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师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敏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6114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68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279页
- 主题词:师资培养-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师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从教师教育走向教师学习1
第一节 教师学习研究产生的背景1
一 教育改革引发对教师自主能动性的思考1
二 教师专业化提出教师学习的重新定位2
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3
四 创建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3
第二节 教师学习研究的兴起4
一 教师学习政策的确立4
二 教师学习的实践探索6
三 教师学习研究主题的凸显9
第三节 教师学习的概念及其分析维度9
一 教师学习的概念9
二 教师学习的分析维度10
第二章 教师学习的理论基础12
第一节 学习化社会理论12
一 学习化社会的涵义和特征12
二 学习化社会对教师发展的期望13
第二节 自我导向学习理论14
一 自我导向学习的定义14
二 自我导向学习者的特征15
三 自我导向学习过程16
四 自我导向学习理论对教师学习的假设16
第三节 社会认知的自主学习理论17
一 关于自主学习的本质18
二 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18
三 社会认知的自主学习理论对教师学习的启示21
第三章 教师学习研究的主题——回顾与展望24
第一节 教师职业发展研究24
一 教师发展阶段研究24
二 职业认同与教师发展研究27
三 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比较研究31
四 教师生涯发展研究的启示33
第二节 教师知识研究33
一 教师的知识基础33
二 教师的实践知识35
三 教师的专门知识36
四 教师知识研究的启示37
第三节 教师学习的条件和过程37
一 教师学习的条件37
二 教师学习的过程和机制39
第四节 教师学习研究的新课题41
一 教师学习的影响因素42
二 教师学习的调节模式42
三 教师学习策略及其结构42
四 教师学习绩效的表征43
五 教师学习调节、学习策略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43
六 教师学习研究的方法43
第四章 教师学习的访谈研究44
第一节 教师学习访谈研究的内容44
一 教师学习内容和学习对象的探索研究44
二 教师学习影响因素的探索研究45
三 教师学习自主状态的探索研究45
四 教师学习行为的探索研究46
第二节 研究方法46
一 访谈研究的样本情况46
二 访谈问题设计48
三 访谈实施过程49
第三节 访谈资料分析与结果49
一 内容分析及其步骤49
二 教师学习访谈内容分析的编码系统50
三 内容分析结果54
第四节 教师学习访谈研究的讨论与总结59
一 教师学习内容59
二 教师学习的影响因素59
三 教师学习的调节方式60
四 教师学习行为60
五 教师学习访谈研究的意义61
第五章 教师成就目标理论结构研究——教师成就目标问卷的编制63
第一节 教师成就目标六因素的构想63
一 成就目标理论及其结构63
二 Elliot的成就目标观64
三 教师成就目标结构六因素的新构想64
第二节 教师成就目标问卷的编制65
一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65
二 教师成就目标测量项目的收集与编制67
三 问卷项目预测与筛选68
四 教师成就目标定向的探索性研究70
五 教师成就目标定向理论结构的验证性研究72
六 教师成就目标定向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76
七 研究总结77
第六章 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的结构79
第一节 教师学习调节模式及自主学习双重调节模型的理论构思79
一 教师学习调节品质观79
二 教师学习模式的理论构想81
三 教师自主学习的双重调节模式的理论构想81
第二节 教师学习调节模式测评指标的编订82
一 教师学习调节模式测量项目的收集82
二 项目预测与筛选83
第三节 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结构的探索性研究85
一 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85
二 研究方法86
第四节 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结构的验证性研究88
一 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88
二 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的竞争性模型89
三 研究方法91
四 结果与分析91
第五节 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结构研究的意义93
一 探索并验证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的结构93
二 构建教师自主学习双重调节的模型94
三 编制教师学习调节模式问卷94
第七章 教师学习策略的结构95
第一节 教师学习策略概述95
一 教师学习与教师学习策略95
二 已有教师学习策略研究略论95
三 教师学习策略结构研究的目标96
第二节 教师学习策略问卷的编制97
一 测量项目的收集97
二 问卷项目预测与筛选97
三 教师学习策略结构的探索性研究99
四 教师学习策略结构的验证性研究102
五 教师学习策略七因素的关系分析107
六 教师学习策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110
七 研究讨论110
第八章 教师的适应性绩效112
第一节 绩效结构及其发展112
一 绩效概念及绩效结构112
二 适应性绩效——绩效概念的新发展113
第二节 教师绩效结构的新思考115
一 教师绩效的内涵及其结构研究现状115
二 教师绩效环境的变化117
三 对教师绩效结构的新思考118
第三节 教师适应性绩效的结构分析119
一 研究目的119
二 研究程序与方法119
三 结果121
四 讨论124
第九章 教师学习影响因素的关系126
第一节 教师学习影响因素变量126
一 主动性人格126
二 自我效能感126
三 个人成就目标127
四 学校目标结构127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28
一 研究内容128
二 研究方法128
第三节 教师学习的影响因素研究问卷的信效度检验130
一 教师自我效能感量表的检验131
二 主动性人格量表的检验132
三 学校目标定向问卷的检验133
第四节 教师自我效能感、主动性人格、成就目标和学校目标定向的关系134
一 研究假设134
二 相关分析135
三 回归分析142
四 研究结论145
第十章 教师主动性人格、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对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的影响149
第一节 教师学习影响因素与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的关系构想149
一 教师主动性人格与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的关系假设149
二 教师自我效能感与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的关系假设150
三 教师成就目标与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的关系假设150
四 教师知觉到的学校目标结构与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的关系假设152
第二节 研究方法152
一 研究取样152
二 测量工具153
三 数据分析153
第三节 研究结果及分析153
一 教师主动性人格、自我效能感对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的作用154
二 教师成就目标对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的影响155
三 教师知觉到的学校目标结构对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的影响160
四 讨论与总结162
第十一章 教师学习调节模式、学习策略与工作成就的关系165
第一节 教师学习调节模式与教师学习策略的关系构想165
一 教师学习调节模式与教师学习策略的关系假设165
二 教师学习调节模式与教师学习策略关系的验证166
第二节 教师学习调节模式、学习策略对教师工作成就影响的构想171
一 教师工作成就变量的选择171
二 教师学习调节模式、学习策略与工作成就的关系假设173
三 教师学习调节模式、学习策略与教师工作成就关系的检验174
四 讨论186
第十二章 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的中介作用189
第一节 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的中介作用研究构想189
一 教师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型189
二 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的中介作用假设190
三 研究方法191
第二节 学习的自我调节模式中介作用检验193
一 自变量对中介变量影响的显著性检验193
二 中介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显著性检验193
三 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显著性检验193
四 自我调节中介作用的检验200
第三节 学习的任务—自我调节模式中介作用检验211
一 自变量对中介变量影响的显著性检验211
二 中介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显著性检验211
三 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显著性检验211
四 任务—自我调节的中介作用检验213
第四节 学习的外部调节模式中介作用检验222
一 自变量对中介变量影响的显著性检验222
二 中介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显著性检验222
三 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显著性检验222
四 外部调节的中介作用检验224
第五节 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的中介作用研究总结232
一 教师自我调节模式的中介作用232
二 任务—自我调节模式的中介作用232
三 外部调节模式的中介作用233
四 教师自主学习的双重调节机制233
五 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研究的意义与展望235
附录237
附录一 教师学习访谈提纲237
附录二 三份自编问卷的预测问卷238
附录三 自编修订问卷(项目分析后因素分析用卷)243
附录四 自编正式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用卷)248
附录五 研究总问卷252
参考文献261
热门推荐
- 880272.html
- 626950.html
- 3111710.html
- 2459933.html
- 2753387.html
- 2941424.html
- 1679045.html
- 1831955.html
- 3818210.html
- 31739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69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25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59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38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66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4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89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45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66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3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