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超大城市产业空间形态的生成与发展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超大城市产业空间形态的生成与发展研究
  • 高雪莲著(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0586253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72页
  • 主题词:城市-产业经济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超大城市产业空间形态的生成与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1

一、城市产业空间形态问题的提出1

二、研究意义4

第二节 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7

一、基本思路与架构设计7

二、主要研究方法10

第三节 主要观点和理论创新10

一、主要观点11

二、创新之处12

第二章 理论综述14

第一节 国外相关理论文献回顾14

一、理论研究回顾14

二、实证检验研究回顾20

第二节 国内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22

一、改革开放前的产业布局理论22

二、改革开放后的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进展23

第三章 产业群落——知识经济条件下产业集聚的新态势28

第一节 完全知识经济中的产业集聚28

一、知识经济和基于知识经济的产业28

二、完全知识经济假设下的产业集聚32

三、朝向完全知识经济的努力:知识和信息网络中的产业扩展与内聚36

第二节 知识经济不完全条件下的城市产业集聚42

一、知识经济条件下的非完全信息42

二、物流成本——运输成本的扩展44

三、专业化和多样化分工的高层级演进50

四、产业集聚与中心城市的出现57

第三节 产业集聚的新态势——网络式产业群落59

一、产业组织网络及其类型59

二、城市产业的网络式集聚——产业集群和产业群落65

第四章 超大城市产业群落的地域空间特性72

第一节 超大城市的产业集聚特性72

一、超大城市的集聚特性72

二、超大城市的产业集聚态势76

三、城市产业集群及其空间特性77

第二节 单个产业集群空间的高度浓缩性78

一、战略性区位论视角的空间浓缩78

二、非战略性区位论演绎的空间浓缩91

第三节 产业群落空间的紧密关联性95

一、产业群空间的广度扩张与产业群落的多重交汇95

二、制造业群落间的地域性关联97

三、生产者服务业群落的网络形态100

四、商业性和消费性服务业群落的大型化、多样化与专业化104

第四节 产业群落空间的有序分布性106

一、产业空间层级107

二、产业空间网络109

三、产业群落空间的有序分布112

第五节 产业空间特性的度量指标113

一、产业空间浓缩性的度量115

二、产业空间关联性的度量117

第六节 产业群落空间形态生成和发展的机理分析119

一、专业化分工、交易——超大城市产业群空间形成的微观机制119

二、超大城市产业群空间形成的宏观机理120

三、城市产业群空间的外在影响因素124

第五章 超大城市产业空间形态的演变轨迹——以上海、天津为例127

第一节 上海城市产业空间形态的历史溯源127

一、上海的城市起源和产业萌芽(1291~1841年)127

二、上海城市和产业空间形态的成长(1842~1948年)130

三、上海城市和产业空间形态的扩展(1949~1982年)138

四、上海产业布局调整与新产业空间的多元化扩张(1983年至今)142

第二节 天津城市产业空间形态的历史溯源151

一、天津的城市起源和产业初兴(1404~1859年)——封闭型单核心产业空间151

二、天津城市和产业空间形态的成长(1860~1948年):单核心(旧城区)——双核心(旧城区、租界)——单核心(租界)154

三、天津城市和产业空间形态的扩展(1949~1978年)——商业空间萎缩和工业空间扩张161

四、天津城镇体系形成和产业空间的多元化扩张(1979年至今)——“双核心”形态164

第三节 沪、津两市产业空间形态成因分析169

一、当前沪、津两市的产业空间形态共性169

二、超大城市产业空间形成的区位优势170

三、历史累积过程171

四、政治的力量和政府导向作用174

五、产业和市场的力量175

第六章 上海市与天津市产业聚集经济效应分析178

第一节 上海市产业聚集经济效应分析178

一、上海市第二产业整体聚集经济效应分析178

二、上海市制造业主要行业的聚集经济效应分析181

三、浦东新区工业聚集经济效应分析和产业空间概况185

第二节 天津市产业聚集经济效应分析187

一、天津市第二产业的聚集经济效应分析187

二、天津滨海新区工业聚集经济效应分析189

三、天津市主要行业的聚集经济效应分析190

第三节 主要结论及其启示192

一、主要结论192

二、对其他城市产业发展的启示193

第七章 上海市和天津市产业基地的空间特性195

第一节 上海产业基地的空间特性195

一、微电子产业基地的空间特性195

二、上海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空间特征——高层级的国际汽车城规划分析199

第二节 天津产业集群的空间特性202

一、天津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空间特性202

二、天津汽车产业集群的分工交易网络和空间特性210

三、天津自行车产业集群的成长和空间特性217

第三节 主要结论220

一、产业空间分布形态与产业特性高度相关,且呈梯度分布220

二、空间整体集聚和集群发展不足222

三、现有集群的空间特性初现222

四、整体产业群空间的内在良性机制尚未完备223

第八章 结语:城市产业空间的未来发展取向225

第一节 城市未来产业空间的发展方向225

一、高度浓缩的产业空间内核225

二、紧密关联的产业空间衔接226

三、有序分布的产业空间结构226

第二节 产业空间的组织路径及原则227

一、产业空间的组织路径——渐近的、动态的演进过程227

二、产业空间的优化和重构原则229

第三节 城市产业空间优化和重构中的现存问题及对策230

一、城市商业和金融中心的空间非高度浓缩230

二、都市型工业园区亟待升级,空间聚集和关联特征较弱231

三、工业集群空间仍需持续优化232

第四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33

一、理论上的深层次探索234

二、实证上的分析细化236

参考文献237

后记2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