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苗汉语比较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苗汉语比较
  • 曹翠云编著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 ISBN:754120968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17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439页
  • 主题词:苗语(学科: 汉语 学科: 对比语言学 学科: 研究) 苗语 汉语 对比语言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苗汉语比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0.1 苗、汉语比较的目的和意义1

0.2 苗、汉语比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

第1章 声母10

1.1 苗语声母10

1.2 汉语声母12

1.3 苗、汉语声母比较及其说明13

第2章 韵母16

2.1 苗语韵母16

2.2 汉语韵母17

2.3 苗、汉语韵母比较及其说明19

第3章 声调24

3.1 苗语声调24

3.2 汉语声调24

3.3 苗、汉语声调比较及其说明25

附:国际音标表28

第4章 单纯词30

4.1 单音单纯词30

4.2 多音单纯词32

4.2.1 叠声叠调32

4.2.2 叠韵叠调32

4.2.4 重叠韵母33

4.2.3 重叠声母33

4.2.5 重叠声调34

4.2.6 叠声叠韵34

4.2.7 叠声叠韵叠调34

4.2.8 综合性的35

4.2.9 四音单纯词35

第5章 合成词36

5.1 由词根和词根构成的36

5.1.1 联合式36

5.1.2 修饰式38

5.1.3 谓宾式45

5.1.5 缩减式46

5.1.4 补充式46

5.1.6 苗语ait字式47

5.2 由词根加词缀构成的48

5.2.1 词缀在词根之前的48

5.2.2 词缀在词根之后的49

5.3 重叠式和四字格49

5.3.1 重叠式49

5.3.2 四字格50

5.4 外来词53

5.4.1 半借53

5.4.2 全借53

6.1 名词的性质与分类55

6.1.1 人物名词55

第6章 名词55

6.1.2 事物名词56

6.1.3 处所名词56

6.1.4 方位名词57

6.1.5 时间名词58

6.2 名词的语法特征61

6.2.1 部分名词带词头61

6.2.2 部分名词前冠大类名65

6.2.3 名词能单独与量词或数量词组组合67

6.2.4 名词能受形容词、名词、动词等修饰68

6.2.5 名词经常作主语69

6.2.6 名词经常作宾语70

6.2.7 名词能作定语72

6.2.8 名词一般不能重叠72

6.2.9 名词一般不能与数词直接组合73

6.2.10 名词不能与副词组合73

6.3 苗、汉语名词异同比较表74

第7章 动词75

7.1 动词的性质与分类75

7.1.1 行为动词75

7.1.2 心理动词75

7.1.6 趋向动词76

7.1.5 能愿动词76

7.1.4 判断动词76

7.1.3 存在动词76

7.2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77

7.2.1 及物动词77

7.2.2 不及物动词78

7.3 动词的语法特征78

7.3.1 部分动词前面能带能愿动词78

7.3.2 动词能受其前面的副词修饰79

7.3.3 部分动词能后带状词后状语79

7.3.4 动词后带时态助词80

7.3.5 及物动词能后带宾语81

7.3.6 部分动词能后带谓词补语81

7.3.7 能用肯定加否定的形式表示提问82

7.3.8 判断动词的使用范围83

7.3.9 部分动词能重叠85

7.3.10 苗语部分动词能变音重叠86

7.3.11 嵌音重叠88

7.4 苗、汉语动词异同比较表91

第8章 形容词92

8.1 形容词的性质与分类92

8.1.1 性质形容词92

8.1.2 状态形容词92

8.2 形容词的语法特征93

8.2.1 能重叠93

8.2.2 苗语部分单音形容词能与ghad组合98

8.2.4 能与副词组合99

8.2.3 能与名词、量词组合99

8.2.5 能与状词组合100

8.2.6 能用肯定加否定的形式表示提问100

8.3 形容词的句法功能101

8.3.1 形容词作定语101

8.3.2 形容词作谓语101

8.3.3 形容词作补语102

8.3.4 形容词作状语和主语103

8.4 苗、汉语形容词异同比较表104

9.1 数词的性质和分类105

9.1.1 确数105

第9章 数词105

9.1.2 概数110

9.1.3 序数112

9.2 苗语数词的语法特征116

9.2.1 作前定语116

9.2.2 作后定语116

9.3 汉语数词的句法功能117

9.4 苗、汉语数词异同比较表118

第1O章 量词119

10.1 量词的性质和分类119

10.1.1 物量词119

10.1.2 动量词128

10.2.2 能与数词连用130

10.2 量词的语法特征130

10.2.1 能重叠130

10.2.3 能单独与名词连用131

10.2.4 苗语量词能与动词连用132

1O.2.5 能与形容词连用132

10.2.6 能与指示词连用132

10.2.7 能与疑问词连用132

1O.2.8 量词词组作句子成分133

10.2.9 苗语量词能区别同音词135

10.3 苗、汉语量词异同比较表136

11.1 代词的性质与分类137

第11章 代词137

11.2 代词的称谓特征138

11.2.1 部分代词有称谓的不同138

11.2.2 人称代词有单数、复数的区别139

11.2.3 汉语“您”和“咱”的用法139

11.3 代词的语法特征140

11.3.1 能与结构助词组合140

11.3.2 能作主语140

11.3.3 能作宾语141

11.3.4 能作定语141

11.4 苗、汉语代词异同比较表143

12.1 指示词的性质与分类144

12.1.1 距离指示词144

第12章 指示词144

12.1.2 苗语的疑问指示词145

12.2 指示词的语法特征146

12.2.1 苗语指示词前加ait可构成新的复合词146

12.2.2 指示词作定语146

12.3 苗、汉语指示词异同比较表148

第13章 副词149

13.1 副词的性质与分类149

13.1.1 表示程度的副词149

13.1.2 表示范围的副词150

13.1.3 表示时间的副词151

13.1.4 表示重复、频率的副词152

13.1.5 表示情态、方式的副词153

13.1.6 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副词154

13.1.7 表示强调或猜测的副词154

13.2 副词的语法特征155

13.2.1 一般能作状语155

13.2.2 少数副词可以作后状语或补语158

13.2.3 副词可以连用或前后呼应160

13.3 苗、汉语副词异同比较表161

第14章 状词162

14.1 状词的性质与分类162

14.1.1 复音词多162

14.2.1 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163

14.2 状词的特点163

14.1.2 叠韵叠调词多163

14.2.2 部分状词能重叠164

14.2.3 状词词义非常精细165

14.2.4 有的状词能单独作谓语167

14.3 古汉语状词的语音、语法特征169

14.3.1 语音特点170

14.3.2 语法特点170

14.4 苗语、古汉语状词异同比较表173

第15章 介词174

15.1 介词的性质和分类174

15.1.1 表示对象关系的174

15.1.2 表示处所、时间的175

15.1.4 表示原因的177

15.1.3 表示状态、方式的177

15.1.5 表示目的的178

15.1.6 表示比较的178

15.2 介词的语法特征179

15.2.1 介宾词组作状语179

15.2.2 介宾词组作补语180

15.3 苗、汉语介词异同比较表183

第16章 连词184

16.1 连词的性质与分类184

16.1.1 表示并列关系的184

16.1.2 表示承接关系的185

16.1.3 表示选择关系的185

16.1.5 表示让步关系的186

16.1.4 表示递进关系的186

16.1.6 表示转折关系的187

16.1.7 表示假设关系的187

16.1.8 表示条件关系的188

16.1.9 表示因果关系的188

16.1.10 表示目的关系的189

16.2 连词的语法特点189

16.3 苗、汉语连词异同比较表190

第17章 助词191

17.1 助词的性质和分类191

17.1.1 结构助词191

17.1.2 时态助词195

17.1.3 语气助词198

17.2 苗、汉语助词异同比较表203

第18章 叹词205

18.1 叹词的性质和分类205

18.1.1 表示喜悦的205

18.1.2 表示悲伤、惋惜的205

18.1.3 表示愤怒的206

18.1.4 表示惊讶的206

18.1.5 表示呼唤的207

18.1.6 表示答应的207

18.2 叹词的语法特征208

附:苗、汉语词类比较总表209

第19章 词组212

19.1 联立词组212

19.1.1 (A+名)+(A+名)联立词组212

19.1.2 (名+名)+(名+名)联立词组213

19.1.3 (动+动)+(动+动)联立词组214

19.1.4 (形+形)+(形+形)联立词组215

19.1.5 (动+名)+(动+名)联立词组215

19.1.6 (形+名)+(形+名)联立词组216

19.1.7 (名+形)+(名+形)联立词组217

19.1.8 (名+动)+(名+动)联立词组218

19.1.11 (数+名)+(数+名)联立词组219

19.1.10 (副+动)+(副+动)联立词组219

19.1.9 (动+形)+(动+形)联立词组219

19.1.12 (数+数)+(数+数)联立词组220

19.1.13 (X+数)+(X+数)联立词组220

19.1.14 (X+动)+(X+动)联立词组220

19.1.15 (量+名)+(量+名)联立词组221

19.1.16 (量+动)+(量+动)联立词组221

19.1.17 (量+形)+(量+形)联立词组221

19.2 修饰词组222

19.2.1 名词或量词性词组222

19.2.2 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225

19.3 谓宾词组227

19.3.1 动宾词组227

19.4 介宾词组228

19.3.2 形宾词组228

19.5 补充词组229

19.6 主谓词组230

19.7 助词词组230

第20章 主语232

20.1 哪些词或词组可作主语232

20.1.1 名词作主语232

20.1.2 代词作主语232

20.1.3 动词作主语233

20.1.6 联立词组作主语234

20.1.5 量词重叠作主语234

20.1.4 形容词作主语234

20.1.7 修饰词组作主语235

20.1.8 谓宾词组作主语236

20.1.9 带“的”的助词词组作主语237

20.1.10 主谓词组作主语237

20.2 主语分类237

20.2.1 施事主语237

20.2.2 受事主语238

20.2.3 中性主语238

21.1.2 形容词作谓语240

21.1.1 动词作谓语240

21.1.3 名词作谓语240

21.1 哪些词或词组可作谓语240

第21章 谓语240

21.1.4 联立词组作谓语241

21.1.5 修饰词组作谓语241

21.1.6 谓宾词组作谓语241

21.1.7 补充词组作谓语242

21.1.8 主谓词组作渭语243

21.2 复杂谓语243

21.2.1 连动式复杂谓语243

21.2.2 兼语式复杂谓语244

第22章 宾语246

22.1 哪些词或词组可作宾语246

22.1.1 名词作宾语246

22.1.2 代词作宾语247

22.1.3 动词或形容词作宾语248

22.1.4 量词作宾语249

22.1.5 联立词组作宾语249

22.1.6 修饰词组作宾语250

22.1.7 渭宾词组作宾语251

22.1.8 主谓词组作宾语251

22.1.9 助词词组作宾语252

22.2 宾语和谓语的关系252

22.2.1 受事宾语253

22.2.2 施事宾语253

22.2.3 中性宾语(之一)254

22.2.4 中性宾语(之二)255

22.2.6 中性宾语(之四)256

22.2.5 中性宾语(之三)256

22.2.7 中性宾语(之五)257

22.2.8 中性宾语(之六)258

22.3 双宾语259

第23章 补语260

23.1 哪些词或词组可作补语260

23.1.1 动词260

23.1.2 形容词260

23.1.3 副词261

23.1.4 修饰词组262

23.1.5 助词词组262

23.1.6 介宾词组263

23.1.7 指示词词组264

23.1.8 联立词组264

23.2 补语和谓语的关系265

23.2.1 补语说明谓语动作或性状、变化的结果265

23.2.2 补语说明谓语动作或性状的程度266

23.2.3 补语表示谓语行为的趋向267

23.2.4 补语表示谓语行为的可能267

23.2.5 补语表示谓语行为、性状所涉及的对象或时间和地点268

23.3 补语和宾语的主要区别269

24.1.3 指示词作定语270

24.1.1 名词作定语270

24.1.2 人称代词作定语270

24.1 哪些词或词组可作定语270

第24章 定语270

24.1.4 动词作定语271

24.1.5 形容词作定语271

24.1.6 数词作定语271

24.1.7 联立词组作定语272

24.1.8 动宾词组作定语272

24.1.9 形宾词组作定语272

24.2 多层定语273

24.3 定语和中心语的关系273

24.3.3 定语表示类别274

24.3.2 定语表示用途274

24.3.1 定语表示性状274

24.3.4 定语表示领属275

24.3.5 定语表示数目275

24.3.6 定语表示处所275

24.3.7 定语表示指示275

24.4 前定语和后定语276

第25章 状语281

25.1 哪些词或词组可作状语281

25.1.1 副词作状语281

25.1.2 状词作状语281

25.1.3 形容词作状语282

25.1.4 时间词作状语282

25.1.6 数量词组作状语283

25.1.5 介宾词组作状语283

25.2 状语和中心语的关系284

25.2.1 状语表示程度284

25.2.2 状语表示范围284

25.2.3 状语表示情貌285

25.2.4 状语表示时间285

25.2.5 状语表示处所285

25.2.6 状语表示数量286

25.3 苗、汉语前状语和后状语的比较286

26.1 句子的辅助成分290

26.1.1 句子成分的辅助成分290

第26章 句子的辅助成分和独立成分290

26.1.2 句子的辅助成分293

26.2 独立成分294

26.2.1 感叹语294

26.2.2 呼应语295

26.2.3 插入语295

第27章 简单句298

27.1 主谓句298

27.2 省略句299

27.3 无主句301

27.4 独词句302

第28章 复合句304

28.1 复合句的性质304

28.2 联合复合句305

28.3 偏正复合句307

28.4 多重复合句309

第29章 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310

29.1 陈述句310

29.2 疑问句311

29.3 祈使句312

29.4 感叹句313

第30章 专题余论315

30.1 苗语和汉语语音变化的相同点315

30.1.1 声母316

30.1.2 韵母323

30.1.3 声调326

30.2 汉语谓词分化比苗语快328

30.2.1 古代汉语形容词作动词用329

30.2.2 现代汉、苗语动词和形容词的相同点329

30.2.3 现代汉、苗语动词和形容词的不同点333

附录1:苗族怎样学汉语336

1 绪论336

2 学习汉语语音应注意的问题344

3 学习汉语语法应注意的问题366

附录2:苗族民间故事(二则)385

两兄弟分家385

真诚者吃得开还是邪行者吃得开401

后记4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