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 德田昌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247472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71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金属材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为了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地球1

1.1 支撑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金属材料1

1.1.1 支撑人类物质社会基础的材料1

1.1.2 赋予各种形状并维持其形状的结构材料2

1.1.3 挖掘金属的独特个性,利用其独特功能制备各种功能材料2

1.2 获得金属的基本原理3

1.2.1 利用化学变化,不稳定状态是其化学变化的根源3

1.2.2 地壳中各种矿物及基本组成5

1.2.3 金属冶炼方法5

1.3 维持现代文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金属材料6

1.3.1 金属资源有限性指标6

1.3.2 提供使用可靠性和持续性的维护保养12

小知识13

2金属学基本知识14

2.1 原子论和热力学的发展14

2.1.1 从道尔顿的原子量表到元素周期表14

2.1.2 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和热力学的发展14

2.2 化学元素周期表和金属元素15

2.2.1 原子的基本构造15

2.2.2 典型元素和过渡元素——金属与非金属18

2.3 电子配置和过渡金属18

2.3.1 各元素的电子配置18

2.3.2 过渡金属具有复杂及复数的化合价20

2.4 铁与稀土类元素的磁性来源20

2.4.1 铁的磁性来源于3d轨道的同向旋转20

2.4.2 稀土元素的磁性来源于被外部电子层遮蔽的4f轨道和轨道上的电子自转22

2.5 原子集合体中的电子轨道22

2.5.1 原子一旦形成集合体,其电子轨道则变成能量连续的电子能带22

2.5.2 金属键结合的原子被自由电子云所包围,不存在禁带23

2.5.3 半导体和绝缘体存在禁带,自由电子很难翻越23

2.6 自由电子与光电学特性24

2.6.1 电传导和热传导均来源于自由电子24

2.6.2 金属光泽也是由于自由电子的作用25

2.6.3 金属的电子释放与光电效应25

2.7 金属结晶的特征26

2.7.1 面心立方晶格(FCC)的原子排列最密集26

2.7.2 密排六方(HCP)排列密度大,但点阵对称性差27

2.7.3 体心立方(BCC)排列间隙最大,但对称性好27

2.8 各种各样的晶体结构和非晶体结构28

2.8.1 共价键和离子键结合的晶体强度高,但韧性极差28

2.8.2 石墨是共价键和范德华力的结合29

2.8.3 无秩序的非晶态结构30

2.9 晶格缺陷与相分离31

2.9.1 温度上升会导致晶格振动和原子间距加大31

2.9.2 实际金属结晶中含有着大量的缺陷31

2.9.3 异种元素进入金属结晶,会发生固溶或相分离32

2.10 纯金属与合金的凝固32

2.10.1 纯金属是在某一固定温度下缓慢凝固32

2.10.2 合金因在一定温度区间内凝固,因此存在浓度变化33

2.10.3 无限固溶型合金相图33

2.11 共晶型合金的相图34

2.11.1 固相元素如果无法固溶则形成两相分离34

2.11.2 共晶组织是在一定温度下凝固形成的层状组织34

2.11.3 共晶成分以外形成初晶和共晶的混合组织36

2.12 金属间化合物和多元系相图36

2.12.1 纯金属中有可能会出现难以预想的中间化合物36

2.12.2 各种类型的相图37

2.13 合金的自由能曲线38

2.13.1 纯物质的自由能和相变38

2.13.2 利用自由能(G)曲线理解合金相图39

2.14 铁-碳相图40

2.14.1 纯铁的固态相变和铁-碳二元相图40

2.14.2 共析反应、珠光体相变和碳元素的固溶线40

2.14.3 利用奥氏体或铁素体形成元素进行合金设计41

2.15 平衡状态与反应速度42

2.15.1 反应速度受驱动力和易动度的控制42

2.15.2 相变、扩散是热活化过程,驱动力来自于过冷度或浓度差42

2.15.3 反应速度用C曲线来表示43

2.16 形核与成长43

2.16.1 新相形成的条件是需要具有新的界面形成能43

2.16.2 无芽(核)胚生成的Spinodal分解44

小知识45

3金属变形与组织控制48

3.1 金属组织与结晶学的发展48

3.1.1 从金属组织的可视化发展到相图48

3.1.2 X射线结晶学的确立以及对塑性变形的理解48

3.2 金属的变形50

3.2.1 金属具有延展性,可塑性加工50

3.2.2 弹性和塑性变形的应力-应变曲线50

3.2.3 弹性变形的斜率决定构造物的刚性51

3.3 塑性变形原理52

3.3.1 滑移变形和位错移动52

3.3.2 晶体结构基本决定位错的滑移面与滑移方向53

3.3.3 如果位错无法移动,则会产生双晶变形54

3.4 钢铁的屈服现象及晶体晶界55

3.4.1 铁的初始变形困难55

3.4.2 如果位错能移动的话,则导致顺利变形56

3.4.3 晶界是位错移动的障碍56

3.5 加工硬化与塑性各向异性57

3.5.1 金属的韧性来源于其高加工硬化指数(n值)57

3.5.2 拉伸变形时,试样是厚度变薄还是宽度变窄(r值)58

3.5.3 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值)导致超塑性59

3.6 热处理基础知识Ⅰ59

3.6.1 热处理主要适用于容易控制扩散的金属材料59

3.6.2 利用高温扩散获得均匀的组织:Soaking(均匀化处理)60

3.6.3 利用温度变化获得非平衡相组织:淬火和回火61

3.7 热处理基本知识Ⅱ61

3.7.1 加工应变的释放:重结晶和退火61

3.7.2 利用相变改善组织结构:正火62

3.7.3 表面渗碳或渗氮强化:渗碳淬火、渗氮处理63

3.8 马氏体相变64

3.8.1 无扩散的剪切型相变64

3.8.2 钢中的马氏体因固溶碳原子,因此又硬又脆65

3.8.3 钢铁冷却组织的指南:CCT和TTT曲线65

3.9 回火时效66

3.9.1 利用不同温度下固溶元素的溶解度差异进行时效硬化66

3.9.2 杜拉铝的硬度来自于亚稳析出物所产生的晶格变形66

3.9.3 利用马氏体相变和时效强化获得马氏体时效钢67

3.10 高强度化的原理68

3.10.1 我们希望获得高强度、高塑性和低脆性的材料68

3.10.2 材料强化的基本方式:固溶强化、析出强化和细晶强化68

3.10.3 高温材料的分散强化69

3.11 微量成分的控制与应用70

3.11.1 控制微量不纯物质降低危害70

3.11.2 利用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和热加工工艺综合控制材料组织结构71

3.12 断面与破坏形式72

3.12.1 塑性破坏与危险的脆性破坏72

3.12.2 解理破坏的特征72

3.12.3 晶界破坏的特征73

3.13 延迟破坏和应力腐蚀破坏73

3.13.1 经过一段时间后突然发生的破坏——延迟破坏73

3.13.2 几乎所有的合金都会产生应力腐蚀74

3.14 疲劳破坏和蠕变破坏75

3.14.1 循环往复的低应力也会导致破坏75

3.14.2 高温环境下材料的蠕变变形和蠕变破坏76

小知识77

4结构材料和强度材料81

4.1 人类与金属的关系81

4.1.1 铁制品具有3700年的历史,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础81

4.1.2 铝、镁、钛主要利用电力冶炼81

4.2 制铁方法和钢铁材料概论83

4.2.1 巧妙地利用铁碳相图,采用间接制铁法制铁83

4.2.2 高强度的高碳钢和易加工与焊接的低碳钢83

4.2.3 使用量最多的钢铁材料是建筑用钢和汽车用钢板84

4.3 高碳钢和工具钢85

4.3.1 铁和渗碳体结构可获得4000MPa的高强度85

4.3.2 渗碳体的球化可导致基体软化和碳化物组织均匀分散86

4.3.3 坚硬、稳定的合金碳化物能有效提高钢材的耐热性和耐磨损性能86

4.4 焊接结构钢87

4.4.1 大型结构件需要电弧焊接87

4.4.2 高温加热和急速冷却会导致热影响区又硬又脆,极易断裂88

4.5 冲压成型用钢板89

4.5.1 精确控制碳含量生产出丰富多彩的钢板89

4.5.2 深冲成型时r值、拉伸成型时n值非常重要90

4.6 不锈钢的基本知识91

4.6.1 什么是不锈钢91

4.6.2 Cr会形成惰性氧化膜抑制生锈91

4.6.3 铁-铬合金中存在的σ相或相分离,是导致脆化的原因92

4.6.4 晶界形成铬的碳化物导致腐蚀开裂93

4.7 各种各样的不锈钢93

4.7.1 舍夫勒组织图93

4.7.2 铁素体系不锈钢:近年来性能大幅提高94

4.7.3 奥氏体系不锈钢:世界的主流产品18-8不锈钢95

4.7.4 马氏体系、沉淀硬化系、双相系不锈钢96

4.8 耐热合金96

4.8.1 可承受600℃高温的建筑用耐火钢96

4.8.2 建筑物用耐热不锈钢系材料97

4.9 超级合金99

4.9.1 700~800℃以上就必须使用超级合金99

4.9.2 发动机排气阀需要耐高温和耐磨损的材料100

4.10 核反应堆发电基本原理100

4.10.1 日本国内的商用核反应堆都是轻水炉100

4.10.2 水不光具有热传导功能,还具有中子减速功能101

4.10.3 铀燃料、燃料组件和控制棒的配置101

4.11 核反应堆用材料102

4.11.1 中子反应控制材料102

4.11.2 燃料棒包壳管采用的是锆-锡合金103

4.11.3 管道材料采用奥氏体系不锈钢103

4.12 低温用材料104

4.12.1 极低温使用FCC金属,对于BCC的钢铁材料则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脆措施104

4.12.2 LNG船采用FCC金属,但热膨胀导致的变形是个问题105

4.12.3 LNG储藏罐采用Ni合金钢,输气管道采用TMCP钢105

4.13 铝合金106

4.13.1 铝的制备、赤泥与铝合金分类106

4.13.2 铝发现至今仅仅200年,是可以柔硬自如的材料107

4.13.3 铸造铝合金首先应考虑选用流动性良好的Al-Si合金108

4.13.4 各种各样的压延材制品可采用压延、锻造、挤出等方式加工108

4.14 航空用材料109

4.14.1 杜拉铝最为普遍,但其最大的问题是应力腐蚀开裂109

4.14.2 未来是碳纤维复合材料、钛合金与铝合金的竞争110

4.15 汽车用材料111

4.15.1 汽车车身为薄钢板轧制+焊接成型111

4.15.2 高档车开始增加铝合金的使用量111

4.16 镁合金112

4.16.1 密度小但加工性能差112

4.16.2 采用压铸法可生产各种形状的工件112

4.16.3 Mg合金的加热挤出、加热轧制成型法113

4.17 纯钛114

4.17.1 钛是金属中的超级明星,从发现至今仅仅只有百年114

4.17.2 常温下是难以变形的HCP晶体结构,温度上升则会变成较易加工的BCC晶体结构114

4.17.3 纯钛在工厂、建筑物上的使用在不断扩大115

4.18 钛合金116

4.18.1 合金化可提高钛合金的强度与加工性116

4.18.2 钛合金主要为Ti-Al-V合金,β合金也日益受到关注116

4.18.3 金属钛的热传导率低,因而切削性能差118

4.19 形状记忆合金和超弹性合金118

4.19.1 可逆马氏体相变导致形状恢复118

4.19.2 形状记忆根据孪晶比例变化而变形,加热可导致形状恢复119

4.19.3 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广泛应用于工业及医疗领域120

4.20 钨与超硬合金120

4.20.1 高熔点钨采用粉末冶金法制造120

4.20.2 钴包裹碳化钨形成的硬质合金121

4.21 粉末冶金122

4.21.1 极易制成形状复杂的小尺寸零件122

4.21.2 烧结是利用表面能作为驱动力进行材料致密化的方法123

4.21.3 金属原料粉末采用熔融金属吹入水/气体中速冷获得123

小知识124

5金属功能材料126

5.1 电子材料的发展126

5.1.1 铜是最古老的金属,也是现代最主要的电子功能材料126

5.1.2 电磁感应是电子学的起点126

5.1.3 金属是信息时代的基础127

5.2 纯铜128

5.2.1 日常的电线使用的是韧铜,音响器材使用的是无氧铜128

5.2.2 铜的导电性好但密度大128

5.2.3 电路板、电池使用的铜箔:压延法和电解法129

5.3 纳米铜129

5.3.1 纳米技术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中最热门的领域之一129

5.3.2 纳米铜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130

5.3.3 目前国内较高性价比的纳米铜制备技术130

5.4 铜合金131

5.4.1 黄铜为铜锌合金,青铜为铜锡合金131

5.4.2 导电性与强度均为良好的铍铜合金132

5.4.3 半导体连线从铝改为铜132

5.5 调整线膨胀系数和热传导率133

5.5.1 通常希望金属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小而热传导率大133

5.5.2 铁与镍可制成线膨胀系数为零的合金133

5.6 磁性材料的基础知识134

5.6.1 什么是铁磁体的自发磁化134

5.6.2 软磁性(Soft)与硬磁性(Hard)材料135

5.6.3 超过居里温度,铁磁材料会变为顺磁材料136

5.7 软磁钢板136

5.7.1 织构硅钢片中利用Si提高合金电阻率、控制结晶方位136

5.7.2 为了减少交变磁场中的涡电流损耗,铁芯大多采用叠片式结构137

5.8 非晶软磁薄带138

5.8.1 输电和配电过程中有5%的电能损失138

5.8.2 空载负荷(铁损)损失小的非晶态合金139

5.9 铁氧体(铁的氧化物)140

5.9.1 各种各样的铁氧化物140

5.9.2 铁为铁磁性、氧化铁则为亚铁磁性140

5.9.3 高频元件中的软磁铁氧体和小型马达中的硬磁铁氧体141

5.10 稀土类永磁材料142

5.10.1 领先世界的日本磁性材料研究142

5.10.2 超强磁性的稀土永磁材料142

5.10.3 钕磁铁粉末在磁场中成型,采用液相烧结法制作143

5.11 耐热钕磁铁144

5.11.1 为了提高钕磁铁的耐热性,需要添加镝元素144

5.11.2 Nd在地球上分布较广,而Dy分布集中144

5.11.3 在逆磁畴易出现区域提高Dy浓度以降低添加量145

小知识145

6金属表面化学147

6.1 材料与环境的界面147

6.1.1 材料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47

6.1.2 界面是材料与环境创造的新世界148

6.2 电子传导与离子传导149

6.2.1 电流是带电粒子的流动149

6.2.2 电导体149

6.2.3 离子导体150

6.3 水溶液中的金属离子151

6.3.1 电解质水溶液151

6.3.2 水溶液中的金属络合物152

6.4 界面上发生的电化学反应153

6.4.1 电子导体/离子导体/电子导体结构间的运行机理153

6.4.2 异相界面间的电子交换反应:氢离子+氧离子=水154

6.5 用电流表征化学变化量155

6.5.1 将界面上的化学变化速度换算成电流155

6.5.2 界面上物质变化量与通电量的关系155

6.5.3 用电流密度表征金属的析出速度或溶解速度155

6.6 用电位表征化学平衡156

6.6.1 界面上电子交换反应的平衡电位Eeq156

6.6.2 平衡电位Eeq是衡量电子接收能力(阴极反应驱动力)的指标157

6.7 金属在水溶液中的状态图158

6.7.1 布拜电位-pH值图158

6.7.2 贵金属“金”和贱金属“铝”的电位-pH值图160

6.8 表示反应速度的分极曲线160

6.8.1 过电压与界面反应速度160

6.8.2 分极曲线是表示反应速度的“海图”161

6.9 反应速度的上限162

6.9.1 反应速度的最大瓶颈是物质的输送162

6.9.2 达到极限电流密度时的分极曲线163

6.9.3 达到极限电流密度附近时的金属固体析出形态163

6.10 分极曲线的使用方法164

6.10.1 腐蚀、表面处理、电池、工厂电解的图解法164

6.10.2 埃文斯图:酸性溶液中锌的溶解164

6.11 什么是金属的腐蚀165

6.11.1 金属与氧或氢离子等物质所产生的自发化学反应165

6.11.2 金属腐蚀的六大关键要素166

6.12 金属的干腐蚀167

6.12.1 高温下金属与气体的化学反应167

6.12.2 保护性氧化膜的生长原理168

6.13 金属的湿腐蚀169

6.13.1 湿润金属表面的腐蚀原理169

6.13.2 水溶液酸碱度变化时的铁表面腐蚀行为169

6.14 钝化膜(阳极支配反应)170

6.14.1 能够自我修复的超薄保护性氧化膜170

6.14.2 钝化膜与分极曲线(埃文斯图)172

6.15 化学转化膜(阴极支配反应)172

6.15.1 保护性表面氧化膜172

6.15.2 化学转化膜的局部破坏173

6.15.3 耐候钢174

6.16 导致穿孔或开裂的局部腐蚀175

6.16.1 预测诊断困难,经常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175

6.16.2 晶界腐蚀175

6.16.3 应力腐蚀开裂176

6.16.4 腐蚀疲劳176

6.17 表面处理177

6.17.1 改变界面的性状——在材料与环境的界面之间导入第三种物质177

6.17.2 Epi-Coat(表面镀层)和Endo-Coat(表面改性)177

6.18 Epi-Coat(表面镀层)178

6.18.1 与钢铁相容性好的锌系镀层178

6.18.2 包装材料的高新技术表面处理178

6.18.3 支撑电子封装的金属镀层179

6.19 Endo-Coat(表面改性)180

6.19.1 热扩散渗透处理180

6.19.2 阳极氧化处理181

6.19.3 化学腐蚀处理(磷化处理)181

6.20 什么是电池182

6.20.1 电池原理182

6.20.2 铅蓄电池原理183

6.21 锂离子电池184

6.21.1 高性能蓄电池是环保汽车(Eco-Car)的技术关键184

6.21.2 锂离子电池原理184

6.21.3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实际构造185

6.21.4 锂离子电池的新突破:解决安全与续航问题186

6.22 钠硫电池187

6.22.1 新型大容量二次电池187

6.22.2 钠硫电池原理188

6.22.3 钠硫电池的实际结构188

小知识189

7各种各样的金属元素193

7.1 各种各样金属的简介193

7.1.1 金属的各种实用性分类193

7.1.2 按照用途分类195

7.2 铌(Nb):虽然不显眼,但具有各种各样丰富的功能而被广泛采用195

7.2.1 被广泛应用于钢铁强化及尖端设备195

7.2.2 供给不稳定的金属196

7.3 钒(V):不可或缺的金属元素197

7.3.1 提高钢铁、钛合金的强度197

7.3.2 氧化物也应用在许多方面197

7.4 汞(Hg):常温下唯一的液态金属198

7.4.1 曾经是科学进步与技术的桥梁198

7.4.2 人类使用水银的历史198

7.5 铍(Be):铜的好伙伴200

7.5.1 活跃在铜合金领域200

7.5.2 铜合金之外的应用201

7.6 铱(Ir)和锇(Os):隐藏在铂系元素中的贵公子201

7.6.1 高硬度的铱(Ir)201

7.6.2 最重的金属锇(Os)202

7.7 银(Ag):贵金属中的深藏不露的“熏银”203

7.7.1 虽不显眼却使用广泛的贵金属203

7.7.2 利用其独特化学性质的工业应用204

7.8 锡(Sn):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朋友204

7.8.1 从远古开始就为人类服务204

7.8.2 新的用途正在被开发205

7.9 钽(Ta):活跃在电容的世界中206

7.9.1 作为电容材料,极大地促进了手机和电脑的小型化206

7.9.2 其他用途及制作方法206

7.10 铂(Pt):金属中的白马王子207

7.10.1 活跃在催化剂和电子元件领域207

7.10.2 除了汽车以外的其他应用208

7.11 钌(Ru)、钯(Pd)、铑(Rh):与铂一起显示出其存在价值209

7.11.1 又硬又脆的银白色金属钌(Ru)209

7.11.2 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的银白色金属钯(Pd)209

7.11.3 坚硬的银白色金属铑(Rh)210

7.12 铼(Re):具有特殊功能的稀有金属210

7.12.1 能提高燃气发动机效率的耐热材料210

7.12.2 其他应用211

7.13 钕(Nd)、镝(Dy):磁性材料的功臣和助手212

7.13.1 世上性能最强的永磁铁212

7.13.2 钕(Nd)的伙伴镝(Dy)213

7.14 硼(B):无处不在的武林高手214

7.14.1 金属材料中的添加元素214

7.14.2 作为化合物的其他各种应用215

7.15 镓(Ga):稀有的银白色金属215

7.15.1 活跃在光的世界里215

7.15.2 未来的高效太阳能电池216

7.16 硅(Si):活跃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217

7.16.1 现代信息工业的水稻217

7.16.2 活跃在合金成分中的Si元素218

7.16.3 作为化合物的应用218

7.17 锗(Ge):信息时代的功臣219

7.17.1 半导体的先驱219

7.17.2 信息技术以外的应用219

7.18 铟(In):透明的导体219

7.18.1 液晶和等离子显示器的关键材料219

7.18.2 其他高科技行业应用221

小知识221

8我们身边的金属223

8.1 令人痴迷的传统工艺品——日本南部铁壶223

8.1.1 南部铁壶的来源223

8.1.2 传统工艺技法223

8.2 保护牙齿的补牙合金225

8.2.1 各种各样的补牙合金225

8.2.2 镶牙是精密铸造技术225

8.3 金属玻璃:金属材料的革命226

8.3.1 非晶态金属虽具有非凡的性能,但是也有烦恼226

8.3.2 从非晶态到玻璃,金属材料的新舞台227

8.4 金刚石薄膜带来的模具进步227

8.4.1 使难加工合金的成型模具变为可能227

8.4.2 发展中的DLC膜镀层229

8.5 模具的增量制造229

8.5.1 从减材制造到增材制造229

8.5.2 组合化诞生技术革新230

8.6 啤酒易拉罐是材料技术与成型技术的集大成者231

8.6.1 用金属铝做啤酒容器是近几十年的事情231

8.6.2 铝制易拉罐迅速普及的秘密231

8.7 埃菲尔铁塔和东京塔233

8.7.1 吸引全世界目光的埃菲尔铁塔233

8.7.2 揭开炼钢时代的贝塞麦炼钢法(Bessemer process)234

8.7.3 巨大的铁塔是时代技术的标志234

8.8 将两个世界连接在一起:明石海峡大桥和港珠澳跨海大桥235

8.8.1 完美的明石海峡大桥235

8.8.2 超高强度钢丝使得巨大建筑物的建设成为可能236

8.9 节 能输送的架空电缆和受电弓237

8.9.1 确保交通运输的城市铁路(城铁)237

8.9.2 架空线电缆:利用复合化及合金设计提高强度238

8.9.3 受电弓:滑块主要采用碳材料238

8.10 催化剂:金属的独角戏239

8.10.1 为现代化物质生活作出巨大贡献239

8.10.2 催化剂与原料形成中间产物促进了反应进行240

小知识242

9金属的社会学243

9.1 稀有金属的价值243

9.1.1 点石成金的魔杖243

9.1.2 稀有金属所存在的各种风险245

9.2 稀有金属的供给风险245

9.2.1 产地不均所带来的供给风险245

9.2.2 价格变动所带来的供给风险247

9.3 资源枯竭正在变为现实247

9.3.1 预计到2050年,几乎所有的金属资源都将枯竭247

9.3.2 延长枯竭资源的寿命249

9.4 都市矿山249

9.5 资源风险的各种对应措施251

9.5.1 资源替代、减少用量251

9.5.2 关于回收再利用方面的动向252

9.5.3 勘探、储备等方面的动向252

9.6 稀有元素的减量和替代战略254

9.6.1 摆脱资源限制,是对人类现有知识的挑战254

9.6.2 水泥变成了导体255

9.7 相关资源总量是资源消费计算的标准255

9.8 专利制度的利用257

9.8.1 专利制度的机制257

9.8.2 申请专利的目的是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258

9.9 摇篮期的金属创业者260

9.9.1 金属铝冶炼与钢铁的革命性精炼的兴起260

9.9.2 按照商业规则有效利用专利261

9.10 日本钢铁业的知识产权学习曲线262

9.10.1 专利纷争少的知识产权丰收期(1945~1990年)262

9.10.2 知识产权战略期的转换(1991年至今)263

9.11 生产技巧(KnowHow)与机密管理264

9.11.1 保密是生产技巧(KnowHow)的生命,情报管理是关键264

9.11.2 泄露机密情报的可怕265

小知识266

参考文献2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