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时期基本文学理论观念的演进与论争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谭好哲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203645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428页
- 文件大小:154MB
- 文件页数:437页
- 主题词:文学理论-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时期基本文学理论观念的演进与论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编 新时期文学理论发展与观念演进的宏观考察11
第一章 新时期文学理论观念的开放性特征11
第一节 新时期文学理论观念的时代性与开放性11
第二节 新时期文学理论观念开放性特征的主要体现14
第三节 新时期文学理论观念的时代风貌和气象18
第二章 新时期基本文学理论观念演进的动因、历程与结构22
第一节 新时期基本文学理论观念的演进动因22
第二节 新时期基本文学理论观念的历时进程28
第三节 新时期文学观念演进的共时结构36
第二编 新时期文学本质观念的演进与论争47
第三章 文学反映论的演进、论争与反思47
第一节 文学反映论的历史溯源47
第二节 围绕文学反映论的质疑和论争56
第三节 对文学反映论的反思78
第四章 文学意识形态论的论争与理论辨正86
第一节 文艺与上层建筑87
第二节 文艺与意识形态94
第三节 文学与“审美意识形态”99
第四节 文艺、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的辩证观118
余论 进一步讨论的思想方法问题129
第五章 新时期反本质主义文学观念所引发的论争133
第一节 论争过程与概况133
第二节 论争的主要问题与焦点136
第三节论争的启示意义145
第三编 新时期四种重要文论观念的演进与论争157
第六章 新时期文学形式本体论观念的演进与论争157
第一节 文学形式本体论观念的形成语境158
第二节 形式本体论观念的演进与论争165
第三节 形式本体论的理论价值与学术意义183
第七章 新时期文艺生产论的演进与论争189
第一节 文艺生产论论争的起因与历程189
第二节 文艺生产论论争的主要理论问题197
第三节 文艺生产论论争的价值和局限207
第八章 新时期文学价值论的演进与论争210
第一节 文学价值论研究的源起211
第二节 文学价值论研究的进展217
第三节 文学价值论研究的问题与反思225
第九章 新时期文学本体论的演进与论争230
第一节 文学本体论的萌芽期230
第二节 文学本体论的自觉研究期238
第三节 文学本体论的中国言说期243
第四编 新时期四种文学批评观念的演进与论争253
第十章 新时期以来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253
第一节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254
第二节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几种倾向262
第三节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274
第十一章 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修辞批评279
第一节 文学修辞批评出现的原因及存在状态280
第二节 关于文学修辞批评的分歧与论争286
第三节 文学修辞批评对于当代文学批评的意义293
第十二章 新时期以来的生态文学批评297
第一节 生态文学批评在中国产生的原因297
第二节 生态文学批评在中国的发展历程300
第三节 生态文学批评的理论创新306
第四节 生态文学批评存在的问题316
第十三章 新时期以来的网络文学批评323
第一节 网络文学批评的发展轨迹324
第二节 网络文学批评的论争焦点328
第三节 网络文学批评对文学理论研究的启发336
第五编 新时期文学观念演进与论争的其他几个层面345
第十四章“西方文论本土化”的回顾与反思345
第一节从“新批评”到“后殖民”:西方文论的选择与传播逻辑346
第二节由“外部”而“内部”:西方文论本土化的基本模式352
第三节从“失语”到发声:西方文论本土化的范例与启示358
第十五章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几个问题36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需要“瞻前”“顾后”36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边界、问题与方法36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从历史追求到当代转型385
第十六章“日常生活审美化”讨论与文学理论扩容等问题390
第一节“日常生活审美化”讨论的现实语境和理论资源391
第二节“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演进与论争395
第三节“日常生活审美化”讨论的理论价值和启示407
第十七章 典型聚焦:一个文艺学家的时代探求——文艺学家狄其骢在新时期的理论嬗变与拓展412
第一节 文艺基本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413
第二节 学科拓展的创新意识41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主义意识419
第四节 文艺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的综合意识422
后记426
热门推荐
- 676379.html
- 1096049.html
- 3312005.html
- 3616091.html
- 1657164.html
- 3173311.html
- 990928.html
- 1630212.html
- 2245325.html
- 35364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59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00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2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93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1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19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48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89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2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