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魏国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玉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08701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38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魏国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战国初年魏国独霸中原的原因探析1
二、对贤能之士的排斥和迫害是魏国极盛而衰的原因3
三、魏国兴亡与大梁地理位置毫无关系5
四、魏文化在我国历史上的深远影响7
第一章 魏氏在晋国的发展10
第一节 毕万在晋国受封为魏氏10
一、毕万仕晋11
二、晋国“灭公族”“尚军功”的国策是毕万家族发展的土壤12
三、毕万受封于魏15
四、“魏”地溯源16
五、魏氏城的考古学发现19
第二节 魏武子袭封21
一、魏武子追随重耳逃亡21
二、魏武子受次赏袭封在魏22
三、魏悼子徙治在霍23
第三节 魏颗在晋国的功勋24
一、魏颗立功辅氏之役24
二、老人结草报恩,魏颗勋铭景钟26
第四节 魏氏家族地位的腾升与魏绛“和戎”27
一、魏颉成为晋国的卿28
二、魏绛执法不阿29
三、魏绛的“和戎”政策30
四、魏绛“和戎”的意义33
第五节 魏氏得国34
一、魏献子为政35
二、晋六卿火并36
三、韩、魏、赵三家破智氏38
四、韩、魏、赵三家分晋39
五、分晋之初魏国的辖地与关隘40
第二章 战国初年魏独霸中原44
第一节 魏文侯建立魏国44
一、魏斯称侯与得国44
二、三家分晋前后与周边国家的斗争46
三、三晋领袖魏文侯48
第二节 魏国都城安邑50
一、魏国的早期国都——安邑50
二、安邑的考古学发现52
第三节 “象魏”一词源于魏国都城安邑“门阙”55
一、“象魏”的出现当与魏都安邑的建筑有关55
二、“阙”建筑形式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的周王室与鲁国56
三、“象魏”释义及“阙”称为“象魏”的原因58
第四节 魏文侯首开战国布衣卿相之风60
一、魏文侯任贤使能60
二、魏文侯虚心纳谏63
三、魏文侯首开任用布衣卿相之风66
四、魏文侯“好乐”68
第五节 李悝变法改革70
一、废除世卿世禄制度71
二、李悝作《法经》72
三、李悝大力推行耕战之策74
第六节 吴起在魏国的改革75
一、关于吴起“贪”与“杀妻求将”质疑76
二、吴起在魏国推行武卒制78
三、吴起的政治思想80
四、吴起的战功82
第七节 乐羊灭中山83
一、春秋时期晋与鲜虞的斗争84
二、魏及诸侯各国求发展、灭戎狄的活动85
三、中山国的建立86
四、乐羊攻灭中山88
第三章 魏武侯时期的魏国90
第一节 魏武侯时期的国策90
一、魏武侯即位前后的文治武功91
二、魏武侯的治国之策93
第二节 吴起奔楚94
一、公叔“尚公主”为魏相,以害吴起95
二、吴起在楚变法97
第三节 魏武侯时期三晋合作关系的破裂99
一、魏赵刚平之战99
二、韩赵关系与魏韩之间的战争100
第四节 中山国的沉浮与复国102
一、中山国的沉浮103
二、中山国的复国104
第五节 战国初年魏国的疆域105
一、魏国与秦对河西的争夺106
二、西门豹在魏国北部的防守109
三、魏国的疆域111
第四章 魏国的鼎盛之都——大梁城115
第一节 子罃即位魏国115
一、子罃与公中缓的争立115
二、魏与韩、赵的战争117
三、魏惠王与齐、秦的战争120
第二节 魏惠王迁都大梁121
一、魏惠王迁都大梁时间的几种说法121
二、魏惠王迁都大梁的时间考略123
第三节 大梁城之沿革125
一、夏王朝最早建立国都的老丘125
二、从卫国的仪邑到郑国的启封城127
三、魏国迁都大梁城128
第四节 魏国都城大梁130
一、魏都大梁城建的天子规制130
二、大梁的宫苑楼台133
三、魏惠王召集逢池之会、驱十二诸侯朝孟津135
四、大梁的战略地位137
第五章 魏国由盛转衰140
第一节 魏国人才的流失140
一、商鞅离魏西入秦140
二、孙膑在魏国被陷害后偷渡齐国142
第二节 齐国变法与发展144
一、齐国变法144
二、桂陵之战145
三、马陵之战147
第三节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148
一、商鞅变法148
二、卫鞅诈虏魏公子卬,魏丧河西地七百余里150
三、魏国是秦攻伐的首要目标151
四、秦国攻占安邑、迁都咸阳152
五、商鞅之死153
第四节 魏国衰落原因试析154
一、人才的流失154
二、四面敌国157
三、梁惠王的狂妄与张扬158
第五节 梁惠王“折节下士”159
一、孟子与梁惠王160
二、梁惠王欲禅让国于惠施161
第六节 魏齐“徐州相王”164
一、诸侯国称王的背景164
二、魏、齐“徐州相王”166
三、“徐州相王”者与魏惠王改元168
四、各国相继称王171
第六章 魏国专制王权的形成与职官制度174
第一节 魏国的专制王权与官制174
一、魏国专制王权的形成175
二、魏国太子的地位176
三、魏国的相178
四、魏国的官制183
五、印玺制度185
六、上计制度187
第二节 魏国的军制188
一、魏国的军制188
二、魏国武卒的服饰与器械装备189
三、魏国立将与军法192
第三节 魏国的封君193
一、魏国的封君194
二、魏王对封君的控制197
第四节 魏国的郡县制199
一、春秋时期旧晋的郡县制度199
二、魏国的郡及其机构形式200
第五节 魏国的长城202
一、魏国的西长城203
二、魏国西长城的重镇205
三、魏国的南长城208
四、魏国的北长城211
第七章 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214
第一节 合纵连横的形势214
一、秦魏雕阴之战215
二、战国时期的纵横家216
第二节 诸侯各国的时纵时横217
一、魏称东藩218
二、五国合纵攻秦219
三、齐、楚与秦、魏、韩两大政治集团的形成221
四、张仪诈楚,散六国之纵222
第三节 齐在战国时期的鼎盛与衰败224
一、齐国破燕224
二、齐、魏、韩与楚国的沘水之战225
三、第二次合纵伐秦,攻入函谷关,秦国求和227
四、逼秦去帝号228
五、宋国的灭亡231
六、诸侯国合纵伐齐233
第四节 秦国伐楚235
一、秦得巴蜀235
二、楚国的疆场之败236
三、白起拔郢237
第八章 秦统一中国240
第一节 秦国对三晋的攻伐240
一、秦国的远交近攻之策241
二、使魏、韩丧失元气的伊阙之战242
三、秦昭王时期对韩、魏的攻城略地243
四、长平之战,赵国惨败246
第二节 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248
一、秦国兵围邯郸、白起赐死248
二、信陵君救赵249
三、信陵君第四次合纵伐秦252
第三节 秦国越战越强253
一、秦国在兼并战争中越战越强254
二、第五次合纵伐秦的失败255
第四节 秦王政平息内部的斗争256
一、秦王政与吕不韦256
二、秦国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258
第五节 秦国的统一259
一、关东六国的倾轧与斗争259
二、秦横扫六国如卷席261
第九章 魏国经济的发展264
第一节 魏国的冶铜业与青铜工艺水平264
一、中条山丰富的铜矿264
二、中条山的古冶炼遗址266
三、魏的青铜艺术水平267
第二节 魏国的冶铁业271
一、魏国在古共城的铸铁遗址271
二、魏国境内出现的铁器274
第三节 李悝对魏国农业的改革变法276
一、废井田、开阡陌,始自李悝变法277
二、李悝“尽地力之教”,奖励耕战279
三、李悝作平籴法垂范后世280
第四节 魏国的农业282
一、魏国的田制282
二、魏国的救荒措施284
第五节 魏国的水利286
一、西门豹废除“河伯娶妇”的恶俗286
二、西门豹开凿漳河十二渠、以富魏之河内288
三、魏国的水利及对黄河的治理289
四、魏国的水资源环境与鸿沟的开凿291
第六节 魏国的古盐文化293
一、魏国境内的盐池溯源293
二、河东盐池的价值及晒盐工艺296
第七节 魏国的商业297
一、魏国市场的繁荣与发展298
二、魏国的大商人299
三、魏国是最早使用圜钱的诸侯国301
四、魏国佣工的出现305
五、白圭仕魏及其经济思想与贡献306
第十章 魏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309
第一节 魏国汲冢出土古书的价值309
一、汲冢周书的出土310
二、《逸周书》的史料价值311
三、《竹书纪年》相对传世文献的史料价值313
四、《穆天子传》的史料价值315
第二节 魏国墓葬反映的思想与文化318
一、魏国墓葬形制的特色和等级研究318
二、魏国墓葬随葬礼器的礼制研究324
三、魏国墓葬随葬玉器的礼制研究328
第三节 魏相惠施的哲学思想332
一、惠施的哲学思想332
二、惠施的明辨逻辑思想335
第四节 魏国的军事思想337
一、吴起的军事思想337
二、尉缭子的军事思想340
第五节 魏国天文学家石申及其贡献344
一、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与魏国天文学家石申344
二、石申天文学对农事天候的贡献346
三、石申对星辰方位与运行规律的识别348
魏国史大事年表351
主要参考资料356
后记359
热门推荐
- 993967.html
- 2987439.html
- 1197110.html
- 203972.html
- 2861468.html
- 2480718.html
- 857809.html
- 370578.html
- 3444092.html
- 17917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060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37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07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30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10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90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95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63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4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1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