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采矿 矿物工程师矿物加工专业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采矿,矿物专业管理委员会秘书处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2650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149页
- 文件大小:594MB
- 文件页数:1179页
- 主题词:矿山开采-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考核-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采矿 矿物工程师矿物加工专业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采矿/矿物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矿物加工专业专业考试(上:煤炭篇)1
1 原煤3
1.1 煤炭资源3
1.1.1 成煤原始物质及形成过程3
1.1.1.1 成煤的原始物质3
1.1.1.2 成煤的阶段3
1.1.1.3 成煤的地质年代4
1.1.1.4 含煤岩系及煤层4
1.1.1.5 煤系共、伴生矿产6
1.1.1.6 煤中伴生元素7
1.1.2 煤炭资源分类7
1.1.2.1 煤炭分类7
1.1.2.2 煤类编码9
1.1.3 煤田地质勘查10
1.1.3.1 煤田地质勘查阶段的划分10
1.1.3.2 煤炭资源/储量分类10
1.2 原煤性质11
1.2.1 煤的岩相组成11
1.2.1.1 宏观煤岩成分和宏观煤岩类型11
1.2.1.2 煤的显微组分12
1.2.2 煤的物理性质13
1.2.2.1 煤的密度13
1.2.2.2 煤的机械性质14
1.2.3 煤的化学性质15
1.2.3.1 煤的氧化15
1.2.3.2 煤的氢化16
1.2.3.3 煤的磺化16
1.2.4 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16
1.2.4.1 煤质分析的基准与符号16
1.2.4.2 煤的工业分析19
1.2.4.3 煤的元素分析24
1.2.4.4 煤中有害元素25
1.2.5 煤的工艺性能26
1.2.5.1 抗碎强度26
1.2.5.2 可磨性26
1.2.5.3 煤的塑性27
1.2.5.4 粘结性27
1.2.5.5 结焦性28
1.2.5.6 煤灰熔融性和灰黏度28
1.2.5.7 结渣性29
1.2.5.8 煤灰沾污性29
1.2.5.9 煤对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性29
1.2.5.10 热稳定性30
1.2.5.11 透光率30
1.3 原煤可选性30
1.3.1 采、制样30
1.3.1.1 采、制煤样的主要术语30
1.3.1.2 采、制煤样的技术要求31
1.3.2 选煤试验类型及规模31
1.3.3 选煤试验32
1.3.3.1 选煤试验内容及其试验方法的国家(行业)标准32
1.3.3.2 选煤试验技术要求32
1.3.4 试验资料分析和评定32
1.3.4.1 试验资料的代表性及其调整原则32
1.3.4.2 试验资料分析33
1.3.4.3 煤炭可选性评定方法35
1.3.4.4 煤炭可浮性评定方法35
1.3.4.5 煤和矸石泥化程度评定方法36
2 规模及厂址37
2.1 规模及工作制度37
2.1.1 选煤厂规模的确定原则及划分标准37
2.1.1.1 选煤厂规模的确定原则37
2.1.1.2 选煤厂规模的划分标准38
2.2 厂址方案比较和确定的方法39
2.2.1 选煤厂厂址选择的原则和要求39
2.2.1.1 选煤厂厂址选择的主要原则39
2.2.1.2 选煤厂厂址选择的基本要求39
2.2.2 厂址的方案比较40
2.2.3 选煤厂厂址的确定方法43
3 产品方案44
3.1 煤炭用途与产品质量标准44
3.1.1 煤炭用途及对煤质的要求44
3.1.1.1 煤炭用于燃烧及其对煤质的要求44
3.1.1.2 煤炭用于气化及其对煤质的要求46
3.1.1.3 煤炭用于制水煤浆及其对煤质的要求49
3.1.1.4 煤炭液化及其对煤质的要求50
3.1.1.5 煤炭用于冶金炼焦及其对煤质的要求51
3.1.1.6 煤炭用于高炉喷吹及其对煤质的要求52
3.1.1.7 煤炭用于水泥回转窑及其对煤质的要求54
3.1.2 煤炭产品质量标准54
3.1.2.1 粒度划分标准54
3.1.2.2 品种划分标准55
3.1.2.3 产品的质量指标的划分标准56
3.2 产品定向与定位59
3.2.1 产品定向的原则及依据59
3.2.1.1 煤炭种类对产品定向的影响59
3.2.1.2 煤质特征、煤的工艺性能对产品定向的影响60
3.2.2 产品定位的原则及依据60
3.2.2.1 产品定位必须以原煤本身的煤质条件为基础61
3.2.2.2 产品定位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61
3.2.3 产品市场预测与分析62
3.2.3.1 煤炭产品市场供需预测63
3.2.3.2 目标市场分析63
3.2.3.3 价格现状与预测63
3.2.3.4 市场竞争力分析63
3.2.3.5 市场风险63
3.3 产品结构方案63
3.3.1 产品结构方案制定的原则63
3.3.2 产品结构方案比选论证的方法64
4 选煤方法67
4.1 选煤方法的分选原理、特点及应用条件67
4.1.1 跳汰选煤67
4.1.1.1 跳汰选煤的原理67
4.1.1.2 跳汰选煤的特点68
4.1.2 重介质选煤68
4.1.2.1 重介质选煤的分选原理68
4.1.2.2 分选介质69
4.1.2.3 重介质选煤的特点69
4.1.3 浮游选煤(浮选)70
4.1.3.1 浮游选煤的原理70
4.1.3.2 浮选药剂的功能类型及作用71
4.1.3.3 浮游选煤的特点72
4.1.4 其他选煤方法73
4.1.4.1 螺旋分选机73
4.1.4.2 摇床73
4.1.4.3 干扰床73
4.1.4.4 水介质旋流器74
4.1.4.5 螺旋滚筒分选机74
4.1.4.6 风力分选74
4.2 选煤方法的选择75
4.2.1 选煤方法选择的原则75
4.2.2 选煤方法选择的依据76
5 工艺流程78
5.1 工艺流程的制定78
5.1.1 工艺流程制定的依据和原则78
5.1.1.1 工艺流程制定的依据78
5.1.1.2 工艺流程制定的原则78
5.1.2 入选工艺原则的确定78
5.1.2.1 入选粒度上、下限的确定78
5.1.2.2 混合与分组入选方式的确定80
5.1.2.3 分级与不分级入选的确定81
5.1.3 工艺流程的结构82
5.1.3.1 选前准备流程结构83
5.1.3.2 重力分选流程结构84
5.1.3.3 重介质旋流器分选作业分选工艺条件的选择88
5.1.3.4 重介悬浮液循环、净化、回收流程结构93
5.1.3.5 浮选流程结构96
5.1.3.6 重选产品脱水与水力分级流程结构97
5.1.3.7 煤泥水处理流程结构99
5.2 工艺流程的计算102
5.2.1 工艺流程计算的目的和依据102
5.2.1.1 工艺流程计算的目的102
5.2.1.2 工艺流程计算的依据102
5.2.2 工艺流程计算的内容及计算工艺指标102
5.2.2.1 煤的数、质量平衡计算指标103
5.2.2.2 水量的平衡计算指标103
5.2.2.3 介质量的平衡计算指标103
5.2.3 数质量流程的计算104
5.2.3.1 数质量流程计算的原则104
5.2.3.2 主要作业环节数质量流程的计算104
5.2.4 介质流程的计算111
5.2.4.1 介质流程计算的原则111
5.2.4.2 介质流程计算的要点及计算参数的选取111
5.2.4.3 介质流程平衡表的编制115
5.2.5 水量流程的计算116
5.2.5.1 产品水分指标的选取116
5.2.5.2 水量流程计算119
5.2.5.3 水量平衡表的编制120
5.2.6 选煤产品最终平衡表的编制及工艺流程图的绘制120
5.2.6.1 选煤产品最终平衡表的编制120
5.2.6.2 选煤工艺流程图的绘制121
6 工艺设备122
6.1 主要工艺设备的类型、工作原理及性能122
6.1.1 跳汰分选设备122
6.1.1.1 跳汰分选设备的类型122
6.1.1.2 跳汰分选设备的工作原理122
6.1.1.3 跳汰分选设备的性能123
6.1.2 重介质分选设备123
6.1.2.1 重介质分选设备的类型123
6.1.2.2 重介质分选设备的工作原理123
6.1.2.3 重介质分选设备的性能125
6.1.3 浮选设备126
6.1.3.1 浮选设备的类型126
6.1.3.2 浮选设备的工作原理126
6.1.3.3 主要浮选设备的性能128
6.1.4 其他分选设备128
6.1.4.1 其他分选设备的类型及工作原理128
6.1.4.2 其他分选设备的性能128
6.1.5 筛分设备129
6.1.5.1 筛分设备的类型129
6.1.5.2 筛分设备的工作原理130
6.1.5.3 筛分设备的性能130
6.1.6 破碎设备131
6.1.6.1 破碎设备的类型131
6.1.6.2 破碎设备的工作原理132
6.1.6.3 破碎设备的性能133
6.1.7 脱水设备133
6.1.7.1 脱水设备的类型133
6.1.7.2 脱水设备的工作原理135
6.1.7.3 脱水设备的性能138
6.1.8 水力分级设备140
6.1.8.1 水力分级设备的类型140
6.1.8.2 水力分级设备的工作原理140
6.1.8.3 水力分级设备的性能140
6.1.9 浓缩设备141
6.1.9.1 浓缩设备的类型及工作原理141
6.1.9.2 浓缩设备的性能142
6.2 设备选型142
6.2.1 设备选型的重要性及原则142
6.2.1.1 设备选型的重要性142
6.2.1.2 设备选型的原则143
6.2.2 主要工艺设备选型的计算方法144
6.2.2.1 分选设备选型计算144
6.2.2.2 筛分设备选型计算150
6.2.2.3 破碎设备选型计算152
6.2.2.4 脱水设备选型计算153
6.2.2.5 水力分级与浓缩设备的选型计算155
6.2.3 主要辅助设备的性能及选型计算方法158
6.2.3.1 跳汰机配套的主要辅助设备158
6.2.3.2 浮选机配套的主要辅助设备159
6.2.3.3 过滤机配套的主要辅助设备161
6.2.3.4 介质系统设备的选型与计算162
7 厂房及工艺总平面布置165
7.1 工艺总平面布置165
7.1.1 工艺总平面布置的基础资料165
7.1.2 工艺总平面布置的原则及要求165
7.1.3 工艺总平面布置的内容与注意事项166
7.1.3.1 工艺总平面布置的内容166
7.1.3.2 工艺总平面布置的注意事项167
7.1.4 工艺总平面布置的步骤与实例170
7.1.4.1 工艺总平面布置的步骤170
7.1.4.2 工艺总平面布置实例170
7.2 工艺厂房(设施)布置173
7.2.1 工艺厂房(设施)与设备布置的基础资料173
7.2.2 工艺厂房(设施)与设备布置的原则及要求173
7.2.2.1 厂房(设施)建筑结构、形体的设计原则及要求173
7.2.2.2 工艺厂房(设施)内设备布置的原则及要求175
7.2.3 原煤受煤设施的工艺布置176
7.2.3.1 原煤受煤设施的类型176
7.2.3.2 不同类型原煤受煤设施的特点及布置176
7.2.4 原煤储煤设施的工艺布置183
7.2.4.1 原煤储煤设施的类型及原则要求183
7.2.4.2 不同类型原煤储煤设施的特点及其布置183
7.2.5 原煤准备车间的工艺布置191
7.2.5.1 原煤准备车间的任务及类型191
7.2.5.2 筛分破碎车间的工艺布置191
7.2.5.3 动筛车间的工艺布置194
7.2.6 主厂房的工艺布置196
7.2.6.1 跳汰选煤车间的工艺布置196
7.2.6.2 重介车间工艺布置211
7.2.6.3 浮选车间的工艺布置229
7.2.6.4 压滤车间的工艺布置240
7.2.7 浓缩车间的工艺布置242
7.2.7.1 耙式浓缩机的布置243
7.2.7.2 事故浓缩机和事故煤泥沉淀池246
7.2.8 产品储存与装车系统的工艺布置248
7.2.8.1 产品装车仓的容量及装车方式248
7.2.8.2 产品装车仓的结构形式249
7.2.8.3 产品装车仓与装车系统的布置250
7.2.9 胶带输送机及走廊布置251
7.2.9.1 用途和布置形式251
7.2.9.2 布置注意事项252
7.2.9.3 布置的相关尺寸252
7.2.9.4 胶带输送机走廊布置253
7.2.9.5 拉紧装置255
8 选煤厂生产技术检查256
8.1 选煤厂计量检查256
8.1.1 选煤厂计量内容及方法256
8.1.1.1 原煤计量256
8.1.1.2 产品计量256
8.1.1.3 生产过程中的计量257
8.1.1.4 设备单台能力测定257
8.1.1.5 煤泥水计量257
8.1.1.6 选煤厂其他数量检查257
8.1.2 选煤厂常用计量器具258
8.1.2.1 皮带秤258
8.1.2.2 轨道衡258
8.1.2.3 汽车衡(地中衡)258
8.1.2.4 指示类计量仪器258
8.2 选煤厂质量与技术检查259
8.2.1 质量的化验检测方法259
8.2.1.1 煤样的采取与制备259
8.2.1.2 煤样的化验260
8.2.2 质量的在线检测手段261
8.2.3 选煤工艺过程的技术检查内容261
8.2.3.1 生产检查261
8.2.3.2 设备工艺水平效果检查内容262
8.2.3.3 工艺流程检查内容263
9 工程设计相关知识264
9.1 工程设计项目管理264
9.1.1 现行的基本建设程序264
9.1.1.1 项目建议书阶段264
9.1.1.2 可行性研究阶段265
9.1.1.3 设计工作阶段266
9.1.1.4 建设准备阶段266
9.1.1.5 建设实施阶段266
9.1.1.6 竣工验收阶段266
9.1.1.7 项目总结评价阶段267
9.1.2 设计阶段的划分267
9.1.2.1 初步设计267
9.1.2.2 技术设计267
9.1.2.3 施工图设计267
9.1.3 各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及深度要求267
9.1.3.1 初步设计的内容和深度267
9.1.3.2 技术设计的内容和深度269
9.1.3.3 施工图设计的内容和深度269
9.2 工程建设监理270
9.2.1 工程建设监理的意义和主要任务270
9.2.1.1 工程建设监理的意义270
9.2.1.2 工程建设监理的主要任务271
9.2.2 设计、监理、施工的相互关系272
9.3 相关专业知识272
9.3.1 开采方式、开拓运输系统、采矿方法272
9.3.1.1 基本概念272
9.3.1.2 开拓方式273
9.3.1.3 矿井运输系统273
9.3.1.4 采煤方法274
9.3.2 选煤厂的主要建筑结构形式及特点275
9.3.2.1 选煤厂的主要建筑结构形式275
9.3.2.2 选煤厂的主要建筑结构特点275
9.3.3 选煤厂的自动化项目及常用装置的功能276
9.3.3.1 选煤厂的自动化项目276
9.3.3.2 选煤厂的自动化常用装置的功能276
9.3.4 选煤厂供、配电方式277
9.3.4.1 选煤厂供、配电特点277
9.3.4.2 选煤厂对供、配电系统的要求277
9.3.4.3 选煤厂供电277
9.3.4.4 选煤厂配电278
9.3.5 选煤厂的主要污染源279
9.3.6 选煤厂主要污染源的防治措施279
9.3.6.1 工业废弃物的防治措施279
9.3.6.2 粉尘的防治措施280
9.3.6.3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280
9.3.6.4 噪声的防治措施280
9.3.7 选煤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281
参考文献282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采矿/矿物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矿物加工专业专业考试(中:金属非金属篇)283
1 原矿285
1.1 矿产资源285
1.1.1 矿床成因类型285
1.1.2 矿产资源分类286
1.1.2.1 金属矿产资源286
1.1.2.2 非金属矿产资源286
1.1.2.3 可燃性矿产资源286
1.1.3 矿产勘探阶段划分、储量级别、矿床工业指标287
1.1.3.1 矿产勘探287
1.1.3.2 矿床工业指标290
1.2 原矿性质312
1.2.1 矿石的结构和构造312
1.2.2 工艺矿物学的主要研究方法315
1.2.2.1 概述315
1.2.2.2 矿石物质组成研究方法316
1.2.2.3 矿石结构、构造与可选性的关系321
1.2.3 矿物的晶体化学分类325
1.2.4 矿物的性质326
1.2.4.1 矿物的化学性质326
1.2.4.2 矿物的物理性质330
1.2.5 矿石的矿物组成、有益和有害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其分布特征336
1.2.5.1 独立矿物形式336
1.2.5.2 类质同象形式337
1.2.5.3 吸附形式337
1.3 原矿可选性338
1.3.1 采样和选矿试验要求338
1.3.1.1 矿样代表性338
1.3.1.2 矿样个数339
1.3.1.3 矿样粒度339
1.3.1.4 矿样重量339
1.3.1.5 采样点布置340
1.3.1.6 配样计算341
1.3.1.7 采样施工343
1.3.1.8 采样说明书的主要内容343
1.3.2 试验类型、试验规模的要求343
1.3.2.1 选矿试验类型的划分344
1.3.2.2 选矿试验规模345
1.3.3 试验内容的要求346
1.3.3.1 试验室小型流程试验347
1.3.3.2 试验室扩大连续试验350
1.3.3.3 半工业试验350
1.3.3.4 工业试验351
1.3.3.5 选矿单项技术试验352
1.3.3.6 选矿试验连续稳定运转时间352
1.3.3.7 选矿试验报告的内容及审批352
2 规模与厂址354
2.1 规模与工作制度354
2.1.1 选矿厂规模和服务年限354
2.1.1.1 选矿厂规模354
2.1.1.2 选矿厂服务年限355
2.1.2 选矿厂工作制度与作业率355
2.1.3 选矿厂各车间生产能力355
2.2 厂址选择356
2.2.1 厂址选择的意义与方法356
2.2.2 厂址选择的基本原则356
2.2.3 厂址方案的比较和厂址选择报告357
3 矿产品用途及质量标准359
3.1 黑色金属矿产品359
3.1.1 铁(Fe)359
3.1.1.1 平炉矿质量标准〈送审稿〉359
3.1.1.2 高炉块矿质量标准〈送审稿〉360
3.1.1.3 粉矿质量标准(送审稿〉361
3.1.1.4 铁精矿质量标准(送审稿〉361
3.1.2 锰(Mn)362
3.1.2.1 冶金用锰矿石(YB/T 319—2005)362
3.1.2.2 碳酸锰矿粉质量标准(GB 3714—83)363
3.1.2.3 化工用二氧化锰矿粉(YB/T 5084—2005)363
3.1.3 铬(Cr)364
3.1.3.1 冶金用铬矿石(YB/T 5277—2005)364
3.1.3.2 耐火材料用铬矿石(YB/T 5265—2007)365
3.1.4 钒(V)365
3.1.5 钛(Ti)366
3.1.5.1 钛铁矿精矿(YS/T 351—2007)366
3.1.5.2 钛精矿(岩矿)(YB/T 4031—2006)366
3.2 有色金属矿产品367
3.2.1 铜(Cu)367
3.2.2 铅(Pb)367
3.2.3 锌(Zn)368
3.2.4 钨(W)368
3.2.5 锡(Sn)369
3.2.6 钼(Mo)370
3.2.7 镍(Ni)371
3.2.8 铋(Bi)372
3.2.9 钴(Co)372
3.2.10 锑(Sb)373
3.2.11 汞(Hg)375
3.2.12 镁(Mg)375
3.2.13 铝(Al)376
3.2.14 金(Au)377
3.2.15 银(Ag)378
3.2.16 铂族金属[铂(Pt)、钯(Pd)、铑(Rh)、铱(Ir)、钌(Ru)、锇(Os)]378
3.3 稀 有金属矿产品378
3.3.1 钽、铌(Ta、Nb)378
3.3.1.1 钽精矿(YS/T 394—2007)378
3.3.1.2 褐钇铌矿精矿(XB/T 106—1995)379
3.3.2 铍(Be)379
3.3.3 锂(Li)380
3.3.3.1 锂云母精矿(YS/T 236—2009)380
3.3.3.2 锂辉石精矿(YS/T 261—1994)380
3.3.4 锆(Zr)381
3.4 稀土金属矿产品382
3.4.1 独居石382
3.4.2 磷钇矿382
3.4.3 氟碳铈—独居石383
3.5 分散元素矿产品383
3.5.1 锗(Ge)384
3.5.2 镓(Ga)384
3.5.3 铟(In)385
3.5.4 铊(Tl)385
3.5.5 铪(Hf)385
3.5.6 铼(Re)385
3.5.7 镉(Cd)386
3.5.8 钪(Sc)386
3.5.9 硒(Se)386
3.5.10 碲(Te)387
3.5.11 铯(Cs)387
3.5.12 铷(Rb)387
3.5.13 锶(Sr)387
3.6 放射性元素矿产品388
3.6.1 铀(U)388
3.6.2 钍(Th)388
3.7 化工原料矿产品388
3.7.1 磷矿388
3.7.1.1 酸法加工用磷矿石(HG/T 2673—1995)388
3.7.1.2 钙镁磷肥用磷矿石(HG/T 2675—1995)389
3.7.1.3 黄磷用磷矿石(HG/T 2674—1995)389
3.7.2 硫(S)390
3.7.2.1 硫铁矿和硫精矿(HG/T 2786—1996)390
3.7.2.2 硫精矿(YS/T 337—2009)391
3.7.3 钾盐矿(氯化钾)391
3.7.4 化工灰岩392
3.7.4.1 电石灰岩质量要求392
3.7.4.2 碱用灰岩质量要求392
3.7.5 天然碱矿392
3.7.6 硼矿393
3.7.7 钾长石393
3.7.8 芒硝393
3.7.9 重晶石、毒重石393
3.7.10 石英石394
3.7.11 明矾石394
3.7.12 砷395
3.8 冶金辅助原料矿产品396
3.8.1 耐火黏土396
3.8.2 白云石397
3.8.3 硅石398
3.8.4 石灰石399
3.8.5 萤石399
3.8.6 造型用砂401
3.8.7 造型黏土402
3.8.8 铁矾土402
4 选矿方法403
4.1 磁选403
4.1.1 矿物磁性403
4.1.1.1 强磁性矿物403
4.1.1.2 弱磁性矿物405
4.1.1.3 矿物磁性对磁选过程的影响407
4.1.1.4 磁选的选择性407
4.1.2 磁选机磁场408
4.1.2.1 开路磁系磁场408
4.1.2.2 闭路磁系磁场409
4.1.2.3 分子力的影响411
4.1.2.4 给矿中固体含量对湿式磁选结果的影响411
4.1.3 磁选前的矿石准备412
4.1.3.1 矿石筛分412
4.1.3.2 矿石除尘和脱泥413
4.1.3.3 强磁性矿石的预磁化413
4.1.3.4 强磁性矿石的脱磁413
4.1.3.5 矿石干燥413
4.1.3.6 磁化焙烧413
4.2 重选416
4.2.1 概述416
4.2.2 粒群按密度分层理论417
4.2.2.1 分层的动力学体系学说417
4.2.2.2 分层的静力学体系学说419
4.2.2.3 动力学和静力学分层学说的统一性问题422
4.2.3 斜面流分选理论423
4.2.3.1 层流斜面流的流动特性和松散作用力424
4.2.3.2 紊流斜面流的流动特性和紊动扩散作用426
4.2.3.3 厚层紊流斜面流中矿石的分选429
4.2.3.4 在薄层流膜中矿石的分选430
4.2.4 重介质选矿431
4.2.5 跳汰选矿432
4.2.5.1 跳汰选矿理论基础432
4.2.5.2 颗粒的重力加速度运动432
4.2.5.3 颗粒的干涉沉降433
4.2.5.4 吸入作用433
4.2.6 摇床分选434
4.2.7 溜槽选矿435
4.2.8 螺旋选矿435
4.2.9 离心选矿436
4.3 浮选436
4.3.1 浮选工艺的分类436
4.3.2 矿物表面润湿性与可浮性437
4.3.2.1 润湿过程437
4.3.2.2 接触角现象、润湿性和可浮性判据438
4.3.2.3 黏附功(可浮性指标)、浮游力及最大飘浮粒度439
4.3.3 矿物结构与可浮性440
4.3.3.1 表面键能与可浮性440
4.3.3.2 矿物表面的不均匀性440
4.3.3.3 矿物表面不均匀性与可浮性441
4.3.4 矿物的氧化和溶解442
4.3.4.1 矿物的氧化442
4.3.4.2 矿物的溶解443
4.3.5 浮选中的吸附现象444
4.3.5.1 吸附和表面活性444
4.3.5.2 浮选药剂在矿物—溶液界面吸附作用分类445
4.3.5.3 捕收剂在矿物表面上的吸附446
4.3.5.4 无机离子在矿物表面的吸附448
4.3.5.5 气体在矿物表面的吸附及对浮选的影响450
4.3.6 矿物—水溶液界面电性质和浮选451
4.3.6.1 双电层451
4.3.6.2 零电点与等电点453
4.3.6.3 捕收剂在双电层中吸附与浮选454
4.3.7 硫化矿浮选电化学456
4.3.7.1 静电位与硫化矿浮选457
4.3.7.2 矿浆电位(Eh)与硫化矿浮选460
4.3.7.3 硫化矿物的无捕收剂浮选461
4.3.7.4 矿浆电位调节463
4.3.8 浮选动力学464
4.3.8.1 浮选动力学的影响因素464
4.3.8.2 浮选动力学方程式的级数465
4.3.8.3 浮选动力学研究的应用466
4.3.9 各种矿物浮选基础467
4.3.9.1 硫化矿浮选467
4.3.9.2 氧化矿浮选470
4.3.9.3 硅酸盐矿物浮选473
4.3.9.4 盐类矿物浮选476
4.3.10 细粒浮选482
4.4 浮选药剂的功能类型及作用483
4.4.1 起泡剂483
4.4.1.1 松油与松醇油(二号油)485
4.4.1.2 醇类起泡剂485
4.4.1.3 醚醇类起泡剂485
4.4.1.4 醚类起泡剂486
4.4.1.5 酯类起泡剂486
4.4.1.6 含硫、氮、磷、硅的起泡剂486
4.4.1.7 消泡剂487
4.4.2 捕收剂487
4.4.2.1 脂肪酸类捕收剂487
4.4.2.2 脂肪酸及其皂类的物化性质487
4.4.2.3 浮选实践中常用的脂肪酸捕收剂489
4.4.2.4 烃基磺酸盐及烃基硫酸盐491
4.4.2.5 黄药及其衍生物与黑药类492
4.4.2.6 阳离子型氧化矿捕收剂胺类及两性捕收剂494
4.4.3 调整剂495
4.4.4 絮凝剂、选择性絮凝剂和分散剂499
4.4.4.1 絮凝与凝结499
4.4.4.2 无机盐絮凝剂499
4.4.4.3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500
4.4.4.4 天然高分子絮凝剂501
4.4.4.5 选择性絮凝剂501
4.4.4.6 分散剂502
4.5 化学选矿502
4.5.1 概述502
4.5.1.1 化学选矿发展简史502
4.5.1.2 化学选矿的基本作业503
4.5.2 矿物原料的焙烧504
4.5.2.1 焙烧的基本原理504
4.5.2.2 氧化焙烧与硫酸化焙烧506
4.5.2.3 还原焙烧507
4.5.2.4 氯化焙烧509
4.5.2.5 煅烧513
4.5.3 矿物原料浸出的理论基础513
4.5.3.1 概述513
4.5.3.2 浸出过程的热力学515
4.5.3.3 浸出过程的动力学518
4.5.4 常压酸法浸出520
4.5.4.1 酸性浸出试剂520
4.5.4.2 常压简单酸浸520
4.5.4.3 氧化酸浸522
4.5.4.4 还原酸浸523
4.5.5 常压碱法浸出524
4.5.5.1 氨浸524
4.5.5.2 碳酸钠溶液浸出526
4.5.5.3 苛性钠溶液浸出526
4.5.5.4 硫化钠溶液浸出527
4.5.6 盐浸527
4.5.6.1 氯化钠溶液浸出527
4.5.6.2 高价铁盐溶液浸出528
4.5.6.3 氰化浸出528
4.5.7 细菌浸出529
4.5.8 热压浸出531
4.5.8.1 热压无氧浸出531
4.5.8.2 热压氧浸532
4.6 电选535
4.6.1 概述535
4.6.2 矿物的电性质537
4.6.2.1 电阻538
4.6.2.2 介电常数538
4.6.2.3 比导电度540
4.6.2.4 整流性540
4.6.3 矿粒带电方法545
4.6.3.1 传导带电545
4.6.3.2 感应带电546
4.6.3.3 电晕电场中带电546
4.6.3.4 复合电场中带电547
4.6.3.5 摩擦带电548
4.6.4 电选过程的理论549
4.6.4.1 电场549
4.6.4.2 矿粒在电晕电场中获得的电荷553
4.6.4.3 矿粒在电场中所受到的各种电力和机械力的作用554
4.6.4.4 矿粒在自由落下电选机中所受到的各种作用力556
4.6.5 电选物料的准备557
4.6.5.1 分级557
4.6.5.2 物料的加温557
4.6.5.3 表面处理558
4.7 拣选560
4.7.1 拣选概论560
4.7.2 拣选的理论基础560
4.7.3 矿石特性对拣选的影响562
4.7.3.1 矿石中有用组分分布的不均匀性562
4.7.3.2 矿石的粒度特性563
4.7.3.3 分选特征与矿石有用组分的相关程度563
4.7.4 各种拣选法的理论基础564
4.7.4.1 放射性分选法564
4.7.4.2 γ吸收法(X吸收法)564
4.7.4.3 γ散射法566
4.7.4.4 γ荧光法(X荧光法、紫外线荧光法)566
4.7.4.5 γ中子法567
4.7.4.6 中子吸收法567
4.7.4.7 光电法569
4.7.4.8 红外线法570
4.7.4.9 无线电谐振法(电导—磁性法)570
4.7.5 影响拣选的因素571
4.7.6 拣选的可选性研究571
4.8 不同选矿方法的应用条件572
4.8.1 磁选572
4.8.2 重选572
4.8.3 浮选573
4.8.4 化学选矿574
4.8.5 电选575
5 工艺流程576
5.1 工艺流程制定的依据和原则576
5.1.1 选矿厂工作制度、设备作业率与处理量的确定576
5.1.1.1 选矿厂工作制度与设备作业率576
5.1.1.2 设计小时处理量的确定576
5.1.2 选别指标与工艺流程的选择确定577
5.1.2.1 选别指标的选择确定577
5.1.2.2 选矿工艺流程的选择确定577
5.1.2.3 破碎筛分流程的选择577
5.1.2.4 破碎流程中的预选作业586
5.1.2.5 磨矿分级流程的选择589
5.1.2.6 选别流程的选择595
5.1.2.7 脱水流程的选择605
5.2 工艺流程的计算606
5.2.1 破碎筛分流程的计算606
5.2.1.1 破碎筛分流程计算所需的原始资料606
5.2.1.2 原矿及各段破碎产品的粒度特性606
5.2.1.3 各段作业的筛分效率606
5.2.1.4 破碎筛分流程计算步骤606
5.2.1.5 各种基本破碎流程的计算607
5.2.1.6 破碎筛分流程计算实例608
5.2.2 磨矿分级流程的计算610
5.2.2.1 磨矿分级流程计算所需的原始资料610
5.2.2.2 各种常用磨矿分级流程计算612
5.2.3 选别流程的计算616
5.2.3.1 计算流程所必需的原始指标总数616
5.2.3.2 各类原始指标选择的原则616
5.2.3.3 单金属矿石选别流程计算617
5.2.3.4 多金属矿石选别流程计算618
5.2.4 矿浆流程计算及水量平衡622
6 主要工艺设备及辅助设备630
6.1 主要工艺设备的选择与计算630
6.1.1 工艺设备选择与计算的依据和一般原则630
6.1.1.1 工艺设备选择与计算的依据630
6.1.1.2 工艺设备选择与计算的一般原则630
6.1.2 破碎设备631
6.1.2.1 破碎设备的性能和选择631
6.1.2.2 破碎设备的计算633
6.1.3 筛分设备638
6.1.3.1 振动筛638
6.1.3.2 固定筛642
6.1.3.3 滚轴筛642
6.1.3.4 弧形筛643
6.1.3.5 圆筒筛643
6.1.4 磨矿设备644
6.1.4.1 磨矿设备的性能和选择644
6.1.4.2 棒磨机与球磨机的计算645
6.1.4.3 自磨机的计算657
6.1.4.4 砾磨机的计算659
6.1.4.5 两段磨矿的磨矿机台数计算660
6.1.4.6 再磨作业的磨矿机662
6.1.5 分级设备663
6.1.5.1 螺旋分级机663
6.1.5.2 水力旋流器666
6.1.5.3 圆锥形水力分级机673
6.1.5.4 水力分离机674
6.1.5.5 槽形水力分级机674
6.1.5.6 细筛675
6.1.6 洗矿设备677
6.1.6.1 圆筒洗矿机(又称圆筒洗矿筛)678
6.1.6.2 带筛擦洗机679
6.1.6.3 槽式洗矿机(又称槽式擦洗机)679
6.1.6.4 水力洗矿筛(又称水力洗矿床或水枪-条筛)680
6.1.6.5 振动条格给矿机680
6.1.6.6 筛洗设备680
6.1.6.7 螺旋分级机681
6.1.7 浮选设备681
6.1.7.1 浮选设备的性能和选择681
6.1.7.2 浮选设备的计算683
6.1.8 磁选设备686
6.1.8.1 弱磁场磁选设备686
6.1.8.2 强磁场磁选机690
6.1.8.3 高梯度磁选机693
6.1.9 电选机693
6.1.10 重选设备694
6.1.10.1 重介质选矿机694
6.1.10.2 跳汰机695
6.1.10.3 摇床696
6.1.10.4 溜槽697
6.1.10.5 圆锥选矿机698
6.1.10.6 离心选矿机698
6.1.10.7 枱浮床699
6.1.11 黄金选矿(冶炼)主要设备699
6.1.11.1 浸出槽的选择与计算699
6.1.11.2 洗涤设备的选择与计算701
6.1.11.3 贵液净化设备702
6.1.11.4 置换设备703
6.1.11.5 吸附设备703
6.1.11.6 解吸设备704
6.1.11.7 冶炼设备705
6.1.11.8 火法炼金设备705
6.1.11.9 电解设备705
6.1.12 浓缩设备705
6.1.12.1 浓缩机的选择706
6.1.12.2 浓缩机的计算707
6.1.13 过滤设备709
6.1.13.1 过滤设备的选择709
6.1.13.2 过滤机的计算710
6.1.13.3 真空过滤机的辅助设备711
6.2 主要辅助设备的选择与计算713
6.2.1 带式输送机的选型与计算713
6.2.1.1 应用范围及选用713
6.2.1.2 设计辅助计算719
6.2.1.3 参数的计算、选择724
6.2.2 螺旋输送机的选择与计算724
6.2.2.1 GX螺旋输送机724
6.2.2.2 LS型螺旋输送机727
6.2.3 斗式提升机的选择与计算729
6.2.3.1 类型及适用范围729
6.2.3.2 主要参数的计算729
6.2.3.3 D型、HL型、PL型与ZL型斗式提升机730
6.2.3.4 TD型斗式提升机731
6.2.3.5 TH型斗式提升机732
6.2.4 振动输送机的选择733
6.2.5 给料、排料设备的选择与计算733
6.2.5.1 带式给料机733
6.2.5.2 板式给料机734
6.2.5.3 槽式给料机734
6.2.5.4 摆式给料机734
6.2.5.5 圆盘给料机734
6.2.5.6 振动给料机735
6.2.6 砂泵的选择与计算736
6.2.6.1 普通型砂泵736
6.2.6.2 沃曼(WARMAN)渣浆泵740
6.2.6.3 其他渣浆泵741
6.2.7 检修起重设备的选择741
6.2.7.1 常用的检修起重设备741
6.2.7.2 起重机吨位确定的一般原则742
6.2.7.3 各类检修设备适宜的起重机吨位的确定742
7 工艺厂房与总平面布置745
7.1 工艺总平面布置745
7.1.1 总平面布置基本原则745
7.1.2 有关标准与规定747
7.2 工艺厂房配置原则748
7.2.1 生产厂房布置形式748
7.2.2 厂房设备配置的基本原则749
7.3 碎矿筛分系统配置750
7.3.1 碎矿筛分系统总体布置方案的选择与确定750
7.3.2 两段开路碎矿系统布置751
7.3.3 两段一闭路破碎系统布置752
7.3.4 三段开路破碎厂房的设备配置754
7.3.4.1 粗碎和中细碎厂房分开754
7.3.4.2 粗、中、细碎破碎机呈阶梯式配置756
7.3.5 三段一闭路破碎系统布置756
7.3.6 粗碎厂房设备配置759
7.3.7 中、细碎和筛分厂房设备配置762
7.3.7.1 中、细碎厂房设备配置762
7.3.7.2 筛分厂房设备配置763
7.3.8 洗矿厂房设备配置765
7.4 主厂房设备配置767
7.4.1 磨矿跨间设备配置767
7.4.1.1 磨矿跨间的磨矿-分级机机组配置基本方案767
7.4.1.2 磨矿跨间设备配置的基本要求767
7.4.2 浮选跨间设备配置768
7.4.2.1 浮选设备配置需要考虑的问题768
7.4.2.2 配置举例770
7.4.3 磁选跨间设备配置773
7.4.3.1 湿式磁选跨间设备配置应注意的问题773
7.4.3.2 配置举例774
7.4.4 重选跨间设备配置775
7.4.4.1 重选跨间设备配置应注意的问题775
7.4.4.2 配置举例775
7.5 精矿脱水车间设备配置776
7.5.1 浓缩、过滤、干燥设备配置应考虑的问题777
7.5.2 配置举例777
7.6 设备机组配置的基本做法和应考虑的问题778
7.7 生产厂房内通道、操作平台和检修场地779
7.7.1 通道和操作平台779
7.7.2 检修场地779
7.8 选矿厂房有关建筑要求和模数协调标准780
7.8.1 选矿厂房特点和要求780
7.8.2 厂房高度和跨度781
7.8.3 厂房柱网、轴线和建筑模数协调标准782
7.8.3.1 柱网782
7.8.3.2 与工艺专业有关厂房轴线和建筑模数协调标准783
8 选矿生产过程检测及控制784
8.1 主要工艺参数检测784
8.1.1 干矿量检测784
8.1.2 矿浆流量检测784
8.1.3 矿浆浓度检测785
8.1.4 物料粒度检测785
8.1.5 选矿产品品位检测785
8.1.6 物位检测786
8.2 选矿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检测787
8.2.1 选矿生产过程控制检测的特点787
8.2.2 选矿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检测的基本内容与要求788
8.2.3 选矿生产过程控制应用实例789
9 工程设计相关知识793
9.1 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相关知识793
9.1.1 基本建设程序和设计工作的任务、原则793
9.1.1.1 基本建设程序793
9.1.1.2 设计工作的任务和原则794
9.1.2 项目设计工作的阶段划分、程序和步骤794
9.1.2.1 项目设计工作的阶段划分794
9.1.2.2 设计相关工作的程序和步骤795
9.1.3 项目设计主要工作的目的、要求、内容及深度797
9.1.3.1 项目建议书797
9.1.3.2 可行性研究798
9.1.3.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803
9.1.3.4 项目申请报告803
9.1.3.5 初步设计804
9.1.3.6 施工图设计811
9.1.3.7 设计后期工作812
9.2 建设工程监理813
9.2.1 建设工程监理的概念813
9.2.1.1 定义813
9.2.1.2 监理概念要点813
9.2.2 建设工程监理的性质814
9.2.2.1 服务性814
9.2.2.2 科学性815
9.2.2.3 独立性815
9.2.2.4 公正性815
9.2.3 建设工程监理的作用816
9.2.3.1 有利于提高建设工程投资决策科学化水平816
9.2.3.2 有利于规范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建设行为816
9.2.3.3 有利于促使承建单位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816
9.2.3.4 有利于实现建设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817
9.2.4 建设程序与建设工程监理的关系817
9.2.4.1 建设程序为建设工程监理提出了规范化的建设行为标准817
9.2.4.2 建设程序为建设工程监理提出了监理的任务和内容817
9.2.4.3 建设程序明确了工程监理企业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817
9.2.4.4 坚持建设程序是监理人员的基本职业准则818
9.2.4.5 严格执行我国建设程序是结合中国国情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制的具体体现818
9.2.5 建设工程目标控制的任务818
9.2.5.1 设计阶段818
9.2.5.2 施工招标阶段819
9.2.5.3 施工阶段819
9.3 相关专业知识820
9.3.1 采矿820
9.3.1.1 开采方式820
9.3.1.2 露采820
9.3.1.3 地下开采827
9.3.2 土建834
9.3.2.1 工业建筑834
9.3.2.2 行政生活福利设施及居民区建设的基本原则839
9.3.3 电力840
9.3.3.1 企业供电840
9.3.3.2 电力传动845
9.3.4 自动化仪表851
9.3.4.1 企业自动化的内容852
9.3.4.2 企业自动化的设计原则852
9.3.4.3 自动化仪表功能的类别与选择注意事项853
9.3.4.4 仪表专业设计854
9.3.5 选矿厂主要污染源的防治856
9.3.5.1 选矿厂主要污染源856
9.3.5.2 选矿厂主要污染源的防治856
9.3.5.3 选矿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859
参考文献864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采矿/矿物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矿物加工专业专业考试(下:执业法规篇)865
10 执业法规867
10.1 法律、法规、规程867
10.1.2 《矿山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实施办法》871
10.1.3 《选矿安全规程》GB 18152—2000874
10.2 标准、规范891
10.2.1 《煤矿科技术语选煤》(GB/T 7186—1998)891
10.2.2 《有色金属选矿术语标准》(YS/T 5028—96)982
10.2.3 《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GB 50359—2005)UDC1041
10.2.4 《有色金属选矿厂工艺设计规范》(YSJ 014—92)1075
10.2.5 《化工矿山选矿厂工艺设计规范》(HG/T 22808—97)1089
参考文献1108
附录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采矿/矿物工程师矿物加工专业执业资格考试指导手册1109
热门推荐
- 354305.html
- 2529516.html
- 3791555.html
- 2447709.html
- 465984.html
- 167594.html
- 874291.html
- 2395738.html
- 1882127.html
- 36914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3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08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45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79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17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19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85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01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57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1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