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气象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气象史
  • 温克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气象出版社
  • ISBN:750293707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903页
  • 文件大小:94MB
  • 文件页数:969页
  • 主题词:气象学-历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气象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古代编3

第一章 石器时代及传说史时代对气象的认识3

第一节 史前人类对气象环境的适应和利用3

第二节 氏族社会气象知识的萌芽7

第三节 五帝治历明时的传说17

第二章 夏商西周时代气象知识的积累27

第一节 严重的水旱灾害及世室、重屋、四单的气象观测27

第二节 甲骨卜辞中的气象知识、占岁与贞旬42

第三节 《周易》《洪范》的气象思想体系46

第四节 《周髀》测天原理与《禹贡》的地理气候54

第五节 《夏小正》对物候观测的总结58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古代气象科学体系形成66

第一节 周代的事天职官与天人关系67

第二节 围绕天道观的百家争鸣77

第三节 《管子》的气象知识及两种节气系统84

第四节 《月令》《时训》的物候知识系统93

第五节 《孙子》《司马法》及军事气象知识的发展100

第六节 《黄帝内经》的医疗气象理论体系105

第七节 《计倪子》的超长期气象预测120

第八节 《吕氏春秋》及先秦气象知识的总结121

第九节 谚语测天的《诗经》时代131

第四章 秦汉时代古代气象体系臻于完善139

第一节 建章宫、灵台、缇室的气象观测及郡国上雨泽140

第二节 董仲舒、王充对立的天道观和对气象的认识146

第三节 天文、律历、灾异、五行等志的气象记载155

第四节 《淮南子》及二十四节气定型162

第五节 农书、医书中的气象知识及歌谚165

第五章 三国至明代气象记载向广度发展171

第一节 观象台建设、风云观测及测雨仪器的推广172

第二节 国史、番志的气象记载185

第三节 地方志对气候及气象灾害的记载193

第四节 晋僧法显、唐僧玄奘对西域、南亚、东南亚气候风物的记载199

第五节 文人学者的著述及官员使臣的气象记载210

第六节 哲学家的天道观论述241

第七节 宋明两代的海上航行与气象248

第八节 农书、占候书以及工贸交通对气象的应用253

第九节 医疗气象的发展和军事气象的运用270

第十节 徐光启和西方客卿对东西方气象科学交流的贡献280

第一节 天命论天道观阻碍着气象科技的发展288

第六章 清代前期气象事业步履维艰288

第二节 《天经或问》《广阳杂记》及诸家《七十二候考》294

第三节 类书、地方志的气象记载300

第四节 边吏对严寒、酷暑、瘴疠、黑风暴等的记述302

第五节 对岭南、台湾及琉球信风、飓风、暴日的记述310

第六节 世界气候知识及客卿、传教士的气象活动315

近代编325

第七章 清代后期的气象工作325

第一节 清末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气象活动325

第二节 清末中国最早翻译的近代气象学书籍325

第三节 太平天国创办的气象事业326

第一节 中央观象台328

第八章 民国时期的国家气象机构328

第二节 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330

第三节 中央气象局333

第四节 航空气象系统341

第九章 民国时期地方气象事业346

第一节 华北地区346

第二节 东北地区353

第三节 华东地区354

第四节 华中地区368

第五节 华南地区374

第六节 西南地区377

第七节 西北地区384

第一节 清凉山气象训练队和陕甘宁边区、晋冀鲁豫解放区的气象工作394

第十章 解放区的气象事业394

第二节 延安气象台的创建和发展398

第三节 东北、华北解放区的气象工作405

第十一章 外国在中国开展的气象活动409

第一节 俄国在中国的气象活动410

第二节 英国在中国的气象活动412

第三节 法国在中国的气象活动418

第四节 德国在中国的气象活动418

第五节 日本在中国的气象活动420

第六节 其他国家在中国的气象活动424

第七节 上海徐家汇观象台425

第八节 青岛观象台434

第一节 初创时期441

当代编441

第十二章 新中国气象事业分期概述441

第二节 大力建设和调整巩固时期443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446

第四节 改革开放时期448

第五节 基本经验452

第十三章 领导体制和人事管理456

第一节 新中国气象机构的创建456

第二节 领导关系建制的改变458

第三节 气象机构的调整459

第四节 领导机构的变动和四大业务单位初建462

第五节 管理体制的改革468

第六节 机构改革470

第七节 干部队伍的变化473

第十四章 气象台站建设475

第一节 接收原有气象台站475

第二节 创建新型气象事业476

第三节 建成气象测报网480

第四节 结合国情走新路484

第五节 边疆和其他艰苦地区的建站工作487

第六节 科学调整大气探测站网490

第七节 大气监测自动化建设492

第十五章 大气探测494

第一节 建国初期大气探测的恢复和开展494

第二节 创建我国大气探测业务495

第三节 仪器自给与新项目扩展496

第四节 参与国际大气探测活动499

第五节 天气雷达探测的发展与建设499

第六节 迅速发展中的卫星气象事业504

第十六章 气象通信507

第一节 组建气象通信的基础业务系统507

第二节 气象电传通信的建立和发展510

第三节 应用图形传真通信511

第四节 建立计算机通信网络实现气象通信现代化512

第五节 筹建卫星通信综合网514

第六节 建立天气警报系统和气象辅助通信网516

第七节 建立国际气象通信网络517

第八节 气象通信管理现代化519

第十七章 天气预报520

第一节 奠定预报工作的基础520

第二节 预报工作在探索中前进523

第三节 雷达和卫星云图的应用525

第四节 向数值预报和综合分析方向发展527

第十八章 气候资料工作531

第一节 业务内容和发展过程531

第二节 创建阶段532

第三节 初期发展阶段534

第四节 在曲折中前进536

第五节 在整顿中得到加强539

第六节 气候资料工作的现代化建设543

第七节 气候业务全面发展阶段548

第一节 农业气象工作的创建551

第十九章 农业气象551

第二节 过热的大发展554

第三节 调整、复苏和低谷559

第四节 恢复时期563

第五节 步入健康稳步发展的轨道566

第六节 进一步与现代农业相结合569

第二十章 民航气象578

第一节 初创时期578

第二节 中低空飞行气象服务579

第三节 高空飞行气象服务584

第四节 取得长足的发展587

第一节 海洋气象站网598

第二十一章 海洋气象598

第二节 海洋气象预报601

第三节 海洋气象试验研究604

第四节 海洋气象服务606

第二十二章 气象技术装备608

第一节 引进和试制国外技术装备608

第二节 建立自己的气象仪器专业工厂609

第三节 研制新型技术装备611

第四节 供应系统的建立与发展613

第五节 气象技术装备工作的恢复和发展614

第六节 保障体系的建立617

第七节 向现代化迈进619

第一节 气象服务的兴起和新的探索622

第二十三章 气象服务622

第二节 全面为现代化建设服务627

第三节 气象公益服务630

第四节 气象专业专项服务654

第五节 气象专业有偿服务672

第六节 气象服务系统的现代化建设675

第二十四章 气象科学技术研究680

第一节 概况680

第二节 创立和发展681

第三节 整顿和恢复683

第四节 全面发展685

第五节 气象科技体制改革693

第一节 短期培训695

第二十五章 气象教育695

第二节 中等气象专业学校的建立696

第三节 高等气象院校的建立697

第四节 调整与提高698

第五节 在职教育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700

第六节 恢复和发展701

第七节 气象教育体制改革710

第二十六章 气象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714

第一节 气象期刊714

第二节 气象影视和展览718

第三节 气象新闻工作721

第四节 气象图书出版726

第五节 中国气象报730

第六节 气象宣传管理733

第七节 思想政治工作742

第二十七章 政策法规工作753

第一节 政策调研和软科学研究管理753

第二节 气象法规建设759

第三节 改革的发展和深化768

第四节 制定气象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会议781

第二十八章 计划财务工作790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计划财务工作790

第二节 发展中的计划财务工作791

第三节 改革开放中的计划财务工作794

第四节 “九五”期间的计划财务工作800

第五节 制定《气象现代化建设发展纲要》804

第六节 双重计划财务体制的建立和完善805

第七节 气象统计工作的建立和完善806

第八节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808

第九节 建立健全适应新型气象事业结构的计划财务运行机制810

第二十九章 国际气象科技合作812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的国际气象合作812

第二节 中国与世界气象组织824

第三节 中国在台风委员会的活动834

第四节 中美大气科技合作837

第五节 双边气象科技合作841

附录857

中国气象学会857

港澳台气象事业概况8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