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法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经济法学
  • 李昌麒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7044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84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711页
  • 主题词:经济法-法的理论-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经济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正确揭示现代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1

二、运用多学科知识从多维度揭示经济法的本质属性6

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法的研究10

四、重视经济法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的有机结合13

五、寻求我国经济法学研究方法的变革17

第一编 经济法的一般理论23

第一章 经济法的历史发展23

第一节 重视经济法学史的研究23

一、经济法学史的研究现状23

二、经济法学史的研究方法23

三、经济法学史的研究目标取向26

第二节 经济法概念的早期使用27

一、摩莱里对经济法概念的最初使用27

二、德萨米对经济法概念的使用28

三、蒲鲁东对经济法产生原因的揭示28

四、赫德曼对经济法产生原因及其法律形式的揭示29

五、以经济法命名的经济法律和著作的诞生29

第三节 经济法兴起的历史轨迹29

一、经济法兴起的不同观点29

二、经济法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时期的兴起31

三、经济法在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33

四、经济法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36

第四节 经济法兴起的原因38

一、经济法产生的客观基础38

二、经济法兴起的社会经济原因44

三、经济法兴起的政治原因45

四、经济法兴起的法律原因46

五、经济法理论兴起的逻辑演进46

第五节 经济法发展前景展望48

一、经济全球化对经济法理论和实践的影响48

二、知识经济对经济法理论和实践的影响50

第二章 经济法的定义和调整对象52

第一节 经济法的定义52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对经济法的不同定义52

二、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学者对经济法的不同定义53

三、俄罗斯学者拉普捷夫对经济法定义的重新认识54

四、我国学者对经济法的不同定义54

五、本书对经济法的定义57

第二节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59

一、经济法调整的概述59

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62

三、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具体范围62

第三章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70

第一节 经济法基本原则研究概况70

一、在传统体制下揭示经济法基本原则所存在的缺陷70

二、对经济法基本原则研究的新发展72

第二节 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其特征75

一、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含义75

二、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特征75

第三节 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构成76

一、资源优化配置原则76

二、国家适度干预原则78

三、社会本位原则78

四、经济民主原则79

五、经济公平原则80

六、经济效益原则82

七、经济安全原则82

八、可持续发展原则83

第四章 经济法律关系85

第一节 经济法律关系的定义和特征85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定义85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86

第二节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89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89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90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91

第三节 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91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91

二、经济法律事实92

第四节 传统经济法律关系原理的缺陷及其弥补92

一、传统经济法律关系原理的缺陷92

二、对传统经济法律关系原理缺陷的弥补94

第五章 经济法的地位和体系96

第一节 经济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96

一、概说96

二、经济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客观依据97

三、经济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区别102

四、经济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互动105

第二节 经济法的体系109

一、市场主体法109

二、市场秩序法109

三、宏观调控法110

四、经济监管法110

第二编 经济法主体制度115

第六章 经济法主体概述115

第一节 经济法主体的理论研究概况115

一、经济法主体研究的起步115

二、经济法主体研究的发展116

三、经济法主体研究的深入116

第二节 经济法主体的界定118

一、经济法主体的定义和特征118

二、经济法主体的体系建构119

第三节 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取得124

一、法定取得124

二、授权取得124

三、因参与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而取得124

第四节 经济法主体的权限125

一、经济法主体的权限概述125

二、经济职权与经济职责125

三、经济自治权限128

四、经济权利与经济义务128

第五节 经济法主体的司法实务问题130

一、经济法主体多样性和具体性的司法要求130

二、经济法主体及其权限之间的冲突与司法平衡131

三、行政机关在干预经济的过程中损害不特定多数人权益的司法救济131

第七章 经济法中的政府133

第一节 经济法中的政府角色133

一、政府角色的代表性理论133

二、经济法中政府角色的适当定位136

第二节 政府经济干预权137

一、政府经济干预权的界定137

二、我国政府经济干预权配置和行使中应解决的问题143

第三节 经济法中的政府责任147

一、政府责任的含义147

二、政府责任的正当性147

三、政府责任的体系构建149

第八章 经济法中的行业协会151

第一节 行业协会概述151

一、行业协会的定义及法律特征151

二、行业协会的分类153

第二节 行业协会经济干预的正当性分析154

一、国家不当干预或管制下企业的自我防御与保护154

二、市场失灵与政府失败下的第三条道路155

三、特殊市场需要的供给者157

四、经济民主的回应160

第三节 行业协会的经济干预权161

一、规章制定权161

二、监管权162

三、非法律惩罚权164

四、争端解决权167

五、起诉权170

第四节 国家干预对行业协会经济干预的监管170

第九章 经济法中的企业174

第一节 企业概述174

一、经济学意义上的企业174

二、法律意义上的企业176

三、经济法中的企业角色179

第二节 企业形态法定化与企业法律形态180

一、企业形态法定化180

二、企业法律形态184

第三节 市场准入法律制度188

一、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界定188

二、企业设立登记制度189

三、行政审批许可制度194

第四节 企业运行中的国家干预法律制度195

一、企业运行中的国家干预法律制度的界定195

二、企业运行中的国家干预法律制度产生的背景196

三、企业运行中的国家干预法律制度与企业自主经营的关系199

四、我国企业运行中的国家干预法律制度203

第五节 企业社会责任210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210

二、企业社会责任提出并确立的背景214

三、我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与立法216

第三编 市场秩序规制法律制度225

第十章 市场秩序规制法律制度概述225

第一节 市场秩序规制法的概念和特征225

一、市场秩序规制法的含义225

二、市场秩序规制法的调整对象228

三、市场秩序规制法的特征230

第二节 市场秩序规制法的产生和发展232

一、市场秩序规制法的产生232

二、市场秩序规制法的发展及趋势234

第三节 市场秩序规制法的基本原则236

一、维护市场活动中的经济民主原则237

二、保障市场活动中的实质公平原则237

三、维护市场运行的整体效率原则238

第十一章 垄断及其法律规制240

第一节 反垄断法概述240

一、垄断的定义和危害240

二、反垄断法概述244

第二节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法律规制249

一、市场支配地位及其确定250

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类型253

三、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法律规制260

第三节 限制竞争协议的法律规制261

一、限制竞争协议的定义261

二、限制市场竞争协议的形式261

三、限制市场竞争协议的法律规制原则263

四、认定限制竞争行为违法的要件264

五、限制竞争协议的法律责任266

第四节 对企业合并的法律控制267

一、企业合并的定义和类型267

二、对企业合并的法律规制269

第五节 行政性垄断的法律规制274

一、行政性垄断的定义和危害274

二、行政性垄断的表现形式275

三、行政性垄断的法律规制276

第六节 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与域外适用278

一、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278

二、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279

第七节 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法规制281

一、知识产权滥用引发的垄断问题281

二、传统法律对滥用知识产权行为的规制283

三、反垄断法对滥用知识产权行为的规制285

第十二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289

第一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289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289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292

第二节 混淆行为及其法律规制294

一、混淆行为的定义294

二、混淆行为的表现形式295

三、混淆行为的法律规制297

第三节 虚假宣传行为及其法律规制299

一、虚假宣传行为的定义299

二、虚假宣传行为的内容299

三、对虚假宣传行为的法律规制301

第四节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及其法律规制303

一、商业秘密的定义和特征303

二、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及其危害306

三、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法律规制307

第五节 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及其法律规制310

一、不正当有奖销售的定义和危害310

二、不正当有奖销售的表现形式311

三、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的法律责任312

第六节 商业赂贿行为及其法律规制313

一、商业赂贿行为的定义和法律特征313

二、商业贿赂的社会危害314

三、商业回扣行为315

四、商业贿赂行为的法律责任316

第十三章 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317

第一节 消费者保护法概述317

一、消费者保护法的定义和特征317

二、消费者保护法的性质318

第二节 消费者及其权利319

一、消费者319

二、消费者权利321

第三节 经营者及其义务326

一、消费者保护法中的经营者326

二、消费者保护法直接规定经营者义务的作用327

三、经营者义务的内容328

第四节 消费者利益的国家保护335

一、消费者利益的国家保护概述335

二、消费者权益的立法保护335

三、消费者权益的行政保护336

四、消费者权益的司法保护338

第五节 消费者组织339

一、消费者组织概述339

二、消费者协会340

第六节 消费者保护法中的法律责任341

一、消费者保护法中的法律责任概述341

二、经营者民事责任342

三、消费者保护法中的行政责任348

四、常见的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犯罪行为及其刑事责任349

第七节 消费者争议及其解决途径349

一、消费者争议及消费者争议中的当事人确定349

二、消费者争议的解决途径350

第十四章 产品质量法律制度354

第一节 产品质量法律制度概述354

一、产品与产品质量的定义354

二、产品质量法355

第二节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法律制度357

一、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概述357

二、产品质量监督357

三、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制358

四、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359

第三节 产品责任制度361

一、产品责任制度概述361

二、产品责任归责原则361

三、产品责任诉讼与产品责任保险366

第四节 产品召回法律制度367

一、产品召回法律制度概述367

二、产品召回法律关系368

三、产品召回程序372

四、我国产品召回制度的建设372

第四编 宏观经济调控法律制度377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调控法律制度概述377

第一节 宏观经济调控法律制度概述377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定义和特征377

二、宏观经济调控法的定义和调整对象381

三、宏观经济调控立法概况383

第二节 宏观经济调控法的基本原则和调整方法386

一、宏观经济调控法的基本原则386

二、宏观经济调控法的调整方法387

第三节 宏观经济调控法的法律体系388

一、产业调整法389

二、计划法390

三、投资法390

四、财税调节法391

五、金融调节法391

六、价格调节法391

七、国有资产管理法392

第十六章 计划与投资法律制度393

第一节 计划法概述393

一、计划法的定义393

二、计划法的调整对象395

三、我国计划法的立法模式396

四、计划的形式396

第二节 计划法基本制度397

一、计划制定法律制度397

二、计划实施法律制度400

第三节 投资法概述401

一、投资和投资法的定义401

二、固定资产投资的定义402

三、固定资产投资法的定义和调整对象403

第四节 投资法基本制度404

一、投资主体法律制度404

二、投资资金管理法律制度405

三、投资程序法律制度407

四、涉外投资法律制度407

第十七章 财政法律制度409

第一节 财政法概述409

一、财政的定义409

二、财政法的定义和调整对象410

三、财政法的体系410

第二节 预算法律制度411

一、预算和预算法的定义411

二、预算管理体制411

三、预算收支范围412

四、预算管理程序413

五、决算制度414

六、国家预算和决算的监督414

第三节 税收法律制度414

一、税收和税法的定义414

二、税法的构成要素416

三、现行税种417

四、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424

五、涉外税收法律制度427

第四节 国债法和政府采购法428

一、国债法428

二、政府采购法431

第十八章 金融法律制度436

第一节 金融法概述436

一、金融法的定义和调整对象436

二、金融法的体系437

第二节 中国人民银行法437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定义437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地位438

三、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440

四、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440

五、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机构442

六、人民币发行管理442

七、中国人民银行业务活动的法律规定442

八、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的法律规定443

第三节 商业银行法445

一、商业银行法概述445

二、商业银行的设立、变更、接管和终止446

三、商业银行的组织体制、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448

四、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450

第四节 政策性银行451

一、政策性银行的定义451

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法律规定452

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法律规定454

四、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法律规定455

第五节 货币法律制度456

一、人民币法律制度456

二、外汇管理法律制度459

三、金银管理法律制度462

第十九章 价格法律制度464

第一节 价格法概述464

一、价格法的定义和调整对象464

二、价格法的作用466

第二节 价格管理体制的法律规定467

一、价格管理体制的定义和类型467

二、我国价格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468

三、价格管理机构及其职责469

第三节 价格形式的法律规定470

一、市场调节价470

二、政府指导价471

三、政府定价473

第四节 价格总水平的调控和价格监督管理474

一、价格总水平的调控474

二、价格监督检查476

第二十章 产业调节法律制度480

第一节 产业调节法律制度概述480

一、产业调节法的定义和特征480

二、产业调节法的原则482

三、产业调节法的体系484

第二节 产业调节法的基本制度484

一、产业结构调节法律制度484

二、产业组织调节法律制度488

三、产业技术调节法律制度489

四、区域经济促进法491

第二十一章 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495

第一节 国有资产管理法概述495

一、国有资产和国有资产管理495

二、国有资产管理法496

第二节 国有资产管理基本法律制度498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498

二、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法律制度498

三、国有资产登记法律制度501

四、国有资产评估制度503

五、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制度506

六、侵吞国有资产行为的认定与查处制度508

第五编 经济监管法律制度513

第二十二章 经济监管法律制度513

第一节 经济监管法概述513

一、经济监管的定义和意义513

二、经济监管法的定义、特征和功能515

第二节 经济监管权519

一、经济监管权的定义和性质519

二、经济监管权的来源520

三、经济监管权的内容522

第三节 经济监管体制524

一、经济监管体制的定义524

二、我国现行经济监管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525

三、构建经济监管体制的设想527

第二十三章 金融市场监管法律制度530

第一节 金融监管法概述530

一、金融监管法的定义、意义和内容530

二、金融监管法的发展531

三、金融监管法的原则532

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534

一、世界各国金融监管体制的主要类型534

二、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536

第三节 银行业监管制度536

一、银行业监管体制536

二、商业银行监管制度537

三、对外资银行的监管540

四、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541

第四节 证券市场监管制度542

一、证券市场监管体制542

二、证券发行监管542

三、证券上市的监管543

四、证券交易监管544

五、证券业务监管的新发展545

第五节 保险市场的监管546

一、保险市场监管体制547

二、对保险公司的监管547

三、对保险代理人的监管548

四、保险业监管的新发展549

第六节 期货市场监管制度550

一、期货市场监管体制550

二、对期货交易所的监管550

三、对期货经纪公司的监管550

第二十四章 技术、信息市场监管法律制度552

第一节 技术市场监管法律制度552

一、技术市场552

二、技术市场监管法555

三、技术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的构建558

第二节 信息市场监管法律制度559

一、信息市场559

二、信息市场监管法562

三、信息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的构建566

第二十五章 房地产市场监管法律制度569

第一节 房地产市场监管法概述569

一、房地产市场的定义和特征569

二、房地产市场监管的意义572

第二节 房地产市场监管法的定义及其存在的理论基础573

一、房地产市场监管法的定义573

二、房地产市场监管法的理论基础575

第三节 房地产市场监管的基本法律制度577

一、我国现行的房地产市场监管制度577

二、完善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监管制度582

第二十六章 劳动力市场规制法律制度584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法律规制概述584

一、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模式与劳动力市场584

二、劳动力市场法律规制的意义587

第二节 求职与招聘行为的法律规制589

一、对求职行为的法律规制589

二、对用人单位聘用行为的法律规制591

第三节 劳动中介服务市场的法律规制593

一、劳动中介服务市场法律规制概述593

二、劳动中介服务市场的准入规制594

三、劳动中介服务行为的法律规制594

四、劳动力交流集市的法律规制595

第四节 公平就业保障法律制度595

一、公平就业保障与禁止就业歧视595

二、关于禁止就业歧视立法模式596

三、就业歧视的构成597

四、不构成就业歧视的例外情况598

五、对就业歧视的救济599

六、禁止基于性别而对女性劳动者实施就业歧视的特别规定599

第五节 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600

一、就业服务600

二、改革劳动服务企业,充分发挥其劳动力吞吐功能601

三、合理组织以工代赈,充分发挥富余劳动力的作用602

四、引导劳动力在不同地区间的合理流动602

五、建立有效的就业激励机制603

第二十七章 公用企业规制法律制度604

第一节 公用企业法律规制概述604

一、公用企业及其基本特点604

二、对公用企业的法律规制606

第二节 公用事业的准入规制608

一、公用事业准入规制概述608

二、从事公用事业经营的准入条件和程序609

第三节 对公用企业垄断的法律规制611

一、公用企业的垄断问题611

二、公用企业滥用垄断地位的法律规制613

第四节 公用企业的产品与服务质量保障制度615

一、公用企业产品、服务质量保障制度概述615

二、城市供水质量保障制度616

三、供电质量保障制度617

四、城市公共交通质量保障制度617

五、电信服务质量保障制度618

第五节 公用企业的产品价格与服务价格规制620

一、公用产品、服务价格规制概述620

二、公用事业价格规制的基本内容620

第六节 公用企业的产品与服务供给保障制度622

一、强制订约制度622

二、持续供应制度623

三、中断供给提前公告、通知制度623

四、基础网络设施运行保障制度624

第二十八章 会计、审计法律制度626

第一节 会计法律制度626

一、会计的定义和功能626

二、会计法的定义及会计立法状况627

三、会计基本法律制度629

四、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636

第二节 审计法律制度639

一、审计的本质和分类639

二、审计法的定义及审计立法状况641

三、审计基本法律制度642

四、违反审计法的法律责任644

第六编 经济法责任与司法救济649

第二十九章 经济法责任649

第一节 经济法责任概述649

一、经济法责任的定义650

二、经济法责任的分类655

第二节 经济法责任具体考察657

一、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657

二、经济法责任的实现665

第三十章 经济法权利的司法救济667

第一节 经济法权利的司法救济概述667

一、权利的司法救济668

二、经济法权利的司法救济669

第二节 经济诉讼的存在672

一、WTO视野下中国行政诉讼制度的检讨673

二、现行诉讼机制存在的问题676

第三节 经济诉讼机制的建立679

一、建立经济诉讼机制的意义679

二、经济诉讼制度的构建6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