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十三五”高等教育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多媒体融合创新教材 预防医学 供临床医学类、护理学类含助产、医学技术类、药学等专业使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吕文戈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538361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332页
- 主题词:预防医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十三五”高等教育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多媒体融合创新教材 预防医学 供临床医学类、护理学类含助产、医学技术类、药学等专业使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医学统计学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1
一、变量与变量值1
二、总体与样本2
三、同质和变异2
四、参数与统计量2
五、误差与抽样误差3
六、频率与概率3
第二节 统计资料的类型3
第三节 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4
一、设计4
二、收集资料4
三、整理资料5
四、分析资料6
第二章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7
第一节 平均数与标准差7
一、频数分布表7
二、平均数9
三、标准差13
四、正态分布及其应用16
第二节 均数的抽样误差与t检验19
一、抽样误差与标准误19
二、假设检验与t检验22
第三节 方差分析28
一、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28
二、完全随机化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30
三、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31
一、离均差平方和与自由度的分解32
四、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34
五、方差分析的正确应用35
第三章 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37
第一节 相对数37
一、常用相对数的种类及其计算37
二、应用相对数应注意的问题39
三、率的标准化39
四、医疗卫生工作中常用的相对数指标42
第二节 率的抽样误差与假设检验44
一、率的抽样误差与总体率的区间估计44
二、两个率比较的U检验45
三、计数资料的χ2检验46
第四章 秩和检验55
第一节 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55
一、配对设计的两样本秩和检验55
二、单一样本与总体中位数比较的秩和检验57
第二节 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58
一、原始数据的两样本比较59
二、频数表资料(或等级资料)两样本比较秩和检验60
第三节 成组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61
一、原始数据的多个样本比较61
二、频数表资料或等级资料的多个样本比较秩和检验62
第五章 线性相关与线性回归分析64
第一节 线性相关64
一、线性相关的概念64
二、相关系数的意义与计算65
三、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66
四、线性相关分析应注意的问题67
第二节 线性回归67
一、线性回归的概念67
二、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68
三、总体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69
四、决定系数的意义71
五、线性回归的应用71
六、线性回归分析应注意的问题72
第三节 秩相关73
一、秩相关的应用条件73
二、秩相关的计算及显著性检验73
第四节 相关与回归的区别和联系74
一、区别74
二、联系74
第六章 统计表与统计图76
第一节 统计表76
一、统计表的结构76
二、统计表的种类76
三、制表的基本原则和制表要求77
四、有缺陷的统计表示例78
第二节 统计图79
一、制图的基本要求79
二、常用的几种统计图及其绘制方法79
第二篇 卫生学85
第七章 卫生学总论85
第一节 概述85
一、卫生学的形成与发展85
二、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86
三、医学生学习卫生学的必要性及目的87
第二节 大卫生观88
一、医学模式88
二、全球卫生战略89
三、初级卫生保健92
四、三级预防93
五、社区卫生服务95
第三节 自我保健和健康教育97
一、自我保健97
二、健康教育98
三、不良社会行为对健康的影响99
第八章 环境与环境污染105
第一节 人类的环境105
一、基本概念105
二、环境与人类健康的辩证关系107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自净107
一、环境污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07
二、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108
三、环境污染物的转归和自净作用109
第三节 环境污染的健康危害110
一、人体对环境污染物的反应110
二、影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111
三、环境污染对健康损害的主要表现112
第四节 环境卫生保护114
一、环境卫生保护工作的任务115
二、环境卫生保护的基本措施115
第九章 空气卫生与健康117
第一节 大气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117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117
二、大气的组成及卫生学意义117
三、大气的物理性状118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危害121
一、大气污染的来源121
二、气污染物121
三、大气污染的危害122
第三节 室内空气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124
一、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124
二、室内空气污染的特点125
三、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125
第十章 水体卫生与健康127
第一节 自然界中的水127
一、水源的类型及其卫生特征127
二、水体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129
第二节 生活饮用水129
一、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学要求129
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130
三、生活饮用水水源卫生调查与评价130
四、生活饮用水水源选择与卫生防护135
第三节 水质改善136
一、净化136
二、消毒138
三、水质的特殊处理141
第十一章 土壤卫生与健康142
第一节 土壤卫生142
一、土壤的卫生学意义142
二、土壤污染与自净142
三、土壤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144
四、土壤卫生防护144
第二节 地方病146
一、地方性氟中毒146
二、地方性碘缺乏病148
三、地方性砷中毒151
四、克山病152
五、大骨节病153
第十二章 食物因素与健康155
第一节 营养学基础155
一、营养学的有关概念155
二、各类营养素与热能156
三、膳食结构与合理营养165
四、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166
五、营养调查169
六、特殊人群的营养与膳食173
第二节 食品安全177
一、食品污染177
二、食品添加剂181
三、转基因食品182
第三节 食物中毒183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183
二、自然毒食物中毒187
三、化学性食物中毒190
四、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192
第十三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194
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194
一、化学性因素194
二、物理性因素194
三、生物性因素195
第二节 职业性损伤195
一、职业病195
二、职业性多发病198
三、职业性外伤198
第三节 毒物与职业中毒199
一、毒物的存在状态与接触机会199
二、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99
三、毒物在体内的代谢200
四、影响毒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201
五、毒物作用的表现形式202
六、职业中毒的诊断、急救和治疗原则202
七、职业中毒的预防204
八、常见的职业中毒205
第四节 生产性粉尘和尘肺214
一、概述214
二、矽肺216
第五节 物理因素及其危害219
一、高温和热辐射219
二、生产性噪声222
三、振动225
四、非电离辐射226
第六节 护理职业环境的危害及其预防228
一、主要职业有害因素与损伤228
二、护理职业损伤的防制230
第十四章 化妆品卫生232
第一节 化妆品的作用与分类232
一、肤用类化妆品232
二、发用类化妆品233
三、口腔用化妆品233
四、美容类化妆品233
五、特殊用途化妆品233
第二节 化妆品对健康的不良影响234
一、化妆品皮肤病234
二、化妆品眼病236
三、病原菌污染的危害237
四、化学性毒物污染的危害237
第三节 化妆品的基本卫生学要求与化妆品卫生标准238
一、基本卫生学要求238
二、化妆品卫生标准240
第四节 化妆品的卫生监督与管理241
第十五章 住宅与公共场所卫生242
第一节 住宅卫生242
一、住宅居室的卫生规模242
二、住宅的采光和照明243
三、住宅小气候244
四、住宅居室内空气清洁状况及其卫生学意义246
第二节 公共场所卫生247
一、概述247
二、公共场所基本卫生要求250
第三篇 流行病学253
第十六章 疾病的分布253
第一节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与疾病流行强度253
一、发病指标253
二、死亡指标254
三、疾病流行强度254
第二节 疾病分布的形式255
一、人群分布特征255
二、时间分布特征255
三、地区分布特征255
第十七章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258
第一节 描述性研究258
一、现况研究的概念和目的258
二、现况调查的种类259
三、设计与实施260
四、现况调查中可能发生的几种偏倚及其控制260
第二节 队列研究261
一、基本原理261
二、队列研究的特点与类型261
三、常用术语262
四、设计与实施263
五、资料的收集和分析265
六、队列研究的结果解释266
七、偏倚及其控制266
八、优点和局限性266
第三节 病例对照研究266
一、基本原理267
二、常用术语268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268
四、偏倚及其控制268
五、资料整理与结果分析269
六、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271
第四节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271
一、流行病学实验的概念271
二、流行病学试验研究的基本原则273
三、流行病学试验研究的主要类型274
四、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设计与实施274
五、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注意问题274
六、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274
第五节 筛检274
一、筛检的概念和目的274
二、筛检试验的对象275
三、筛检的分类275
四、诊断的概念275
五、应用筛检的原则275
六、筛检或诊断试验的研究方法276
七、筛检试验的条件276
八、筛检和诊断试验的评价276
第十八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280
第一节 我国传染病流行现状280
一、传染病的变化趋势280
二、传染病的流行形势仍不容乐观280
三、主要传染病的流行现状281
四、新发传染病的涌现284
第二节 传染病的传染过程285
第三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287
一、传染源287
二、传播途径289
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291
第四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292
一、防制策略292
二、防制措施293
第十九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296
第一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特征296
第二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98
一、吸烟299
二、不合理膳食299
三、缺乏运动300
四、空气污染301
五、其他环境因素301
六、遗传因素301
七、感染301
第三节 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301
一、恶性肿瘤302
二、心血管疾病304
三、糖尿病306
第二十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312
第一节 概述312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特征及危害312
二、突发卫生事件的分期313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和分级314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策略和措施316
一、应急准备317
二、处理措施319
附表320
热门推荐
- 3838930.html
- 872079.html
- 1983948.html
- 2711921.html
- 296384.html
- 2415039.html
- 1643645.html
- 820349.html
- 697152.html
- 21014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10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87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58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08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89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78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79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70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83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2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