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体内药物分析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体内药物分析 第2版
  • 李好枝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0674357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53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568页
  • 主题词:体内-药物分析-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体内药物分析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总论3

第一章 绪论3

第一节 体内药物分析的意义、性质、任务和对象3

一、体内药物分析的意义3

二、体内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3

三、体内药物分析的对象4

第二节 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与要求11

一、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11

二、分析方法的新要求11

第三节 体内药物分析的发展概况及学科热点问题12

一、发展概况12

二、学科热点问题13

第四节 体内药物分析的相关文献15

一、主要专著15

二、主要期刊16

三、网络检索18

第二章 体内药物分析相关的基础理论概述22

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22

一、药物的吸收22

二、药物的分布25

三、药物的生物转化31

四、药物的排泄39

五、药物体内过程研究方法与体内药物分析的关系42

第二节 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44

一、药物临床效应的个体差异性44

二、游离型药物浓度与药效的关系46

三、活性代谢物与药效的关系47

四、有效血药浓度范围47

第三节 血药浓度与治疗药物监测49

一、血药浓度的临床意义49

二、血药浓度的临床应用53

三、治疗药物监测与临床给药方案个体化57

四、治疗药物监测的发展与展望65

第三章 生物样品与样品制备70

第一节 生物样品的种类、采集、制备与贮存70

一、生物样品的种类、采集和制备70

二、生物样品的贮存与处理81

第二节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与制备82

一、生物样品预处理的目的82

二、样品制备时应考虑的问题83

三、常用生物样品预处理技术84

四、新兴生物样品预处理技术110

第四章 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133

第一节 分析方法的设计依据133

一、待测药物与生物介质133

二、体内分析的目的134

三、实验室的设备条件135

第二节 分析方法建立的一般步骤135

一、分析方法的选择135

二、分析方法的建立137

第三节 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与要求138

一、全面验证138

二、部分验证148

第四节 分析方法验证的相关国际规范149

一、FDA分析方法验证指南149

二、分析方法验证指南实施细则155

第五节 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示例160

一、文献资料综述161

二、分析方法设计161

三、分析方法建立与验证162

四、讨论165

第二篇 分析方法175

第五章 光谱分析法175

第一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75

一、概述175

二、方法与应用176

第二节 荧光分析法182

一、概述182

二、基本原理182

三、方法与应用186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90

一、基本原理190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特点192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简介193

四、定量分析方法196

五、应用示例197

第四节 原子荧光光谱法199

一、概述199

二、应用示例200

第六章 色谱分析法205

第一节 概述205

一、色谱法的原理205

二、色谱法的分类206

第二节 气相色谱法207

一、概述207

二、气相色谱仪简介208

三、定量分析方法211

四、应用示例214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223

一、概述223

二、液相色谱基础概论224

三、高效液相色谱仪233

四、直接进样分析法235

五、定量分析方法243

六、应用示例243

第七章 免疫分析法264

第一节 概述264

一、基本原理264

二、基本条件268

三、方法分类273

第二节 放射免疫分析274

一、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抗原274

二、F与B的分离技术276

三、放射免疫测定仪278

四、标准曲线的制备与样品测定步骤279

五、方法评价280

六、应用示例281

第三节 酶免疫分析288

一、酶标记抗原288

二、均相酶免疫分析290

三、非均相酶免疫分析292

四、方法评价293

五、应用示例294

第四节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303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原理303

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类型303

三、方法评价305

四、应用示例305

第五节荧光免疫分析306

一、荧光标记物306

二、荧光免疫分析的类型307

三、方法评价312

四、应用示例312

第八章 电化学分析法319

第一节 概述319

第二节 电位法319

一、基本原理320

二、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法322

三、应用示例326

第三节 伏安法328

一、常规直流极谱法328

二、脉冲极谱法331

三、差示脉冲极谱法333

四、溶出伏安法333

五、应用示例335

第九章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339

第一节 概述339

一、基本装置339

二、基本原理340

三、方法特点341

第二节 主要分离模式与应用342

一、毛细管区带电泳342

二、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346

三、毛细管凝胶电泳348

四、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351

五、毛细管电色谱352

六、非水毛细管电泳355

七、微乳毛细管电泳358

第三节 毛细管电泳法中的预浓缩技术360

一、电堆集富集360

二、等速电泳361

三、场放大进样361

第十章 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364

第一节 概述364

一、毛细管电泳免疫法的发展概况364

二、分离模式364

三、免疫分析试剂365

四、方法特点366

第二节 原理与检测方法367

一、原理367

二、检测方法369

三、应用示例369

第三节 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的自动化——在线免疫373

一、在线亲和捕捉373

二、在线抗体和配体结合374

三、在线免疫374

四、多毛细管和小型免疫分析体系374

第十一章 色谱联用技术377

第一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377

一、概述377

二、接口装置378

三、离子源379

四、质量分析器381

五、应用示例391

第二节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394

一、概述394

二、接口装置与离子化方式395

三、质量分析器396

四、将现有的HPLC流动相用于LC/MS时的注意事项397

五、基质效应简介397

六、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398

七、应用示例399

第三节 液相色谱-核磁共振联用技术412

一、概述412

二、HPLC-NMR的操作方式413

三、HPLC - NMR的接口及其功能414

四、应用示例415

第三篇 各论423

第十二章 手性药物的分析423

第一节 代表药物424

第二节 手性药物的药理活性425

第三节 手性药物的体内过程429

一、吸收429

二、分布429

三、代谢430

四、排泄433

第四节 手性药物分析方法434

一、直接法434

二、间接法438

三、三类手性HPLC分离方法的比较439

四、液质联用(LC/MS )手性分离440

五、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手性分离443

第十三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分析446

第一节 代表药物446

一、化学结构446

二、理化性质448

第二节 体内过程449

第三节 体内分析方法450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451

二、高效毛细管电泳458

三、免疫分析法461

第十四章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分析469

第一节 代表药物470

一、化学结构470

二、理化性质471

第二节 体内过程471

一、有效血药浓度471

二、不良反应472

第三节 分析方法473

一、紫外分光光度法473

二、荧光分析法473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475

四、高效毛细管电泳法483

第十五章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的分析489

第一节 代表药物489

一、化学结构489

二、理化性质490

第二节 体内过程491

第三节 分析方法491

一、气相色谱法491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496

三、色谱-质谱联用技术500

第十六章 组胺H2受体阻断剂的分析504

第一节 代表药物504

一、化学结构504

二、理化性质505

第二节 体内过程506

第三节 分析方法506

一、紫外系数倍率法507

二、薄层扫描色谱法508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508

四、毛细管区带电泳法513

五、极谱法514

第十七章 内源性雌性甾体激素的分析516

第一节 代表药物516

一、化学结构516

二、理化性质517

第二节 体内过程517

第三节 分析方法518

一、气相色谱法518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519

三、色谱-质谱联用法524

四、免疫分析法529

第十八章 苯并二氮杂?类药物的分析534

第一节 代表药物534

一、化学结构534

二、理化性质535

第二节 体内过程536

一、有效血药浓度536

二、不良反应537

第三节 分析方法537

一、紫外分光光度法537

二、气相色谱法538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542

四、高效毛细管电泳法545

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547

六、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5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