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业投资制度创新论 对“风险投资”范式的检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创业投资制度创新论 对“风险投资”范式的检讨
  • 刘健钧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0584210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68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风险投资-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创业投资制度创新论 对“风险投资”范式的检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一:创业投资制度创新研究的力作 陈耀先1

导论1

0.1 选题背景1

0.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与需要本书研究的问题2

0.3 本书的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4

序二:博士后工作报告的优秀之作 曹凤岐5

0.4 本书的主要创新之处6

0.5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8

第1章 对创业投资概念的历史考察与总结9

序三:创业投资制度创新实践的指南 陈玮10

1.1 国际社会创业投资概念的起源与演进10

1.1.1 创业投资概念的起源11

前言:十二年创投情未了 刘健钧13

1.1.2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创投协会的定义及其局限性15

1.1.3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创投协会等机构的定义及其完善15

1.1.4 20世纪80年代后广义创业投资概念在世界各国的流行17

1.1.5 我国港台地区和新加坡对创业投资的定义18

1.1.6 国际经合组织对创业投资的定义及其自我修正19

1.2 困扰中国创业投资界的概念之争20

1.2.1 创业投资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原由20

1.2.2 风险投资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22

1.2.3 冒险投资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实质29

1.2.4 “产业投资基金”、“直接投资基金”和“实业投资基金”概念的提出36

1.3 本书对创业投资概念与相关概念体系的总结43

1.3.1 创业投资概念的最一般内涵与本质特征43

1.3.2 创业投资概念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45

1.3.3 作为有机整体的“创业资本”概念体系及其与“风险资本”概念体系的区别48

1.4 “风险投资”概念为何难以约定俗成51

1.4.1 概念约定俗成的两个基本条件52

1.4.2 “风险投资”概念为何不符合约定俗成的两个基本条件53

1.4.3 强行要求“风险投资”约定俗成的危害54

2.1.1 关于创业投资的起源与发展61

第2章 对创业投资运作机理的剖析61

2.1 国际社会关于创业投资运作机理的研究成果61

2.1.2 关于创业投资的职能定位63

2.1.3 关于创业投资获得高收益的机理65

2.1.4 关于创业投资控制高风险的机理65

2.2 国内“风险投资”范式对创业投资运作机理的误解66

2.2.1 从抽象的“风险”来解释“风险投资”的起源66

2.2.2 以风险标准衡量创投而误解创投的职能定位67

2.2.3 将“风险投资”获得高收益的机理归诸于“高风险、高收益”规律70

2.2.4 将“风险投资”控制高风险的机理寄托于“组合投资迷信”75

2.3 本书对创业投资运作机理的分析79

2.3.1 从创业需求的推动看创业投资起源与演进79

2.3.2 从“支持创业的投资制度创新”看创业投资职能82

2.3.3 从“与创业相联系的资本经营”看创业投资获得高资本增值收益机理86

2.3.4 从“与创业相联系的资本经营”看创业投资控制高风险机理89

3.1.1 关于创业投资主体的分类93

3.1 国际社会关于创业投资基金组织制度的研究93

第3章 对创业投资基金组织制度的分析与比较93

3.1.2 关于创业投资基金组织形式的描述95

3.1.3 关于创业投资基金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机理研究96

3.2 国内“风险投资”范式对创业投资基金组织制度的认识97

3.2.1 望文生义地将各类创业资金误解成“创业投资基金”98

3.2.2 停留于表面属性的理解,而断言“公司型创业基金不是公司”99

3.2.3 简单化地将“风险投资”的“风险”与有限合伙的由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联系在一起而造成“有限合伙迷信”102

3.3 本书对创业投资基金不同组织制度的分析与比较106

3.3.1 通过投资基金间接从事创业投资的制度优势107

3.3.2 通过投资基金间接从事创投需解决的有关问题110

3.3.3 对国际社会创业投资基金组织制度的历史考察113

3.3.4 对信托制度之于创业投资基金的局限性的分析119

3.3.5 合伙制度对创业投资基金的适用性与不足125

3.3.6 公司型创业投资基金的制度优势与制度成本140

4.1.1 对不同经济制度下创业投资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149

4.1 国际社会关于创业投资体制的研究149

第4章 创业投资体制理论框架的提出149

4.1.2 对不同文化因素之于创业投资发展的意义所151

进行的相关研究151

4.2 国内“风险投资”范式对创业投资体制的研究152

4.2.1 脱离创业基点来构建所谓“风险投资机制”152

4.2.2 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来构想“风险投资”三步走战略154

4.3 国内“创业投资”范式对创业投资体制的研究成果157

4.3.1 关于创业投资体制的基本框架157

4.3.2 关于分阶段推进中国创业投资体制建设的战略159

4.4 本书对创业投资体制理论框架的总结162

4.4.1 创业投资动力机制162

4.4.2 创业投资进入机制165

4.4.3 创业投资运作机制169

4.4.4 创业投资退出机制171

4.4.5 创业投资政策扶持机制176

4.4.6 创业投资法律监管与行业自律机制181

第5章 创业投资对中国的特殊意义与现实反差185

5.1 创业投资作为“支持创业的投资制度创新”对中国的特殊意义185

5.1.1 支持个人独立创业与公司再创业,促进创业型经济发展185

5.1.2 构架新型产权关系,培育新制度增长点186

5.1.3 促进创业投资资本的优化配置,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186

5.2 对中国探索建立创业投资体制艰难历程的检讨187

5.2.1 概念引入阶段:“风险投资”范式使创业投资实践遭遇惨痛教训187

5.2.2 探索建立创业投资体制理论研究阶段:受“风险投资”范式影响,正本清源工作被迫中断192

5.2.3 启动创业投资体制建设阶段:“风险投资”范式所造成的种种认识误区使诸方面工作举步维艰192

5.3 制度约束条件下欲振乏力的中国创业投资业现状207

5.3.1 中国创业投资机构增长状况208

5.3.2 中国创业投资资本增长状况209

5.3.3 中国创业投资机构的性质构成211

5.3.4 中国创投资本的来源构成213

5.3.5 中国创投资本投资行业分布215

5.3.6 中国创投资本投资阶段分布216

5.3.7 中国创业投资机构的资金管理规模217

5.3.8 中国创业投资退出状况220

第6章 中国创业投资体制的机制转换与制度创新221

6.1 中国现行创业投资体制问题剖析221

6.1.1 将创业投资动力机制建立在发展高技术的主观愿望上,而导致脱离现实的创业基点221

6.1.2 创业投资进入机制不畅,资本来源主要依赖于地方财政和国有企业225

6.1.3 创业投资运作机制难以适应“支持创业的投资制度创新”的要求236

6.1.4 创业投资退出机制阻塞,使创业投资不得不演变成产业投资238

6.1.5 国家政策扶持机制缺位,地方政府只好主要通过直接出资设立创投公司来促进本地创投业发展240

6.1.6 法律保护和监管机制缺位,造成创业投资运作不规范,为政府的行政干预留下了余地242

6.2 运用制度创新实现我国创业投资体制六大机制转换的对策243

6.2.1 完善鼓励创业的基础性制度,实现创业投资动力机制由“主观愿望推动型”向“企业创业需求推动型”转换243

6.2.2 疏通社会资本转化为创业投资的渠道,实现进入机制由“财政与国有企业投入型”向“多元资金投入型”转换246

6.2.3 完善创业投资运作方式,实现运作机制从“信贷250

投资或产业投资方式”向“与创业相联系的资本经营方式”转换250

6.2.4 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创业投资退出机制由“即使跑到终点也得不到实质性奖励的马拉松长 跑赛”向“能够及时得到奖赏的接力赛”转换252

6.2.5 通过“间接扶持政策”,实现创业投资政策扶持机制由“政府直接出资从事创业投资”向“政府间接引导民间资金从事创业投资”转换258

6.2.6 运用法律手段和行业自律,实现创业投资监管机制从“行政直接干预”向“适当法律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转换263

附录1 国外及中国台湾创业投资业考察报告265

附1.1 美国创业投资业的发展及其经验借鉴266

附1.2 英国创业投资业的发展及其经验借鉴279

附1.3 中国台湾创业投资业的发展及其经验借鉴292

附1.4 韩国创业投资基金业考察报告299

附1.5 加拿大创业投资业的发展及其经验借鉴302

附录2 影响和见证中国创业投资体制建设的主要研究报告310

附2.1 关于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的现实意义、可行性分析与对策建议310

附2.2 正确认识创业资本,努力构建创业投资体制318

附2.3 创业投资基金与证券投资基金立法比较328

附2.4 我国创业投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337

附2.5 推出创业板要澄清的几个问题343

附2.6 分步骤推进中小企业创业板市场建设的政策建议351

附2.7 全球中小企业创业板市场的新发展与我国的政策建议358

参考文献364

后记3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