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仪器分析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仪器分析 第2版
  • 李丽华,杨红兵主编;周原,张庭红,刘文娟,吴湘江,吴同,田光辉,涂渝娇,唐尧基,任晓棠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56800040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40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353页
  • 主题词:仪器分析-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仪器分析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状况1

1.2 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及分类2

1.2.1 光学分析法3

1.2.2 电分析化学法4

1.2.3 色谱分析法4

1.2.4 其他分析技术4

1.3 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及主要性能指标4

1.3.1 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4

1.3.2 仪器分析方法的主要性能指标5

1.4 仪器分析方法的校正6

1.4.1 标准曲线法6

1.4.2 标准加入法7

1.4.3 内标法7

1.5 仪器分析方法在科技工作中的作用7

参考文献8

第2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10

2.1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概述10

2.1.1 光学分析法概要10

2.1.2 电磁辐射的性质10

2.1.3 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11

2.2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16

2.2.1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17

2.2.2 谱线的强度17

2.2.3 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18

2.2.4 谱线的自吸和自蚀18

2.3 原子发射光谱仪器19

2.3.1 光源19

2.3.2 光谱仪24

2.3.3 检测器27

2.4 光谱定性方法30

2.4.1 元素的分析线、灵敏线与最后线30

2.4.2 光谱分析方法30

2.5 光谱定量方法31

2.5.1 光谱半定量分析31

2.5.2 光谱定量分析32

2.6 光谱分析的应用和特点36

2.7 火焰光度分析37

2.8 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38

学习小结39

习题40

参考文献42

第3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43

3.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概述43

3.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44

3.2.1 共振线与吸收线44

3.2.2 基态原子数与激发态原子数的分布44

3.2.3 谱线轮廓及变宽45

3.2.4 原子吸收与原子浓度的关系47

3.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8

3.3.1 光源48

3.3.2 原子化系统50

3.3.3 光学系统54

3.3.4 检测系统55

3.3.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55

3.3.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构造原理的比较56

3.4 定量分析方法57

3.4.1 标准曲线法57

3.4.2 标准加入法57

3.5 干扰的类型及其抑制方法58

3.5.1 物理干扰58

3.5.2 化学干扰59

3.5.3 电离干扰59

3.5.4 光谱干扰60

3.6 测定条件的选择61

3.6.1 分析线选择61

3.6.2 狭缝宽度选择62

3.6.3 灯电流选择62

3.6.4 火焰原子化条件选择62

3.6.5 石墨炉原子化条件选择62

3.7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灵敏度及检出限63

3.7.1 灵敏度63

3.7.2 检出限63

3.8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应用64

3.8.1 直接原子吸收法65

3.8.2 间接原子吸收法65

3.9 原子荧光光谱法66

3.9.1 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66

3.9.2 原子荧光光度计68

3.9.3 定量分析方法及应用69

学习小结69

习题70

参考文献71

第4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72

4.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概述72

4.1.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分类72

4.1.2 光的选择吸收与物质颜色的关系72

4.1.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的特点73

4.2 光吸收定律73

4.2.1 朗伯定律和比尔定律73

4.2.2 吸收定律及吸光度的加和性73

4.2.3 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74

4.3 化合物电子光谱的产生75

4.3.1 跃迁类型75

4.3.2 常用术语77

4.3.3 有机化合物的电子光谱78

4.3.4 无机化合物的电子光谱79

4.3.5 影响电子光谱的因素79

4.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80

4.4.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分类80

4.4.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组成及其结构原理80

4.4.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简介82

4.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83

4.5.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性分析83

4.5.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分析87

学习小结91

习题92

参考文献92

第5章 分子发光光谱法94

5.1 分子发光光谱法概述94

5.2 分子荧光和分子磷光光谱法94

5.2.1 基本原理94

5.2.2 荧光和磷光分析仪器99

5.3 化学发光分析法101

5.3.1 概述101

5.3.2 化学发光分析的基本原理101

5.3.3 化学发光反应的类型102

5.3.4 化学发光的测量仪器104

5.4 分子发光光谱法的应用105

5.4.1 荧光分析法的应用105

5.4.2 磷光分析法的应用107

5.4.3 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应用108

学习小结108

习题109

参考文献109

第6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110

6.1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概述110

6.2 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111

6.2.1 分子振动的形式及振动光谱111

6.2.2 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条件和谱带强度115

6.2.3 红外吸收峰与分子结构的关系116

6.2.4 化合物的特征基团频率及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117

6.3 红外吸收光谱仪122

6.3.1 红外吸光光谱仪的主要部件122

6.3.2 色散型红外吸收光谱仪123

6.3.3 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124

6.4 试样的处理及制备125

6.4.1 红外吸收光谱对试样的要求125

6.4.2 试样的制备方法125

6.5 红外吸收光谱的应用126

6.5.1 红外吸收光谱的定性分析126

6.5.2 红外吸收光谱的定量分析128

学习小结133

习题133

参考文献135

第7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136

7.1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概述136

7.2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137

7.3 核磁共振波谱仪140

7.3.1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组成140

7.3.2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分类141

7.4 化学位移和核磁共振谱图142

7.4.1 化学位移的产生142

7.4.2 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143

7.4.3 核磁共振谱图144

7.4.4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145

7.4.5 化学位移与化合物结构的关系147

7.5 自旋耦合及自旋裂分149

7.5.1 自旋耦合及自旋裂分产生的原因149

7.5.2 耦合常数150

7.5.3 影响耦合常数的因素152

7.6 谱图解析154

7.7 核磁共振波谱的应用156

7.7.1 定量分析157

7.7.2 测定相对分子质量157

7.7.3 手性化合物对映体的测定158

7.8 13 C核磁共振波谱(13C-N MR)158

7.8.1 13 C核磁共振波谱简介158

7.8.2 13 C核磁共振波谱的特点158

7.8.3 13 C核磁共振波谱的去耦技术159

7.8.4 13 C的化学位移δc160

7.8.5 13C核磁共振波谱谱图解析实例161

学习小结162

习题163

参考文献165

第8章 质谱分析法167

8.1 质谱分析法概述167

8.2 质谱分析的基本原理168

8.3 质谱仪169

8.4 有机质谱中离子的类型175

8.5 质谱定性分析及谱图解析179

8.6 有机化合物结构剖析示例187

8.7 色质联用技术190

学习小结191

习题192

参考文献193

第9章 电分析化学法195

9.1 电分析化学法概述195

9.1.1 电化学电池196

9.1.2 电极种类197

9.1.3 化学电池热力学198

9.1.4 化学电池动力学初步204

9.2 电位分析法206

9.2.1 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206

9.2.2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类型及响应机理207

9.2.3 电位分析法的应用215

9.3 电解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221

9.3.1 电解分析法221

9.3.2 库仑分析法225

9.4 伏安分析法231

9.4.1 经典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231

9.4.2 极谱定量分析基础——扩散电流方程式235

9.4.3 极谱定性分析基础——半波电位239

9.4.4 极谱分析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242

9.4.5 现代极谱分析方法242

9.4.6 溶出伏安法247

9.4.7 循环伏安法249

学习小结250

习题254

参考文献256

第10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257

10.1 气相色谱分析法概述257

10.2 气相色谱分析理论基础258

10.2.1 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258

10.2.2 色谱分离的基本理论261

10.2.3 分离度R264

10.2.4 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265

10.3 气相色谱仪266

10.3.1 气相色谱流程266

10.3.2 气相色谱仪的结构267

10.4 气相色谱固定相268

10.4.1 气固色谱固定相268

10.4.2 气液色谱固定相269

10.5 气相色谱检测器270

10.5.1 检测器性能评价指标270

10.5.2 常用检测器272

10.6 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275

10.7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276

10.7.1 气相色谱定性鉴定方法276

10.7.2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277

10.8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279

学习小结280

习题282

参考文献282

第11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283

1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概述283

11.1.1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发展和特点283

11.1.2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比较283

11.1.3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气相色谱法的比较284

11.2 影响液相色谱柱效能的因素284

11.2.1 液相色谱的速率理论285

11.2.2 液相色谱的柱外展宽286

11.3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分离原理287

11.3.1 液液分配色谱法287

11.3.2 液固色谱法288

11.3.3 离子交换色谱法288

11.3.4 离子对色谱法289

11.3.5 离子色谱法290

11.3.6 空间排阻色谱法291

11.4 液相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292

11.4.1 液相色谱固定相292

11.4.2 液相色谱流动相293

11.5 高效液相色谱仪294

11.5.1 液体输送系统294

11.5.2 进样系统297

11.5.3 分离系统298

11.5.4 检测系统298

11.6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301

11.7 液相制备色谱和毛细管电泳303

11.7.1 液相制备色谱303

11.7.2 毛细管电泳304

学习小结307

习题308

参考文献308

第12章 其他分析技术309

12.1 电子显微分析309

12.1.1 电子束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309

12.1.2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310

12.1.3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和电子探针315

12.2 X射线衍射分析320

12.2.1 X射线衍射分析的基本原理320

12.2.2 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322

12.2.3 X射线衍射分析的应用322

12.3 电子能谱分析324

12.3.1 电子能谱的基本原理324

12.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326

12.3.3 俄歇电子能谱法328

12.3.4 紫外光电子能谱法330

12.4 扫描探针显微镜分析331

12.4.1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展331

12.4.2 扫描隧道显微分析332

12.4.3 原子力显微分析334

12.5 热分析法335

12.5.1 热重法336

12.5.2 差热分析法337

12.5.3 差示扫描量热法338

学习小结339

习题340

参考文献3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