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
  • 王建国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233866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300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上篇 从城市形态到城市设计3

第一章 城市形态的类型学分析3

一、城市形态的一般分类3

(一)聚落概念与城市形态3

(二)城市结构分类4

(三)城市形态沿革分类8

(四)城市位置地点分类9

二、城市原型理论分类10

(一)神秘主义——宇宙城市原型10

(二)理性主义——机器城市原型14

(三)自然主义——有机城市原型16

三、城市形态的三级复合分类18

(一)“型”18

(二)“类”21

(三)“期”21

四、结语22

第二章 城市形态与城市设计的互动23

一、城市形态与城市设计的力系同构现象23

二、两种典型的城市设计方法24

(一)“自下而上”的方法24

(二)“自上而下”的方法28

(三)特点之比较33

三、历史上的城市设计与城市形态33

四、结语36

中篇 现代城市设计的方法39

第三章 现代城市设计与城镇建设系统39

一、城市设计的学科性质及其内涵39

(一)作为理论形态的城市设计39

(二)作为应用形态的城市设计40

(三)城市设计的学科构成41

二、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42

(一)现代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42

(二)现代城市规划与现代城市设计50

三、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52

(一)空间形态的连续性52

(二)知觉体验与社会文化的整合性54

(三)松弛的限定和限定的松弛54

四、结语56

第四章 现代城市设计的目标价值取向58

一、城市设计目标的理论构造58

(一)目标分类58

(二)四类基本目标60

二、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62

(一)可量度的标准62

(二)不可量度的标准64

(三)两者特点的异同65

三、结语66

第五章 现代城市设计的客体要素构成67

一、建筑形态及其组合67

(一)土地的综合使用70

二、土地使用70

(二)自然形体要素和生态学条件的保护71

(三)基础设施72

三、开敞空间72

(一)单一功能体系72

(二)多功能体系73

四、步行街(区)75

五、使用活动77

六、交通与停车79

七、保护与改造81

八、标志82

九、结语83

第六章 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85

一、物质——形体分析方法85

(一)视觉秩序分析85

(二)图形——背景分析86

(三)关联耦合分析89

二、场所——文脉分析方法92

(一)场所结构分析94

(二)城市活力分析97

(三)认知意象分析98

(四)文化生态分析100

(五)社区空间分析102

三、相关线——域面分析方法104

四、城市空间分析的技艺107

(一)基地分析108

(二)心智地图110

(三)标志性节点空间影响分析112

(四)序列视景分析113

(五)空间注记分析115

(六)空间分析辅助技术118

(七)电脑分析技术119

五、结语121

一、设计过程的意义——方法的方法122

第七章 现代城市设计过程的建构122

二、现代城市设计的方法论特征124

(一)第一代方法124

(二)第二代方法125

三、参与性设计126

(一)参与性主题的缘起126

(二)倡导性途径127

(三)公众参与设计128

(四)我国的公众参与问题130

四、城市设计过程的机构组织131

(一)政治维度131

(二)经济维度132

(三)法律维度132

(四)现代城市设计的机构组织形式133

(五)我国城市设计机构组织及其改革134

五、设计成果136

(一)设计对象136

(三)规划设计137

(二)政策137

(四)准则138

(五)维护程序140

六、结语141

(一)城垣兴革147

一、常熟城市形态的发生与运动147

(二)形态运动的背景条件149

下篇 应用研究——以江苏常熟为例151

(三)形态的嬗变演化151

第八章 常熟城市设计研究的时空框架151

(四)几点结论152

二、常熟古代城市设计的遗产153

(一)独特的城市空间标志153

(二)自由灵活的坊巷格局160

(三)几点认识162

三、现状的反思163

(一)用地形态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164

(二)尚未开展系统的城市设计研究165

四、结语165

一、常熟城市形态未来生长走向试析167

第九章 常熟城市设计的对策研究167

二、常熟新城区中心的城市设计169

(一)寻求公开化的城市设计过程170

(二)设计构思和规划方案171

(三)设计成果173

三、古城区的更新改造对策180

(一)“青山半入城”形态格局的保护180

(二)“断弦还是续弦”——琴川河地段的城市设计183

四、城市设计准则187

(一)新城区中心设计准则187

(二)古城区更新改造准则188

五、结语198

结论200

后记2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