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4节气健康养老指导手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惠玲,俞红主编 著
- 出版社: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21823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10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224页
- 主题词:二十四节气-关系-保健-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4节气健康养老指导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立春1
第一节 饮食有节,四时相宜1
宜甜少酸、多食辛甘发散食物2
宜常吃芽菜2
少吃补品和盐2
立春时节推荐几款粥3
第二节 起居有常,不妄劳作4
早起晚睡以养肝4
春捂秋冻捂“两头”,老年人穿衣有讲究4
梳头百下寿自高4
温水泡脚解春困5
第三节 动静有度,形与神俱5
第四节 情志调适,因人而异7
第五节 易感病症,辨证施护8
立春后易患疾病8
几种易患疾病的预防方法8
雨水10
第一节 饮食有节,四时相宜10
宜少酸增甘以养脾11
多吃新鲜蔬菜和多汁水果以补充水分11
多食粥以养脾胃11
第二节 起居有常,不妄劳作12
衣着当以“捂”为首12
亥时睡觉百脉通12
防寒防湿暖关节13
按摩腹部加提肛13
第三节 动静有度,形与神俱14
柔和运动14
保暖防寒15
循序渐进15
第四节 情志调适,因人而异16
第五节 易感病症,辨证施护16
雨水后易患疾病16
雨水时节预防风寒感冒、润肺的最佳处方17
惊蛰18
第一节 饮食有节,四时相宜19
适当多吃温热健脾食物19
多食野菜益健康19
多食润肺之物防过燥19
多吃清淡食物防疫病20
多吃省酸增甘以健脾20
祛火清脂,晨起一杯水20
第二节 起居有常,不妄劳作20
夜卧早起,缓解春困21
适宜春捂,百病难碰21
春日暖阳,强筋舒心21
第三节 动静有度,形与神俱22
慢运动,畅胸怀22
文运动,静心气22
练坐功,以健身22
第四节 情志调适,因人而异23
阴虚体质23
阳虚体质23
血淤体质23
第五节 易感病症,辨证施护24
惊蛰后易患疾病24
防感冒和流感24
重视几种严重的致命疾病24
谨防皮肤病的发生25
春分26
第一节 饮食有节,四时相宜26
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27
多食时令蔬果27
多食甘甜祛湿之品27
第二节 起居有常,不妄劳作28
适时添衣物,下厚上薄最适宜28
多晒多梳头,祛散寒邪助生发28
空气保清新,预防呼吸性疾病29
香囊随身挂,细菌病毒不敢侵29
适当控房事,生活平和养生道29
第三节 动静有度,形与神俱30
运动不宜太过激烈30
平常运动做烦了,不妨按摩穴位来养生30
第四节 情志调适,因人而异31
第五节 易感病症,辨证施护31
春分后易患疾病31
咳嗽32
五更泻32
腹痛腹泻32
清明34
第一节 饮食有节,四时相宜34
五类食物最滋补35
肝肺同养多喝茶36
祛除湿气防邪病36
省酸增甘,养脾护肝36
不宜食用“发”的食品37
第二节 起居有常,不妄劳作37
早卧早起防春困37
冷暖气流慎换装38
开窗通风慎起居38
第三节 动静有度,形与神俱39
第四节 情志调适,因人而异40
第五节 易感病症,辨证施护41
清明后易患疾病41
清明时节是高血压的易发期41
阴虚阳亢症42
肝肾阳虚症42
阴阳两虚症42
清明时节防哮喘42
忽冷忽热易得呼吸道传染病43
谷雨44
第一节 饮食有节,四时相宜44
谷雨时节饮食宜“五低”45
省酸增甘以养脾45
补血益气祛风湿46
服用“谷雨养生汤”46
忌过早食冷饮,少食燥热食物46
谷雨时节试新茶46
晨起一杯水47
第二节 起居有常,不妄劳作47
早晚适当“春捂”47
谨防花粉过敏48
避免潮湿,防范风湿48
第三节 动静有度,形与神俱48
运动为谷雨养阳的重要一环48
可练“谷雨三月中坐功”以养生49
谷雨时节的运动原则49
第四节 情志调适,因人而异49
第五节 易感病症,辨证施护51
谷雨后易患疾病51
谷雨前后防神经痛51
神经痛分型51
减轻疼痛发作时的注意事项52
立夏53
第一节 饮食有节,四时相宜53
宜增酸减苦,饮食清淡54
多进稀食并可少量饮酒54
饮食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为主54
常食葱姜以养阳54
第二节 起居有常,不妄劳作55
晚睡早起,增加午睡55
早晚较凉,适当添衣57
冷暖自知,保护胃肠57
第三节 动静有度,形与神俱57
第四节 情志调适,因人而异59
第五节 易感病症,辨证施护60
立夏后易患疾病60
冬病夏治疗旧疾60
除湿消暑健脾胃61
初夏时节防菌痢61
初夏易发口疮和红眼病61
初夏也是皮肤病的多发季节62
小满63
第一节 饮食有节,四时相宜63
宜清热利湿63
宜清补养阴64
宜增酸减苦65
少食生冷之物65
第二节 起居有常,不妄劳作65
晚睡早起加午休65
早晚及雨后勿忘添衣66
谨防空调伤身体66
散风祛湿勤梳头67
第三节 动静有度,形与神俱67
小满运动忌剧烈67
练“小满四月坐功”68
按摩经络穴位可泻火清心68
第四节 情志调适,因人而异69
第五节 易感病症,辨证施护70
小满后易患疾病70
防热病70
防湿病71
芒种73
第一节 饮食有节,四时相宜73
饮食宜清补为主74
少食肉食,多食谷蔬菜果自然冲和之味74
补充水分有讲究75
预防“夏打盹”75
第二节 起居有常,不妄劳作76
晚睡早起,宜睡子午觉76
气候湿热,衣服宜勤换洗76
汗出不见湿77
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77
第三节 动静有度,形与神俱78
第四节 情志调适,因人而异79
学会自我心理调节79
心静自然凉79
第五节 易感病症,辨证施护80
芒种后易患疾病80
预防热伤风80
热伤风的施护80
护好心脏正当时81
防止带下病81
夏至82
第一节 饮食有节,四时相宜83
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83
清淡饮食祛湿健脾83
冷食、寒食不宜多吃84
科学补水防低钾84
第二节 起居有常,不妄劳作84
调养生息,做好夏至睡眠功课85
莫贪凉、洁饮食,以防伤身85
勤洗澡保持脉胳舒通85
佩戴香囊可防湿防蚊86
预防中暑加强补水和防晒86
第三节 动静有度,形与神俱86
第四节 情志调适,因人而异88
老年朋友的炎夏情志调适88
宁心安神“六字诀”88
第五节 易感病症,辨证施护89
夏至后易患疾病89
易感病症及施护要点89
老年人心血管病的施护要点90
穴位拍打散暑湿90
小暑92
第一节 饮食有节,四时相宜92
多吃苦瓜果蔬粥汤之品93
适当增加酸味食物93
小暑黄鳝赛人参94
第二节 起居有常,不妄劳作94
少动多静94
勿久坐木95
起居作息有规律95
汗出较多忌贪凉95
刮痧保健防中暑96
洗澡时机要把握96
第三节 动静有度,形与神俱96
游泳可消暑健身97
练瑜伽可安神养性97
早起花间走颐养心神97
午睡转眼睛强效护心98
晚间梳“五经”预防疾病98
第四节 情志调适,因人而异98
第五节 易感病症,辨证施护99
小暑后易患疾病99
易感病症及施护99
小暑莫忘鳝补100
红糖姜茶祛宫寒100
大暑102
第一节 饮食有节,四时相宜102
适当多吃苦味的食物103
多吃清热解暑、益气养阴的食物103
蛋白质供给须足够103
谨防“因暑贪凉”104
度暑粥104
第二节 起居有常,不妄劳作105
减少外出防中暑105
熏艾防蚊防感冒105
汗出较多忌贪凉106
晚睡早起加午休106
第三节 动静有度,形与神俱107
第四节 情志调适,因人而异108
第五节 易感病症,辨证施护109
大暑后易患疾病109
易感病症的施护109
立秋111
第一节 饮食有节,四时相宜111
“少辛增酸”以敛肺112
“滋阴润肺”促食欲112
“营养均衡”少摄油112
第二节 起居有常,不妄劳作113
早卧早起以敛阳113
使用空调须谨慎113
注意衣着防流感113
第三节 动静有度,形与神俱114
第四节 情志调适,因人而异116
警惕秋季心理疾病116
立秋后补点维生素养精神116
补充维生素C116
第五节 易感病症,辨证施护117
立秋后易患疾病117
预防风燥感冒117
合理饮食来润肺117
按摩掐穴去肺火118
处暑119
第一节 饮食有节,四时相宜119
“少辛增酸”防秋燥120
“多增流食”补水分120
“滋阴润肺”助养颜121
第二节 起居有常,不妄劳作121
早卧早起以应秋候121
多变之秋应防贼风122
室内保湿避热补水122
适当秋冻酌情减衣122
第三节 动静有度,形与神俱123
第四节 情志调适,因人而异124
第五节 易感病症,辨证施护125
处暑后易患疾病125
处暑时节除疟疾126
白露127
第一节 饮食有节,四时相宜127
“减苦增辛”助肝气128
“滋阴益气”易生津128
“秋瓜坏肚”易伤胃128
第二节 起居有常,不妄劳作129
早晚添衣夜盖被129
室内空气多通风129
良好睡眠最养生130
第三节 动静有度,形与神俱130
第四节 情志调适,因人而异131
第五节 易感病症,辨证施护132
白露后易患疾病132
腹泻132
过敏性疾病132
温燥133
秋分135
第一节 饮食有节,四时相宜135
宜温润调养136
适量辛酸果蔬136
螃蟹鲜美不可贪136
第二节 起居有常,不妄劳作137
卧时头朝西137
早晚适添衣137
第三节 动静有度,形与神俱138
打太极拳138
游泳139
散步139
第四节 情志调适,因人而异140
多晒太阳140
自身心理调节141
第五节 易感病症,辨证施护141
秋分后易患疾病141
防燥141
补菌142
戒寒142
养阴143
养肺143
寒露145
第一节 饮食有节,四时相宜145
第二节 起居有常,不妄劳作145
生活习惯146
服装适体147
室内保湿147
第三节 动静有度,形与神俱147
适合于老年人的运动147
适合于身体素质较好的老年朋友的运动148
第四节 情志调适,因人而异148
第五节 易感病症,辨证施护149
寒露节气易患疾病149
呼吸系统疾病的施护149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施护150
霜降151
第一节 饮食有节,四时相宜151
时令饮食151
时令进补152
少食辛味152
少食寒凉食物152
脾胃虚弱者的饮食宜忌152
第二节 起居有常,不妄劳作152
合理睡眠有助精力充沛152
霜降保暖助健康153
第三节 动静有度,形与神俱153
保护好膝关节153
推迟运动时间154
做好运动前准备154
倒着行走154
第四节 情志调适,因人而异154
第五节 易感病症,辨证施护155
霜降节气易患疾病155
霜降节气要防消化道疾病155
立冬158
第一节 饮食有节,四时相宜158
宜适当多温热少寒凉159
宜适当多食滋阴潜阳的食物159
宜适当增加维生素的摄取159
宜适当多吃坚果159
立冬后补肾为先159
第二节 起居有常,不妄劳作160
起居养生重防寒160
注意保暖161
室温应保持恒定161
第三节 动静有度,形与神俱161
第四节 情志调适,因人而异163
第五节 易感病症,辨证施护164
立冬后易患疾病164
立冬时节防治关节炎164
注意保暖164
适当运动164
饮食合理165
良好习惯165
小雪167
第一节 饮食有节,四时相宜167
第二节 起居有常,不妄劳作167
早睡晚起,御寒保暖168
多晒太阳168
勤开门窗169
第三节 动静有度,形与神俱169
第四节 情志调适,因人而异169
第五节 易感病症,辨证施护170
小雪节气易患疾病171
小雪节气重在预防过敏性哮喘171
大雪174
第一节 饮食有节,四时相宜174
“增苦少甜”以御寒175
“多果多蔬”防口炎175
“多饮多粥”健脾胃175
第二节 起居有常,不妄劳作176
早睡晚起补睡眠176
胸腹腰腿重保暖176
开窗通风养绿植176
第三节 动静有度,形与神俱177
健身跑177
擦背178
第四节 情志调适,因人而异178
第五节 易感病症,辨证施护179
大雪后易患疾病179
大雪时节防“三病”179
冬至181
第一节 饮食有节,四时相宜182
饮食忌辛辣燥热182
可常食坚果182
谷果肉蔬,合理搭配183
第二节 起居有常,不妄劳作183
冬至时节勤晒被183
温暖双足防体寒184
“提神枕首法”除冬困184
早睡晚起,多晒背部184
第三节 动静有度,形与神俱185
第四节 情志调适,因人而异187
清心藏神188
节欲养精188
加强锻炼和营养有助克服消沉188
第五节 易感病症,辨证施护189
冬至后易患疾病189
感冒来碗“神仙粥”189
按摩迎香缓鼻塞190
冻疮的治疗190
高血压的食疗190
小寒192
第一节 饮食有节,四时相宜192
温补为主193
合理进补194
减甘增苦195
食“腊八粥”195
第二节 起居有常,不妄劳作195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195
防寒保暖,以防寒邪195
睡前沐足,多沐日光196
第三节 动静有度,形与神俱196
第四节 情志调适,因人而异198
第五节 易感病症,辨证施护198
小寒后易患疾病198
中风的中医辨证分型199
中风的饮食施护199
中风的症状施护200
大寒202
第一节 饮食有节,四时相宜202
藏热量202
适当多食辛辣食物203
适当多食苦味203
适当补充维生素203
有节制地饮食203
第二节 起居有常,不妄劳作204
防颈寒:戴围巾、穿立领装204
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204
防肺寒:喝热粥散寒204
防腰寒:双手搓腰暖肾阳204
防脚寒:常泡脚或足浴205
第三节 动静有度,形与神俱205
第四节 情志调适,因人而异206
第五节 易感病症,辨证施护206
立冬后易患疾病206
立冬后谨防中风206
主要参考文献209
热门推荐
- 2446435.html
- 2101797.html
- 3756226.html
- 1847757.html
- 2016951.html
- 3285109.html
- 1903622.html
- 205808.html
- 2531450.html
- 32044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68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49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86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7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12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95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17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711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46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0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