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李氏乳腺肿瘤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树玲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750235636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85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643页
- 主题词:乳腺癌-肿瘤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李氏乳腺肿瘤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乳腺肿瘤防治研究进展1
第二章 乳腺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5
第一节 乳腺的发生和发育5
一、胚胎及胎儿期乳腺5
二、新生儿期乳腺6
三、幼儿期乳腺6
四、青春期乳腺6
五、性成熟期乳腺6
六、妊娠期乳腺7
七、哺乳期乳腺7
八、哺乳后期乳腺7
九、绝经及老年期乳腺8
十、乳腺的发育异常8
第二节 乳腺应用解剖学9
一、乳腺的外部形态9
二、乳腺的组织结构9
三、乳腺的血管分布11
四、乳腺的淋巴引流12
五、乳腺及有关的神经分布15
第三节 乳腺生理学16
一、与乳腺生理变化有关的内分泌激素16
二、乳腺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激素调节19
三、月经周期乳腺变化的激素调节19
四、泌乳的生理调节19
第三章 乳腺肿瘤基础研究21
第一节 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基础21
一、概述21
二、乳腺癌的发生是多阶段事件22
三、乳腺癌发生中遗传物质的变化23
四、表观遗传与乳腺癌26
五、乳腺癌血管生成研究进展29
六、展望32
第二节 基因芯片在乳腺癌分子诊断和预后分型中的应用34
一、基因芯片的原理35
二、乳腺癌相关基因筛选35
三、乳腺癌预后的分子分型36
四、化疗敏感性预测36
五、基因芯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37
六、展望37
第四章 乳腺肿瘤的实验研究39
第一节 乳腺肿瘤实验研究简史39
第二节 乳腺癌病因和发病研究40
一、乳腺癌的病因和发病机理40
二、乳腺癌细胞恶性变机理学说43
第三节 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及其实验应用研究45
一、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45
二、乳腺癌侵袭和转移实验研究进展45
三、乳腺癌侵袭、转移过程及作用研究46
四、乳腺癌细胞与转移相关性的探讨47
五、乳腺癌发展不同阶段血管生成变化与血管生成因子关系研究48
六、调控乳腺癌血管生成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分子机制49
七、其他影响乳腺癌血管形成的因子51
第四节 实验性乳腺癌发展过程中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51
一、基因表达谱芯片在小鼠乳腺癌组织中的基因差异性表达51
二、Survivin及其相关基因在BCML-TA299乳腺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52
三、Bcl-2/Bax基因活性水平与p53基因表达的关系在乳腺癌发展中的调节作用53
四、乳腺癌细胞基质MMP-9和TIMP-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54
五、黏附分子CD44V6基因异常表达与乳腺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54
六、乳腺癌凋亡过程中细胞内Ca2+的变化与Caspase3、Caspase8蛋白酶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55
第五节 实验性乳腺癌侵袭转移治疗的研究55
一、可移植性BCML-TA299的抗癌药物敏感性实验56
二、β-胡萝卜素对TA2小鼠可移植性乳腺癌MA737影响的研究56
三、中药(益补类、活血化瘀类)抑制小鼠乳腺转移癌模型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机制研究57
四、α-干扰素诱导小鼠MA737乳腺癌细胞凋亡及其对小鼠MA737细胞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57
五、912合并5-Fu对MA737乳腺癌的治疗比较59
第六节 结语59
第五章 乳腺肿瘤病理组织学诊断62
第一节 乳腺胚胎发生及组织学62
一、乳腺胚胎发生62
二、乳腺组织学62
三、不同生理阶段乳腺的变化63
四、副乳腺65
五、男性乳腺65
第二节 乳腺肿瘤病理活检、冷冻切片检查及前哨淋巴结活检65
一、目前常用病理活检方法及适应证65
二、冷冻切片检查65
三、前哨淋巴结活检70
第三节 乳腺良性上皮肿瘤73
一、导管内乳头状瘤73
二、乳头管腺瘤74
三、腺瘤75
四、乳头汗腺瘤样腺瘤76
五、腺肌上皮瘤76
六、多形性腺瘤77
第四节 乳腺小叶和导管上皮的增生性病变77
一、小叶上皮内瘤77
二、导管内增生性病变80
第五节 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86
一、囊性增生病86
二、小叶增生88
三、腺病88
四、纤维性病90
第六节 乳腺癌前病变91
一、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91
二、不典型小叶增生92
三、乳头状瘤病92
四、平坦型上皮不典型增生92
第七节 乳腺癌93
一、组织发生93
二、扩展93
三、大体分型94
四、组织学诊断的主要依据94
五、组织学分类95
(一)非浸润性癌95
(二)早期浸润性癌98
(三)浸润性特殊型癌98
(四)浸润性非特殊型癌101
(五)其他罕见癌103
六、组织学分级106
七、早期乳腺癌的病理学指征106
八、影响乳腺癌预后的主要病理形态学因素106
九、化疗后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及疗效评价107
第八节 乳腺癌的雌、孕激素受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108
一、概况108
二、ER、PR的检测方法109
三、临床应用110
第九节 乳腺癌标本全乳腺大切片检查及其应用111
一、全乳腺大切片的制作与检查111
二、临床应用111
第十节 乳腺癌常用免疫组化指标及临床应用113
一、激素受体113
二、c-erbB-2(HER-2)113
三、PCNA/Ki67114
四、p53基因114
五、M4G3114
六、细胞角蛋白(CK-19)114
七、SMA/p63114
第十一节 乳腺癌淋巴结隐性转移的检测及其意义115
一、连续切片法检查115
二、免疫组化法检测115
三、分子生物学法检测115
第十二节 乳腺标本的大体检查、取材及病理报告内容116
一、乳腺标本的检查116
二、淋巴结的检查和取材116
三、标本切面观察116
四、标本取材116
五、病理报告内容117
第十三节 纤维上皮性肿瘤117
一、良性纤维上皮性肿瘤117
二、恶性纤维上皮性肿瘤119
第十四节 乳腺间叶肿瘤121
一、良性间叶肿瘤121
二、恶性间叶肿瘤123
第十五节 乳腺转移性肿瘤126
一、乳腺转移性肿瘤的来源和类型126
二、鉴别诊断126
三、预后及预测因素126
第十六节 乳腺瘤样病变127
一、导管扩张症127
二、积乳囊肿127
三、错构瘤128
四、肉芽肿性乳腺炎128
五、脂肪坏死129
六、异物性肉芽肿129
七、乳腺结核130
八、泌乳期乳腺复旧不全130
九、男性乳腺发育130
十、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131
附录1 我国乳腺肿瘤病理学分类(2001)131
附录2 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2003)133
第六章 乳腺肿瘤的细胞学诊断142
第一节 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143
一、概述143
二、乳头溢液的性状及意义143
三、溢液采集方法143
四、乳头溢液涂片的细胞学形态143
五、乳头溢液细胞学诊断145
第二节 乳腺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的临床应用146
一、乳腺细针吸取细胞学的优缺点146
二、乳腺细针吸取细胞学实用范围及合并症147
三、乳腺针吸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147
第三节 乳腺肿块的针吸操作技术148
一、针吸器械148
二、针吸操作148
三、针吸记录149
四、涂片染色149
第四节 乳腺常见良性病变的针吸细胞学诊断149
一、乳腺针吸涂片的常见正常细胞149
二、乳腺良性病变细胞学诊断151
第五节 乳腺恶性病变的细针吸取细胞学154
一、乳腺癌的细针吸取细胞学特点154
二、乳腺其他恶性肿瘤针吸细胞学特点158
三、立体定位针吸细胞学诊断微小癌158
第六节 乳腺细针吸取细胞学的分级诊断159
一、概述159
二、乳腺细针吸取细胞学分级诊断命名及形态学标准159
三、观察指标及意义160
第七节 细胞学辅助诊断技术161
一、AgNOR技术161
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162
第七章 乳腺肿瘤影像学诊断164
第一节 检查技术164
一、X线检查164
二、乳腺导管造影169
三、CT检查170
四、MRI检查170
五、乳腺血管造影术171
六、囊肿气造影术172
第二节 正常乳腺影像学表现172
一、正常乳腺的解剖结构172
二、正常乳腺X线表现173
三、正常乳腺CT表现176
四、正常乳腺MRI表现176
第三节 乳腺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177
一、乳腺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177
二、乳腺基本病变的CT表现179
三、乳腺基本病变的MRI表现180
第四节 乳腺感染性疾病影像学诊断181
一、急性乳腺炎181
二、慢性乳腺炎和乳腺脓肿182
三、乳腺结核病183
第五节 乳腺增生性疾病影像学诊断185
一、影像学表现185
二、鉴别诊断186
第六节 乳腺良性肿瘤影像学诊断187
一、乳腺纤维腺瘤187
二、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191
三、乳腺脂肪瘤192
四、乳腺错构瘤193
五、乳腺腺脂肪瘤194
六、乳腺淋巴管瘤195
七、乳腺其他良性肿瘤195
第七节 乳腺其他良性病变影像学诊断196
一、浆细胞性乳腺炎196
二、积乳囊肿197
三、乳腺脂肪坏死198
四、乳腺创伤290
五、肉芽肿性乳腺炎201
第八节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202
一、乳腺癌影像学表现202
(一)X线表现202
(二)CT表现208
(三)MRI表现210
(四)特殊造影表现215
二、乳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216
三、乳腺癌的几种特殊类型218
(一)乳腺派杰病或癌性湿疹218
(二)囊内乳头状癌,或乳头状癌,或乳头状囊腺癌219
(三)黏液癌或胶样癌219
(四)髓样癌219
(五)硬癌220
(六)炎性乳腺癌220
(七)小叶癌220
(八)导管内原位癌220
(九)高分化腺癌221
第九节 乳腺肉瘤影像学诊断221
一、叶状囊肉瘤221
二、恶性淋巴瘤222
三、血管肉瘤224
四、乳腺癌肉瘤224
第十节 男性乳腺病变影像学诊断225
一、男性乳腺肥大225
二、男性乳腺癌226
第十一节 乳腺肿瘤PET-CT诊断228
一、PET显像及其原理229
二、检查方法229
三、PET-CT在肿瘤诊断中的优势229
四、PET及PET-CT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230
(一)对乳腺癌原发灶的诊断230
(二)临床分期232
(三)对远处转移的检测234
(四)预后评估及疗效观察235
(五)肿瘤复发236
第八章 乳腺肿瘤超声诊断239
第一节 概述239
第二节 乳腺超声诊断的优缺点239
第三节 超声检查方法240
一、检查方法240
二、乳腺病变的超声定位240
第四节 正常乳腺声像图表现241
一、皮肤层241
二、乳头241
三、皮下脂肪层241
四、腺体层241
五、乳腺后间隙241
六、胸壁241
第五节 不同生理时期正常乳腺的超声声像图表现242
第六节 良性病变声像图表现242
一、增生性病变242
(一)囊性增生病242
(二)小叶增生243
(三)乳腺腺病243
二、瘤样病变(导管扩张症、积乳囊肿、肉芽肿性乳腺炎、脂肪坏死、乳腺结核)244
(一)乳腺导管扩张症244
(二)积乳囊肿244
(三)脂肪坏死244
(四)乳腺炎症245
三、良性肿瘤245
(一)腺纤维瘤245
(二)大导管内乳头状瘤246
(三)脂肪瘤246
(四)错构瘤247
(五)其他良性肿瘤247
(六)丰乳247
第七节 乳腺恶性肿瘤声像图表现248
一、超声表现248
二、乳腺良、恶性病变声像图的鉴别249
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249
四、几种常见乳腺恶性肿瘤的声像图表现249
(一)导管原位癌(导管内癌)249
(二)浸润性导管癌250
(三)髓样癌250
(四)单纯癌251
(五)黏液腺癌252
(六)硬癌252
(七)乳头状癌252
(八)早期乳腺癌的超声诊断252
(九)派杰病或湿疹样乳腺癌(乳头Paget's disease)253
(十)恶性叶状肿瘤(叶状囊肉瘤)的声像图表现254
五、乳腺癌转移的超声表现254
第八节 男性乳腺病变255
第九节 介入性超声在乳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256
一、超声引导下乳腺病变的穿刺活检256
二、超声引导乳腺癌射频消融技术的应用256
第九章 乳腺癌隐匿转移癌的检诊258
第一节 生物学诊断258
一、微转移的概念258
二、微转移的检测对象258
三、微转移的检测方法259
四、微转移检测的特异性标志260
五、乳腺癌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260
(一)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260
(二)骨髓微转移预后预测261
(三)以前哨淋巴结微转移作为保乳术式选择的依据261
(四)外周血微转移检测动态监测治疗疗效262
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62
七、展望263
第二节 乳腺癌骨转移的放射性核素诊断264
一、乳腺癌骨转移的生物学基础264
二、骨转移非核医学影像诊断265
三、核素骨显像诊断265
(一)原理265
(二)病例选择265
(三)骨转移的常见影像265
(四)临床骨转移癌灶的诊断266
(五)各期乳腺癌的骨转移阳性率266
(六)鉴别诊断266
(七)与X线检查比较267
四、结语267
第十章 激素受体与乳腺癌269
第一节 概述269
第二节 雌激素受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270
一、ER-α的结构与功能270
二、ER-β271
三、ER的变异体和突变体271
第三节 雌激素受体的分布及表达271
一、ER的分布271
二、ER的表达272
第四节 激素受体的检测273
一、生化检测法273
二、免疫组织化学法273
第五节 激素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273
第十一章 乳腺肥大与类瘤疾病276
第一节 女性乳腺肥大症276
第二节 男性乳腺肥大症278
第三节 乳腺导管扩张症281
第四节 乳腺脂肪坏死284
第五节 乳腺结核病285
第十二章 乳腺增生性改变及癌前病变288
第一节 乳腺增生性改变288
一、乳腺正常发育和退化改变288
二、乳痛症289
(一)乳痛症的分类289
(二)乳痛症的病因289
(三)乳痛症的评价290
(四)乳痛症的处理291
三、乳腺囊性增生性改变291
第二节 癌前病变293
一、概述293
二、全乳腺大切片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病理学研究293
三、癌前病变研究进展294
四、小结296
第十三章 乳腺良性肿瘤298
第一节 乳腺腺纤维瘤298
第二节 乳腺大导管内乳头状瘤300
一、病理改变300
二、临床表现301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301
四、治疗302
第三节 乳腺其他良性肿瘤302
一、乳头管腺瘤302
二、乳腺腺瘤303
三、乳腺错构瘤303
四、乳腺脂肪瘤304
五、乳腺平滑肌瘤305
六、乳腺血管瘤305
七、乳腺颗粒细胞瘤306
八、乳腺神经纤维瘤306
九、乳腺良性间叶细胞瘤307
十、乳腺纤维组织细胞瘤308
十一、乳腺良性血管外皮细胞瘤308
十二、乳腺淋巴管瘤309
第十四章 乳腺癌流行病学311
第一节 乳腺癌流行现状311
一、发病率地区差异311
二、乳腺癌年龄别发病率314
三、乳腺癌位次的变化315
四、乳腺癌发病率变化趋势316
第二节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317
一、遗传因素318
二、环境因素318
第三节 乳腺癌分子流行病学320
一、肿瘤分子流行病学概述320
二、乳腺癌易感性321
(一)癌基因321
(二)抑癌基因321
(三)易感基因322
三、乳腺癌分子流行病学与预防策略322
第十五章 遗传性乳腺癌综合征325
第一节 概述325
第二节 BRCA1和BRCA2326
一、基本结构326
二、突变的人群分布326
三、生物学功能与发病机制327
四、病理组织学特点及预后327
五、患病风险328
第三节 TP53328
第四节 ATM329
第五节 PTEN329
第六节 Peutz-Jeghers综合征330
第七节 其他与遗传性乳腺癌综合征相关的基因330
第八节 预防330
一、预防性乳腺切除330
二、预防性卵巢切除331
三、化学预防331
第十六章 乳腺癌的临床诊断333
第一节 病史333
第二节 乳腺检查334
第三节 乳腺癌临床表现336
第四节 乳腺癌诊断339
第十七章 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TNM分期341
第一节 TNM分期的一般原则341
第二节 TNM定义及分期342
第十八章 乳腺癌早期发现344
第一节 概述344
第二节 早期乳腺癌的现代概念345
第三节 早期发现临床实施345
一、乳腺癌筛查345
二、乳腺自查与临床诊查相结合345
三、展望347
第十九章 乳腺癌综合治疗348
第一节 外科治疗348
一、乳腺癌仿根治术348
二、乳腺癌保乳手术349
三、前哨淋巴结(SLN)切除术350
第二节 化疗350
一、新辅助化疗350
二、辅助化疗352
第三节 内分泌治疗353
一、内分泌治疗的生物学基础353
二、内分泌治疗实施原则353
(一)手术或药物去势353
(二)内分泌药物治疗353
第四节 放射治疗355
第五节 靶向治疗356
第六节 免疫治疗357
一、非特异性免疫治疗357
二、特异性免疫治疗357
第二十章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359
第一节 放射治疗进展概况359
第二节 放射治疗的物理学基础360
一、放射治疗的射线来源360
(一)放射性同位素360
(二)早期的X线治疗设备362
(三)Co-60γ射线治疗机362
(四)各种类型加速器产生的高能X线及高能电子束362
二、辐射计量单位及测量方法363
(一)放射性活度363
(二)辐射量定义和单位363
(三)辐射剂量测量方法364
三、放射治疗剂量学基本概念364
第三节 放射治疗生物学基础365
一、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对射线的反应365
(一)正常组织对射线的反应365
(二)肿瘤组织对射线的反应366
二、影响放射敏感性的生物学因素367
(一)细胞增殖周期367
(二)氧效应367
(三)肿瘤的放射敏感性368
(四)其他因素368
三、正常组织的放射耐受剂量369
(一)放射耐受剂量标准369
(二)正常组织放射耐受性370
四、放射治疗的基本原则370
第四节 远距离放射治疗371
一、常用外照射技术371
(一)常用照射野设计371
(二)楔形过滤板372
二、常用各种能量射线的等剂量分布曲线373
(一)深部X线及γ线(Co-60)和高能X线两维的剂量分布373
(二)照射野面积对等剂量曲线分布的影响374
(三)电子线的等剂量分布374
第五节 近距离放射治疗375
一、近距离放射治疗的进展375
二、后装技术376
三、近距离放射治疗种类376
(一)腔内或管内照射技术376
(二)组织间插植照射技术376
(三)手术中置管行术后放疗376
(四)贴敷治疗376
第六节 放射治疗临床应用377
一、放射治疗的种类377
(一)根治性放疗377
(二)姑息性放疗377
(三)预防性放疗377
(四)治疗性放疗377
(五)术前放疗378
(六)术后放疗378
二、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379
(一)根治术后放疗原则379
(二)根治术后放疗常用照射野379
(三)内乳区放射治疗进展382
三、保留乳房手术后的全乳放疗383
(一)保乳术后的全乳放疗的必要性384
(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原则384
(三)保乳术后全乳放疗的实施385
四、保乳术后的部分乳腺放疗386
(一)保乳术后部分乳腺放疗的理论依据386
(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放疗方法386
(三)施行部分乳腺放疗病人选择标准387
(四)实行部分乳腺放疗对外科手术的要求387
(五)简要概括部分乳腺放疗的几篇文献387
(六)部分乳腺放疗的现状和思考388
五、晚期和复发乳腺癌的放疗388
(一)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放疗388
(二)复发乳腺癌的放疗389
(三)乳腺癌血行转移的治疗389
(四)放疗反应及放疗并发症390
第七节 放射治疗的实施步骤391
一、疗前准备391
二、制定放疗计划391
三、放疗计划的实施392
第二十一章 乳腺癌化学治疗395
第一节 化学药物治疗395
一、化疗的生物学基础395
(一)细胞周期395
(二)癌细胞群的组成396
(三)决定肿瘤生长速度的因素396
(四)癌的生长特性396
二、抗癌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396
(一)细胞增殖动力学分类397
(二)药物作用机制分类397
三、治疗乳腺癌常用抗癌药物的药理作用及药代动力学398
(一)烷化剂398
(二)抗代谢药物398
(三)植物来源的抗癌药物400
(四)抗肿瘤抗生素401
(五)铂类化合物402
(六)激素类药物403
四、乳腺癌术后辅助性化疗403
(一)研究进展概况403
(二)辅助化疗方案403
(三)辅助化疗的时机404
(四)男性乳腺癌的辅助性化疗406
(五)赫赛汀在乳腺癌辅助化疗中的地位406
(六)展望407
五、乳腺癌新辅助化疗407
(一)进展概况407
(二)临床试验结果407
(三)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地位408
(四)发展趋势409
六、转移性乳腺癌的化学治疗409
(一)化疗药物对生存期和临床症状的改善409
(二)复发方式和时间409
(三)常用的化疗药物及方案410
(四)最佳化疗的时限问题417
第二节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418
一、内分泌治疗的历史回顾418
二、雌激素、雌激素受体及其他419
三、内分泌治疗的方法420
(一)手术治疗420
(二)放射治疗421
(三)药物治疗421
四、内分泌治疗的应用424
(一)晚期ER阳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424
(二)可手术ER阳性乳腺癌的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424
( )ER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425
五、临床研究结果及现状425
六、小结与展望426
第三节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427
一、概述427
二、HER-2基因的研究进展427
三、赫赛汀的研究进展429
第四节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431
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分类431
二、造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及回输432
三、大剂量化疗的实施及移植后的防护432
四、造血干细胞联合大剂量化疗对乳腺癌的临床应用433
(一)对乳腺癌HDCT的剂量强度的认识433
(二)大剂量化疗在高危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434
(三)HDCT在转移性乳腺癌解救治疗中的应用435
(四)乳腺癌HDCT研究带来的思考436
第二十二章 乳腺癌的生物治疗444
第一节 乳腺癌生物治疗的主要途径445
第二节 乳腺癌生物治疗的主要方法及其临床应用446
一、抗体治疗446
二、细胞因子治疗447
三、过继免疫治疗448
(一)TIL细胞448
(二)CIK细胞448
(三)Xcellerated T细胞449
四、肿瘤疫苗治疗449
(一)自体或同种异体肿瘤细胞疫苗449
(二)多肽疫苗450
(三)肿瘤核酸疫苗450
(四)抗独特型抗体疫苗450
(五)树突状细胞疫苗450
五、基因治疗451
(一)基因治疗的策略451
(二)基因治疗的基本程序451
(三)肿瘤基因治疗现阶段常用方法452
六、免疫化疗453
七、免疫放疗453
八、展望453
第二十三章 乳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456
第一节 概述456
第二节 中医中药治疗457
一、病因病机457
二、中医药治疗457
(一)辨证论治457
(二)单方验方治疗459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459
第四节 展望460
第二十四章 乳腺癌骨转移的放射性核素治疗462
第一节 恶性肿瘤骨转移概述463
第二节 癌性骨疼痛463
第三节 治疗方式的选择464
第四节 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465
第五节 153Sm-EDTMP的应用研究466
一、153Sm-EDTMP的吸收剂量466
二、153Sm-EDTMP的临床应用466
三、153Sm-EDTMP的止痛作用467
四、153Sm-EDTMP对骨肿瘤的治疗作用467
五、153Sm-EDTMP治疗与放疗的比较468
六、骨骼以外的致疼因素468
第二十五章 不同类型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469
第一节 早期乳腺癌469
一、导管内癌469
二、小叶原位癌477
三、乳头派杰病480
四、早期浸润性癌483
五、乳腺微小癌485
第二节 浸润性特殊型乳腺癌490
一、腺样囊性癌490
二、鳞状细胞癌492
三、高分化腺癌494
四、黏液腺癌496
五、乳头状癌497
第三节 浸润性非特殊型乳腺癌499
一、单纯癌499
二、浸润性小叶癌501
三、髓样癌504
四、硬癌505
五、大汗腺样癌506
第四节 其他类型乳腺癌508
一、炎性乳腺癌508
二、妊娠期、哺乳期乳腺癌510
三、隐性乳腺癌511
四、副乳腺癌513
五、双侧乳腺癌514
六、分泌型乳腺癌517
第二十六章 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因素523
第一节 前言523
第二节 常用的预后因素525
一、腋淋巴结情况525
二、肿瘤大小526
三、肿瘤的组织学及核分级526
四、病理组织学分型527
五、肿瘤增殖率指标527
六、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状况529
七、生长因子受体530
(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530
(二)HER-2/neu531
八、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和抑制因子531
九、调节细胞周期和细胞死亡的指标532
(一)抑癌基因p53532
(二)Bcl-2家族532
十、其他预后因子533
第三节 小结533
第二十七章 乳腺其他恶性肿瘤535
第一节 叶状囊肉瘤535
一、命名535
二、流行病学535
三、病因学536
四、临床表现536
五、辅助检查536
六、病理组织学检查536
七、遗传学改变537
八、复发和转移538
九、治疗和预后538
第二节 淋巴造血组织恶性肿瘤541
一、乳腺恶性淋巴瘤541
二、乳腺白血病性浸润543
三、髓外浆细胞瘤544
第三节 乳腺癌肉瘤546
一、概述546
二、组织来源546
三、临床表现546
四、肉眼和镜下病理学特点546
五、临床处理及预后547
第四节 乳腺间叶组织恶性肿瘤548
一、间质肉瘤548
二、血管肉瘤548
三、乳腺切除术后淋巴管肉瘤549
四、血管外皮肉瘤550
五、纤维肉瘤550
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551
七、脂肪肉瘤552
八、软组织恶性巨细胞瘤552
九、平滑肌肉瘤553
十、横纹肌肉瘤553
十一、腺泡状软组织肉瘤554
十二、骨肉瘤及软骨肉瘤554
第二十八章 男性乳腺癌556
一、发病情况556
二、发病因素556
三、病理类型557
四、临床表现557
五、辅助检查557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557
七、治疗557
八、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558
第二十九章 乳房重建成形术560
第一节 概述560
第二节 乳房重建发展简史560
第三节 病例选择561
一、适应证561
二、禁忌证561
第四节 乳房重建的时机561
第五节 自体组织乳房重建562
一、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重建术562
二、背阔肌肌皮瓣乳房重建术566
三、乳头乳晕重建569
四、自体组织乳房重建对乳腺癌手术及术后治疗的影响571
第六节 重建乳房的修整572
一、重建乳房体积的修整572
二、重建乳房位置的修整572
三、延期乳头乳晕重建572
第七节 乳房重建术后外观评价标准572
第八节 结果572
第九节 展望573
第三十章 乳腺癌患者的护理575
第一节 术后护理575
一、护理常规575
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576
第二节 康复护理577
一、功能锻炼577
二、康复指导原则578
三、功能评估578
四、仪器理疗579
五、义乳配置580
六、疗效评定580
第三节 心理康复581
一、手术前后的心理特点及康复581
二、社会适应能力的康复581
三、家庭生活指导582
四、成立乳腺癌患者康复护理学会582
第三十一章 乳腺肿瘤患者的随访583
第一节 概述583
第二节 乳腺肿瘤患者的随访583
一、随访工作流程583
二、常规随访范围584
三、随访的时间和期限584
四、医疗专题随访584
五、随访方式584
第三节 乳腺癌随访资料的统计与应用585
第四节 提高随访率585
热门推荐
- 1064352.html
- 3051638.html
- 1281701.html
- 1780614.html
- 945899.html
- 2446993.html
- 2298542.html
- 2286829.html
- 2609449.html
- 21515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09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89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91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54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32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873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75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55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80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6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