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融犯罪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金融犯罪研究
  • 王凤垒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978780185982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72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金融-经济犯罪-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金融犯罪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理论定位1

第一章 金融犯罪的概念1

第一节 金融犯罪的概念1

一、金融与金融机构1

二、金融法律制度与金融法律体系3

三、金融犯罪的概念与特征5

第二节 金融刑法与金融刑法学14

一、金融刑法14

二、中外金融刑法立法与发展概况16

三、金融刑法学17

第三节 金融犯罪学18

一、当前中国金融犯罪理论研究概况18

二、金融犯罪学18

第二章 金融犯罪的构成特征21

第一节 金融犯罪的主体21

一、金融犯罪主体的概念21

二、金融犯罪的自然人一般主体22

三、金融犯罪的自然人特殊主体22

四、金融犯罪的单位主体24

第二节 金融犯罪的主观方面26

一、故意罪过形式的特点26

二、过失罪过形式的特点27

三、单位金融犯罪罪过形式的特点及认定28

第三节 金融犯罪的客观方面29

一、金融犯罪行为29

二、金融犯罪结果31

三、金融犯罪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32

第四节 金融犯罪的客体32

一、金融犯罪客体的概念与特征32

二、金融犯罪的对象34

第三章 金融犯罪的认定与量刑35

第一节 金融犯罪的认定标准35

一、《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的几种情况35

二、以是否具有某种目的为标准37

三、以特殊身份的主体为标准38

四、以是否“明知”为标准38

第二节 数额与金融犯罪的定罪量刑38

一、犯罪数额与金融犯罪的数额38

二、犯罪数额与金融犯罪的定罪量刑41

三、共同金融犯罪的数额43

第三节 共同金融犯罪49

一、共同金融犯罪的认定49

二、共同金融犯罪的形式49

三、共同金融犯罪人刑事责任的确定50

第四节 金融犯罪的一般形态52

一、金融犯罪形态的概念52

二、金融犯罪的完成形态53

三、金融犯罪的未完成形态54

第五节 金融犯罪的特殊形态55

一、金融犯罪的一罪形态55

二、金融犯罪的数罪形态59

第六节 金融犯罪的量刑60

一、金融犯罪的量刑原则60

二、金融犯罪的法定刑及其评价64

第四章 金融犯罪的范围、种类及罪名排列66

第一节 金融犯罪的范围66

一、划定金融犯罪范围的方法66

二、1997年刑法颁布之前我国金融犯罪的范围67

三、1997年刑法确定的金融犯罪的范围68

第二节 金融犯罪的种类及罪名排列69

一、金融犯罪的分类方法69

二、金融犯罪的种类70

三、金融犯罪的罪名排列73

四、研究金融犯罪分类及罪名排列的意义73

中篇 个罪研究75

第五章 危害货币管理罪75

第一节 伪造货币罪75

一、伪造货币罪的立法渊源75

二、伪造货币罪的概念76

三、伪造货币罪的特征77

四、伪造货币罪的认定84

五、伪造货币罪的处罚91

第二节 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92

一、本罪的立法渊源92

二、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的概念与特征92

三、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的认定99

四、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的处罚102

第三节 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103

一、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的概念与特征103

二、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的认定107

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的量刑113

第四节 持有、使用假币罪114

一、持有、使用假币罪的立法渊源114

二、持有、使用假币罪的概念与构成特征115

三、持有、使用假币罪的认定118

四、持有、使用假币罪的量刑129

第五节 变造货币罪129

一、变造货币罪的立法渊源129

二、变造货币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131

三、变造货币罪的认定134

四、变造货币罪的量刑138

第六章 危害金融机构管理罪139

第一节 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139

一、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的立法渊源139

二、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的概念140

三、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的构成特征142

四、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的认定157

五、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的量刑166

第二节 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167

一、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的立法渊源167

二、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的概念168

三、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的构成特征169

四、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的认定177

五、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的量刑182

第七章 危害信贷资金管理罪183

第一节 高利转贷罪183

一、高利转贷罪的立法渊源183

二、高利转贷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184

三、高利转贷罪的认定194

四、高利转贷罪的量刑200

第二节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201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法渊源201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概念202

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特征203

四、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213

五、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量刑218

第八章 危害金融票证管理罪219

第一节 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219

一、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立法渊源219

二、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概念220

三、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构成特征222

四、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认定236

五、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量刑245

第二节 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247

一、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的立法渊源247

二、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的概念248

三、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的构成特征249

四、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的认定253

五、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的量刑256

第三节 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257

一、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立法渊源257

二、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258

三、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认定263

四、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量刑267

第四节 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268

一、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立法渊源268

二、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概念270

三、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构成特征271

四、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认定275

五、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量刑278

第五节 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279

一、案例分析279

二、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的立法渊源280

三、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281

四、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的认定295

五、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的量刑298

六、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的预防299

第六节 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300

一、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的立法渊源300

二、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的概念300

三、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的构成特征301

四、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的认定322

五、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的量刑326

六、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的预防327

下篇 预防探索328

第九章 金融犯罪的特点与动态328

第一节 金融犯罪的特点328

一、犯罪数额惊人,国家损失巨大328

二、内部作案和内外勾结作案,团伙犯罪突出329

三、青年人犯罪比例大329

四、案件多发于基层营业单位330

五、犯罪手段多样化、智能化、专业化,隐蔽性强330

六、时空跨度大,发案周期长331

七、犯罪心理异常化331

八、犯罪主体的多元化仍以职权为核心331

第二节 金融犯罪的动态332

一、发案率高,今后仍有上扬趋势332

二、犯罪黑数不断加大,隐案多333

三、国际化倾向日益明显335

第十章 金融犯罪的原因338

第一节 金融犯罪的社会原因338

一、主观因素338

二、客观因素339

第二节 金融犯罪的内部原因341

一、规章执行不力,棚架现象严重341

二、人事管理的弊端342

三、警惕性不高,防范意识薄弱343

四、掩丑护短,姑息养奸343

五、计算机应用中的问题343

六、金融法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与完善344

第三节 金融腐败是滋生金融犯罪的温床344

一、金融腐败的现象、本质与原因344

二、主流、支流和认识345

三、治标、治本和兼治346

第十一章 金融犯罪的预防348

第一节 依法加强金融监管349

一、金融监管概述349

二、我国金融监管的目标350

第二节 金融犯罪的社会预防351

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352

二、社会性预防353

三、弘扬金融法制,严惩金融犯罪354

第三节 金融犯罪的内部预防356

一、素质性预防356

二、制度预防358

三、科技预防361

四、强化被害意识,减少被害可能性361

第十二章 依法防范金融风险363

第一节 我国潜在金融风险的分析363

一、潜在金融风险的内部原因363

二、潜在金融风险的体制原因363

三、潜在金融风险的经济原因364

四、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措施364

第二节 当前金融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365

一、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严重,部分金融机构出现了资不抵债和支付困难,个别金融机构已经发生了支付危机365

二、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不高,金融风险系数加大365

三、一些地方不规范的企业破产、兼并和改制行为,使国家信贷资产流失严重366

四、金融业经营效益下降,金融机构亏损严重366

五、“三乱”问题突出367

第三节 依法整顿与规范金融秩序368

一、进一步完善和全面加强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368

二、全面清理金融资产,努力降低不良信贷资产比例369

三、改革信贷资产质量分类和考核办法369

四、严厉查处乱办金融、乱集资、乱提利率行为370

五、坚决制止不规范的破产、兼并和改制行为370

六、加强金融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提高金融机构的自律意识371

七、提高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防范和化解支付风险371

后记3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