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义乌模式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义乌模式
  • 陆立军,王祖强,杨志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7518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74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292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义乌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义乌模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义乌模式1

一、义乌模式的形成与意义2

(一)义乌模式的演变与特点2

(二)义乌模式形成的历史社会原因6

(三)义乌模式与区域合作交流9

二、义乌模式研究的文献综述13

(一)关于“义乌经验”的研究13

(二)关于义乌模式的学术研究17

(三)义乌研究“三部曲”—《义乌模式》与《市场义乌》、《义乌商圈》21

三、本书的基本框架23

四、本书的主要创新点25

第一章 兴商建市:义乌模式的龙头和基石30

一、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30

(一)义乌市场形成的文化根源31

(二)义乌市场的萌芽与创建:1978—1985年32

(三)义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1986—1991年33

(四)义乌市场的全面拓展:1992—2001年33

(五)义乌市场的国际化:2002年至今34

二、义乌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原因35

(一)与时俱进的发展战略35

(二)加强市场主体培育36

(三)政府掌控主导权37

(四)坚持划行归市39

三、市场在义乌模式形成、发展中的作用40

(一)义乌模式缘起于小商品市场40

(二)义乌模式的成长以市场发展为前提42

(三)市场发展新成果拓展了义乌模式的内涵43

四、义乌市场发展的新趋势44

(一)内贸与外贸相结合44

(二)会展与贸易相结合46

(三)电子商务与有形市场相结合47

(四)集聚与辐射相结合48

第二章 市场与产业联动:义乌模式发展的独特路径53

一、专业市场带动地方产业集群的兴起和扩展53

(一)专业市场对产业集群的带动53

(二)专业市场的需求集聚效应55

(三)专业市场内的激烈竞争56

(四)共享式交易平台57

(五)专业市场的全球交易网络58

二、产业集群支撑专业市场的成长与升级60

(一)产业集群对专业市场的支撑60

(二)产业集群为市场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61

(三)产业集群创新推动专业市场升级62

(四)产业集群的分工网络与市场多样化需求63

三、专业市场、产业集群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63

(一)专业市场兴起、扩展与义乌经济发展63

(二)产业集群成长、升级与义乌经济发展65

(三)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67

第三章 “社会化维权”机制:新型和谐劳动关系71

一、新型劳动关系是义乌和谐发展的基石71

(一)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新型劳动关系71

(二)新型劳动关系需要构建多方协调机制72

(三)新型劳动关系需要工会发挥有效作用74

(四)工会维权应走向社会化75

二、义乌工会“社会化维权”的机制与体制76

(一)树立社会化维权理念77

(二)构建社会化维权格局77

(三)运用社会化维权手段79

(四)社会化维权取得了良好的成效81

三、社会化维权机制与新型劳动关系的形成83

(一)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创建新型劳动关系83

(二)企业主动营造新型劳动关系84

(三)社会化维权获得劳资双方的认可86

第四章 以商强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88

一、以商强农,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88

(一)不断加大支农惠农力度89

(二)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91

(三)努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92

(四)探索农地经营使用权流转机制93

二、以城带乡,推进农村城镇化和社区化96

(一)旧村改造和“小五化”96

(二)率先制定并实施《义乌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97

(三)因地制宜、分层次推进新农村建设98

三、努力消除城乡体制落差,推动农民向市民化转变101

(一)提高农民生活水平101

(二)引导农民就业向非农产业转移103

(三)努力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105

第五章 完善服务与管理:新老中外义乌人和谐创业108

一、构建基于广义信任的和谐共同体108

(一)义乌外来人口概况109

(二)流动人口柔性化管理110

(三)外来建设者享受市民待遇111

二、打造新型社会安全网络114

(一)新形势下社会安全治理的新思路114

(二)围绕和谐发展大局做好服务工作115

(三)建立、完善社会治安管理新机制117

三、推进不同民族和信教人员和谐创业120

(一)民宗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120

(二)义乌少数民族和宗教信仰分析121

(三)包容开放的民族宗教管理政策122

四、积极探索涉外服务新机制123

(一)提高涉外服务水平的新课题124

(二)建立涉外服务、管理新机制125

第六章 服务型有为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创新128

一、撤县建市:由农村经济主导转向城市经济引领128

(一)撤县建市是专业市场带动经济发展的结果128

(二)撤县建市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130

(三)撤县建市的重大历史意义131

二、撤乡并镇、撤镇设街道:城乡一体化的内在要求133

(一)乡、镇、街道区划改革的历程133

(二)乡、镇、街道区划改革的必要性134

(三)乡、镇、街道区划改革的绩效与意义135

三、扩权改革:释放县域发展活力的战略举措136

(一)1995年成为全国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市136

(二)建国以来市、县领导体制的变迁及改革要求137

(三)浙江省四轮强县扩权改革的历程与绩效141

(四)强县扩权改革的经验与启示144

四、推进政府职能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147

(一)开展公共财政体制改革148

(二)构建365便民服务体系150

第七章 经济社会和谐:义乌模式的发展趋势155

一、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155

(一)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155

(二)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性157

(三)义乌模式的发展趋势161

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举措162

(一)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增强经济活力162

(二)完善“市(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164

(三)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67

(四)多管齐下,推动全民健身168

(五)坚持政府主导,发展公共卫生事业170

(六)关注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171

(七)发挥新闻媒体功能,营造和谐发展氛围172

(八)科学应对资源制约,人与自然和谐共处174

三、义乌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经验与启示177

(一)坚持政府主导,注重制度建设177

(二)认清自身优势,保持政策连续177

(三)关注社会民生,实现重点突破178

(四)尊重群众意愿,力促全民参与179

第八章 义乌模式的拓展:“义乌商圈”183

一、“义乌商圈”的内涵与形成机理183

(一)“义乌商圈”的内涵与特征183

(二)“义乌商圈”的形成机理185

(三)“义乌商圈”与义乌模式的关系186

二、“义乌商圈”的分工协作网络187

(一)区际层面的分工协作187

(二)省际层面的分工协作188

(三)国际层面的分工协作189

三、“义乌商圈”的功能与义乌模式的拓展190

(一)大规模市场主导下的分工协调模式190

(二)“义乌商圈”与地区间的分工和交换193

(三)“义乌商圈”效应与义乌模式的拓展197

第九章 义乌模式的发展环境:浙中城市群204

一、“浙中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204

(一)“浙中城市群”概念的沿革204

(二)“浙中城市群”的内涵206

(三)建设“浙中城市群”的意义209

二、义乌在“浙中城市群”中的定位210

(一)义乌是“金义主轴线”的重要增长极210

(二)“浙中城市群”的集聚指数分析212

(三)义乌与其他城市的相互作用223

(四)义乌在“浙中城市群”中的功能227

三、“浙中城市群”建设对义乌模式的意义228

(一)突破义乌模式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瓶颈228

(二)提高义乌模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29

(三)增强义乌模式的可扩展性230

第十章 义乌模式的转型与提升:创新型国际商品名城232

一、义乌模式的转型:发展方式的转变232

(一)义乌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制约232

(二)义乌模式的成长要求转变发展方式235

二、义乌模式的提升:建设一“名城”五“中心”238

(一)建设“国际商贸名城”238

(二)支撑“国际商贸名城”建设的五个“中心”241

三、义乌模式转型、提升的动力:全面创新244

(一)创新是义乌模式转型、提升的根本动力245

(二)建设具有义乌特色的创新型城市247

(三)发展具有“1+1〉2”效应的新型专业市场251

(四)全面提高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能力和水平255

附录 亲历义乌改革开放与发展(1993—2008年)260

一、义乌是学习市场经济的大学校260

二、义乌的发展变化与我的切身体会262

三、以义乌为基地培养理论创新团队264

四、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探索者268

后记2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