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敦煌典籍与唐五代历史文化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敦煌典籍与唐五代历史文化 下
  • 张弓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5379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174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644页
  • 主题词:文化史-研究-中国-唐代;文化史-研究-中国-五代(907~960)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敦煌典籍与唐五代历史文化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下卷545

伍 文学章545

第一节 敦煌先唐文学典籍545

一 敦煌本《文选》545

(一)敦煌本《文选》写本简况545

(二)敦煌本《文选》的历史价值552

二 敦煌本《玉台新咏》561

第二节 敦煌唐人文集及其文献价值562

一 敦煌本《王绩集》残卷562

二 敦煌本《故陈子昂集》残卷569

(一)敦煌本《故陈子昂集》写本简况569

(二)敦煌本《故陈子昂集》是最古最早的抄本570

(三)敦煌本《故陈子昂集》的文献价值572

(一)敦煌本《甘棠集》写本简况575

三 敦煌本刘邺《甘棠集》残卷575

(二)《甘棠集》与唐五代应用文体的发展576

第三节 敦煌唐人诗集与唐代诗歌的发展581

一 敦煌本《王梵志诗集》581

(一)敦煌本《王梵志诗集》整理简况581

(二)敦煌本《王梵志诗集》写本概况583

(三)敦煌本《王梵志诗集》的思想文化意蕴及其深远影响587

二 敦煌本《高适诗集》593

(一)敦煌本《高适诗集》写本简况593

(二)敦煌本《高适诗集》的文献价值596

三 敦煌本《珠英集》601

(一)敦煌本《珠英集》写本简况601

(二)敦煌本《珠英集》是失而复得的珍本602

(三)敦煌本《珠英集》的价值604

第四节 敦煌歌辞典籍及其文学贡献608

一 敦煌本《云谣集》的整理和刊布609

(一)写本时代611

二 敦煌本《云谣集》的成书和抄写年代611

(二)选集时代612

(三)作辞时代615

(四)创调时代616

三 敦煌本《云谣集》对唐五代词学发展的贡献617

第五节 讲经文与唐五代佛僧的化俗讲经活动623

一 讲经文所反映的佛教信仰风习及讲经文的主要特征624

(一)讲经文及其反映的唐五代时期佛教信仰风习624

(二)讲经文的主要特征641

二 唐五代时期佛僧的化俗讲经活动643

第六节 因缘与唐五代时期的佛教信仰647

一 因缘及其教化功用647

(一)演绎佛传故事或本生故事的因缘648

(二)佛传故事本生故事的流传与佛陀崇拜649

(三)演绎一般因缘故事的因缘651

(四)唐五代时期佛僧对供养功德的宣传653

二 唐五代时期的说因缘及其与俗讲的区别655

第七节 变文与唐五代时期的转变伎艺656

一 变文及其特征656

(一)宜讲佛经故事的变文656

(二)宣讲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故事的变文661

(三)歌颂当时当地人物事件的变文664

(四)变文的主要特征665

二 唐五代时期的转变伎艺667

三 转变与俗讲、说因缘之比较671

附:押座文、解座文672

第八节 话本与唐五代时期的说话伎艺675

一 敦煌文书中的话本675

二 唐五代时期的说话伎艺678

第九节 词文·故事赋·诗话680

一 词文680

(一)仅供一人吟唱的词文680

(二)对唱体词文682

二 故事赋及其折射的唐五代社会习尚683

(一)吟咏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故事的故事赋684

(二)讽刺丑妇泼妇的故事赋686

(三)寓言性质的故事赋686

三 诗话688

(一)诗话解题688

(二)敦煌文书中的诗话作品689

第十节 敦煌文书中的小说类作品690

一 敦煌文书中保存的笑话集690

(一)《启颜录》解题690

(二)《启颜录》引述691

二 志人志怪小说与唐五代时期传统报应思想的流布692

(一)敦煌文书中的志人志怪小说693

(二)唐五代时期中国传统报应思想的流布696

三 佛家灵验记及其研究价值697

(一)敦煌文书中所存佛家灵验记概述697

(二)敦煌本佛家灵验记的研究价值700

陆 书仪章702

第一节 传世文献记载的书仪与敦煌书仪典籍703

一 从月仪到《朋友书仪》705

(一)月仪的源流与演变705

(二)敦煌典籍中的《朋友书仪》709

二 《吉凶书仪》与其他俗礼书713

(一)仪注类史书中所见的书仪713

(二)敦煌文献中的吉凶书仪与俗礼书717

三 表状笺启书仪730

(一)表状笺启书仪文集的来源与形成730

(二)敦煌表状笺启书仪文集的内容与特色736

四 小结:敦煌书仪形式的总体演变与内容交叉750

第二节 以尊卑等级为核心的通俗礼书与唐社会礼的普及752

一 古礼、家法与朝仪结合的书仪制作背景754

(一)家法的出现和书仪制作754

(二)朝廷礼制渗入书仪757

(一)吉凶书仪的等级规定与制作程序765

二 书仪的礼书规格及诸种程序765

(二)书仪的语辞、称谓问题770

(三)书仪的书体形式及应用774

三 官民婚丧礼俗仪典的示范780

(一)婚礼仪俗781

(二)丧礼仪俗788

四 表状笺启书仪中的官场仪制800

(一)敦煌书仪与存世文献所见的笺表制度800

(二)官牍文范的膨胀——贺谢诸仪的降格与普及805

五 小结:中古礼书的发展与内涵812

第三节 政治与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813

一 从书仪的制作内容看唐五代政治814

(一)西北——敦煌地区的对外战争和民族关系814

(二)藩镇政治与中央地方关系824

二 丰富的社会生活与唐五代人的精神世界832

(一)节日、社会交往等民俗大观833

(二)社会变迁中民众的精神追求837

三 小结:实用政治和平民生活理念的融合842

柒 杂占章844

第一节 敦煌占卜典籍的存世与研究概况844

一 敦煌占卜典籍的存世概况845

二 敦煌占卜典籍的研究概况846

第二节 敦煌占卜典籍的类型及其与传世典籍的比较(上)850

一 卜法(1):易占与五兆852

(一)易占853

(二)五兆卜法856

二 卜法(2):其他卜法858

(一)灵棋卜法859

(二)李老君周易十二钱卜法861

(三)孔子马头卜法863

(四)周公卜法(管公明卜法)864

(五)占十二时卜法866

(六)杂卜法867

三 式法868

四 占候873

(一)《悬象占》、《西秦占》、《五州占》以及《太史杂占历》类873

(二)《乙巳占》类877

(三)云气杂占类878

(四)其他879

第三节 敦煌占卜典籍的类型及其与传世典籍的比较(中)882

五 相书882

(一)许负《相书》系统883

(二)?子图(黑子图)884

(三)面色图885

六 梦书887

(一)“新集周公解梦书”类887

(二)“周公解梦书”类888

(三)“解梦书”甲类889

(四)“解梦书”乙类890

(五)“占梦书”甲类891

(六)“占梦书”乙类892

七 宅经893

(一)五姓宅经类894

(二)其他宅经类897

(三)杂类900

八 葬书902

(一)《阴阳书·葬事》902

(二)《葬书》类902

(三)《葬录》905

(四)山冈地脉类906

九 时日宜忌908

(一)杂抄类908

(二)七曜直类908

(三)六十甲子历类909

(四)神祇出行类911

(五)推忌日月类913

(六)杂写类916

第四节 敦煌占卜典籍的类型及其与传世典籍的比较(下)918

十 禄命918

(一)星命术类禄命文书918

(二)禄命术类文书925

十一 事项占937

(一)占病937

(二)占婚嫁942

(三)占死丧945

(四)占走失946

(五)逆刺占948

十二 杂占951

(一)占卜性质较明显类951

(二)涉厌精怪类954

(三)述秘法类956

十三 其他958

(一)含有“六十甲子纳音”者958

(二)其他基础知识类960

(三)性质不明者962

第五节 敦煌占卜典籍与唐五代占卜963

一 唐五代占卜概况963

二 敦煌占卜典籍与唐五代占卜979

捌 科技章993

甲 医药典993

第一节 敦煌医药典籍概述993

一 敦煌医药典籍概况993

二 敦煌医药典籍的整理994

三 敦煌医卷与传世医书996

第二节 唐五代时期的医药发展与敦煌医药典籍999

一 唐五代时期的医药发展特点999

(一)医事制度与医药管理999

(二)大型医书的编纂1000

(三)病因病理及专病研究的成就1004

(四)从海外药物学专著看唐代的对外交流1006

(五)佛教医学的渗透1006

二 敦煌医药典籍的学术内容1006

(一)中医基础类1006

(二)临床药物类1013

(三)辟谷服食禁方及医史资料类1021

(四)敦煌医药典籍的医史价值1025

第三节 敦煌医药典籍反映的唐五代医疗状况并医学成就1027

一 从医理类著作看中医理论的发展1027

二 从诊法类著作看中医传统诊法的继承与发展1033

三 从本草类著作看本草学的发展1037

四 从方书类著作看临床治疗的成就1041

五 从针灸类著作看针灸学的发展1047

(一)灸法图(S.6168、S.6262)1047

(二)新集备急灸经(P.2675)1048

(三)人神流注(P.3247背)1050

六 其他医书反映的医疗状况1051

乙 天文历法·算学·印刷品1052

第一节 天文历法1052

一 《全天星图》和《玄象诗》及其魅力1053

二 敦煌历日的概况与学术价值1062

(一)敦煌历日概况1062

(二)敦煌历日的研究价值和学术意义1068

三 敦煌历日中的唐五代祭祀、节庆与民俗1073

(一)社日祭1073

(二)祭风伯·祭雨师·祭川原1080

(三)腊祭百神1084

(四)释典礼1087

(五)耤田1090

(六)人日节与启源祭1092

第二节 从敦煌文献见到的唐五代算学成绩1097

一 现存从中国发现的、绝对年代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实物出自敦煌石室1104

第三节 敦煌文献中的印刷品及其特殊价值1104

二 敦煌印本文献提供的其他文化信息1109

(一)雕版和活字排印品齐备1109

(二)印刷品分布地域广阔1110

(三)印刷品种类繁多1114

玖 藏文典籍章1118

第一节 吐蕃及诸族藏文文献1118

一 吐蕃历史概述1118

二 吐蕃历史、法律、职官制度文献1121

(一)历史典籍1121

(二)法律文献1126

(三)职官制度文献1128

三 民族关系文献1130

(一)吐谷浑文献1130

(二)回鹘和北方民族文献1131

(三)吐蕃辖区内与汉人关系文献1133

(四)南诏及南方民族文献1134

四 占卜、礼俗、医药文献1135

(一)占卜文献1135

(二)伦理文献1138

(三)《苯教丧葬仪轨》1140

(四)医药文献1142

第二节 藏译汉籍与佛经、藏译印度史诗1143

一 藏译汉文典籍1143

(一)《尚书》译本1144

(二)《战国策》译本1150

(三)《史记》“毛遂自荐”故事编译1161

(四)《孔子项托相问书》译本1164

二 藏译佛经文献1172

(一)《贤愚经》译本1172

(二)佛经汉藏对音本1173

三 藏译《罗摩衍那》11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