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长江中游洪灾形成与防治的环境地质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长江中游洪灾形成与防治的环境地质研究
  • 刘广润,殷鸿福,陈国金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52302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48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260页
  • 主题词:长江-中游河段-洪水-水灾-环境地质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长江中游洪灾形成与防治的环境地质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研究区概况1

二、以往研究程度及存在问题3

三、总体构思、技术路线及技术方法3

四、完成实物工作量5

五、主要创新成果6

第一章 长江中游洪灾形成的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研究7

第一节 气候水文7

一、区域气候条件7

二、水文条件10

第二节 地形地貌11

一、地形概况11

二、地貌分区12

三、地貌类型12

第三节 第四纪地层14

一、第四纪地层分区14

二、第四纪地层序列14

三、工作区第四纪地层划分与对比17

四、山区与平原区地层对比18

第四节 地质构造19

一、长江中游水患区周边地质构造环境20

二、江湖盆地基底构造框架与主要断裂特征21

三、新构造运动特征与分区23

第五节 水文地质25

一、全新统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含水岩组25

二、更新统孔隙承压水含水岩组26

第六节 工程地质29

一、岩体工程地质特征29

二、土体工程地质特征30

第七节 主要水患环境地质问题33

一、涝渍灾害33

二、水土流失34

三、冷浸田36

四、地下水水质污染37

五、崩、滑、流、塌地质灾害38

第二章 长江中游水患灾害特征及防洪工程概况41

第一节 水患灾害特征41

一、水患灾害概况41

二、典型年份的水患灾害特征43

第二节 堤防、闸、泵站及分蓄洪区概况46

一、长江干流堤防、闸、泵站及分蓄洪区概况46

二、支流堤垸、闸、泵站及分蓄洪区概况47

三、通江湖泊堤垸、闸、泵站及分蓄洪区概况48

第三章 长江中游地质作用、江湖演变及其对水患形成的影响控制研究49

第一节 构造沉降及其对水患形成的控制作用49

一、现代构造沉降速率的确定49

二、构造沉降对水患形成的控制作用59

第二节 人类工程活动及其对水患形成的影响64

一、人类工程活动分类64

二、堤防建设对水患形成的影响65

三、民垸对水患形成的影响66

四、围湖造田对水患形成的影响69

五、裁弯取直对水患形成的影响72

第三节 泥沙淤积作用及其对水患形成的影响74

一、历史淤积作用74

二、“三口”近代泥沙淤积作用74

三、洞庭湖近代泥沙淤积作用77

四、江汉湖群近代泥沙淤积作用78

五、鄱阳湖近代泥沙淤积作用79

六、巢湖近代泥沙淤积作用81

七、长江干流近代泥沙淤积作用81

八、泥沙淤积对水患形成的影响85

第四节 散浸、管涌的形成条件及溃口致灾作用92

一、管涌的分布特征92

二、管涌的成因类型及典型实例93

三、管涌的形成条件及发展过程分析96

四、散浸、管涌形成溃口的致灾作用99

五、管涌产生的临界条件分析101

第五节 岸坡崩塌及其对水患形成的影响104

一、岸坡崩塌分布特征104

二、岸坡崩塌形成条件106

三、岸坡崩塌成因分析109

四、岸坡崩塌对水患形成的影响113

第六节 江湖关系、河道演变及其对水患形成的影响115

一、宜昌至武穴段江湖演变规律与洪涝灾害趋势分析115

二、武穴至马鞍山段河道演变及其对水患形成的影响120

三、重点地段河道地貌演化及其对水患形成的影响125

第七节 荆江水患险情成因及发展趋势分析132

一、荆江水患险情状况132

二、荆江水患险情成因分析133

三、荆江水患险情发展趋势分析141

第八节 洞庭湖调蓄洪功能及影响因素分析143

一、洞庭湖调蓄洪功能分析及建模143

二、洞庭湖调蓄洪功能影响因素分析146

三、洞庭湖调蓄洪功能减弱的状况及其原因148

四、洞庭湖调蓄洪功能趋势分析151

第九节 荆江及洞庭湖平原区洪灾形成的地学模式152

第四章 长江中游主要水患区环境地质分区评价153

第一节 环境地质分区评价原则及方法153

一、评价原则153

二、评价方法153

第二节 环境地质分区及分区评价155

一、分区原则及分区155

二、分区评价156

第五章 长江中游现有防洪治水对策地学评价160

第一节 现有防洪治水对策介绍与洪水形势分析160

一、现有防洪规划的基本原则与要点160

二、洪水形势及其分析161

三、对洪水态势影响因素的分析163

第二节 三峡工程对本区防洪效益的环境地质评述165

一、三峡水库调蓄洪水的功能及其对荆江防洪的补偿调度165

二、三峡工程运行对下游河道冲淤影响预测评价165

三、运用丹江口水库下游演变模式对三峡工程坝下游演变预测进行的类比验证168

四、三峡工程对本区防洪效益的环境地质评述174

第三节 堤防整险加固的环境地质评价179

一、干堤堤防整险加固措施简介179

二、堤防整险加固的环境地质评价182

三、开堤分洪放淤的环境地质评价185

第四节 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的环境地质评价186

一、退田还湖的环境地质评价186

二、平垸行洪的环境地质评价188

第五节 分蓄洪工程的环境地质评价189

一、重点分蓄洪区简介189

二、分蓄洪区的环境地质评价及建议190

第六节 下荆江、簰洲湾及安徽江段裁弯取直的环境地质评价193

一、下荆江裁弯取直的环境地质评价193

二、簰洲湾裁弯取直的环境地质评价195

三、安徽江段鹅头型河道支汊堵汊的环境地质评价198

第七节 洞庭湖及“三口”设闸的环境地质评价200

一、“三口”设闸的环境地质评价200

二、洞庭湖口设闸的环境地质评价203

三、设闸控制的利弊分析203

第八节 鄱阳湖口设闸的环境地质评价205

一、鄱阳湖口设闸控湖工程概述205

二、鄱阳湖口设闸的环境地质评价205

三、设闸控制的利弊分析207

第九节 巢湖设闸的环境地质评价207

一、基本概况207

二、巢湖闸发挥的效益208

三、巢湖设闸的环境影响评价209

第六章 长江中游防洪减灾思路与对策地学研究211

第一节 综合防洪减灾的基本思路211

一、人、地、水相互协调、可持续防洪减灾的原则211

二、水沙兼治、治沙为要的原则213

三、江湖两利、上下游统筹兼顾的原则214

四、蓄泄兼筹、疏导为本的原则215

第二节 荆江及江汉平原水患区综合防洪减灾对策研究216

一、荆江—洪湖—武汉江段加强分流的环境地质研究216

二、顺应地质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建议调整分蓄洪区的使用和建设219

三、荆北分洪放淤的总体思路220

第三节 洞庭湖水患区综合防洪减灾对策研究221

一、现有洞庭湖防洪治水对策及可持续性分析221

二、调查后形成的洞庭湖区防洪治水指导思路222

三、洞庭湖分区防洪治水对策建议225

第四节 鄱阳湖及江西江段水患区综合防洪减灾对策研究226

一、鄱阳湖综合防洪减灾对策研究227

二、江西江段综合防洪减灾对策研究228

三、依法治水与防洪预案的建立229

第五节 安徽江段及巢湖水患区综合防洪减灾对策研究229

一、长江崩岸治理对策及建议229

二、大堤管涌的防治对策及建议231

三、削减洪峰234

四、消除水位顶托的对策及建议235

五、巢湖水患区治理的对策及建议236

六、引江济淮工程的必要性及建议237

第六节 长江中游防洪减灾总体思路与对策建议238

一、长江中游防洪基本问题的分析与对策建议238

二、荆江及洞庭湖区防洪减灾思路与对策建议238

三、鄱阳湖口区及赣皖江段防洪减灾思路与对策建议240

四、对防洪减灾思路与对策可持续问题的思考241

主要结论与建议242

一、圆满完成项目任务242

二、本次调查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242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243

主要参考文献244

后记2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