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美国铸钢手册 第5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开封市机械工程学会开封阀门研究所 著
- 出版社: 第二重型机器厂大型铸锻件研究所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632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6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美国铸钢手册 第5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分册一般知识1
第一章什么是铸钢件1
引言1
铸造工艺1
静态铸造3
离心铸造5
第二章铸钢件在工业上之应用7
引言7
铁路上用的铸钢件11
建筑机械,设备及结构另件12
采矿及破碎设备14
炼钢及轧钢生产过程中所需之铸钢件15
汽车用的铸钢件16
石油,天然油田,天然气及石油化工工业17
特种机械产品及另件18
电力机械及发电设备铸钢件20
金属成型,修整及模锻21
军用22
材料装卸设备22
农业机械设备23
齿轮,齿杆及蜗杆24
轮船及航海用的铸件25
其他26
第三章铸钢件的优点27
引言(原文此处无此标题)27
设计的灵活性27
由设计到成品形状的迅速转化27
形状与大小的范围有极大的选择性28
应力集中最小的流线型形状和外形的美观28
迅速改变形状28
对于静负载另件的设计29
对于动负载另件的设计29
对于附件及装配件的类形29
重量问题的考虑事项29
整体,完善的另件30
尺寸方面有高度的精密度30
理想的表面光诘度30
小量和批量另件30
通过热处理去选择机械性能31
使用用途的广泛性31
冶金的可变性31
各个方向性能的均一性一各向同性32
极好的可焊性32
易切削性32
铸钢件的经济效益32
一个整体加工另件的经济性32
减轻重量的经济性33
交货期的缩短33
有色金属铸造34
铸钢与其他铸造合金相比较34
可靠性34
灰铸铁36
可锻铸铁39
球墨铸铁39
致密型石墨铸铁—蠕墨铸铁40
铸钢与其他铸造合金相比较40
铸钢件与焊接钢件相比较40
焊接中应注意事项41
性能的方向性42
可靠性45
铸钢件与锻钢件相比较45
性能的方向性48
铸件的优点49
小结49
第二分册铸件的设计50
第四章 由性能上应考虑的设计问题50
设计中的一般考虑事项50
另件性能和特性目标50
设计遏制条件50
可能产生断裂的模式与估计51
使用情况的估计51
设计中应防止的过分屈服现象52
局部屈服53
塑性破裂56
对反覆负载的设计59
高周期疲劳的设计59
样品问题62
低周期疲劳的设计65
在疲劳设计上断裂力学的探讨69
样品问题72
对防止脆性断裂的设计74
转变温度的探讨74
防止脆性断裂设计中断裂力学的探讨77
样品问题79
防止过度挠度的设计81
弹性挠度81
翘曲82
防止蠕变和应力断裂的设计82
蠕变82
断裂应力84
予测寿命参数86
设计中对腐蚀的考虑87
设计中对磨损的考虑(原文文内标题为磨损—译者注)88
防止磨损设计89
应力集中系数89
加强孔89
园角90
L形连接的园角和角91
截面模量,惯性力矩92
安全系数的一般考虑事项101
第五章设计时应予考虑的制造问题102
可铸性102
最小截面厚度102
内部无缺陷一凝固的方向性102
斜度103
贴边冒口104
冷铁105
截面与筋的连接106
T形,Y形及X形连接法108
凸台,脐子及贴片(补贴)111
芯孔112
表面之完善性112
截面大小的变化114
外园角(园角)114
连接的截面及筋115
T形,Y形及X形截面115
波状结构115
造型方面的设计115
拔模斜度116
分型线117
侧凹及活块模型117
芯子数目118
芯子支撑及芯子强度118
芯子118
清理方面的设计120
出砂性121
芯孔121
加工方面的设计122
设计毛坯图122
阀门及配件123
设计的责任与减轻铸件重量123
第六章铸造生产用的工程图126
机械加工和铸件图126
机械加工和切削加工基准128
公差130
材料及其特殊要求130
铸件的鉴定和印字标记131
引言132
对可比铸件及制造结构之试验132
第七章作为铸钢件之重新设计132
应力集中系数135
在静载下的屈服性136
疲劳极限137
疲劳强度138
裂纹开始的部位140
由于制造的重新设计142
设计建议事项142
重新设计所举之实例142
由锻件重新设计144
由铸铁件重新设计145
重新设计之受益举例145
为改进完善性重新设计145
为降低成本重新设计146
为降低成本和改进完善性重新设计146
为加大强度之重新设计146
为改进生产速度及使用寿命重新设计146
为改进使用寿命重新设计147
为改进刚度重新设计147
为省去生产作业过程及劳动量的重新设计147
为减少应力集中之重新设计148
铸焊结构用的标准和方法149
第八章铸焊结构149
铸焊结构的举例及其效益150
另件的大小150
另件的完善性150
铸造厂的生产能力150
运输与成本150
大另件的电渣焊接152
可铸性154
模型成本154
焊接自动化154
铸焊准备154
第三分册铸钢件的生产155
第九章铸钢件之模型155
引言155
定义155
选择因素155
铸件生产的数量156
壳型造型157
熔模造型157
使用的造型方法157
潮型砂及自硬造型法157
真空及实型铸造工艺(泡沫塑料模型工艺)158
尺寸公差158
铸件设计158
模型成本159
模型设计159
模型装备的分类159
单体模型(不带模板的模型)159
木模型160
金属模型160
模板160
模型及芯盒材料160
塑料模型161
芯盒结构及使用寿命161
芯盒成本与使用寿命162
缩尺162
机械加工余量163
模型变形余量163
铸件修整公差165
拔模斜度165
基准点167
浇口及冒口167
模型贮藏167
第十章铸造与造型工艺168
静态铸造的常规造型工艺168
乾型造型法169
潮型造型法169
芯砂170
自硬造型法171
硅酸钠——CO2造型法171
冷芯盒造型法171
呋喃树脂自硬造型法171
苯酚尿烷自硬造型法171
地面及地坑造型法172
壳型造型法172
实型铸造(泡沫塑料模型造型)173
真空造型法(V工艺)173
静态铸造的特殊造型工艺173
磁丸造型174
半永久铸型174
永久铸型174
压力铸造174
模压铸造175
熔模铸造工艺176
模型生产176
静态铸造的精密铸造工艺176
可溶腊芯及陶瓷芯177
模型装配177
整体熔模铸型工艺177
熔模制造法(涂挂制壳)177
熔模铸钢件及铸件大小178
陶瓷造型法178
离心铸造工艺178
水平式离心铸造机械178
双金属的离心铸造179
浇注及凝固179
离心铸钢及铸件的大小179
立式离心铸造机械179
铸型及铸型涂料179
第十一章熔化,精炼及浇注181
电弧炉181
感应电炉182
平炉184
真空熔化185
盛钢桶及浇注185
电渣再熔化185
氩氧脱碳工艺185
其他熔化及精炼法185
第十二章清理及热处理188
引言188
落砂188
喷丸清理188
冒口、内浇口、及金属冒口贴边的切除189
焊补190
热处理191
机械加工192
精压192
电化学清理192
矫直(校正)192
铣磨及划线鉴定193
第十三章工序能力及公差194
定义194
工艺及产品变化194
工序能力195
公差196
化学成份197
碳素钢197
工序能力197
低合金钢200
高合金钢206
机械性能206
碳钢207
低合金钢212
高合金钢212
设计与技术规范方面对工序能力应考虑的事项212
尺寸的变化212
铸件的收缩作用212
芯子213
铸件设计的影响213
拔模斜度213
尺寸类型214
模型装备的作用215
造型工艺的作用217
铸件重量及尺寸长度的作用218
尺寸公差219
尺寸公差值的分析219
铸件生产用的公差222
公差等级222
单件铸件的公差222
建议使用的公差等级223
特殊工艺用的公差235
壳型铸造235
熔模铸造235
形状公差236
位置公差237
重量公差237
表面结构239
内部完善性的变化240
工艺及产品质量管理242
第十四章质量管理及质量保证242
工艺管理244
砂的准备及造型244
熔化与浇注245
产品质量管理246
试验性铸件246
检查,改进和修理246
X射线照像247
染色渗透试验247
磁粉探伤试验247
外观检查247
超声波试验248
耐压试验248
机械性能试验249
质量保证计划249
定义及目的249
来料250
程序250
焊接程序鉴定251
焊接工资格及证明251
标记能力251
检查人员的资格及证明252
测量及试验设备的管理252
校正作用的管理252
质量保证的检查252
第四分册材料选择253
第一篇 机械加工性能和化学性能253
第十五章碳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253
合金的定义与分类253
硬度强度254
环境温度性能254
性能范围与趋向254
延展强度260
韧性强度261
疲劳强度269
振辐试验常数269
振辐试验变量278
截面大小的质量作用279
合金及热处理对截面大小的作用281
弯曲试验285
不连续性的作用285
拉伸试验(张力试验)294
冲击试验297
疲劳试验303
试验试样与铸件性能312
试样试验312
产品规范317
铸件性能317
大气腐蚀326
腐蚀性能326
水内腐蚀327
淡水327
海水328
其他溶剂内之腐蚀329
液体金属329
硫化氢331
其他物质333
高温性能333
环境因素333
对于高温使用的钢334
热处理335
脆性回火335
抗拉性能338
蠕变与断裂的性能339
高温时的疲劳342
环境的作用与疲劳关系347
时间对疲劳的作用348
碳钢和低合金牌号钢及其应用348
碳钢铸件351
低合金钢铸件353
碳锰铸钢件353
锰钼铸钢件353
锰镍铬铝铸钢件354
镍铸钢件354
镍铬钼铸钢件355
铬钼铸钢件357
铜合金铸钢件359
高强度铸钢件360
定义和合金分类361
第十六章耐磨钢361
磨擦磨损性能362
表面硬化处理362
火焰淬火365
感应淬火365
局部淬火365
渗炭366
氮化367
磨粒磨损特性367
弱应力擦伤磨损368
强应力磨粒磨损369
磨切磨损370
碰撞磨损370
耐磨钢及其应用371
碳钢371
低合金钢374
马氏体类钢374
珠光体类钢377
奥氏体锰钢377
化学成分378
机械性能380
金相组织380
物理性能381
耐磨性382
机械加工383
强化384
应用384
第十七章耐腐蚀高合金钢385
定义和合金的名称385
合金的分类385
铸造不锈钢中的铁素体386
铁素体的重要作用386
铁素体的控制391
铁素体的控制范围391
室温机械性能393
热处理状态393
强度,硬度和热处理393
韧性397
时效状态397
疲劳397
高温机械性能399
抗拉强度399
蠕变399
韧性400
疲动400
沉淀硬化型类401
铁素体的型类401
马氏体型类401
不锈钢的类别与用途401
奥氏体一铁素体类403
奥氏体类407
第十八章耐腐蚀镍基合金410
合金分类410
铸镍412
牌号和化学成份412
热处理412
镍——铜合金418
应用418
牌号和化学成分418
机械性能418
焊接418
热处理419
机械性能419
焊接420
应用420
镍—铬—铁合金420
牌号和化学成分420
热处理420
牌号和化学成份421
机械性能421
热处理421
机械性能421
镍—铬—钼合金421
应用421
焊接421
焊接422
机械性能422
牌号和化学成份422
热处理422
应用422
焊接422
镍—钼合金422
应用423
镍基专用合金423
第十九章高合金耐热钢424
定义和合金分类424
铁铬合金424
铁铬镍合金424
铁镍铬合金425
室温抗拉性能426
高温抗拉性能426
选择合金的要素426
机械性能426
蠕变性能和持久强度428
高温强度432
高温使用引起的性能变化432
热疲劳抗力432
热冲击抗力433
热气体的腐蚀433
氧化434
渗炭436
硫化436
氮化440
高合金耐热钢的牌号和应用441
铁—铬合金441
铁—铬—镍合金441
铁—镍—铬合金442
第二十章低温和深冷用钢443
引言443
定义和合金分类443
铸造金属445
室温和低温下的性能445
可淬硬的铁素体钢445
焊接件和热影响区454
淬不硬的奥氏体钢458
奥氏体锰钢458
奥氏体不锈钢458
韧性460
低温组织的稳定性460
淬透性463
第二十一章淬透性与热处理463
第二篇 工艺性能463
第四分册材料选择463
端淬试验464
端淬曲线的计算465
理想临界直径D1的应用468
等效冷却速度470
关于淬透性的有关规定471
淬透性带472
淬透性带在选择合金时的应用479
合金成份479
淬火剂的冷却强度480
热处理482
淬火裂纹482
显微组织和性能483
热处理484
退火484
正火处理485
淬火485
其他淬火工艺487
回火488
消除应力489
固溶处理491
除氢处理491
沉淀硬化钢的时效处理492
高效热处理492
第二十二章可焊性与焊接496
铸钢的可焊性496
碳素钢及低合金钢496
焊件的热处理497
高合金耐腐蚀钢497
焊补498
高合金耐热钢498
耐磨奥氏体锰钢498
铸件修整499
堆焊和加焊硬面500
铸焊结构500
焊接工艺500
金属极屏蔽电弧焊S M AW500
气体保获钨极电弧焊G T AW501
气体保获金属极电弧焊GM AW501
电渣焊E SW502
管状焊丝电弧焊FC AW502
碎弧焊S AW502
其他焊接方法503
技术规范与标准503
第二十三章钢和高合金铸件的机械加工性能506
定义和标准506
影响机械加工性能的因素506
铸钢件的机械加工507
金相组织的影响508
硬度和强度的影响509
铸件表面的影响510
焊补区的影响512
机械加工因素概括513
机械加工的实际操作514
刀具耐用度514
刀具耐用度的确定515
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的选择516
碳钢、低合金钢和高合金钢516
镍基合金517
密度551
第二十四章碳钢,低合金钢和奥氏体锰钢的物理性能551
第四分册材料选择551
第三篇 物理性能551
热膨胀系数554
弹性模量555
波松比556
剪切模量557
导热系数557
比热557
磁性能562
电阻率562
比热热扩散度562
第二十五章高合金钢的物理性能569
密度569
热膨胀系数570
弹性模量571
波松比573
导热系数573
比热575
热扩散度576
导磁率578
电阻率578
第二十六章镍基铸造合金的物理性能581
熔点581
密度581
热膨胀系数581
弹性模量581
导热系数581
比热583
电阻率583
规范584
标准584
第二七章拟定铸钢件的技术规范584
定义584
第五分册拟定铸钢件的技术规范584
法规585
拟定的规范有哪些585
成分极限及公差585
尺寸,重量及公差586
性能及特性586
表面完善性及粗糙度586
试验方法与程序588
内部完善性,无缺陷588
检查方法及程序588
制造及焊接方法与程序589
重叠的,多余的及矛盾的规范589
规范编写单位及管辖权590
铸钢件用的材料规范591
铸钢件用的焊接规范591
表面的不连续性592
表面粗糙度,A C I尺592
铸钢件用的检查标准592
铸钢件用的试验规范592
视力上的检查方法593
磁粉探伤检查593
渗透液检查594
尺寸公差等级594
内部的不连续性595
X射线照像595
内部不连续性596
表面不连续性596
冶当的不连续性验收水平596
超声波596
规范的成本598
文件保持598
质量管理及质量保证成本598
设施及人员的资格599
明确范围及工序能力599
报价程序600
采购章程600
第二八章铸钢件的购买600
第六分册铸件的购买600
供方选择601
技术规范601
模型602
订购程序602
附录605
A供锻造碳钢和低合金钢用的A I S I和S A E化学成分的极限和范围表A1,A2605
B供锻造不锈钢用的A1 S I化学成分的极限和范围表B1612
C美国合金铸造研究所供耐热和腐蚀铸钢件的合金牌号和化学成份范围表C1614
硬度值和单位换算表D1~D8617
热门推荐
- 3523464.html
- 3666524.html
- 824433.html
- 2546593.html
- 3672398.html
- 2620612.html
- 3476771.html
- 761703.html
- 469597.html
- 11081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32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77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2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07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20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13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15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90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96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7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