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领导教育的历史探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黄书光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75886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92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511页
- 主题词:领导人员-教育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领导教育的历史探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先秦多元的社会政治理想与领导教育方略1
第一节 先秦领导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1
一、政治思想的多元激荡1
二、官制的催生3
第二节 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儒家领导教育设计3
一、仁政与礼治:儒家的政治理想4
二、“以德为先”——领导者的理想人格8
三、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领导教育内容16
四、在情境与对话中培养领导者——儒家的领导教育方法23
第三节 道家——“无治主义”的领导教育哲学31
一、“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家的无为政治与领导策略32
二、“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道家对领导人的期望36
三、领导修养和自我教育方法论43
第四节 墨家——平民主义的领导教育设想48
一、“义政”与“圣王”:政治理想与圣王人格48
二、“尚贤”与“兼士”:墨家的人才思想与领导者的理想人格54
三、“博教”与“强教”:领导教育的内容与教育策略60
第五节 法家的领导教育思想与实践64
一、以法治为中心的政治理想与治国方略64
二、领导人才的培养与选拔68
第二章 “独尊儒术”政策的确立与儒家领导教育的制度设计78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制度化与汉代官僚的儒家化78
一、“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与官学的兴起78
二、汉代官僚的儒家化:领导阶层的结构变迁82
第二节 以太学为中心的领导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85
一、“兴太学以养士”——汉代太学的建立86
二、道德与治术:太学的教育内容89
三、太学的领导选拔功能91
第三节 汉代领导教育制度的两翼:郡国学与私学92
一、郡县学的初建与地方官员的培养93
二、走入民间的领导培养机构——“精舍”95
三、从汉代循吏群体形象看汉代领导教育的理想人格98
第四节 领导教育制度在后世的演变与异化101
一、隋唐:“多元化”的理想101
二、宋代:对社会下层的鼓励102
三、明清:程朱理学的全面渗透与学校独立性的丧失105
第三章 才性之辩与领导教育的学理沉思110
第一节 “才性之辩”与名法派的领导教育观110
一、“才性之辩”的历史考察110
二、“唯才是举”与曹操的领导教育观114
三、《人物志》与刘劭的领导教育思想117
第二节 圣人人格与玄学领导教育目标的设计121
一、自然人性论与理想人格设计121
二、对传统儒家领导教育的批判123
三、“有情无累,精神自由”的领导教育目标124
四、“尊重才性,顺任自然”的教育模式127
第三节 儒玄兼综与儒家领导教育的嬗变129
一、太子和皇子教育130
二、士族高门的领导教育观134
三、傅玄的领导教育论138
第四章 科举制度的兴起及其对中国领导教育发展的制衡145
第一节 科举制度的兴起与发展145
一、科举制度以前的选举制度145
二、科举选官:兴起与发展148
第二节 科举制度对领导阶层与领导者人格的影响157
一、科举制度的平等精神与领导阶层的流动性158
二、从科举考试内容看文官的选拔标准及其对官僚群体人格的影响163
第三节 取士与选士:领导者选拔与培养的关系170
一、唐代:科举制度引发的教育危机170
二、宋代:科举社会中的学校教育173
三、明清: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176
第五章 中国传统领导教育的个案考察:帝王教育的历史透视179
第一节 未来帝王的雕塑:皇储教育180
一、皇帝对皇子的叮咛180
二、保傅与师傅的引导185
三、东宫的濡染与历练190
四、皇子自身的日常修炼194
第二节 在位皇帝的教育与自我教育197
一、经筵日讲197
二、勤勉读书199
三、道德自律202
第三节 从《帝鉴图说》管窥帝王教育204
一、《帝鉴图说》编纂的时代背景204
二、培养君德与倡导圣学205
三、帝王故事中的规训208
第六章 传统官吏的考核与基层领导的教育及自我修养213
第一节 传统官吏的考课与奖惩213
一、传统官吏的考课214
二、传统官吏的奖惩221
第二节 基层领导的教育及自我修养224
一、“学”与“仕”之间的脱节 225
二、在实践中提高:基层领导的再教育227
三、基层领导的自我修养230
第三节 官箴——官吏从政为官的教科书235
一、官箴与官吏的培养235
二、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238
三、和谐领导关系的构建239
四、在从政实践中养成官德242
第七章 “义利之辨”的再兴:事功派、理兴派领导教育的理论争锋与学术影响244
第一节 宋代“三冗”问题的突显与“义利之辩”的再兴244
一、科举名额扩大、恩荫特权实施与宋代“三冗”问题的突显245
二、王朝统治危机的加剧与“义利之辩”的再兴246
第二节 事功型人才与宋代事功派的领导教育探索247
一、“只取不养”的失误与范仲淹对养士问题的求索247
二、“人非利不生”与李觏注重“效实”的人才教育观249
三、“以义理天下之财”与王安石的领导教育建树253
四、义利、王霸之辩与陈亮、叶适以实学为旨趣的“成人”观259
第三节 道德型人才观与宋明理学家的领导教育建构262
一、“出义入利,出利入义”与二程以“穷理灭欲”为核心的人格教育论263
二、义利、王霸、理欲之争与朱熹对“醇儒”境界的追求265
三、“发明本心”与陆九渊对“学为人”的思考268
四、“致良知”与王守仁关于“作圣”之路的探索270
第四节 “天崩地解”与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家的领导教育创新272
一、“人必有私”与李贽反名教的个性解放思想273
二、清谈误国的批判与顾炎武对“用世之材”的思考274
三、“为万民,非为一姓”与黄宗羲对“豪杰”之士的求索276
四、人性“日生日成”与王夫之关于“可用之士”的反思280
五、“正其义不谋其利”与颜元“无人才则无政事”的实学型领导教育建构282
六、“血气心知”与戴震“得养”、“尽材,,的人才教育观283
第八章 “西学东渐”与中国领导教育传统的近代转轨286
第一节 明清之际“西学东渐”与传统领导教育思想的变动286
一、西方传教士与明末清初领导教育思想中民主火花的闪现286
二、封建帝国高层领导人的争论:夷夏之辩288
三、儒家领导文化与天主教领导文化的对立:礼仪之争290
第二节 “经世致用”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领导教育思想292
一、龚自珍的领导教育观293
二、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296
第三节 太平天国与传统领导教育思想的变革299
一、洪秀全的“天国”理想——传统士大夫教育的背叛301
二、洪仁玕《资政新篇》中近代人才观的萌芽303
第四节 “中体西用”与洋务运动领导人才的设计305
一、京师同文馆添设天文算学馆诱发的争论——洋务派与顽固派关于人才素质的交锋309
二、“远适肄业,集思广益”——留学生的派遣与领导教育传统自我更新310
三、从“明体达用”到“中体西用”——晚清人才价值取向的嬗变314
四、“位卑言高”——洋务幕僚及其早期改良派的领导教育新论315
第五节 “政本艺末”与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人才的构想319
一、中西教育文化的融汇和理想新人的期盼320
二、“政学为主义,艺学为附庸”——维新派政治人才的设计322
三、“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严复对康梁的政治人才设计的超越323
第九章 “人尽其才”与中国领导教育思想的深层变革326
第一节 民族国家的诞生与“人尽其才”的新教育理想326
一、民主革命的领导教育思潮与资产阶级革命人才的养成327
二、“新国家”与资产阶级民主领导教育体制的确立331
三、民初风云领袖人物的个案研究——孙中山与蔡元培334
第二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个性独立人格的追求339
一、“民主”、“科学”赋予现代领导教育观以新的时代内涵340
二、国民性的改造和个性独立人格的追求345
第三节 中西文化的融汇:走向平民的领导教育观352
一、传统养士教育的近代转型352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平民领导教育观358
第十章 中国女子领导教育的萌生与发展365
第一节 20世纪之交中国的现代性追寻与女子领导教育的萌生365
一、社会性别与中国传统的社会性别制度365
二、20世纪初中国社会对现代性的追寻与新女性的出现368
三、女学兴起与女子领导教育的萌生374
第二节 女子领导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377
一、民族主义和社会革命是女子领导教育思想的主题377
二、男女平权的平等思想是女子领导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378
三、独立人格是女子领导教育的目的380
第三节 高等教育:女子领导教育的个案考察383
一、教会女子大学与“女界精英”的教育目的383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妇女政策与女性领导人才的培育387
三、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解放思想与延安女子大学的领导教育实践392
第十一章 现代文官制度、教育制度的建立与中国领导教育的现代转型399
第一节 巨变中的近代中国与传统文官制度和学校系统的裂变399
一、文官与中国传统的文官制度399
二、中国传统文官制度与领导教育的裂变402
三、现代领导教育实践的历史意义407
第二节 现代文官制度的初步建立与形成发展415
一、孙中山的人才观415
二、五权宪法的构想417
三、文官选拔和考试思想417
四、文官制度建设的实践419
五、现代文官制度的形成发展421
第三节 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与中国领导教育的现代转型425
一、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学校系统的发展426
二、中国领导教育的现代转型及其特点427
第十二章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家的领导教育智慧431
第一节 历史的选择: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家的领导教育观431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曙光与新领导教育观的兴起431
二、中国共产党的壮大与新民主主义领导教育理念的初步建构438
三、革命的功利主义与理想领袖人格的不懈追求442
第二节 革命熔炉与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创建的干部学校452
一、干部教育的形式452
二、干部教育的内容454
三、干部学校的特点461
第三节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家领导教育思想的价值透析472
一、秉承中国传统领导教育思想之精髓473
二、开创马克思主义领导教育思想的中国化探索478
主要参考文献482
后记493
热门推荐
- 2446580.html
- 3752949.html
- 2933879.html
- 44861.html
- 3484294.html
- 2001515.html
- 334986.html
- 1404092.html
- 1498050.html
- 13899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80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72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84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29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8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5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73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483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00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9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