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振义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2303462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407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血管壁的止血功能1
第一节 血管壁的结构及其舒缩功能的调节1
第一篇 止凝血机理1
第二节 血管壁与血小板的相互作用3
第三节 受损血管的止血作用5
第二章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7
第一节 巨核细胞的生成与调控7
第二节 血小板的超微结构10
一、血小板膜的生化15
第三节 血小板的生化组成15
二、血小板的细胞支架蛋白19
三、血小板贮存颗粒的内含物21
第四节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23
一、血小板的初期止血功能23
二、血小板的释放反应26
三、血小板的二期止血功能28
四、血小板与炎症、免疫反应30
第五节 血小板功能的内部调节34
第一节 凝血因子的生化和生理38
第三章 血液凝固机理38
第二节 凝血机理46
第二篇 抗凝及纤溶系统51
第一章 抗凝机理51
第一节 细胞的抗凝机理51
第二节 体液的抗凝机理52
第二章 纤溶系统59
第一节 纤溶系统的组成及激活59
第二节 纤溶系统各成分的特点60
第三节 纤溶的调控66
第三篇 血栓形成67
第一章 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部位、结构分类及演变67
第二章 血栓形成的机理70
第一节 血管壁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70
第二节 血小板和白细胞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73
第三节 凝血因子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74
第四节 抗凝及纤溶活力减低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75
第五节 血液流变学与血栓形成77
第三章 血栓形成的诊断检查方法80
第一节 抗凝疗法83
一、肝素83
第四章 血栓形成的内科防治方法83
二、口服抗凝剂87
第二节 溶栓疗法89
第三节 抗血小板药92
第四节 降低血粘度的药物94
第四篇 出血性疾病98
第一章 出血性疾病总论98
第一节 出血性疾病的分类98
第二节 出血性疾病的临床表现100
第三节 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101
第四节 出血性疾病的治疗原则109
第二章 血管壁异常所致出血性疾病121
第一节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121
第二节 过敏性紫癜123
第三节 其他血管性紫癜126
一、异常蛋白血症性血管性紫癜126
二、单纯性紫癜127
三、药物性血管性紫癜127
七、坏血病128
六、机械性紫癜128
四、感染性血管性紫癜128
五、老年性紫癜128
八、自身红细胞致敏性紫癜及DNA自身致敏性紫癜129
第三章 血小板减少130
第一节 血小板生成减少130
一、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30
二、Fanconi贫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131
三、骨髓浸润引起的血小板减少131
四、电离辐射引起的血小板减少131
五、药物抑制性血小板生成减少132
七、其他134
六、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134
第二节 血小板破坏过多所致血小板减少135
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35
二、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142
三、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143
四、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45
五、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46
六、溶血尿毒症综合征152
七、输血后紫癜156
八、海绵状血管瘤157
一、脾功能亢进158
第三节 血小板分布异常158
二、低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159
三、稀释性血小板减少160
第四章 血小板功能异常所致出血性疾病161
第一节 遗传性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161
一、巨大血小板综合征(Bernard-Soulier综合征)162
二、爱-唐(Ehlers-Danlos)综合征164
三、血小板无力症166
四、血小板释放反应异常性疾病169
贮存池缺陷169
原发性血小板分泌缺陷172
血小板释放异常与其他遗传性疾病联合缺陷173
五、单纯血小板第3因子缺陷174
第二节 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175
第五章 凝血异常所致出血性疾病182
第一节 先天性或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182
一、血友病甲182
二、血友病乙(因子IX缺乏症)191
三、血管性假血友病(von Willebrand病)194
四、因子Ⅺ缺乏症202
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204
五、纤维蛋白原缺乏症204
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205
六、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206
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206
获得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209
七、其他凝血因子缺乏及质异常209
低凝血酶原血症和凝血酶原缺乏症209
异常凝血酶原血症210
先天性因子Ⅶ异常211
先天性因子Ⅴ缺乏症211
先天性因子Ⅹ异常212
先天性因子Ⅻ缺乏症213
先天性因子ⅩⅢ缺乏症214
第二节 获得性凝血异常215
一、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215
二、循环抗凝物质216
第六章 纤溶亢进所致出血性疾病220
第一节 原发性纤溶220
第二节 继发性纤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22
第一节 新生儿凝血功能的特点231
第七章 新生儿出血性疾病231
第二节 新生儿出血症232
第三节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34
第四节 新生儿遗传性出血性疾病237
第五篇 各科疾病中的血栓与止血问题239
第一章 静脉血栓形成239
第二章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46
第三章 肺部疾病中的血栓与止血问题255
第一节 肺血栓栓塞255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病与血栓259
第三节 成人呼吸困难综合征与血栓260
第四节 肺癌与血栓261
第五节 咯血与止血261
第四章 血液凝固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263
第一节 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264
第二节 纤维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266
第三节 单核巨噬细胞在动脉粥要硬化形成中的作用267
第四节 前列腺素代谢障碍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267
第五节 高血脂与血液凝固的关系268
第一节 血栓形成与心肌梗塞的关系269
第五章 血栓形成与冠状动脉缺血性心脏病269
第二节 血小板在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发生中的作用271
第三节 血液凝固性改变与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的关系272
第四节 冠状动脉痉挛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关系274
第六章 体外循环与人工瓣膜中的止凝血功能紊乱276
第一节 体外循环276
第二节 人工瓣膜278
第七章 肾脏病与血栓形成281
第一节 凝血在肾小球疾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281
第二节 肾小球疾病中的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281
第三节 肾脏疾病的抗凝治疗285
第八章 肝脏疾病与出血287
第一节 肝脏疾病出血的原因287
第二节 肝脏疾病出血的实验室检查289
第三节 肝脏疾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91
第四节 肝脏疾病出血的防治291
第九章 糖尿病与血栓形成293
第一节 内皮受损及功能障碍293
第二节 血小板功能异常294
第三节 凝血与抗凝功能的异常296
第四节 血液流变学改变--血粘度增高及微血管功能异常296
第五节 治疗展望297
第十章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299
第二节 应用避孕药可能引起的血液凝固性变化302
第十一章 妇产科中的出血与血栓问题307
第一节 正常妊娠期凝血、抗凝血、纤溶、血小板及血液流变学变化307
第三节 妇产科中的出血问题309
第四节 妇产科中的血栓问题316
第五节 妊娠与抗凝治疗317
第十二章 器官移植中的出血与血栓形成问题319
第一节 恶性肿瘤中的止血障碍323
第十三章 恶性肿瘤中的止血与血栓问题323
第二节 恶性肿瘤与血栓324
第十四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止血与血栓问题328
第一节 血液凝固障碍328
第二节 血小板异常330
第三节 血管内皮损伤与血栓形成331
第十五章 血透与腹透中的止血功能改变及血栓栓塞333
第一节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337
第二节 视网膜静脉阻塞338
第三节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340
第十七章 感染所致出血342
第十八章 外科手术中的出血与血栓问题345
第一节 异常出血问题345
第二节 血栓形成问题349
一、出血时间测定(BT)352
第一节 检查血管壁和血小板相互作用的试验352
二、阿司匹林耐量试验(ATT)352
第一章 检查血管壁和血小板的试验352
第六篇 止凝血功能的实验室检查352
四、尿6-酮-PGF1α测定353
五、甲皱毛细血管镜检查353
三、血浆6-酮-PGF1α测定353
第二节 检查与血小板数量、生存时间及抗体的有关试验354
一、血小板计数(BPC)354
二、平均血小板体积测定(MPV)355
三、血小板形态和分布的观察355
四、血小板伸展试验(PET)356
五、血小板生存时间测定356
第三节 检查血小板代谢的试验357
一、血浆血栓素B2(TXB2)测定357
六、血小板表面相关IgG(PAIgG),IgM(PAIgM),IgA(PAIgA)以及C3(PAC3),C4(PAC4)测定357
二、尿血栓素B2(U-TXB2)测定358
三、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358
四、丙二醛(MDA)比色法测定358
五、血小板cAMP测定359
六、血小板cGMP测定359
第四节 检查血小板功能的试验359
一、血小板粘附试验(PAdT)359
二、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360
三、自发性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测361
四、血浆和血小板中5-HT测定362
五、血小板ATP释放试验362
六、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测定363
七、血小板第4因子(PF4)测定363
八、肝素-凝血酶时间测定363
九、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TSP)测定364
十、血清纤维连结蛋白活性测定(Fn:C)364
十一、纤维连结蛋白(Fn)抗原测定(Fn:Ag)364
十二、纤维连结蛋白交叉免疫电泳测定365
十三、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测定(PF3aT)365
十六、血块收缩时间测定366
十五、凝血酶原消耗加红细胞素纠正试验366
十四、血小板凝血活酶生成试验(二期法)366
十七、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放射免疫分析367
第二章 检查凝血机理的试验368
第一节 检查内源凝血系统的试验368
一、全面凝固时间(CT)测定368
二、血浆凝固时间(复钙时间,RT)测定368
三、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测定368
四、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纠正试验369
五、凝血酶原消耗试验(PCT)或血清凝血酶原时间(SPT)测定369
六、凝血酶原消耗的纠正试验(PCT纠正试验)370
七、简易凝血活酶生或试验(STGT)370
八、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的纠正试验(STGT纠正试验)370
九、Bigg’s凝血活酶生成试验(B-TGT)371
十、血浆因子ⅤⅢ促凝活性(ⅤⅢ:C)测定(一期法)371
十一、血浆因子ⅤⅢ:C抗原测定(ⅤⅢ:CAg)372
十二、血浆因子ⅤⅢ相关抗原测定(ⅤⅢR:Ag或VWF:Ag)372
十四、血浆ⅤⅢ R:Ag双向交叉免疫电泳测定373
十五、血浆ⅤⅢ R:RCof定性测定373
十三、血浆因子ⅤⅢ相关抗原与因子ⅤⅢ:C比值(ⅤⅢ R:Ag/ⅤⅢ:C比值)373
十八、血浆因子Ⅸ:CAg抗原测定374
十九、血浆因子Ⅺ促凝活性测定(Ⅺ:C)(一期法)374
十七、血浆因子Ⅸ促凝活性测定(Ⅸ:C)(一期法)374
十六、血浆ⅤⅢ R:Cof定量测定374
二十、血浆因子Ⅺ:CAg测定375
二十一、血浆因子Ⅻ促凝活性测定(Ⅻ:C)(一期法)375
二十二、血浆因子Ⅻ:CAg测定375
二十三、血浆激肽释放酶原测定375
二十四、组织激肽释放酶测定376
第二节 检查外源凝血系统的试验376
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一期法)376
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纠正试验(PT纠正试验)377
三、肝促凝血酶原激酶试验(HPT)377
四、肝促凝血酶原激酶试验的纠正试验(HPT纠正试验)377
五、蝰蛇毒时间测定(RVVT)377
六、蝰蛇毒磷脂时间测定(RVVCT)378
七、蝰蛇毒复钙时间测定(RVVRT)378
八、血浆因子V活动度测定378
十一、血浆因子V促凝活性测定(V:C)(一期法)379
十、血浆凝血酶原促凝活性测定(Ⅱ:C)(一期法)379
十二、血浆因子Ⅶ促凝活性测定(Ⅶ:C)(一期法)379
九、血浆因子Ⅶ活动度测定379
第三节 检查凝血第三阶段的试验380
一、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Fg380
十三、血浆因子X促凝活性测定(X:C)(一期法)380
四、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测定381
三、纤维蛋白肽A(FPA)和肽B(FPB)测定381
五、血浆因子ⅩⅢ测定的筛选试验381
二、125I纤维蛋白原半寿期测定381
七、血浆因子ⅩⅢ亚基抗原测定382
八、血浆因子ⅩⅢ活性测定382
六、单碘醋酸耐量试验382
二、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Ag)测定383
一、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C)测定383
三、酰胺分解显色法测定ATⅢ活性(ATⅢ:C)383
第三章 检查抗凝血系统的试验383
四、蛋白C抗原(PC:Ag)测定384
六、血浆ATⅢ交叉免疫电泳测定385
七、血浆纤溶酶抑制物(α2-PI)测定385
五、活化蛋白C(APC)测定385
九、血浆α2-巨球蛋白(α2-M)测定386
十、血浆α1-抗胰蛋白酶(α2-AT)测定386
八、血浆肝素的发色底物法测定386
第十六章 视网膜疾病387
十一、?灭活物抗原测定(C?INH)387
第四章 检查纤维蛋白溶解的试验388
一、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ELT)388
二、束臂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388
三、纤维蛋白-琼脂平板溶解试验388
七、血浆纤溶酶原测定389
六、纤溶酶测定389
五、纤维蛋白肽Bβ15-42的测定389
四、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测定389
八、凝血酶时间测定(TT)390
九、连续凝血酶时间测定(STT)390
十、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390
十一、连续稀释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SDPST)391
十二、乙醇胶试验(EGT)391
十三、β-乙酰萘酚试验391
十四、间接血凝抑制FDP检测试验392
十五、琼脂免疫扩散法检测FDP392
十六、葡萄球菌猥集法检测FDP试验(SCT)392
十八、酶联免疫吸附FDP检测法(ELISA法)393
十七、乳胶颗粒凝集FDP检测试验(Fitest)393
第五章 检查循环抗凝物质的试验394
一、复钙交叉试验(RCT)394
二、抗凝血活酶抗凝物质测定394
三、血浆因子ⅤⅢ:C抗体测定394
四、其他血浆凝血因子活性抗体测定395
五、因子ⅩⅢ交叉试验395
六、游离肝素时间测定395
七、蕲蛇酶时间测定396
八、爬虫酶时间测定396
第一节 血栓弹力图检查(TEG)397
第六章 其他实验室检查397
第二节 检查血液流变学的试验398
一、血球压积(HCT)398
二、全血比粘度(ηb)398
三、全血还原粘度比399
四、血浆比粘度(ηp)399
五、红细胞电泳时间(EET)400
六、红细胞的变形性测定400
七、血沉方程K值400
八、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401
〔附录〕英文略词检索402
热门推荐
- 2963143.html
- 3855268.html
- 3724282.html
- 1300582.html
- 3366295.html
- 1379651.html
- 2701693.html
- 340648.html
- 2051048.html
- 27824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51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98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245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75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49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91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95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355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50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0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