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清代前期的移民填四川 四川人的祖先来自何方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孙晓芬编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14404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清代前期的移民填四川 四川人的祖先来自何方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四川的地域与历次移民概况1
第一节 四川的地域与四川的得名1
一、四川的政区沿革1
二、“四川”之名的由来2
第二节 四川历史上的移民概况4
一、四川历史上的六次大移民4
二、“湖广填四川”5
第二章 清前期的对川移民政策8
第一节 明末清初四川遭到的严重破坏8
一、长期的大规模战争8
二、瘟疫、灾害接踵而至10
三、人口锐减11
四、全省人口的最低历史记录14
第二节 清廷鼓励各省民众入蜀垦荒17
一、清前期四皇帝治蜀的指导思想17
二、鼓励入蜀开垦的政策18
第三章 清前期的移民填川过程26
第一节 清前期移民入川的三个阶段26
一、移民入川的初期阶段26
二、移民入川的第二阶段27
三、移民入川的尾声28
第二节 外省移民入蜀的路线及移民性质29
一、外省移民入蜀路线29
二、移民性质30
第三节 清前期各省入蜀人口及比例31
一、填川移民数量空前31
二、清以后四川居民祖籍比例列举32
三、入川移民高峰期的省籍比例34
四、入川移民大族支派的省籍比例35
五、从方言来看入川移民的原籍35
第四节 “湖广人”的大量入蜀36
一、奉旨入蜀垦荒的湖广人37
二、逃荒入蜀的湖广人39
三、经商入蜀的湖广人40
五、宦游、从教、行医等入蜀的湖广人41
四、起事、从军入蜀的湖广人41
第五节 粤、闽、桂人的入籍四川44
一、由广东入蜀的移民44
二、由福建入蜀的移民46
三、由广西入蜀的移民47
第六节 从陕西、江西等省入川的移民48
一、从陕西入川的移民48
二、从江西入川的移民49
第七节 清初入蜀的满蒙军人和回族移民50
一、清初入蜀的满蒙军人和眷属50
二、清前期入蜀的回族移民51
一、插占垦荒与客土安置54
第四章 四川经济的复苏与发展54
第一节 土地的重新分配54
二、清初大量自耕农的产生55
三、佃农人数的不断增多56
第二节 租佃关系与土地的买卖57
一、租佃关系57
二、土地的买卖59
第三节 农业的恢复与发展62
一、耕地面积的逐步扩大62
二、新作物的引进62
三、经济作物的扩大与专业化64
四、重视水利、总结农业技术经验65
第四节 成都的重建与城市经济68
一、成都的重建68
二、成都城市经济的发展75
第五节 重庆的恢复与城市经济83
一、战后的恢复83
二、移民商贸城市84
三、川江转口贸易城市86
第六节 各地的恢复与发展90
一、州县城垣的修建90
二、州县城区的修建92
三、川盐、茶叶生产的勃兴92
四、川酒、制糖业的发展96
第五章 宗族101
第一节 清代宗族制度的发展101
第二节 清代的四川宗族103
一、宗族的职能103
二、宗祠、祭祀103
三、族规107
四、族产、义学110
五、联宗112
六、朝廷旌表五世同堂、九世同居114
第一节 谱牒的作用与价值117
第六章 谱牒117
第二节 谱牒的谱例118
第三节 私家族谱珍例119
一、金堂曾氏族谱——《武城曾氏重修族谱》119
二、成都市龙潭乡《范氏族谱》122
三、三台县《陈氏族谱》125
四、威远县新店区联胜乡《罗氏族谱》130
第七章 姓氏与移民132
第一节 清代四川的姓氏构成132
第二节 十七县移民姓氏百例134
一、川东移民姓氏例134
二、川南移民姓氏例140
三、川西移民姓氏例145
四、川北移民姓氏例155
第三节 姓氏与地名167
一、姓氏地名形成的特点167
二、姓氏地名与移民168
第四节 姓氏特例174
一、姓氏与婚俗174
二、因福因祸改姓氏175
三、姓氏隐语175
第五节 四川汉字姓氏(部分)对照录176
一、当代全国一百个人口最多的姓氏与19大姓176
二、当代四川地区姓氏频度录177
三、四川二十八县市姓氏录(部分)186
第八章 移民与四川汉语方言三大类219
第一节 四川方言形成的历史过程219
一、元末明初的移民219
二、清前期的移民与四川方言的形成220
第二节 四川官话——四川话的内部差异222
一、中国方言八大民系222
二、四川官话内部差异的成因222
三、四川话内部差异八县诸例223
第三节 客家迁徙与四川客家方言225
一、客家迁徙与入蜀225
二、四川境内的客家话方言岛227
一、湘语移民的来源229
二、老湖广话分布229
第四节 四川境内的湘语方言229
三、永州腔的分布230
四、长沙话等的分布231
第五节 方言多样性典型四县231
一、金堂县方言四类型231
二、仪陇县方言三类型234
三、西昌方言的复杂性240
四、彭县客籍语言举例241
一、会馆的由来243
第九章 四川的会馆及其建筑243
第一节 四川会馆的特点243
二、移民与会馆244
三、商行、乡镇形成与会馆247
第二节 会馆建筑253
一、自贡西秦会馆253
二、自贡运商会馆和工人会馆255
三、成都的会馆建筑257
四、叙永县春秋祠260
五、省内其他地方的会馆建筑260
第一节 成都及川西的府第民宅263
一、小康人家的住宅263
第十章 府第、民宅古建筑263
二、市民的典型住房264
三、达官富豪的府第265
四、成都满城府院兵宅268
五、川西古镇民居273
六、金堂客家庄园建筑“曾家寨子”274
第二节 重庆及川东的府第民宅278
一、重庆民居建筑的特色278
二、川东的古镇279
三、庄园遗址、民宅大院281
四、石柱县土家人吊脚楼282
一、阆中古城民居283
第三节 川北古镇民居及名人旧居、故居283
二、广安市协兴镇牌坊村“邓家老院子”285
三、仪陇县马鞍乡朱德故居286
四、乐至县劳动乡陈毅故居287
五、潼南、安县大型宅院288
六、平昌县明清各类民居289
第四节 川南民居291
一、川南民居的类型291
二、乐山市沙湾郭沫若旧居292
三、江安夕佳山明清民居建筑群293
四、罗城、江口等古镇民居294
五、其他府第民居296
六、寨子民居297
第十一章 “湖广填四川”的移民风俗艺文299
第一节 移民社会之风俗299
一、五方杂处,各尚其俗299
二、客土同籍,习性镕铸混合301
第二节 诗歌中的“湖广填四川”时期风情302
一、有关四川的御制诗、赞瑞诗302
二、民歌中的成都304
三、诗文中的重庆等地面貌307
第三节 会馆文化310
二、会馆楹联、诗、序举例311
一、会馆建筑文化311
三、会馆酬神戏剧之繁荣314
四、会馆文化的特点315
第四节 移民与川剧的形成316
一、明代川剧及灯戏316
二、清前期移民政策、吏治政策促进外省戏剧入川317
三、名艺人魏长生与清代川剧的诞生319
四、木偶、皮影戏与移民320
第十二章 结束语322
附录一 清代历史纪年表326
附录二 清代四川建置331
后记333
热门推荐
- 2391434.html
- 1139631.html
- 3209916.html
- 662656.html
- 3142363.html
- 3746263.html
- 581488.html
- 3279987.html
- 1785025.html
- 22431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20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957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85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73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91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18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03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92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60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4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