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修华严经疏钞 16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华严编藏会整编 著
- 出版社: 财团法人台北市华严莲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718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8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修华严经疏钞 16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卷第五十九1
佛不思议法品第三十三1
壹 来意1
贰 释名2
参 宗趣3
(壹)总3
(贰)别3
壹 通辨佛德3
贰 别显义相4
(壹)正显修生本有二德4
(贰)四句融通4
(参)拣权异实4
壹 明权教4
贰 显实教4
参 显不思议4
(壹)泛举法体4
(贰)别语此经4
壹 何者不思议(徵不思议法体)4
贰 於何不思议(徵不思议人)5
参 云何不思议(徵不思议体)5
肆 何用不思议(徵不思议意)5
(参)结归宗趣5
肆 释文10
(壹)请分12
壹 先明请人12
贰 正显所念12
(壹)略示法体13
(贰)对前相摄13
(参)指前释相14
(贰)加分20
壹 明加因20
贰 显加相20
参 加所为20
(参)证分22
(肆)说分23
壹 承力总告23
贰 正显佛德24
(壹)总标示24
(贰)叙昔24
(参)显正24
壹 略示大意24
贰 正科25
参 释文25
(壹)答国土问26
一 明其常住法门26
二 明其遍住法界28
(贰)答本愿问30
一 明乘愿现其八相30
二 明愿不失时32
(参)答种性问33
一 双明报应种性33
二 唯明法身为种性34
(肆)答出现问35
一 明遍现常现35
二 明出现之相36
(伍)答身问38
一 总显无过38
二 明过不生40
三 明身之业用42
四 明如来六根三业皆智慧深广相应亦别广智身43
五 明身中意业恒常用无断故44
(陆)答音声问44
一 明以音声辩说兼答普光辩问44
二 明种种说法45
(柒)答智慧问46
一 总明权实因果之智兼答普光最胜之问46
二 明智慧离障48
三 明智慧成益50
(捌)答自在问54
一 总明自在兼摄加持54
(一)总54
(二)别54
一 法自在54
二 心自在54
三 胜解自在54
四 财自在55
五 命自在55
六 如意自在55
七 智自在56
八 业自在56
九 生自在56
十 愿自在57
二 不思议圆满佛法明圆满自在60
三 善巧方便即於法自在61
(一)总61
(二)别61
一 言说自在61
二 知见自在61
三 示现自在62
四 三世自在62
五 性相自在62
六 调生自在62
七 时分自在63
八 辩才自在63
九 胜义自在64
十 寂用自在64
(三)结65
四 广大佛事明神通自在70
(一)总标70
(二)别71
一 徵71
二 释71
(一)上生佛事71
(二)降神处胎佛事72
(三)现生处宫佛事74
一 无生现生是诞生相74
二 无染现染是处宫相74
(四)出家佛事76
(五)成道佛事77
(六)转法轮佛事78
(七)威仪佛事79
(八)起行佛事82
(九)起用佛事83
(十)涅槃佛事85
(三)结87
五 无二行自在法明无畏自在87
六 住一切法明三昧自在88
七 知一切法尽无有余明十力自在89
八 十勇健法即广大力等明神力自在90
(一)标90
(二)徵释93
一 徵93
二 释93
(一)身命不可坏力93
(二)毛孔容持力94
(三)毛持大山力95
(四)定用自在力96
(五)常遍演法力98
(六)德相降魔力100
(七)圆音遍彻力100
(八)心无障碍力100
(九)法身微密力103
(十)具足行智力104
(三)总结106
(玖)答无碍问107
一 所作决定无能为碍107
二 令他无碍108
三 举佛无二碍劝物念持109
(拾)答解脱问110
一 智障解脱110
二 定障解脱112
三 业用解脱113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卷第六十117
如来十身相法品第三十四117
壹 来意117
贰 释名117
(壹)释名117
(贰)辨类118
(参)出体123
(肆)辨因123
参 宗趣126
肆 释文126
(壹)诫听许说126
(贰)正陈相状九十七相分为十八128
壹 顶上有三十二相130
(壹)约处总标130
(贰)别列名相130
(参)总结为严142
贰 眉间有一相142
参 眼有一相144
肆 鼻有一相144
伍 舌有四相145
(壹)舌广长相145
(贰)舌掌之相146
(参)舌端二相146
壹 卷146
贰 展146
陆 上腭有一相150
柒 牙有四相150
(壹)右辅150
壹 下牙150
贰 上牙150
(贰)左辅150
壹 下牙150
贰 上牙151
捌 齿有一相152
玖 唇有一相153
拾 颈有一相154
拾壹 肩有五相154
(壹)右肩二相154
(贰)左肩三相154
拾贰 胸有十一相155
(壹)当中一相形如卍字名吉祥海云155
(贰)吉祥相右边五相155
(参)吉祥相左边五相156
拾参 手有十三相158
(壹)初九直语手相158
壹 右手五相158
贰 左手四相159
(贰)次二左右指161
(参)後二左右掌162
拾肆 阴藏有一相162
拾伍 坐处有二相163
拾陆 髀有二相164
拾柒 腨有三相164
拾捌 足有十三相166
(壹)足下一相166
(贰)足上二相166
(参)足指间二相166
(肆)足跟二相167
(伍)足趺二相168
(陆)足四周二相168
(柒)足指端二相169
(参)结略显广172
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172
壹 来意172
贰 释名173
参 宗趣174
肆 释文174
(壹)略174
壹 标果好174
贰 举因对显176
(壹)光照分齐176
(贰)光所成益179
壹 先令离苦净宿善益179
贰 转报生天得闻法益179
(壹)示宿因179
(贰)显其现缘180
(参)结因属果180
(贰)广辨182
壹 广净宿善益182
贰 广闻法益183
(壹)略标劝诲183
(贰)闻已生疑183
(参)总示所因184
(肆)正明劝教184
壹 以己喻佛无我无来184
贰 以他喻己显来即无来184
参 以己况佛难思之境186
肆 正劝往诣诫不应留188
(壹)总诫劝188
(贰)广释188
一 释前诫188
二 释劝188
(一)顺释188
(二)反释188
(三)示其恩相188
(四)劝往增善188
(五)示法令修188
(六)劝修成益188
(伍)依劝诣佛190
壹 献供不遇190
贰 闻其所在190
参 观见下生190
肆 发心欲往191
伍 教见佛仪191
(壹)教识受生令舍曲见191
(贰)教发心悔过令其必见194
一 标科意194
(一)标章194
(二)广释其相194
一 明所治之病(识十种顺生死心)194
二 显能治之药(起十种逆生死心)196
二 依科释201
(一)标教诲201
一 发菩提心为忏所依201
二 令净三业为能忏体201
三 令忏四障即所灭之非201
四 运心普遍令无不尽201
(二)徵问其方205
(三)如法正教206
一 明发声之因206
二 正说教诲206
(一)别观业空206
(二)总观四障(即天鼓说法无说喻以喻俗有真无)208
(三)别破见惑210
一 鼓无生灭随闻喻喻业虽无生随修感报210
二 声无去来喻喻归中道210
三 鼓声随心喻喻佛由心见210
(四)对业观报214
一 镜像体虚喻喻虽有而无214
二 幻师惑眼喻喻业招报虽无而有214
(五)总结忏益215
(陆)见闻益深216
壹 明余眾益216
贰 正辨当机益216
(壹)一重益216
一 得法益216
二 见佛益216
(一)明见因216
(二)正明见佛216
(三)敬心兴供216
(贰)展转益219
一 闻香益219
(一)法219
(二)喻219
(三)合219
一 显所灭八万四千烦恼219
二 明能灭219
二 见盖益222
(一)正明得益222
一 通释清净金网222
(一)引晋经梵本成宝网义222
(二)牒举今经223
(三)引璎珞经成立二经223
二 别释恒沙善根228
(二)摄化转益229
一 得位益229
(一)?229
(二)喻229
(三)合230
二 成德益232
(一)喻232
(二)合232
一 正明得益232
二 显境分齐232
(一)假设譬喻以显境多232
1 一重广大232
2 问答显广232
3 复积前数重显广大233
(二)正明能见233
(三)结德有归233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卷第六十一237
普贤行品第三十六237
壹 来意237
(壹)通谓二品明出现因果亦名平等因果237
(贰)别谓此品辨因238
壹 直就平等因果明238
贰 对前问说238
贰 释名240
(壹)通显二品义名240
壹 约平等释240
贰 约出现释240
(贰)别释此品名241
壹 总释品名241
贰 别释普行242
参 宗趣245
肆 释文245
(壹)长行直明245
壹 正说245
(壹)明说因245
壹 标前少说245
贰 徵释所由245
(贰)正陈普贤行252
壹 明所治广多252
(壹)总标252
(贰)徵释254
一 徵254
二 释254
(一)总显254
(二)徵列254
(参)结成258
贰 辨能治深妙259
(壹)正显259
一 十种勤修259
二 十种清净261
三 十种广大智262
四 十种普入264
五 十种胜妙心265
六 十种佛法善巧智266
(贰)结劝267
贰 证成268
(壹)现瑞证268
壹 此界268
贰 结通268
(贰)菩萨证269
壹 此土269
贰 结通269
(贰)以偈重显270
壹 叙述270
(壹)证仪270
(贰)说意270
贰 正颂270
(壹)二十四偈显说分齐270
壹 一偈诫听许说270
贰 二十三偈正示分齐271
(壹)九偈许说过去菩萨行271
(贰)十四偈许说三世佛菩萨行272
一 三偈举说时处272
(一)二偈时272
(二)一偈时272
二 十一偈明所说行272
(一)四偈颂诸佛出世行272
(二)七偈颂菩萨三轮愿智行273
(贰)九十七偈正显普贤行相274
壹 六十七偈颂即悲大智行274
贰 三十偈颂即智大悲行283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卷第六十二289
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289
壹 来意289
贰 释名290
(壹)正释290
壹 总释290
贰 结前生後290
参 别释290
肆 融通会释290
(壹)会三身十身290
壹 法报相对290
贰 直应相对290
参 结融三十290
(贰)会品名291
壹 会晋经291
(壹)总标291
(贰)释性起义顺应现义291
一 立理即不相违门291
二 引梁论证成即相成门291
三 以净夺染明相夺门291
四 离缘叵说即相即门291
五 引当经证即以人表法门292
六 妄不顺性即以妄隐直门292
贰 会通今经292
(贰)结弹古义292
(参)会六释292
参 宗趣298
肆 正释文298
(壹)加分298
壹 毫光加请主298
(壹)光298
壹 出处298
贰 名体298
参 因业298
肆 舒业298
伍 敬业298
陆 觉业298
柒 止业298
捌 降伏业298
玖 示现业298
拾 卷业299
(贰)正明加相300
(参)加益301
壹 大眾同欣301
贰 妙德领旨301
(壹)长行身心致敬301
(贰)偈颂赞请302
一 五颂赞302
(一)总赞申敬302
(二)别赞放光302
二 五颂请302
(一)自叙得益302
(二)领眾意请302
(三)叹眾堪闻302
(四)叙佛令请302
(五)正求说主302
贰 口光加说主303
(壹)光303
(贰)加304
(参)益304
(贰)本分304
壹 徵事而问304
贰 引例以答305
参 表瑞证成305
(参)请分305
壹 长行305
(壹)总举法请305
(贰)叹眾堪闻305
(参)叹说主具德306
(肆)标章别请306
贰 偈请308
(壹)一偈赞德标请308
(贰)四偈举法别请308
(参)五偈叹德劝请309
壹 一偈总赞请309
贰 二偈劝说之方309
参 一偈半叹眾堪闻309
肆 半偈结请所说309
(肆)说分310
壹 别答十问310
(壹)答出现之法310
壹 长行310
(壹)标告叹深310
(贰)随义别显310
一 法说深广酬前因缘310
(一)标310
(二)释310
一 徵以总释310
二 徵数别明311
(三)结311
二 喻明深广双酬因喻314
(一)大千兴造喻314
一 喻314
(一)总辨多缘314
(二)别显缘相314
(三)显彼因起315
(四)性相结成320
二 合320
三 结322
(二)洪霔大千喻322
(三)云雨无从喻323
(四)大雨难知喻324
(五)大雨成败喻325
(六)一雨随别喻327
(七)胜处先成喻328
(八)事别由因喻328
一 喻328
(一)莲华表佛328
(二)风轮起处329
(三)结因有属329
二 合332
(一)合莲华表佛喻332
(二)合风轮起处喻332
(三)合结因有属335
一 结因即能成之智335
二 结果即所成之大智335
三 结缘335
(一)牒前正理335
(二)举外疑情335
(三)如来为释335
三 结338
(九)四轮相依喻339
一 喻339
(一)能持之风339
(二)四轮相依339
二 合339
(一)合能持四风339
(二)合四轮相依339
三 结339
(十)大千饶益喻342
三 总结成益结上十喻343
贰 偈颂345
(壹)十四偈叹深许说345
一 十一偈叹深难量345
二 三偈诫听许说348
(贰)二十二偈颂前十喻349
(参)一偈结说无尽352
(贰)答出现身业352
壹 长行352
(壹)标举352
(贰)释相352
一 就法总明352
二 约喻别显(分十各有喻合结)354
(一)虚空周遍喻况周遍十方身354
(二)空无分别喻况无著无碍身356
(三)日光饶益喻喻普入成益身358
(四)日光等照喻喻平等随应身360
(五)日益生盲喻喻佛无生潜益身364
一 喻364
二 合365
(一)略365
(二)广显365
一 能益光365
(一)列十光365
(二)结分齐366
二 所益眾366
(一)益菩萨366
(二)益二乘366
(三)益生盲366
(四)益恶趣366
1 拔苦与乐366
2 因起邪见366
3 慈音正示367
4 回邪报恩367
5 佛与授记367
6 结光利益367
三 结367
(六)月光奇特喻喻佛圆回等住身370
(七)梵王普现喻喻佛无心普应身373
(八)医王延寿喻喻佛穷尽後际身374
一 喻374
(一)彰现德374
(二)咒力持身374
二 合374
(一)合现德374
(二)合咒持身374
三 结375
(九)摩尼利物喻喻佛严剎益生身376
(十)宝王满愿喻喻佛相严满愿身376
三 就法总结378
贰 偈颂(二十偈次第颂十喻喻各二偈)378
(参)答出现语业381
壹 长行381
(壹)标381
(贰)释381
一 就法略说381
(一)总明圆音382
(二)正释经文382
(三)结弹古说385
二 约喻广说390
(一)结前生後390
一 释经文390
二 以义融摄390
(一)以用从体390
(二)以体从用391
(三)用即体391
(四)体即用391
三 结叹391
(二)徵392
(三)举喻广释(分十各有喻合结)392
一 劫尽唱声喻喻无主392
二 响声随缘喻喻无生396
三 天鼓开觉喻喻无断绝声396
(一)喻396
(二)合397
(三)结398
四 天女妙声喻喻随信解声399
五 梵音及眾喻喻化不失时400
六 眾水一味喻喻无邪曲声401
七 降雨滋荣喻喻欢喜声402
八 渐降成熟喻喻无变声402
九 降霔难思喻喻甚深声403
十 遍降种种喻喻普遍声404
(一)喻404
一 总404
二 别404
(一)云404
(二)电405
(三)雷406
(四)风406
(五)雨406
三 结407
(二)合407
一 总407
二 别408
(一)以身合云408
(二)以通明无畏合电光409
(三)以三昧合电声410
(四)以大智合风410
(五)以说法合雨411
1 结前标後411
2 别明有十法雨412
三 合上结421
(三)结遍降种种喻422
三 通结十喻显无分量422
(参)结长行出现结业422
贰 偈颂(二十偈颂上十喻喻各二偈)422
(肆)答出现意业425
壹 长行425
(壹)徵起425
(贰)正释425
一 约法总辨425
(一)总释文意425
(二)别叙异释426
一 标426
二 别说426
(一)叙二师即法相宗426
一 第一师(初师)426
二 第二师429
(二)结前生後431
(三)叙第三师是无相宗及法性宗432
(三)会释归宗432
一 明不可遍取432
(一)标432
(二)解释432
一 离破432
(一)明法相妨432
(二)明法性妨433
二 合破434
二 会成正义436
(一)徵前起後436
(二)双标二章436
(三)别解二门436
一 会前二宗436
(一)别会二宗436
(二)通会二宗437
二 消经意(释经文)437
(一)略明(双标遮表)437
(二)引证(双证遮表)437
(三)广释(双释遮表)438
1 释寄遮显深438
(1)明遍语不能尽理438
(2)结性相二门难思438
(3)明总具性相不可别彰438
(4)明不即不离故难显说438
2 释寄表显深438
(四)谦退总结438
二 寄喻别显喻如来十种大智444
(一)虚空无依为依喻喻佛无依成事智444
一 喻444
二 合444
(一)正释文444
(二)设难444
(三)释通444
一 释依心444
二 释依理义444
三 结444
(二)法界湛然喻喻佛体无增减智449
(三)大海潜益喻喻佛体均益生智450
(四)大宝出生喻喻佛用兴体密智451
一 喻451
(一)总明出处体用451
(二)徵列宝名451
(三)结其深胜451
二 合452
(一)合出处体用452
(二)合徵列宝名452
(三)合结其深胜452
一 明用胜体深452
二 明体胜用深452
三 结460
(五)珠消海水喻喻佛灭惑成德智460
一 喻460
(一)总明体用460
(二)别显用相460
二 合462
(一)合总明体用462
(二)合别显用相463
一 叙昔464
二 辨顺违464
三 申正义464
三 结468
(六)虚空含受喻喻佛依持无碍智468
(七)药王生长喻喻佛穷劫利乐智470
一 喻470
(一)总显体用470
(二)别显用相470
(三)得名所由470
(四)拣其非处470
一 拣470
二 收470
二 合471
(一)合总显体用471
(二)越次合得名所由473
(三)却合别显用相473
(四)合拣其非器474
一 拣474
二 收475
三 结482
(八)劫火烧尽喻喻佛知无不尽智482
(九)劫风持坏喻喻佛巧令留惑智484
(十)尘含经卷喻喻佛性通平等智485
一 法485
(一)略消经文486
(二)对前辨异486
(三)别释文旨486
一 正释486
(一)明生等有因486
1 正立486
2 反成上义486
(二)明因有果智拣胜初义但有佛性486
1 正立486
2 正拣前义486
(1)拣因果不同486
(2)拣理智雨别486
3 结会劝信486
(三)自他交彻486
1 明诸凡夫因中果智即他诸佛已成果智486
2 以理成立自他平等486
3 结叹归宗486
二 释疑487
(一)顺答前义487
(二)反以理成488
二 喻499
(一)明大经潜尘499
(二)明出经益物499
三 合500
(一)合大经潜尘500
(二)合出经益物500
一 正释文500
二 引例释成(引如来藏经九种喻)501
四 结(结第十尘含经卷喻)510
三 总结劝知(总结上来十喻)510
贰 偈颂512
(壹)半偈约法总显512
(贰)二十一偈半颂上喻文512
一 一偈半颂初喻512
二 十六偈颂次八喻512
三 四偈颂第十喻514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卷第六十三517
(伍)答出现境界517
壹 长行517
(壹)标517
(贰)释518
一 法518
(一)广取所缘显分齐境518
一 列所缘无边518
二 显分齐无量518
(二)近取诸心以况佛境518
一 正明518
二 徵释518
二 喻521
(一)前二喻喻无缚无脱521
一 明降雨无从喻正喻无缚脱521
二 明海水从心喻喻无缚脱所因521
(二)後海水宏深喻喻无量无边522
一 标章诫听522
二 喻显522
(一)别显水多522
一 四洲水522
二 龙王雨水522
三 宫殿出水523
四 娑竭龙王兼雨兼出523
(二)通显水相524
(三)通显无量524
三 法合524
(一)合水无量524
(二)合通显无量524
(参)总结526
贰 偈颂526
(壹)一偈法说526
(贰)四偈颂前喻526
一 二偈合颂前二喻同喻无缚脱526
二 二偈颂大海宏深喻526
(陆)答出现之行527
壹 长行527
(壹)标举527
(贰)释相528
一 双标二行528
二 双释二行528
(一)释真如行528
一 牒名以解528
二 双非契中529
三 举鸟飞虚空喻释非量义529
(二)释无碍行532
一 约法总明532
二 以喻别显532
(一)金翅辟海喻喻即智之悲532
(二)日月无思喻喻悲不失智532
三 双结二行534
贰 偈颂534
(壹)三偈颂真如534
(贰)二偈颂无碍534
(柒)答出现菩提(出现成正觉)535
壹 长行535
(壹)徵起535
一 释名535
二 明体性536
三 辨种类536
四 明业用540
五 辨相(当释文)540
(贰)释相541
一 总明体相541
二 印现万机(海印三昧分)555
(一)法555
(二)喻(举海印以喻菩提无心顿现)555
(三)合555
三 性相甚深558
四 三轮平等558
(一)别举身等558
(二)类结显多559
五 因果交彻562
(一)标562
一 略消经文562
二 会净名563
三 对前拣异566
四 广徵释566
(一)徵566
(二)释566
一 标示566
二 别释567
(一)人天乘567
(二)二乘567
(三)始教567
(四)终教567
(五)顿教567
(六)圆教567
1 正释567
2 解妨567
3 结例(类结余门)568
4 重释568
(二)释575
一 总释同一无性575
二 转徵所无无何等性575
三 释所无575
(一)消文575
(二)成对576
(三)结581
六 体离亏盈释上无相582
七 相无增减释上无行582
(一)举喻问答582
(二)赞善以合582
(三)结此生後583
八 用该动寂释上无止584
(一)举所依三昧584
(二)显一身之用584
(三)类显余身584
(四)总结多门584
九 周於法界释上无量585
(一)一毛含多585
(二)类显多毛587
(三)释疑588
十 普遍诸心589
(一)正明普遍释上无际589
一 指一心589
二 例一切心589
(二)总结双非释上远离二边590
(参)总结591
贰 偈颂(六偈颂前十门)591
(捌)答出现转法轮592
壹 长行592
(壹)标徵592
(贰)释相592
一 显体用592
(一)法592
一 前五显体性寂寥592
二 後四明相用深广604
(二)喻605
一 文字无尽喻605
二 遍入无住喻605
(三)结劝607
二 显法轮所因608
(一)辨轮所起因608
(二)明因所起轮608
(三)结其得失608
(参)总结608
贰 偈颂609
(壹)二偈颂法轮体用609
(贰)三偈颂法轮所因609
(玖)答出现涅槃610
壹 来意610
贰 总明大旨610
参 开章别释612
(壹)释名612
(贰)出体性617
(参)显种类628
(肆)彰业用634
(伍)释文636
一 长行636
(一)徵起636
(二)正显636
一 体性直常636
(一)举法劝知636
(二)指理同事636
(三)释显同相636
二 德用圆备641
三 出没常湛644
(一)明出没之迹644
(二)明常湛之本644
四 亏盈不迁648
(一)喻648
(二)合648
一 正释648
二 引证释648
三 拣定亦展转通妨650
(一)正拣定650
(二)对前身拣650
1 问650
2 答650
(三)对菩提拣650
1 问650
2 释650
(1)明分相650
(2)明摄相650
1 约理智相摄650
2 本有修生相摄650
3 双结前二650
4 结归涅槃650
五 示灭妙存656
六 随缘起尽658
(一)喻658
(二)合658
(三)结660
七 存亡互现660
八 大用无涯662
九 体离二边664
十 结归无住666
(一)释经文667
(二)结归无住667
二 偈颂671
(一)一偈颂第四671
(二)一偈颂第六671
(三)一偈颂第七671
(四)二偈颂第八671
(五)一偈颂第十672
(拾)答出现见闻亲近所生善根672
壹 徵起672
贰 正显673
(壹)明见闻信向益673
一 法673
二 喻675
(一)少服金刚喻喻智德675
(二)少火烧多喻喻断德676
(三)药王遍益喻喻恩德676
一 喻676
二 合676
(一)明六根境界益676
(二)明供养遗迹益677
(贰)辨见闻不信益678
参 结示684
贰 总以结酬拣喻异法684
(伍)显名受持分686
壹 长行686
(壹)显名686
(贰)明受持687
壹 辨定法器687
(壹)法687
一 标器非器687
二 明受非受687
(贰)喻687
(参)合688
贰 举益劝修691
(壹)略标释691
(贰)广释所由692
一 反显692
二 顺释693
(一)明闻信生家益693
(二)明信闻成行益696
参 总结成益698
贰 偈颂698
(壹)一偈法说698
(贰)三偈如次偈前三喻698
(陆)现瑞证成分699
壹 现瑞699
贰 证成700
(壹)果人证700
壹 现身700
贰 赞说701
参 引说证成701
肆 举益证成701
(壹)得因位圆满益701
(贰)得发心益701
(参)护持久远益701
(肆)结益广遍701
(贰)因人证703
壹 明集因703
贰 明现身703
参 辨其德用704
肆 发言诚证704
(柒)偈颂总摄分705
壹 叙意705
(壹)明说仪705
(贰)辨说意705
贰 正颂707
(壹)一偈颂说分中结酬707
(贰)三偈颂显名受持707
壹 一偈叹深难闻707
贰 一偈明闻由多善707
参 一偈举胜劝持707
热门推荐
- 69840.html
- 3887536.html
- 2692126.html
- 1019802.html
- 1704868.html
- 3754605.html
- 1037053.html
- 512635.html
- 2539873.html
- 29285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50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61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83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86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61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70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140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9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436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6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