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建设的伦理审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文化建设的伦理审视
  • 孔润年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6491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94页
  • 文件大小:107MB
  • 文件页数:524页
  • 主题词:文化事业-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化建设的伦理审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文化建设的伦理之维1

一 “文化”概念的内涵和伦理维度1

二 文化建设与其他建设的关系4

(一)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4

(二)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的关系9

(三)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11

(四)文化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关系13

三 文化建设需要形神兼备15

(一)文化之“形”与文化之“神”16

(二)以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为指导17

(三)抵制文化的“三俗”之风20

四 开辟文化伦理学的研究方向27

(一)文化伦理学研究的背景、问题和意义27

(二)文化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31

第二章 文化建设的格局架构和价值自觉35

一 文化建设的格局架构36

(一)构建“一体多样”“一主多元”的和谐文化格局36

(二)形成核心、边缘、共享“三层组合”的文化架构46

(三)对待多元文化的态度:尊重、包容、和谐52

二 文化建设的价值自觉58

(一)从价值哲学角度认识文化建设58

(二)从文化哲学高度认识文化建设63

(三)文化价值的相对性与普世性67

(四)文化价值的“义利之辨”71

第三章 文化建设的价值标准76

一 政治价值标准76

(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双为”方向78

(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78

(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79

(四)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路径遵循80

二 科学价值标准81

(一)尊重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81

(二)用辩证思维处理好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82

(三)尊重规律,坚持文化的继承和创新83

(四)扩大开放,积极推进中外文化交流84

(五)以人兴文,营造爱才、聚才和用才之风85

三 道德价值标准88

(一)把握以人为本和为人民服务的核心89

(二)坚持“合乎人道、有益社群、保护生态、尊重信仰”的原则92

(三)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96

四 审美价值标准100

(一)坚持人民本位的审美观念100

(二)提升文化建设的审美价值101

(三)把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103

(四)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104

第四章 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价值体系106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两个方面”和“三个层次”107

(一)两个方面:“价值存在体系”和“价值观念体系”107

(二)三个层次:理想信念、行为规范和心理品格108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德性维度111

三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看文化建设的现状118

四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看文化建设的特性121

(一)文化的自觉性121

(二)文化的先进性123

(三)文化的和谐性124

(四)文化的凝聚性126

五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探索128

第五章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133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意义和近代转型133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133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136

(三)评价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准140

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定位和“雅俗之辨”143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边缘化143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雅俗之辨”144

三 关于儒学研究与儒教信仰的问题148

(一)“儒学”与“儒教”的概念149

(二)儒学是一个整体,可以从不同学科和层面解读152

四 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和谐共生155

(一)尊重文化类型及价值信仰多元多样的客观事实155

(二)以科学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157

(三)文化共生的时代呼唤哲学思维160

第六章 继承中国优良道德传统的问题163

一 对“三纲”“五常”的再认识164

二 “孝”德的发祥、演变和价值166

(一)“孝”德的起源和发祥地167

(二)传统孝德的基本内涵172

(三)孝德的历史演变和现代价值176

三 传统女性伦理思想的演变181

(一)《周易》中的女性伦理思想182

(二)孟子的女性伦理思想183

(三)《列女传》的女性伦理思想184

(四)隋唐时期的女性伦理氛围185

(五)宋明理学的女性伦理思想187

(六)近代女性伦理观念的演变188

四 对传统角色伦理的再认识190

五 经济伦理与儒商人格194

第七章 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建设199

一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要求199

二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实践探索202

三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伦理取向208

(一)认识公益性文化的伦理属性208

(二)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209

(三)培养文化事业和文化市场管理人才210

四 弘扬伦理精神,促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211

(一)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握网络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212

(二)以服务群众为宗旨,满足人民群众对网络文化的新期待212

(三)以阵地建设为依托,打造影响广泛的网络文化平台213

(四)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提高网络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214

(五)以人才建设为支撑,培养素质优秀的网络队伍214

(六)以加大执法为途径,净化网络信息环境215

五 培养良好职业精神,加强新闻队伍作风建设217

(一)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217

(二)开展“走、转、改”,要做到“六个解决好”219

第八章 对大众文化和文化场馆的审视221

一 辩证认识大众传媒与大众文艺的关系221

(一)大众传媒与大众文艺相互催生221

(二)大众传媒与大众文艺相互依存223

(三)大众传媒与大众文艺相互促进225

二 图书馆建设中的伦理问题——以高校馆为例228

(一)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功能228

(二)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12345”232

(三)图书馆工作的伦理意蕴242

三 文化馆、博物馆建设中的伦理问题245

(一)文化馆建设中的伦理问题245

(二)博物馆建设中的伦理问题247

第九章 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建设254

一 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内涵和政策取向255

(一)“文化产业”概念的形成255

(二)支持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取向257

二 明确文化产业的地位、意义和发展思路259

(一)文化产业的地位259

(二)文化产业的意义261

(三)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264

三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266

(一)文化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与经济发展相融合266

(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273

四 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伦理导向279

第十章 对文化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审视283

一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伦理审视283

(一)“旅游”概念与中国的旅游业发展283

(二)“旅游”与“文化”的关系285

(三)休闲旅游中的“文化旅游”286

(四)对旅游业失范现象的伦理审视290

(五)加强旅游伦理建设,提升旅游行业整体水平297

二 发展动漫产业的伦理审视301

(一)中国动漫业的发展现状301

(二)动漫产业与文化产业304

(三)动漫产业的伦理问题305

(四)构建动漫产业的道德规范309

三 古城重建的伦理审视311

(一)古城上演重建风311

(二)争相进行巨资“穿越”313

(三)“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误识317

第十一章 文化体制改革的伦理问题321

一 深入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322

(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323

(二)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325

二 推动文化创新和建立文化市场新体系330

(一)文化管理体制改革要有新突破330

(二)深化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331

(三)文化法制建设要有新突破334

(四)建立文化产业研发基地和产业集聚示范区335

(五)依靠高新技术培育新兴产业和业态336

(六)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337

(七)加快文化领域的结构调整338

三 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春潮涌动339

(一)大型国有文化单位成功“转制”为新型市场主体340

(二)政府部门转变职能,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342

(三)文化体制改革推动了文化生产力的解放342

(四)文化体制改革带动了地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345

第十二章 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中的伦理问题350

一 文化生产的特点和规律350

(一)文化生产的由来350

(二)文化生产的特点352

(三)文化生产的规律354

二 文化传播中的伦理问题360

(一)影响文化传播的因素360

(二)文化传播的作用361

(三)文化传播与科技发展的关系362

(四)跨文化传播的历史和学科363

(五)文化传播中的软实力366

(六)要发展现代传播体系367

(七)新闻出版业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370

三 文化消费中的伦理问题371

(一)消费文化和文化消费371

(二)文化消费的内容和价值实现377

(三)中国文化消费的问题和原因382

(四)发展文化消费的对策建议386

第十三章 教育、科技和文艺中的伦理问题390

一 教育事业中的伦理问题390

(一)教育遭遇经济——对教育精神的追问391

(二)对教育性质的拷问——公益性与产业性395

(三)公平与效率——教育的价值追求398

二 科技事业中的伦理问题401

(一)科技发展的伦理评价402

(二)科技活动的伦理规范406

三 文艺事业中的伦理问题412

(一)文艺与道德的关系413

(二)文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421

(三)民间文艺的审美、保护和创新425

第十四章 人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发展434

一 文化压抑与人的文化自觉435

(一)马克思的现代性视野435

(二)现代化建设与人文精神438

(三)伦理建设与社会和谐442

二 文化纠结与人的文化自信445

(一)存在于“文化自信”背后的“文化纠结”445

(二)伴随“文化纠结”的文化虚无、文化盲从和文化创新448

(三)“文化自信”包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451

(四)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453

三 文化建设与人的文化发展464

(一)文化人的身份自觉与使命担当464

(二)文化人的使命意识与书院教育470

(三)文化人的精神追求与职业操守473

参考资料480

后记4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