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共生道德教育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共生道德教育论
  • 许锋华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25445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70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83页
  • 主题词:品德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共生道德教育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选题缘起1

(一)基于对全球化的认识1

(二)基于对全球性问题的判断3

(三)基于对道德教育使命的理解3

二、文献综述5

(一)关于共生的研究5

(二)关于共生教育的研究8

(三)关于共生道德教育的研究12

三、研究的问题和方法15

四、研究的逻辑和思路16

第一章 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及其道德诉求17

一、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危机17

(一)危机的具体表现17

(二)全球性问题的基本特征20

二、全球性问题的根源探索22

(一)众说纷纭的观点22

(二)现有认识的反思25

(三)全球性问题的实质探求26

三、人类中心主义与全球性问题27

(一)人类中心主义的内涵27

(二)人类中心主义的历史梳理29

(三)人类中心主义导致全球性问题的深度分析34

四、摆脱困境人类需要新道德37

(一)辩护与修正37

(二)共生:人类道德的重构方向39

第二章 共生道德:一种新的伦理价值规范42

一、共生43

(一)共生的多学科分析43

(二)共生实质的探讨47

二、共生道德:共生和道德的联姻49

(一)共生需要道德的建构49

(二)共生的道德性与道德的共生功能51

三、共生道德作为一种新的伦理规范52

(一)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道德关怀的视野53

(二)在人与人的道德关系中注入新的伦理元素58

(三)超越民族和地域限制而具有全球伦理意蕴72

四、共生道德的可能性分析77

(一)现代人学观为共生道德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77

(二)有机论世界观为共生道德建构了强有力的价值支撑80

五、共生道德的建构路径83

(一)共生道德历史的探寻83

(二)共生道德现实的建构84

第三章 中国传统伦理为一种共生道德资源86

一、儒家伦理的共生道德智慧87

(一)“天人合一”、“万物一体”87

(二)“一体之仁”、“天下归仁”91

(三)“和而不同”、“生生和谐”94

二、道家生态伦理的共生道德气质95

(一)“道生万物”、“物我为一”95

(二)“物无贵贱”、“德及微命”97

(三)“道法自然”、“无为而治”100

三、佛教伦理的共生道德精神102

(一)“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103

(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104

(三)“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106

第四章 基于共生视角的学校道德教育问题反思109

一、为什么要诉诸教育109

(一)教育的道德意蕴110

(二)道德教育的时代使命112

二、共生的缺失:现实道德教育问题的分析114

(一)秉承“人类中心主义”,忽视人与自然的共生教育116

(二)以“斗争哲学”为指引,德育泛政治化,忽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教育119

(三)无视价值多元和个性差异的道德灌输,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做到知行统一123

(四)忽视对群体的道德教化,道德教育遭遇将个体的无私转化为群体自私的尴尬129

三、共生道德教育的建构138

(一)教育的发展方向与思路138

(二)共生道德教育的特性与承诺139

第五章 世界公民:共生道德教育的目标追求143

一、中西方世界公民思想历史概览143

(一)欧洲传统的世界公民思想144

(二)中国人本位的世界公民主义147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公民研究153

(一)负责任的全球公民153

(二)有道德的世界公民154

(三)有世界法意识的世界公民154

三、全球性问题的挑战与世界公民的新探索156

(一)“生产性”品格世界公民的提出157

(二)“生产性”品格世界公民的特性161

第六章 共生道德教育的内容建构172

一、生命关怀教育174

(一)生命关怀教育的提出174

(二)生命在教育中的失落与反思176

(三)对所有生命存在的尊重:共生道德视阈中生命关怀教育内涵的拓展179

(四)回归生命化的教育:生命关怀教育的本真所在181

二、和谐生活教育184

(一)人的自身和谐发展:和谐生活教育的基石184

(二)追寻幸福生活:和谐生活教育的原动力188

(三)和谐生活教育在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之间190

三、生态环境教育192

(一)生态环境教育的内涵193

(二)敬畏自然:生态环境教育的核心195

(三)代际公平:生态环境教育的本质197

(四)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生态环境教育的关键199

四、国际理解教育201

(一)何谓国际理解教育201

(二)极端民族主义:国际理解教育的现实难题203

(三)理解与不理解:国际理解教育的方法论转换205

(四)美国与日本国际理解教育的举措分析208

第七章 交往与对话:学校道德教育方法的变革211

一、交往与对话:共生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211

(一)交往对话是知性德育与本真德育冲突的必然结果211

(二)交往对话是价值多元时代道德教育的迫切需要214

(三)交往对话是共生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217

(四)交往对话是德性生成、建构的必要手段218

二、交往对话式道德教育方法的内涵220

(一)理性商谈:交往对话的合规范化220

(二)主体间性:双向建构与双向整合222

(三)“我”与“你”:交往、对话的关系解读224

(四)自由和谐的视域融合:交往、对话的境界提升226

三、道德教育交往与对话有效实现的途径228

(一)从灌输到引导:师生平等真诚的精神相遇228

(二)培养学生质询意识、鼓励学生自主选择229

(三)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建构开放的话语模式231

四、共生道德在交往与对话中生成232

(一)民主、平等、真实、宽容:共生道德主体间心灵的对话232

(二)体验与共鸣:交往共同体的深层情感共在235

(三)领会与共悟:交往、对话双方的意义建构237

(四)理解和共识:多极主体间的共生道德生成238

附录1 全球伦理普世宣言242

附录2 世界人类义务宣言250

参考文献255

后记2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