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二元社会结构视角下的农村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二元社会结构视角下的农村发展
  • 覃国慈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606627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29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40页
  • 主题词: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二元社会结构视角下的农村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

二、研究方法及资料的收集2

第一章 理论缘起及发展5

第一节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5

一、古典学派的理论5

二、新古典学派的理论7

三、凯恩斯主义的理论9

第二节 二元社会结构理论9

一、二元社会结构的属性9

二、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10

三、二元社会结构的消解11

四、二元社会结构的转换12

第二章 我国的城乡差距15

第一节 收入水平差距15

一、人均纯收入15

二、财产性收入16

第二节 消费水平差距17

一、人均消费支出17

二、恩格尔系数18

第三节 家庭财富差距19

一、家庭储蓄存款19

二、耐用品拥有量19

第四节 发展环境差距20

一、信息获取条件20

二、公共产品供给21

第三章 我国的城乡分隔22

第一节 户籍制度分隔22

一、二元户籍制度的变革历程22

二、二元户籍制度的形成原因24

三、二元户籍制度的历史作用24

四、二元户籍制度的弊端25

第二节 保障制度分隔27

一、覆盖面差异大27

二、筹资方式不公28

三、保障水平不同28

四、管理体制各异28

五、保障模式有别29

第三节 就业制度分隔30

一、管理不相同30

二、机会不公平31

三、待遇不平等32

第四节 教育制度分隔32

一、受教育程度失衡33

二、教学资源差异大33

三、教学内容城市化39

四、教师待遇两重天40

五、入学机会悬殊41

六、发展前景迥异42

第五节 金融制度分隔43

一、财政投入不公43

二、金融发展失衡44

三、资金缺乏双向流动46

第六节 土地制度分隔47

一、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双轨制47

二、建设用地用益物权的二元化47

三、土地交易市场的双重性48

第四章 二元社会结构的实证研究:以湖北省巴东县为例49

第一节 巴东县的城乡差距49

一、公共产品差距50

二、经济水平差距53

三、生产要素差距57

第二节 巴东县的城乡分隔61

一、同地居民不同命61

二、一县公民两前程63

第五章 二元社会结构对农村的负面影响66

第一节 二元社会结构的成因和特点66

一、二元社会结构的成因66

二、二元社会结构的特点67

第二节 对农民生活质量的影响69

一、对物质生活质量的影响70

二、对精神生活质量的影响70

第三节 对农民权利的影响71

一、政治权利71

二、经济权利72

三、文化权利73

四、社会权利74

第六章 国外应对二元社会结构的经验及启示75

第一节 部分发达国家应对二元社会结构的实践75

一、美国75

二、英国77

三、法国79

四、德国80

五、日本82

六、挪威84

七、加拿大85

第二节 部分发展中国家应对二元社会结构的措施87

一、韩国87

二、巴西88

三、印度89

第三节 启示90

一、以政策法规为依据90

二、以国家投入为主体91

三、以民众参与为基础92

四、以农民组织为支撑93

五、以公共事业建设为先导94

第七章 二元社会结构下农村发展的出路探讨95

第一节 消除制度壁垒95

一、改革二元户籍制度95

二、整合城乡社会保障97

三、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102

四、统一城乡就业制度106

五、破解二元土地制度109

第二节 促进生产要素城乡对流111

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11

二、积极应对民工“回流潮”117

三、资本回流农村127

四、科技信息下乡129

第三节 重视农村自身发展:建设新农村130

一、发挥精英的带头作用130

二、设法增加农民收入138

三、开发农村人力资源143

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151

五、加强农村社区建设157

六、促进土地规模经营166

七、重视发展农业科技172

第四节 积极争取外援183

一、完善农业补贴政策183

二、加快发展农业保险188

三、借助“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200

第五节 构建和谐城乡关系205

一、城乡关系的理论渊源205

二、我国城乡关系的演变历程208

三、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实践模式211

四、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思路214

附录218

参考文献2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