

蓬巴尔的经济改革305

第十三章 普鲁士的组成与崛起&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研究员,德意志问题荣誉教授 W.H.布拉福德 著307

德国历史学家论述普鲁士的兴起307

霍亨索伦家族领地的地理特征307

霍亨索伦家族的领地逐步统一308

经济的弱点308

三十年战争的影响309

大选侯建立常备军,各邦政府被制服309

腓特烈·威廉一世对强大的君主政体的成长做出的贡献310

军队的发展310

增加王室岁入的努力311

开发王室领地312

其他税收312

城市行政的改革315

鼓励移民317

行政管理的改革318

王室领地官员与税收员的合并319

管理总局的建立319

信教自由321

教育322

司法行政管理322

王储的教育322

腓特烈大帝的为人及其才干323

腓特烈大帝的侵略政策325

腓特烈大帝的政治哲学326

1756年以后腓特烈的改革327

彻底的中央集权的政治327

这个体制的目的328

改进政府体制的尝试328

工业改革331

贸易332

司法制度的改革333

第十四章 俄国&前剑桥大学斯拉夫问题研究主讲人 伊恩·扬 著335

1709年开始的新时代335

经济状况,主要财富是森林产品335

炼铁工业的发展335

其他工业的发展336

劳动力充足336

交通336

出口贸易337

彼得的财政改革337

人口和社会结构338

农民的状况338

贵族339

军队的改组340

行政管理机构的改革340

省行政管理机构的改革341

司法制度341

教会342

教育的改革方案342

叶卡捷琳娜一世当政343

彼得二世,代表安娜进行的谈判345

安娜即位,行政管理的改革345

对贵族的让步,沃伦斯基346

伊凡六世,为伊丽莎白而玩弄的阴谋347

伊丽莎白即位,外交大变动348

七年战争,别斯图热夫的阴谋349

彼得三世,进一步对贵族做出让步350

奥尔洛夫的革命,教会351

教育与文化生活352

贵族的收入353

舒瓦洛夫的财政和商业改革354

第十五章 斯堪的纳维亚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史教授 R.M.哈顿 著355

北方大战后的解决方案355

奥尔登堡王朝仁慈的专制统治356

农业与土地改革358

丹麦和挪威经济上互为补充的政策361

重商主义的公社政策361

丹麦的对外政策361

荷尔斯泰因—戈托普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权利要求362

1723—1727年的危机362

丹麦的对外政策,与法国的联盟363

丹麦为丹麦王子取得瑞典王位继承权所做的努力363

沙皇彼得三世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权利要求(1760年)365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的解决365

由于查理十二世去世,瑞典王权削弱366

乌尔丽卡·埃莱奥诺拉的当选和退位367

瑞典1720年的宪法367

“四个等级”的组成和权力369

瑞典的政党370

黑森党短暂的上升时期(1720—1721年)370

荷尔斯泰因党执政(1723—1726年)371

霍恩伯爵和“便帽党”的势力抬头371

“礼帽党”的执政时期(1738—1765年)372

瑞典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的作用374

俄国占领芬兰374

荷尔斯泰因—戈托普的查理、彼得·乌尔利希拒绝继承瑞典王位375

瑞典在奥布条约后依附俄国376

礼帽党和便帽党的党派斗争378

君主制进一步受到限制;七年战争378

1764—1765年的竞选运动380

第十六章 萨克森人国王统治下的波兰&剑桥大学基督学院研究员,斯拉夫问题研究教授 L.R.纽威特 著381

政治机构381

司法行政管理383

农业的落后状况384

贸易与工业385

教育与文化生活386

争夺波兰王位的斗争;1717年结束388

解决办法中的经济方面389

1717年华沙条约后俄国占统治地位389

奥古斯特二世反俄的外交政策390

迫害新教徒390

1724年托伦的宗教危机392

由萨克森人继承王位的企图394

恰尔托雷斯基家族和波托茨基家族395

奥古斯特三世继承王位396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396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的解决办法398

奥古斯特三世统治下政治日益腐败398

恰尔托雷斯基家族的势力日益衰落402

七年战争403

外交政策405

政治制度的失败408

俄国和普鲁士的领土要求408

第十七章 哈布斯堡领地&前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研究员 C.A.麦卡特尼(已故) 著410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结束410

匈牙利和索特马尔条约410

查理六世和匈牙利的和解410

奥地利的女嗣继承权问题412

匈牙利支持查理的女儿413

与土耳其的战争(1716—1718年)413

查理参加四国联盟414

女嗣继承权问题在匈牙利被认可414

查理六世承认的匈牙利的权利415

国本诏书的颁布416

在奥斯坦德公司问题上的倾轧416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玛丽亚·特蕾西亚的婚姻417

文化生活418

行政管理机构419

奥地利对东印度的贸易;教会在奥地利和波西米亚的权力420

捷克民族主义的弱点;哈布斯堡王朝在匈牙利保持领土分裂的政策421

匈牙利从属于奥地利;匈牙利保持某些残存的独立422

哈布斯堡支持匈牙利的罗马天主教422

贵族的民族骄傲423

人口的增长424

非马扎尔人的比例增长425

以农业为主的特点426

土耳其战争428

不成功的贝尔格莱德和约428

玛丽亚·特蕾西亚即位;国本诏书被推翻429

玛丽亚·特蕾西亚对匈牙利的让步429

匈牙利支持国本诏书430

玛丽亚·特蕾西亚最后保住王位(1748年)430

玛丽亚·特蕾西亚1748年以后的改革方案431

军事改革;伦巴第和尼德兰432

玛丽亚·特蕾西亚对匈牙利的态度432

改革中的障碍433

行政和司法的改革;豪格维茨433

艾克斯拉沙佩勒和约后的对外政策436

第十八章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前伦敦大学近代史教授 A.汤姆森 著437

外交上的起因437

普鲁士入侵西里西亚438

英国和俄国的反应439

法国支持巴伐利亚的查理·阿尔贝特440

普鲁士在莫尔维茨战胜奥地利人440

普鲁士和法国与巴伐利亚缔结不稳定的联盟440

奥地利和普鲁士缔结的克莱因·施内伦多夫协定441

选举查理·阿尔贝特为皇帝442

法国军事上的挫败442

腓特烈的和平愿望,卡特里特为争取奥普和解而提出的外交计划443

荷兰的不干涉,布雷斯劳预备会议结束了奥普战争443

法国从波希米亚撤退444

奥地利在德意志的战略由于西班牙在意大利进行干涉而被削弱445

路易十五亲自领导下的法国政策,英国在德廷根的胜利448

卡特里特的外交449

1743年的沃尔姆斯条约450

乔治二世信誉扫地,土伦沿海的海战451

法国入侵尼德兰,普鲁士入侵波希米亚452

普鲁士入侵萨克森;1745年德累斯顿条约453

英国和荷兰战败,法国和西班牙入侵撒丁454

法国和西班牙的军队被击退455

英国的海军优势,法国在荷兰的弗兰德取得的胜利456

初步的和平谈判457

艾克斯拉沙佩勒条约458

第十九章 外交大变动&前爱丁堡大学近代史教授 D.B.霍恩 著462

英奥联盟关系紧张的迹象462

考尼茨与法国联盟的计划463

由于殖民冲突,英国更加需要奥地利的援助465

奥地利的条件更加苛刻465

奥地利主动接近法国,施塔勒姆贝格和贝尼斯之间的谈判466

英国与普鲁士的关系468

1755年英国和俄国达成的协议470

普鲁士对苏俄协议的反应471

英国和普鲁士缔结的威斯敏斯特协议(1756年)472

奥地利的反应473

法奥第一次凡尔赛条约475

奥俄关系478

纽卡斯尔的对外政策的失败482

法国和普鲁士终于破裂484

外交大变动和七年战争爆发之间的联系484

第二十章 七年战争&埃里克·罗布森 著488

欧洲大陆上的竞争和殖民竞争的相互关系488

对普鲁士产生影响的地理状况和政治状况488

英国对普鲁士承担的义务489

皮特对在欧洲大陆继续战争的价值逐渐改变看法490

腓特烈的高明战略491

腓特烈二世打败并占领萨克森492

法国的胜利终于签订了克洛斯特—塞文协议,俄国和瑞典进攻普鲁士494

普鲁士在罗斯巴赫和洛伊顿取得的胜利495

英国恢复在德意志西部的阵地,监视部队,普鲁士入侵摩拉维亚496

1758年奥地利在萨克森和西里西亚发动的战役497

俄国的胜利,法军进入威斯特伐利亚499

入侵英国的计划,中立国家的权利499

英国的武装民船;1760年的几次战役501

军事僵局;与俄国议和502

西部的和平谈判503

英国停止给腓特烈的津贴504

英国和普鲁士的破裂505

王室契约506

巴黎条约508

胡贝图斯堡条约508

战争对普鲁士经济的影响509

战争给英国和法国带来的后果510

第二十一章 美洲殖民社会的发展512

一 拉丁美洲&哈佛大学大洋洲史与问题教授 J.H.帕里 著512

西属美洲行政管理的无能512

防务;出售行政官职514

殖民地的行政管理;总督515

社会结构,克里奥尔人对西班牙人管理不善的不满516

波旁王室改革的开始,反对教会的立法517

货币改革,白银的开采518

贸易的管理;护航制度的破坏519

贸易公司520

克里奥尔人从改革中一无所得520

行政单位的配置520

耶稣会的传教活动522

巴西,蓬巴尔的改革方案523

视觉艺术,文化生活524

二 北美洲&东英吉利大学副校长 弗兰克·西斯尔思韦特 著526

欧洲人的移民和居留地的扩大526

殖民者以及移民所进行的扩张528

种植园,大米和靛青两种新作物有助于殖民地的扩展528

佐治亚的建立529

新老殖民地的分裂由于土地所有制而加剧530

母国政府禁止殖民地工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摩擦531

信贷和价格问题增加了边远农村农民的不满532

殖民地的扩大促进了宗教信仰的复兴533

殖民地社会内部的许多紧张关系534

社会结构,边远地区社会的简陋和贫困情况536

边远地区农民认为王国政府和东方的寡头政治如出一辙536

法国的扩张537

以毛皮和渔业为基础的经济538

商站;行政管理;教会538

第二十二章 在美洲的竞争541

一 加勒比海&J.H.帕里 著541

西班牙要求垄断贸易541

西班牙与南海公司的关系542

詹金斯的耳朵战争545

1744—1748年的英法战争546

艾克斯拉沙佩勒条约548

七年战争;皮特的战略548

海战549

攻克瓜德罗普岛;家族公约550

西班牙加入七年战争551

法国和西班牙在西印度群岛的损失552

和平谈判553

二 北美洲大陆&弗兰克·西斯尔思韦特 著556

英法紧张关系加剧(1713—1763年)556

法国殖民地的发展556

英国殖民地的发展556

法国有条不紊的扩张,路易斯堡的建立557

新奥尔良;佐治亚557

法国企图控制伊利诺伊特区559

六部落联盟;法国和荷兰的贸易559

英法的敌对行动;攻克路易斯堡560

阿卡迪亚人被放逐;法国人和印第安人的合作562

法国在俄亥俄的攻势562

弗吉尼亚人得到英国政府的支持564

布雷多克发动的战役失败565

皮特领导下的全面敌对行动566

杜凯纳堡的陷落;进攻魁北克567

英国海军的胜利;巴黎条约568

第二十三章 在印度的角逐&牛津大学前印度史讲师 C.C.戴维斯 著570

莫卧儿帝国的衰落570

行政管理机构572

奥朗则布死后诸子之间的战争,迫害锡克教徒573

巴哈都尔·沙的统治;宫廷派系斗争574

西瓦吉统治下的马拉塔人575

沙胡统治下的马拉塔人,马拉塔政策的目的575

马拉塔对德干的要求576

侵扰马尔瓦和古吉拉特578

对西迪人和葡萄牙领土的袭击579

纳迪尔·沙阿的侵略580

“乡村国家”的成长582

马拉塔侵略孟加拉583

马拉塔侵略卡纳蒂克584

欧洲的贸易工厂;英法的敌对行动(1744—1748年)587

印度1748年的状况;法国人收买印度帝国588

卡纳蒂克和德干的继承斗争589

杜布雷失败的原因591

克莱武征服孟加拉592

马拉塔人被阿富汗人赶向南去593

英国人在孟加拉的统治得到巩固594

第二十四章 在非洲和远东的经济关系596

一 非洲&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研究员和帝国与海军史 维尔·哈姆斯沃思教授 J.加拉格尔 著596

奴隶贸易地区596

交换的技术和单位597

国家公司的形成598

普鲁士、丹麦和葡萄牙三国的公司599

荷兰和法国的公司600

英国的公司602

激烈的竞争和奴隶买卖成本的提高603

欧洲在非洲的渗透受到限制605

奴隶贸易对非洲社会的影响606

南非的荷兰人居留地607

非洲的葡萄牙帝国609

马达加斯加,埃塞俄比亚609

二 亚洲&剑桥大学前远东史主讲人 维克托·珀塞尔(已故) 著610

荷兰人在日本的贸易居留地610

欧洲和中国的关系611

英属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投机事业612

中国控制对外贸易613

欧洲的贸易使团613

中国人对外国人的不信任和误解614

印度尼西亚的咖啡生产616

荷兰势力的扩张618

中国人对印度尼西亚的渗透618

荷属东印度公司的衰落619

在菲律宾的贸易和经济关系619

迫害中国人620

菲律宾的土地占有情况622

索引6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