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青海省基性超基性岩与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青海省基性超基性岩与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
  • 宋忠宝,姜常义,凌锦兰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978711609265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86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302页
  • 主题词:基性岩-多金属矿床-研究-青海省;超基性岩-多金属矿床-研究-青海省;岩浆矿床x多金属矿床-研究-青海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青海省基性超基性岩与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构造单元划分及构造演化1

1.1 构造单元划分1

1.2 青海省北半部早古生代构造演化3

1.2.1 祁连造山带3

1.2.2 阿尔金造山带5

1.2.3 柴北缘大陆碰撞造山带6

1.2.4 东昆仑造山带13

1.2.5 青海省北半部晚志留世—泥盆纪构造格局与演化15

第2章 基性超基性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矿作用16

2.1 岩浆活动概况16

2.2 基性超基性岩带的分布特征17

2.2.1 北祁连山基性、超基性岩带17

2.2.2 拉脊山基性超基性岩带18

2.2.3 化隆基性超基性岩带19

2.2.4 阿尔金山基性超基性岩带21

2.2.5 宗务隆基性超基性岩带22

2.2.6 柴北缘基性超基性岩带22

2.2.7 东昆仑基性超基性岩带24

2.2.8 布尔汗布达山基性超基性岩带25

2.2.9 布青山-阿尼玛卿山基性超基性岩带25

2.2.10 兴海-苦海基性超基性岩带26

2.2.11 通天河基性超基性岩带27

2.2.12 乌兰乌拉湖基性超基性岩带27

2.2.13 雀莫错西-波尔藏陇巴基性超基性岩带27

2.3 与超基性岩浆作用有关的成矿作用27

2.4 与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有关的矿产时空分布27

2.5 与超基性岩浆作用有关的铜镍矿的主攻地区28

2.6 小结29

第3章 拉水峡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30

3.1 区域地质背景30

3.1.1 地层31

3.1.2 构造31

3.1.3 岩浆岩32

3.2 成矿岩体地质特征33

3.2.1 岩体空间产状33

3.2.2 岩体地质特征33

3.3 矿体地质特征33

3.3.1 矿体分布及特征33

3.3.2 矿石类型及分布35

3.4 拉水峡矿床与金川矿床地质特征对比36

第4章 牛鼻子梁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38

4.1 区域构造背景38

4.1.1 地层38

4.1.2 岩浆岩39

4.2 岩体地质与岩相学特征40

4.2.1 岩体地质特征40

4.2.2 岩相学特征42

4.2.3 矿物晶体化学46

4.2.4 锆石U-Pb年龄47

4.3 岩石地球化学53

4.3.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53

4.3.2 稀土元素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54

4.3.3 同位素地球化学60

4.4 讨论62

4.4.1 蚀变作用对元素丰度的影响62

4.4.2 同化混染作用63

4.4.3 岩浆结晶温度66

4.4.4 分离结晶作用66

4.4.5 原生岩浆68

4.4.6 岩浆源区性质69

4.4.7 大地构造环境69

4.5 矿体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70

4.5.1 Ⅰ号区块矿(化)体特征70

4.5.2 Ⅱ号区块隐伏矿体特征79

4.5.3 Ⅲ号区块中铜金矿化体特征88

4.5.4 矿相学特征90

4.5.5 矿床成因及成矿过程92

4.6 小结97

第5章 尕秀雅平东铜镍硫化物矿点地质特征98

5.1 区域地质背景98

5.2 岩体地质及岩相学特征99

5.2.1 岩体地质特征99

5.2.2 岩石组合103

5.2.3 岩体年代学105

5.3 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106

5.3.1 矿物晶体化学106

5.3.2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111

5.3.3 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118

5.4 岩石成因119

5.4.1 热液蚀变作用119

5.4.2 同化混染作用119

5.4.3 分离结晶作用121

5.4.4 原生岩浆与岩浆源区122

5.5 构造环境123

5.6 成矿作用123

5.6.1 矿相学特征123

5.6.2 矿物晶体化学125

5.6.3 矿床成因126

第6章 红柳沟北钛铁矿点地质特征129

6.1 区域地质概况129

6.1.1 区域构造背景129

6.1.2 岩浆岩130

6.1.3 变质岩131

6.1.4 构造特征131

6.2 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132

6.2.1 岩体地质特征132

6.2.2 岩体锆石U-Pb年龄133

6.2.3 岩相学135

6.2.4 矿物晶体化学140

6.2.5 地球化学145

6.3 岩浆演化过程及成矿作用147

6.3.1 原生岩浆147

6.3.2 分离结晶148

6.3.3 同化混染151

6.3.4 结晶温度及相对氧逸度特征152

6.3.5 岩浆源区及构造环境153

6.3.6 成矿作用154

第7章 夏日哈木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158

7.1 区域地质特征158

7.1.1 地层159

7.1.2 构造160

7.1.3 侵入岩160

7.1.4 火山岩161

7.1.5 变质岩162

7.2 矿区地质特征162

7.3 岩体地质特征164

7.3.1 年代学164

7.3.2 岩体类型165

7.3.3 岩相学168

7.3.4 地球化学172

7.4 成岩过程184

7.4.1 原生岩浆估算184

7.4.2 分离结晶作用184

7.4.3 同化混染185

7.4.4 地幔源区与地幔动力学188

7.5 矿床地质特征188

7.5.1 矿体特征188

7.5.2 矿石结构类型191

7.5.3 矿石类型192

7.5.4 矿石矿物组成201

7.5.5 矿床成因类型与成矿期次206

7.5.6 成矿机制与成矿过程208

第8章 柴达木地块周缘铜镍硫化物矿床和钛铁矿成矿条件与成矿规律209

8.1 成矿时代209

8.2 成矿地质单元209

8.3 构造环境与地幔动力学210

8.3.1 岩体赋存空间与断层的关系210

8.3.2 大地构造背景与地幔动力学211

8.4 岩体类型、岩浆演化与挥发分含量214

8.5 同化混染与硫源问题215

8.6 Cu、Pt、Pd亏损问题215

第9章 关于阿尼玛卿蛇绿岩套中德尔尼铜(钴)矿床成矿类型的讨论217

9.1 成矿环境与成矿时代217

9.1.1 成矿环境217

9.1.2 成矿时代217

9.1.3 矿床与蛇绿岩的关系218

9.2 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218

9.2.1 成矿物质来源218

9.2.2 成矿温度221

9.3 前人对矿床类型的综述和讨论222

9.3.1 矿床成因观点综述222

9.3.2 三种成矿或成因说的讨论222

9.3.3 海底喷流-沉积+后期叠加成矿的主要事实227

9.4 德尔尼铜(钴)矿床成矿模(型)式227

9.5 找矿标志229

9.5.1 地质、遥感找矿标志230

9.5.2 物探找矿标志230

9.5.3 化探及水化学找矿标志230

第10章 牛鼻子梁外围几个值得关注的岩体232

10.1 1号岩体和2号岩体232

10.2 青新界岩体232

10.3 北大门岩体233

10.4 牛鼻子梁东北角岩体234

10.5 五号异常中心偏南岩体235

10.6 钻孔02外围岩体235

第11章 柴北缘岩带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的找矿方向237

11.1 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与铜镍矿的研究方法237

11.2 如何确定镁质橄榄岩与铁质橄榄岩238

11.2.1 镁质橄榄岩、铁质橄榄岩与围岩的关系238

11.2.2 岩相带组合不同238

11.2.3 原生矿物组合与相应的蚀变类型238

11.2.4 岩石组构不同239

11.3 对柴北缘岩带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的基本认识239

11.4 柴北缘岩带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研究的结果240

11.4.1 1号岩体240

11.4.2 2号岩体241

11.4.3 5号岩体243

11.4.4 6号岩体244

11.4.5 8、9号岩体245

11.4.6 12号岩体247

11.4.7 13号岩体248

11.4.8 14号岩体249

11.4.9 15号岩体250

11.4.10 18号岩体251

11.4.11 19号岩体252

11.4.12 32号岩体253

11.4.13 41岩体255

11.4.14 58号岩体256

11.4.15 64号岩体256

11.4.16 71号岩体257

11.4.17 73号岩体258

11.4.18 74号岩体259

11.4.19 76号岩体260

11.4.20 80号岩体261

11.4.21 83号岩体261

11.4.22 DL2号岩体263

11.4.23 X1号岩体264

11.4.24 X4’号岩体265

11.4.25 X5号岩体266

11.4.26 XX3号岩体267

11.4.27 XX14号岩体268

第12章 结语270

12.1 主要成果和认识270

12.2 问题271

参考文献2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