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
  • 伍学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6606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73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187页
  • 主题词:社区-城市空间-公共空间-空间规划-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1

1.1.1 问题的提出1

1.1.2 研究的意义4

1.2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8

1.2.1 主要内容8

1.2.2 研究方法10

1.3 基本框架与关键问题11

1.3.1 基本框架11

1.3.2 关键问题11

第二章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解析13

2.1 城市与城市化13

2.1.1 城市13

2.1.2 城市化16

2.2 城市环境与城市空间19

2.2.1 城市环境19

2.2.2 城市空间19

2.3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20

2.3.1 城市公共空间的含义20

2.3.2 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开放空间的区别23

2.3.3 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类型24

2.3.4 社区感与城市社区公共空间28

2.4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宜居性31

2.4.1 宜居性是城市的本质特征之一31

2.4.2 城市宜居性的基本特征33

2.4.3 城市宜居性的基本标准35

2.4.4 城市宜居性发展的主要趋势39

2.4.5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的内涵42

小结43

第三章 西方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的流变与升华45

3.1 西方古代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45

3.1.1 古希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45

3.1.2 古罗马城的伟大与“罗马病”46

3.1.3 巴洛克风格47

3.2 西方近代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49

3.2.1 思想起源49

3.2.2 霍华德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49

3.2.3 盖迪斯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50

3.3 西方现代主义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51

3.3.1 思想起源51

3.3.2 柯布西耶和《雅典宪章》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52

3.3.3 “邻里单元”和“拉德本”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53

3.3.4 “广亩城市”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53

3.3.5 “有机疏散理论”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53

3.4 西方后现代主义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54

3.4.1 思想起源54

3.4.2 社区宜居性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56

3.4.3 新城市主义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57

3.4.4 精明增长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59

3.5 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升华60

3.5.1 现代主义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的价值取向60

3.5.2 后现代主义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的价值升华62

小结63

第四章 我国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研究的背景65

4.1 我国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的历史演变65

4.1.1 我国古代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思想65

4.1.2 1979年之前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基本特征66

4.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主义在我国遍地开花67

4.1.4 2000年以来,后现代主义在我国显现端倪68

4.2 研究的基本现状与代表性成果69

4.2.1 研究的基本现状69

4.2.2 代表性的研究成果72

小结75

第五章 街道与城市社区的宜居性76

5.1 街道的历史77

5.1.1 前汽车时代的街道77

5.1.2 汽车时代的街道79

5.2 街道宜居性的基本理论81

5.2.1 街道中心理论81

5.2.2 街道多样性理论85

5.2.3 街道行为理论86

5.3 宜居性窄街道、小街区系统89

5.3.1 窄街道、小街区向宽街道、大街区的演变89

5.3.2 宽街道、大街区向窄街道、小街区的回归89

5.3.3 宜居性窄街道、小街区系统的基本内涵91

5.4 创建宜居性窄街道、小街区系统的策略92

5.4.1 修订相关法规92

5.4.2 设计建设复合型功能社区95

5.4.3 融合不同时代、不同档次的建筑99

5.4.4 允许适度高密度的人口和适度高容积率的建筑102

小结104

第六章 城市绿地与城市社区的宜居性106

6.1 城市绿地简史106

6.2 相关概念与城市绿地分类108

6.2.1 城市绿地的相关概念108

6.2.2 城市绿地的分类109

6.3 理论基础112

6.3.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112

6.3.2 景观生态规划理论113

6.3.3 城市绿带、绿径理论114

6.4 城市绿地规划的宜居性导向115

6.4.1 缓解热岛效应对绿地规划的宜居性导向115

6.4.2 净化大气对绿地规划的宜居性导向117

6.4.3 市民休闲娱乐对绿地规划的宜居性导向118

6.4.4 防灾避难对绿地规划的宜居性导向121

6.4.5 维持生物多样性对绿地规划的宜居性导向122

6.5 城市绿地非宜居性的主要表现及改进策略124

6.5.1 城市绿地非宜居性的主要表现124

6.5.2 城市绿地的宜居性规划策略127

小结130

第七章 城市广场与城市社区的宜居性131

7.1 城市广场的含义与分类132

7.1.1 城市广场的含义132

7.1.2 城市广场的分类133

7.2 城市广场的产生与演变135

7.2.1 城市广场的产生135

7.2.2 城市广场发展演变的突出特点136

7.2.3 现代城市广场宜居性的主要理论基础138

7.3 当前我国城市广场的基本现状139

7.3.1 规划定点缺少公众参与139

7.3.2 规模尺度脱离现实需求140

7.3.3 建筑设计忽略人性特点141

7.3.4 建筑风格没有地域特色141

7.4 我国城市广场规划建设的宜居性思考142

7.4.1 以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142

7.4.2 让公众参与成为城市广场规划思想的重要源泉143

7.4.3 规划设计师队伍从单一向多元转变147

7.4.4 不同规划与设计理念从空集向交集转变148

小结148

第八章 案例分析:荆州市胜利街社区公共空间规划150

8.1 基本概况150

8.2 公共空间规划的宜居性分析150

8.2.1 指导思想符合宜居性理念150

8.2.2 前期准备充分,为规划的宜居性打下了良好基础151

8.2.3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等规划体现了宜居性内涵152

8.3 公共空间规划的非宜居性分析及改进策略探讨156

8.3.1 公共空间规划的非宜居性分析157

8.3.2 公共空间规划改进策略的探讨159

小结165

主要结论166

主要参考文献1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