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 1840-1948年 史实的综合分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郑友揆,程麟荪著 著
- 出版社: 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4299·006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351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 1840-1948年 史实的综合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早期对外贸易1
第一章 中国早期对外贸易1
统计表6
1.广州的进出口商品(1817~1830年)6
第二章 1913年前对外贸易的被动发展9
第二章 1913年前对外贸易的被动发展9
第一节 不平等条约中的主要条款10
第一节 不平等条约中的主要条款10
第二节 贸易总趋势及其平衡15
第二节 贸易总趋势及其平衡15
2.贸易值及其指数(1868~1913年)16
第三节 主要进出口商品19
第三节 主要进出口商品19
3.中国的出口商品(1868~1913年)23
4.中国的进口商品(1868~1913年)23
第四节 贸易的国别24
第四节 贸易的国别24
5.对外贸易中各国所占的比重(1868~1913年)25
6.中国商业区(包括香港)对外贸易的百分比27
第五节 地区的分配28
第五节 地区的分配28
7.主要港口在全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1870~1913年)29
8.中国各地区的对外贸易(1911~1913年平均数)30
第一节 近代工业的发展与商品结构的变化34
第三章 1913~1936年的工业发展与对外贸易34
第一节 近代工业的发展与商品结构的变化34
第三章 1913~1936年的工业发展与对外贸易34
9.中国工业分业统计(1933年)38
10.中国进口商品分类(1913~1936年)41
11.棉货进出口(1913~1936年)42
12.中国出口商品分类(1913-1936年)43
第二节 工业发展程度及对外贸易统计中的经济类别44
第二节 工业发展程度及对外贸易统计中的经济类别44
13.按经济类别划分的进出口商品(1913~1936年)45
14.进出口贸易与埠际贸易值的比重(1913~1936年)47
第三节 中国工业发展的停滞48
第三节 中国工业发展的停滞48
15.近代工业中外资企业的地位(1933年)52
第四节 贸易方向与“势力范围”55
第四节 贸易方向与“势力范围”55
16.对外贸易的国别比重(1935~1936年)58
17.按地区和国别划分的进口商品货值及比重(1919~1986年)60
18.按地区和国别划分的出口商品货值及比重(1919~1936年)62
第四章 1936年前影响对外贸易与工业的主要因素:关税与银价70
第一节 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恢复70
第一节 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恢复70
第四章 1936年前影响对外贸易与工业的主要因素:关税与银价70
第二节 中国关税税准的编制72
第二节 中国关税税准的编制72
第三节 总税准与关税收入74
第三节 总税准与关税收入74
19.总税准与进口税额(1926~1936年)75
第四节 关税对对外贸易的限制作用76
第四节 关税对对外贸易的限制作用76
20.中国进口物量指数与税准指数(1926~1936年)77
21.按税准分组的进口商品物量指数(1929~1934年)78
1.税准对中国进口贸易的影响(1926~1936年)79
图解79
第五节 中国关税的性质及其保护程度80
第五节 中国关税的性质及其保护程度80
22.分类的进口税准(1926~1936年)82
23.分类的进口商品比重(926~1936年)83
2.竞争与非竞争性两类税准及其进口值比数(1926~1936年)84
第六节 中国关税水准的分国比较85
第六节 中国关税水准的分国比较85
24.各国进口商品的税准(928~1935年)86
3.中国由各国进口商品的税准(1928~1935年)87
4.四个主要国家的相对税准及其在中国进口贸易中的地位(1928~1935年)88
第七节 银价波动及其对对外贸易的影响88
第七节 银价波动及其对对外贸易的影响88
25.外汇、物价及贸易量指数(1926~1936年)93
第五章 中国进口逆差的抵销问题98
第五章 中国进口逆差的抵销问题98
第一节 金银流动是平衡逆差的因素吗99
(1)白银99
(1)白银99
第一节 金银流动是平衡逆差的因素吗99
26.白银净出口(+)或净进口(-)额与贸易平衡(1890~1936年)100
5.进口商品在国内外的实际价格指数及理论价格指数(1926~1936年)103
27.上海的白银库存情况(1933~1935年)104
6.出口商品在国内外的实际价格指数及理论价格指数(1926~1986年)105
7.白银在国内及国外对中国外贸商品的购买力指数(1926~1936年)106
28.进出口商品在国内外的实际价格指数与理论价格指数(1926~1936年)108
(2)黄金109
(2)黄金109
8.白银在国外的购买力指数及中国的白银净出口(十)或净进口(-)及商品贸易人超(1890~1936年)109
第二节 作为因素之一的华侨汇款111
第二节 作为因素之一的华侨汇款111
29.华侨汇款与贸易平衡(1903~1936年)112
9.侨汇与白银汇率(1903~1936年)114
第三节 外人在华投资是主要因素115
第三节 外人在华投资是主要因素115
(1)中国是外人投资既安全又能获利的场所116
(1)中国是外人投资既安全又能获利的场所116
(2)外人在华投资与中国贸易入超的比较117
(2)外人在华投资与中国贸易入超的比较117
30.贸易入超与外人在华投资118
31.对英、日、美贸易入超与英、日、美在华投资120
第六章 抗日战争时期:经济概况与工业发展(1937~1945年)126
第六章 抗日战争时期:经济概况与工业发展(1937~1945年)126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背景126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背景126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经济状况129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经济状况129
32.抗战时国统区主要经济统计(1937~1945年)132
10.抗战时国统区的经济膨胀(1937~1945年)134
第三节 国统区的工业发展137
(1)工业内迁与发展137
第三节 国统区的工业发展137
(1)工业内迁与发展137
(2)工业生产与循环138
(2)工业生产与循环138
33.国统区内历年工厂新增数138
34.国统区工业生产总指数与资本货物生产指数(1938~1945年)139
(3)国营工业的重要性不断增长140
35.按所有制分类的国统区工业生产状况(1940~1944年)140
(3)国营工业的重要性不断增长140
11.按所有制划分的国统区主要工业生产总值及其合战前全国生产值的比重(1940~1944年)141
(4)私营工业生产停滞的原因142
(4)私营工业生产停滞的原因142
第四节 沦陷区的经济状况144
第四节 沦陷区的经济状况144
(1)经济恢复时期145
(1)经济恢复时期145
(2)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时期146
(2)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时期146
36.沦陷区工业生产指数(1936~1942年)147
(3)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49
(3)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49
37.沦陷区和日本的批发物价指数(936~1945年)151
第七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对外贸易(1937~1945年)157
第七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对外贸易(1937~1945年)157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对外贸易157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对外贸易157
(1)沦陷区158
(1)沦陷区158
38.沦陷区对日本及其属地的贸易入超(1938~1941年)159
39.沦陷区的入超(1938~1941年)162
(2)国统区162
(2)国统区162
40.国统区的进口、出口及贸易平衡(1938~1941年)166
41.抗战时外国向国民党政府提供的贷款(1938~1944年)168
42.国民党政府统制的主要出口商品(输往苏、美)169
43.国民党政府统制下的金属和矿产品出口169
(3)战时工业的发展及其在对外贸易上的反映 (1937~1941年)170
(3)战时工业的发展及其在对外贸易上的反映 (1937~1941年)170
44.沦陷区与国统区进出口商品的国别比重171
45.按经济性质分类的进出口净值177
46.中国的原棉消费量179
47.原棉和棉制品进出口值及其在进出口总值中的比重180
(1)沦陷区181
第二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对外贸易181
第二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对外贸易181
(1)沦陷区181
48.沦陷区进出口物价指数及伪币对美元的近似值(1941~1945年)182
49.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上涨间的差距183
50.沦陷区对外贸易净值与进出口船舶吨位184
51.沦陷区同日元集团地区的贸易值185
52.1942年后沦陷区进出口商品总值及国别比重187
53.沦陷区主要出口商品188
54.1942年后沦陷区进出口商品净值(按经济类别划分)188
12.沦陷区对外贸易中各国所占比重(1938~1945年8月)189
(2)国统区190
(2)国统区190
55.国统区进口商品的国别191
56.国统区进口商品的种类192
57.国统区内统制的和非统制的出口货物193
59.国统区的贸易总值及贸易平衡194
58.国统区出口货物的去向194
13.抗战时期国统区对外贸易中各国所占比重(1938—1945年)195
14.抗战时期沦陷区和国统区的进出口(1938~1945年)196
第一节 抗战后的恶性通货膨胀200
第一节 抗战后的恶性通货膨胀200
第八章 抗战后的恶性通货膨胀、工业与对外贸易(1946~1948年)200
第八章 抗战后的恶性通货膨胀、工业与对外贸易(1946~1948年)200
(1)经济原因201
(1)经济原因201
60.抗战后国统区的经济统计(1945~1948年)204
(2)军事原因205
(2)军事原因205
(1)接收敌伪工厂及生产的恢复率207
第二节 工业经济的恢复与生产207
(1)接收敌伪工厂及生产的恢复率207
第二节 工业经济的恢复与生产207
61.日本投降后接收的主要国营工业生产恢复率209
(2)工业生产概况与国营工业相对重要件的进一步增长210
(2)工业生产概况与国营工业相对重要件的进一步增长210
62.抗战后工矿生产总值及按行业和所有制划分的比重211
(3)以工业耗电量为标志考察地区间工业发展状况212
(3)以工业耗电量为标志考察地区间工业发展状况212
63.各地区平均每月工业耗电量指数213
15.各地区每月工业耗电量指数(1945年1月~1947年6月)214
64.各地区工业耗电量状况215
第三节 抗战后中国的对外贸易216
(1)估值问题216
(1)估值问题216
第三节 抗战后中国的对外贸易216
65.对外贸易总值及其平衡状况(146~1948年)218
(2)联总救济物资与1948年美国的商品援助220
(2)联总救济物资与1948年美国的商品援助220
66.联总输华物资221
67.根据“援华法案”于1948年运抵中国的物资222
(3)商品性质的分析223
(3)商品性质的分析223
68.抗战后按经济性质分类的进口总值及比重224
69.抗战后按经济性质分类的出口贸易225
70.原棉供应及棉制品出口状况(1946~1948年)226
(4)战后贸易的方向227
(4)战后贸易的方向227
71.商业性进口及全部进口(包括外援)的来源(1946~1948年)228
72.海关报告所载中国出口贸易去向229
73.对外贸易的地区分布(1946~1948年)231
第九章 日本占领下东北的工业与对外贸易(1932~1945年)236
第一节 概述236
第九章 日本占领下东北的工业与对外贸易(1932~1945年)236
第一节 概述236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239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239
74.东北主要工业产量及有关数据(1931~1945年)245
第三节 东北(包括关东租借地)的对外贸易246
第三节 东北(包括关东租借地)的对外贸易246
(1)贸易总趋势及其与日本帝国日益密切的商务关系246
(1)贸易总趋势及其与日本帝国日益密切的商务关系246
75.按国别划分的东北对外贸易249
(2)东北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251
(2)东北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251
76.东北地区主要土产品出口类别(1932~1941年)253
77.东北地区主要进口商品类别(1932~1941年)254
第四节 东北的贸易入超与日本的投资255
第四节 东北的贸易入超与日本的投资255
78.东北地区的贸易平衡及日本的投资256
79.东北与东京的物价指数和满元、日元与美元的兑换率258
第一节 从鸦片战争到1936年262
第十章 史实探讨的总结262
第十章 史实探讨的总结262
第一节 从鸦片战争到1936年262
80.中国各时期对外贸易指数概要(1864~1936年)267
第二节 抗日战争及战后时期273
第二节 抗日战争及战后时期273
第三节 东北的工业发展和对外贸易(1932年~1945年)281
第三节 东北的工业发展和对外贸易(1932年~1945年)281
第十一章 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问题285
第一节 自由贸易的理论问题285
第十一章 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问题285
第一节 自由贸易的理论问题285
第二节 不发达国家对目前世界贸易模式的不满287
第二节 不发达国家对目前世界贸易模式的不满287
81.按国别划分的初级产品在出口总值中的比重288
第三节 实现工业化是人民的期望289
第三节 实现工业化是人民的期望289
第四节 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对工业国家的影响292
第四节 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对工业国家的影响292
附录一中国海关贸易统计编制方法及其内容之沿革考298
附录一中国海关贸易统计编制方法及其内容之沿革考298
Ⅲ 中国的汇率、国外银价、物价指数与中国金银的输出入(1890~1936年)312
附录二334
Ⅰ 中国对外贸易值及其指数(1864—1986年)334
Ⅱ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估计表(1903~1936年)338
Ⅳ 国统区按所有制划分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1940—1944年)344
Ⅴ 资源委员会在各地区接收的敌伪产业的估计值346
Ⅵ 抗战后(1945~1947年)中国工业生产状况(按行业及所有制划分)347
Ⅶ 各地区平均每月工业耗电量指数(1945年1月-1947年6月)349
Ⅷ 按经济性质分类的东北进出口货物351
热门推荐
- 3688280.html
- 1100599.html
- 2882011.html
- 1338905.html
- 615606.html
- 215907.html
- 383413.html
- 693336.html
- 230423.html
- 21835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00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86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4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23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29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75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7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51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83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0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