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平面测量学(初级)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平面测量学(初级)
  • 吕谌著 著
  • 出版社: 开明书店
  • ISBN:
  • 出版时间:1935
  • 标注页数:542页
  • 文件大小:118MB
  • 文件页数:56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平面测量学(初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 测量器械之应用检查及纠正1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学习测量应注意之点1

第二节 测量的意义2

第三节 测量之分类3

第四节 垂直线,水平线,水平面,及垂直面的解释4

第五节 测量的步骤4

第六节 测量中的重要问题6

第七节 测量中的误差7

第八节 野簿的记载法9

第二章 炼尺测量12

第九节 炼尺测量的重要12

第一〇节 炼尺的种类12

第一一节 测量的单位17

第一二节 炼尺测量法18

第一三节 斜坡的测量20

第一四节 测线上的根据点22

第一五节 用炼尺测量的几个小问题23

第一六节 炼尺测量的精度30

第一七节 炼尺测量中误差的起因31

第一八节 炼尺测量的普通错误34

第一九节 拉链须知34

笫三章 罗盘仪测量36

第二〇节 罗盘仪之构造36

第二一节 磁针之特性38

第二二节 方位计算法39

笫二三节 计算方位必须注意之点40

第二四节 由方位测角度法41

笫二五节 全圆方位42

笫二六节 后全圆方位44

第二七节 全圆方位与磁方位不同之点44

第二八节 罗盘仪测量法45

第二九节 罗盘仪簿记载法45

第三〇节 罗盘仪测量之优劣46

第三一节 用罗盘仪测量应注意之点46

第三二节 局部引力之检查及纠正49

第三三节 磁针之伏角及方位角53

第三四节 磁针之种种偏差54

第三五节 等偏线及无偏线54

笫三六节 罗盘仪之纠正55

第三七节 磁针加磁法58

第三八节 罗盘仪测量中普通的误差功能错误58

第四章 经纬仪测量60

笫三九节 经纬仪之解剖60

第四〇节 望远镜之解释63

第四一节 物镜,十字线,及目镜之构造66

第四二节 望远镜之廓大力69

第四三节 下板分度法69

第四四节 偏心77

第五章 经纬仪之应用79

第四五节 经纬仪必须具备条件79

第四六节 使用经纬仪应加注意之点80

笫四七节 经纬仪之安置81

第四八节 安置经纬仪所需的准确程度84

第四九节 后视点,前视点,与经纬点84

第五〇节 永久后视点与永久前视点85

第五一节 望远镜之应用85

第五二节 测量水平角86

第五三节 左角与右角88

第五四节 测量水平角应注意之点88

第五五节 设置水平角90

第五六节 设线91

第五七节 表势92

第五八节 复测法93

第五九节 用复测法设置角度94

第六〇节 环测法95

第六一节 测量垂直角97

第六二节 设定直线98

第六三节 延长直线99

第六四节 测读方位99

第六章 角度测量中的误差及经纬仪之纠正101

第六五节 测量角度中种种误差之起因101

笫六六节 误差之相对重要性103

第六七节 观测的疏忽所生的误差103

第六八节 误差的限度104

第六九节 为何经纬仪必须纠正105

第七〇节 一般纠正的建议106

第七一节 反转纠正法106

第七二节 几种重要的纠正108

第七章 水平仪测量116

第七三节 水平面与水平线116

第七四节 水平管116

第七五节 水平管的曲度测验法117

第七六节 水平仪之种类118

第七七节 Y形水平仪119

第七八节 短肥水平仪120

第七九节 Y形与短肥水平仪之比较121

第八〇 节 手?水平仪122

第八一节 水平尺123

第八二节 指标129

第八三节 指标式与自读式水平尺之比较129

第八四节 水平尺上附设水平器130

第八五节 湿气与温度对于水平尺之影响131

第八六节 仪器之安置131

第八七节 望远镜之应用132

第八八节 水平尺之观读133

第八章 水平测量的理论137

第八九节 水平测量的目的137

第九〇节 水平基线与水平基面137

第九一节 水平黠138

第九二节 视面138

第九三节 器高140

第九四节 后视140

第九五节 前视140

第九六节 水平测量的原则141

第九七节 连续高低测量142

第九八节 中间点145

第九九节 转镜点145

第一〇〇节 水平点之选择146

第一〇一节 视线的适当长度147

第一〇二节 地球曲度及折光对于水平测量之影响147

第九章 水平测量中的误差及水平仪之纠正149

第一〇三节 水平测量中种种误差之起因149

第一〇四节 机械的误差150

第一〇五节 人为的错误151

第一〇六节 天然的误差154

第一〇七节 几种重要的纠正155

第一〇八节 Y形水平仪之纠正157

第一〇九节 短肥水平仪之纠正162

第一一〇节 手携水平仪之纠正164

第一〇章 平板仪测量166

第一一一节 平板仪之解剖166

第一一二节 平板仪之优点170

第一一三节 平板仪之劣点171

笫一一四节 平板仪之应用171

笫一一五节 四种测量的方法173

第一一六节 放射法174

第一一七节 交切法175

第一一八节 截断法176

第一一九节 进测法177

第一二〇节 四种方法之比较178

第一二一节 平板仪测量中应注意之点178

第一二二节 平板仪测量中种种误差之起因179

第一二三节 平板仪之检查及纠正180

第一二四节 简单平板仪181

第二部 测量方法183

第一一章 设置折线法183

第一二五节 经纬点,经纬线,经纬角及折线的定羲183

第一二六节 测量经纬角应注意之点184

第一二七节 偏角185

第一二八节 设置经纬线的四种方法185

第一二九节 直测角度法186

第一三〇节 编角法187

第一三一节 全圆方位法188

第一三二节 磁方位法191

笫一三三节 四种方法优劣之比较192

第一三四节 由角度法中计算方位193

第一二章 细部测定195

第一三五节 一般的方法195

第一三节节 几何原则195

第一三七节 各种方法之应用197

第一三八节 专用距离测定的方法198

第一三九节 专用角度测定的方法203

第一四〇节 兼用距离及角度测定的方法205

第一四一节 界线的测定209

第一三章 经纬仪测量中的各种问题211

第一四二节 测线上的障碍物211

笫一四三节 求两不能直测之点的距离212

第一四四节 求两不能直测且不能互见之点的距离215

第一四五节 求两皆不能到之点的距离216

笫一四六节 求在两不能互见之点间设一直线217

第一四七节 求延长一穿过障碍物的直线219

笫一四八节 求一不能到之点的高度222

第一四九节 由某已知点作一直线与某已知线平行223

第一五〇节 由某已知点作一线垂直于某已知线225

第一五一节 求两直线之交点226

第一五二节 求根据点226

第一五三节 求水面上任何点之位置227

第一五四节 建筑定椿228

第一五五节 求桥墩之中心230

第一四章 经纬仪测量--野外工作232

笫一五六节 经纬仪队之组织232

笫一五七节 各人的职务232

第一五八节 需用的器具233

第一五九节 野外工作的步骤234

第一六〇节 事先的筹划234

第一六一节 设置经纬点235

笫一六二节 经纬点之记号法236

第一六三节 设置经纬线237

第一六四节 细部测定239

第一六五节 定椿241

第一六六节 误差的限度251

第一五章 经纬仪测量--野簿记载243

篇一六七节 野簿的重要性243

第一六八节 野簿上的略号243

第一六九节 记载的方式244

第一七〇节 野薄有时何以要从下向上读246

第一七一节 野薄上所应记载的事项247

第一七二节 各种方式的举例248

第一六章 水平仪测量——野外工作263

第一七三节 水平仪队之组织及所需用的器具263

第一七四节 测水平仪者应注意之点263

第一七五节 握水平尺者应注意之点264

第一七六节 表势265

第一七七节 连续高低测量及断面测量266

第一七八节 仪器安置地点之选择267

第一七九节 前视点及后视点之长度268

第一八〇节 起点268

第一八一节 测点记载法269

第一八二节 测点记载法269

第一八三节 覆平272

第一八四节 测量之速率274

第一七章 水平仪测量中的各项问题276

第一八五节 纵断面测量276

第一八六节 横断面测量277

第一八七节 设置坡度线280

第一八八节 设置坡度椿280

第一八九节 跨河水平测量282

第一九〇节 土方横断面测量283

第一八章 平板仪测量中的各项问题287

第一九一节 测量所需的器械287

第一九二节 比例尺之大小与精度之关系287

第一九三节 三点问题288

笫一九四节 勒满氏法290

第一九五节 柏塞尔氏法292

第一九六节 拉诺氏法294

第一九七节 三臂分度规294

第一九八节 两点问题295

第一九章 视距测量298

第一九九节 视距测量的意义298

第二〇〇节 所需的器械299

第二〇一节 视距尺301

第二〇二节 视距测量之原则304

第二〇三节 试验视距线之间距303

第二〇四节 倾斜的视线303

第二〇五节 表之应用法306

第二〇六节 野外工作307

第二〇七节 全圆方位角308

第二〇八节 垂直角309

第二〇九节 距离309

第二一〇节 野簿记载310

第三部 计算315

第二〇章 室内计算315

第二一一节 概说315

第二一二节 计算的敏速315

第二一三节 计算的正碓324

第二一四节 计算尺325

第二一章 磁方位之计算328

第二一五节 磁方位及角度之正负号328

笫二一六节 角距328

第二一七节 化角距为磁方位329

第二一八节 计算方位330

第二一九节 折线之方位计算334

第二二〇节 由方位计算角度336

第二二章 经纬距之计算338

第二二一节 经纬距之定义338

第二二二节 经纬距之正负号339

第二二三节 用经纬距求两点之相对位置340

第二二四节 误差之调整343

第二三章 未测部分之计算352

第二二五节 三角形之未测部分352

第二二六节 方位,长度,经距及纬距之三角法的关系353

笫二二七节 多边形之未测部分354

第二二八节 任一边之方位或长度或方位及长度未测355

第二二九节 任一边之方位及另一边之长度未测356

第二三〇节 任两边之长度未测357

第二三一节 任两边之方位未测358

第二四章 面积之计算363

第二三二节 面积之单位363

第二三三节 几何及三角原则364

第二三四节 面积计算法365

第二三五节 用支距计算面积368

笫二三六节 用倍子午距计算面积372

第二三七节 用倍平行距计算面积381

第二三八节 用纵横坐标计算面积385

第二三九节 用面积计计算法387

第四部 制图393

第二五章 绘图仪械之应用393

第二四〇节 铅笔之应用393

笫二四一节 丁字规393

第二四二节 三角板394

第二四三节 绘图尺395

第二四四节 直线规395

第二四五节 分度规396

笫二四六节 鸭嘴笔397

第二四七节 两脚规398

第二四八节 圆规及杆形圆规399

第二四九节 曲线板401

第二五〇节 缩图器402

第二五一节 图纸及蜡布405

笫二五二节 蓝图纸407

笫二六章 角度之描绘408

笫二五三节 角度描绘法408

第二五四节 用分度规法408

第二五五节 用经距及纬距法410

第二五六节 用正切法420

笫二五七节 用弦线法422

第二五八节 用正弦余弦法424

第二五九节 各种方法之比较424

第二七章 折线及细部之描绘426

第二六〇节 草图之重要426

第二六一节 折线描绘法426

第二六二节 用直测角度法427

第二六三节 用偏角法429

第二六四节 用磁方位法430

第二六五节 用丁字规描绘折线法434

第二六六节 用全圆方位法435

第二六七节 细部之描绘435

第二八章 图之完成437

第二六八节 全图之布置437

第二六九节 绘图之程序439

第二七〇节 比例尺439

第二七一节 用绘图尺量线长440

第二七二节 绘图应注意之事441

第二七三节 断面线及影线442

第二七四节 颜色线之使用443

第二七五节 题字与标题444

第二七六节 边线449

第二七七节 子午线450

第二七八节 比例尺之说明451

第二七九节 图谱453

第二八〇节 晒蓝图457

第一表 对数表459

第二表 正弦余弦对数表477

第三表 正切余切对数表492

第四表 正弦余弦真数表507

第五表 正切余切真数表516

第六表 视距测量改算表528

第七表 三角学公式532

第八表 中英名词对照表5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