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气象观测规范 试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生态气象观测规范 试行
  • 中国气象局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气象出版社
  • ISBN:750293954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21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37页
  • 主题词:生态环境-气象观测-规范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态气象观测规范 试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总则3

第1章 生态气象观测的目的和意义3

第2章 生态气象观测的基本要求4

2.1 平行观测原则4

2.2 点面结合的方法4

2.3 观测工作的科学性、连续性、长期性和可行性4

第3章 生态气象观测项目5

第4章 生态气象观测场地选择原则和要求8

4.1 生态气象观测场选择的一般原则和要求8

4.2 常规大气(气象)要素观测场的选择原则和要求9

4.3 主观测场和辅助观测场的选择原则和要求9

4.3.1 农田生态气象观测场的选择原则和要求9

4.3.2 森林生态气象观测场的选择原则和要求9

4.3.3 草地、荒漠生态气象主观测场的选择原则和要求9

4.3.4 湖泊生态气象主观测场的选择原则和要求9

4.3.5 湿地生态气象主观测场的选择原则和要求9

第5章 观测员基本要求10

第二编 大气要素13

第一部分 大气物理要素13

第1章 观测内容13

第2章 观测方法14

2.1 常规气象要素14

2.1.1 目的意义14

2.1.2 观测原理14

2.1.3 观测仪器14

2.1.4 观测内容14

2.1.5 观测方法14

2.1.6 观测时间14

2.2 大气边界层(近地面层)14

2.2.1 目的意义14

2.2.2 观测设备14

2.2.3 梯度塔设置与仪器安装15

2.2.4 观测内容15

2.2.5 观测方法15

2.3 小气候16

2.3.1 目的意义16

2.3.2 观测仪器16

2.3.3 观测原理16

2.3.4 观测内容16

2.3.5 观测方法16

2.3.6 观测时间和频率16

2.4 地-气间感热、潜热、动量通量和CO2通量16

2.4.1 目的意义16

2.4.2 观测仪器17

2.4.3 取样频率17

2.4.4 观测原理17

2.4.5 数据及数据预处理17

2.4.6 仪器操作17

2.4.7 仪器设置17

2.4.8 基本要求17

第3章 大气物理要素观测记录簿、表18

第二部分 大气化学要素19

第4章 观测内容19

第5章 观测方法20

5.1 大气降尘总量20

5.1.1 目的意义20

5.1.2 观测原理20

5.1.3 选点原则20

5.1.4 仪器与试剂20

5.2 降水成分22

5.2.1 目的意义22

5.2.2 观测项目22

5.2.3 采样22

5.2.4 降水电导率(K)的测定23

5.2.5 pH值的测定24

5.2.6 降水中K+和Na+浓度的测定26

5.2.7 降水中Mg2+和Ca2+浓度的测定28

5.2.8 降水中F-,Cl-,NO-,NO?,SO?浓度的测定29

5.2.9 降水中NH?浓度的测定32

5.3 大气成分33

5.3.1 大气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33

5.3.2 大气氮氧化物36

5.3.3 大气二氧化硫40

5.3.4 大气臭氧43

第6章 大气化学要素观测记录簿、表45

第三编 生物要素53

第一部分 农田生物要素53

第1章 观测内容53

第2章 观测方法54

2.1 发育期54

2.2 生长状况55

2.3 生长量55

2.4 产量结构分析55

2.5 根分布55

2.5.1 观测地点55

2.5.2 观测原理55

2.5.3 观测方法55

2.5.4 观测仪器56

2.5.5 观测步骤56

2.5.6 观测频次56

2.6 植物生理参数56

2.6.1 叶片光合速率56

2.6.2 叶片叶绿素含量57

2.7 冠层光谱特性57

2.7.1 观测仪器57

2.7.2 观测内容58

2.7.3 观测时间58

2.7.4 观测方法58

2.7.5 仪器技术指标58

第3章 主要田间工作记载59

第4章 观测记录簿、表60

第二部分 森林生物要素63

第5章 观测内容63

第6章 观测方法64

6.1 森林群落结构64

6.1.1 密度64

6.1.2 盖度(郁闭度)64

6.1.3 乔木层的叶面积指数64

6.2 森林凋落物65

6.2.1 观测设备65

6.2.2 观测方法65

6.3 森林物候期65

6.4 森林生长状况65

6.4.1 高度65

6.4.2 胸径65

6.4.3 单株立木材积和生长量65

第7章 观测记录簿、表66

第三部分 草地生物要素70

第8章 观测内容70

第9章 观测方法71

9.1 植物71

9.1.1 牧草发育期71

9.1.2 牧草生长状况71

9.1.3 有毒有害草生长状况71

9.1.4 牧草凋落物量71

9.1.5 天然牧草营养成分72

9.1.6 草地光谱特性77

9.1.7 草地生态状况77

9.2 动物79

9.2.1 家畜生长发育动态79

9.2.2 牧事活动79

9.2.3 野生动物调查79

第10章 观测记录簿、表81

第四部分 湖泊-水域生物要素87

第11章 观测内容87

第12章 观测方法88

12.1 浮游植物现存量88

12.1.1 测量原理88

12.1.2 测量方法88

12.1.3 试剂和材料88

12.1.4 测量仪器88

12.1.5 操作步骤88

12.1.6 允许偏差89

12.1.7 测量时间89

12.2 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量89

12.2.1 测量原理89

12.2.2 测量试剂89

12.2.3 采样设备90

12.2.4 测量步骤90

12.2.5 测量时间90

第13章 观测记录簿、表91

第五部分 荒漠生物要素93

第14章 观测内容93

第15章 观测方法94

15.1 绿洲农作物94

15.2 荒漠植被94

15.3 荒漠植被生长状况调查94

15.3.1 调查内容94

15.3.2 调查方法94

15.4 生物多样性94

15.4.1 调查内容94

15.4.2 调查方法95

第16章 观测记录簿、表96

第六部分 湿地生物要素99

第17章 湿地植被观测99

17.1 观测内容99

17.2 观测时间、地点和主要方法100

17.2.1 湿地植被观测的最佳时期100

17.2.2 湿地植被观测的地点选择100

17.2.3 湿地植被观测的主要方法100

17.2.4 湿地年生物量动态观测102

17.2.5 植被利用和破坏情况调查102

第18章 湿地动物观测103

18.1 动物群落特征的调查与测定103

18.1.1 动物观测样地的设置103

18.1.2 取样要求及数据网标化103

18.1.3 固定样地与长期监测104

18.1.4 环境要素调查104

18.2 鸟类的调查方法104

18.2.1 样方统计法104

18.2.2 路线统计法104

18.2.3 样点统计法105

18.2.4 频率指数估计法105

18.3 大型兽类的调查方法105

18.3.1 路线统计法105

18.3.2 样地哄赶法106

18.3.3 利用毛皮兽等收购资料估算数量106

18.3.4 航空调查法106

18.4 小型兽类的调查方法106

18.4.1 夹日法106

18.4.2 去除法(IBP标准最小值法)106

18.4.3 标志重捕法107

18.5 两栖类的调查方法107

18.5.1 路线统计法107

18.5.2 捕尽法108

18.5.3 固定水域配对统计法108

18.6 鱼类的调查方法108

18.7 土壤动物的采集与数量统计方法108

18.7.1 样品采集108

18.7.2 数量统计109

第19章 观测记录簿、表110

第四编 土壤要素119

第1章 观测内容和方法119

1.1 土壤物理要素119

1.1.1 土壤湿度(重量含水率)119

1.1.2 凋萎湿度119

1.1.3 土壤容重119

1.1.4 田间持水量119

1.1.5 土壤热通量119

1.1.6 土壤比重(密度)119

1.1.7 土壤大团聚体组成(团粒结构)120

1.1.8 土壤颗粒组成(机械组成)122

1.1.9 降水渗透深度126

1.1.10 干土层厚度127

1.1.11 土壤孔隙度127

1.1.12 风蚀127

1.1.13 水蚀128

1.1.14 沙丘动态、沙漠边缘进退129

1.1.15 蒸散量130

1.1.16 渗漏量130

1.2 土壤化学特征130

1.2.1 土壤有机质130

1.2.2 土壤pH值133

1.2.3 土壤养分(氮、磷、钾)133

1.3 农田土壤CO2和CH4的释放量144

1.3.1 目的意义144

1.3.2 观测方法144

1.3.3 观测地点和时间144

1.3.4 基本原理145

1.3.5 农田土壤CO2和CH4的释放量计算145

1.3.6 注意事项145

第2章 湿地土壤观测146

2.1 目的意义146

2.2 观测时间和地点146

2.2.1 观测时间146

2.2.2 观测地点146

2.3 观测内容146

2.3.1 物理性质146

2.3.2 化学性质146

2.3.3 形成年代146

2.4 观测方法146

2.4.1 湿地土壤的剖面取样146

2.4.2 湿地土壤各层的特征及观测记录147

2.4.3 湿地土壤容重观测147

2.4.4 湿地土壤持水性观测147

2.4.5 湿地泥炭营养型观测148

2.4.6 湿地泥炭形成年代观测148

2.4.7 湿地泥炭的土粒粒径、形态和持水性及pH值的测定148

2.4.8 湿地泥炭的有机质含量、矿物质元素含量分析148

第3章 观测记录簿、表149

第五编 水环境要素161

第1章 物理性质观测内容和方法161

1.1 水面辐射161

1.2 水下温度和辐射梯度161

1.2.1 目的意义161

1.2.2 观测原理161

1.2.3 仪器设备161

1.2.4 仪器安装161

1.2.5 观测频度161

1.3 水体透明度162

1.3.1 目的意义162

1.3.2 测定仪器及方法162

1.3.3 测定步骤162

1.3.4 测定时间162

第2章 化学性质观测内容和方法163

2.1 采样要求163

2.1.1 采样设备163

2.1.2 采样点163

2.1.3 样品的运输、固定和保存163

2.1.4 样品的识别和记录164

2.2 地下水水质164

2.2.1 观测内容164

2.2.2 取样164

2.2.3 观测方法164

2.2.4 测定时间和频率164

2.3 水中温度、浊度、pH值、电导率及溶解氧164

2.3.1 目的意义164

2.3.2 测定方法165

2.3.3 测定原理165

2.3.4 试剂165

2.3.5 测定步骤165

2.3.6 仪器维护166

2.3.7 测定时间166

2.4 水中总磷、总氮166

2.4.1 目的意义166

2.4.2 测定原理166

2.4.3 测定仪器166

2.4.4 仪器工作条件和量程166

2.4.5 试剂166

2.4.6 测定步骤167

2.4.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维护167

2.4.8 测定时间和次数167

2.5 溶解氧167

2.5.1 目的意义167

2.5.2 观测方法167

2.5.3 观测原理167

2.5.4 试剂168

2.5.5 观测仪器168

2.5.6 测定步骤168

2.5.7 结果表示169

2.5.8 附表:水中氧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力和含盐量的关系169

2.6 水体中总有机碳170

2.6.1 目的意义170

2.6.2 观测原理170

2.6.3 测定方法171

2.6.4 测定仪器171

2.6.5 试剂171

2.6.6 操作步骤171

2.6.7 仪器维护172

2.6.8 测定时间172

2.7 水中硫酸盐172

2.7.1 目的意义172

2.7.2 测定方法172

2.7.3 测定原理172

2.7.4 试剂172

2.7.5 测定仪器173

2.7.6 样品处理及贮存173

2.7.7 测定步骤173

2.7.8 结果分析174

2.7.9 测定时间174

2.8 化学需氧量174

2.8.1 目的意义174

2.8.2 测定方法174

2.8.3 测定原理174

2.8.4 试剂174

2.8.5 观测仪器175

2.8.6 采样和样品175

2.8.7 测定步骤175

2.8.8 结果计算176

2.8.9 测定时间176

2.9 水中氯化物177

2.9.1 测定方法177

2.9.2 测定范围177

2.9.3 试剂177

2.9.4 测定仪器177

2.9.5 分析步骤178

2.9.6 结果计算178

2.9.7 观测时间178

2.10 水质凯氏氮178

2.10.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78

2.10.2 测定原理178

2.10.3 试剂179

2.10.4 观测仪器179

2.10.5 采样和样品贮存179

2.10.6 测定步骤180

2.10.7 结果计算180

2.10.8 特殊情况说明181

2.10.9 测定时间181

2.11 水中阳离子(钾、钠、钙、镁)181

2.12 总氮(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181

2.12.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81

2.12.2 定义181

2.12.3 测定原理182

2.12.4 试剂和材料182

2.12.5 仪器和设备182

2.12.6 样品182

2.12.7 分析步骤183

2.12.8 结果计算184

2.13 溶解性固体总量(TDS)的测定和水化学类型184

2.13.1 取样地点184

2.13.2 测定时间184

2.13.3 测定方法184

2.13.4 水化学类型184

第3章 水文观测内容和方法185

3.1 水体水位、水深185

3.1.1 目的意义185

3.1.2 观测原理185

3.1.3 观测方法185

3.2 水体蒸发185

3.2.1 目的意义185

3.2.2 观测方法185

3.2.3 观测仪器185

3.2.4 观测方法185

3.2.5 观测时间185

3.3 地表径流186

3.3.1 目的意义186

3.3.2 观测原理186

3.3.3 观测地段186

3.3.4 观测仪器186

3.3.5 观测步骤186

3.3.6 观测时间187

3.4 土壤地下水位187

3.5 枯枝落叶层含水量187

3.5.1 目的意义187

3.5.2 观测地段187

3.5.3 仪器与设备187

3.5.4 观测步骤187

3.5.5 观测时间187

3.6 树干径流量187

3.6.1 目的意义187

3.6.2 观测地段188

3.6.3 观测仪器188

3.6.4 观测步骤188

3.6.5 观测时间188

3.7 积水深度188

3.7.1 观测地点188

3.7.2 观测时间188

3.7.3 观测方法188

第4章 水体基本情况调查189

4.1 基本情况调查189

4.1.1 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189

4.1.2 沼泽积水情况189

4.1.3 历年水质观测资料、水文实测资料189

4.2 渔业情况调查189

4.2.1 调查目的189

4.2.2 调查频率和时间189

4.3 水体周围排放情况调查189

4.3.1 调查目的189

4.3.2 调查项目190

4.3.3 调查频率和时间190

第5章 观测记录薄、表191

第六编 灾害205

第1章 观测内容205

第2章 观测方法206

2.1 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的观测和调查206

2.1.1 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观测206

2.1.2 主要病虫害观测209

2.1.3 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调查210

2.2 草地(荒漠)气象灾害、病虫害观测与调查211

2.2.1 牧草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等的观测调查211

2.2.2 家畜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等的观测调查212

2.3 森林气象灾害、病虫害观测与调查214

2.3.1 森林气象灾害观测214

2.3.2 林木病虫害观测调查215

2.3.3 森林火灾调查216

第3章 灾害观测记录簿、表2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