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面向学校德育的言说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面向学校德育的言说
  • 易连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4388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81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191页
  • 主题词:学校教育-德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面向学校德育的言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当代学校德育面临的文化与社会困境5

一、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学校德育的困惑6

(一)现代化的内涵与特点7

1.演变要素的系统性8

2.发展过程的渐进性9

3.发展样态的多样性9

(二)现代化的附属品11

1.人与物的异化11

2.物质满足与精神失落14

二、后现代文化冲击中的学校德育17

(一)学校德育面临的多种文化形态交融17

(二)学校德育中的多元价值共存20

三、文化全球化的渗透和影响23

(一)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24

(二)文化全球化给学校德育带来的冲击和影响26

1.文化交融与冲突:学校道德与文化环境的多元化26

2.道德主体的迷失:当代学校德育的主体错位27

四、新媒体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危机30

(一)新媒体时代的内涵与特点30

1.技术上的开放性与平等性30

2.人际交流的双向性与互动性31

3.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广泛性31

4.思想建构的独立与自由性32

(二)遭遇挑战的学校德育32

1.“边界”的消解与话语“霸权”的危机32

2.大众传播的“个体化”对传统德育时空的拓展33

3.新媒体所具有的交互与互动性凸显了个体的主体性34

4.教师角色的转换与地位的变化34

第二章 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问题反思35

一、教师道德现状与专业伦理建设36

(一)难以乐观的师德现状36

(二)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师德伦理的时代变迁40

1.我国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演进历程(1978—2008)40

2.我国师德伦理的变迁特点46

3.我国师德伦理的未来走向48

(三)传统“师道”的现代诠释51

1.“经师”与“人师”:教师的社会文化传承与道德教化使命51

2.现代教育发展中的教师地位变迁54

二、当代青少年学生价值观与责任感的迷失55

(一)触目惊心的案例55

(二)上帝的缺席与信仰的遮蔽:青少年信仰与价值观分析58

三、学校德育的知识基础与德育教师的专业化60

(一)学校德育的知识基础与属性考察61

(二)学校德育的专门化与德育教师的专业化62

(三)学校教育活动的教育性63

四、让学校德育成为道德的事业:学校德育的道德性质疑64

(一)学校德育中存在的理论问题67

1.什么是道德?67

2.教师能否体罚学生?68

3.发现每个学生的价值68

4.学校应该办出特色69

5.让学生抓住今天的幸福70

6.尊重学生的个性70

(二)学校德育实践层面中的问题71

1.学生不相信老师71

2.真正的德育不是做秀71

3.做德育要把握时机72

第三章 21世纪学校德育的改革构想73

一、新世纪学校德育的改革构想74

(一)现实中的“德育”困顿74

(二)对传统道德意义的解读77

(三)新时期学校德育的改革构想78

1.树立新的“大道德”观念79

2.科学界定学校德育概念,杜绝随意性79

3.强调学校道德教育的层次性与动态性,培养新的道德主体80

二、新世纪学校德育理论研究新进展81

(一)厘清学校德育的概念81

(二)重建学校德育的理论基础82

(三)探讨学校德育的有限性与有效性84

三、“新课程”域中的学校德育改革追问86

(一)解读“新”意86

1.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87

2.以学生的主动活动为基础的教学观87

3.强调课程的现实生活基础88

4.强调研究型教师的培养88

(二)现行学校德育改革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89

1.对于“以‘人’为本”这一新的教育理念的认识89

2.学校德育的学科性质90

3.学校德育内容的系统性和层次性91

4.多元化进程中的道德抉择92

5.学校德育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转换93

第四章 学校德育改革的具体路径95

一、学校德育改革的方法论定位: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研究中的范式转换与现代诠释96

(一)范式解读与道德教育研究价值取向反思96

(二)文化的独特性与范式转换的差异性99

(三)科学共同体的重新定位与学术队伍建设101

(四)挑战与机遇:传统道德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103

二、传统美德教育与三个面向105

(一)处理好继承传统道德与构建现代道德体系的关系106

(二)确立“大德育”观107

(三)将传统与未来相结合109

三、传统道德的内涵与意义的现代诠释110

(一)传统道德中的生命意义解读110

1.现实社会中“道德”意义的异化110

2.回归生活世界的世纪呼唤112

3.传统道德之生命意义解读113

(二)“道”“德”关系考察115

1.天之大德曰生:“德”与“道”的内在一致性115

2.德者,得也:德与道的动态转化118

3.外得于人,内得于己:道德发生的主体依据119

(三)生命·实践之道德体系构建:传统道德的现代演绎120

四、汉字的特点与它的道德教化功能125

五、《周易·蒙卦》中的儿童道德教育思想130

(一)“立德为本”的教育目的130

1.“蒙以养正”——以德为本131

2.“果行育德”——上善若水131

(二)“顺‘时’而动”的教育方法132

1.“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主动与被动132

2.“童蒙之吉”——适时而教133

(三)“宽严相济”的教育态度133

1.“包蒙,纳妇。”——宽容接纳133

2.“利用御寇”——适当惩戒134

六、应对新媒体时代的学校德育对策思考135

七、文化全球化与学校德育应对139

(一)强化传统道德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创新139

(二)加强国际间的不同文化交流与互鉴141

八、生活世界中的学校德育建构142

(一)德育回归生活理论的困惑与反思142

1.德育回归生活的滥觞与生活德育论142

2.德育回归生活的理论困境143

(二)德育回归生活困境因由探析146

1.理论的借鉴与传承关系失衡146

2.理论的内生与建构不足147

3.社会价值多元的影响147

4.研究主体众多造成价值取向多元148

(三)德育回归生活的价值选择:可能生活149

1.道德与生活的属“人”性149

2.“人”是具有自为性的“类生命”149

3.德育回归生活之“可能生活”151

九、基于德育生态环境的立体德育体系构建151

(一)德育生态环境界说151

(二)德育的物理环境154

(三)德育的生物环境155

(四)德育的社会环境156

1.社会意识环境156

2.人我关系环境157

3.目标化的教育环境157

(五)德育的主体环境158

1.生理环境158

2.心理环境159

3.主体内部道德环境160

结语 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社会使命和未来担当161

一、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社会使命162

(一)学校道德教育在践履使命中的困境163

(二)学校道德教育对“良知的遮蔽”的意义164

1.道德教育直击“良知的遮蔽”164

2.学校道德教育破解“良知的遮蔽”165

(三)学校道德教育使命的构建165

1.“性善论”视角下对良知的理解166

2.从“性善论”视角出发促进学生体认良知167

二、道德教育的未来担当170

后记 让教育之河为生命而奔流1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