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史 上 第4版 1919-1949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现代史 上 第4版 1919-1949版
  • 王桧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43964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99页
  • 文件大小:164MB
  • 文件页数:519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现代史-1919~1949-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史 上 第4版 1919-1949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1919年5月—1923年12月)1

第一节 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4

一、袁世凯统治的垮台 军阀割据纷争局面的出现4

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新社会力量的成长8

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2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9

第二节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23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六三”以后的发展23

二、新文化运动的扩展和深入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32

三、各派新思潮的竞起 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论争36

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46

第三节 军阀混战和政治争斗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52

一、华盛顿会议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协同侵略”52

二、直皖战争和第一次直奉战争 北京政府权力的更迭55

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迟滞一度兴起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59

四、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宣传62

五、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和各界群众运动的新发展68

六、孙中山继续奋斗和国共合作的酝酿74

第二章 国民革命 北洋军阀的末路(1924年1月—1927年7月)79

第一节 军阀势力的演变 国民革命高潮的掀起82

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国共合作正式建立82

二、第二次直奉战争和北京政变85

三、国共合作成立后革命工作的开展 五卅运动88

四、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同国民党右派及国家主义派的斗争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95

五、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初步形成102

六、各派军阀势力的演变和中国政局106

第二节 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的大发展110

一、北伐的胜利进军110

二、反帝运动和工农运动的大发展115

三、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反对军事独裁的斗争118

第三节 国民革命的失败120

一、奉系军阀在北方的统治120

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22

三、工农运动继续高涨和二期北伐 武汉政府的转向125

四、革命的紧急形势和共产党的对策130

五、七一五“分共”国民革命的失败133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苏维埃革命的开展(1927年8月—1931年9月)135

第一节 国民党政府“统一”全国 中国革命的低潮137

一、国民党各派系的争斗与合流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137

二、“二次北伐”和东北“易帜”140

三、国民党“训政”的开始 国民党政府初期的内政和外交142

四、中国革命的低潮147

第二节 苏维埃革命的开始148

一、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148

二、各地武装起义的发动和苏维埃口号的提出153

三、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58

第三节 国民党军阀的混战 中间政派的活动和主张160

一、各派国民党军阀的争斗 中原大战160

二、“国民会议”和《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64

三、中间政派的活动和主张 国民党对他们的破坏与镇压166

第四节 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扩大171

一、各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工农武装割据”理论171

二、苏区土地革命的开展178

三、李立三“左”倾错误及其被纠正 王明“左”倾错误的出现180

四、国民党军对红军“围剿”和红军反“围剿”作战184

第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 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1931年9月—1937年7月)188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 全国抗日民主浪潮的兴起191

一、九一八事变 全国抗日民主浪潮的掀起 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191

二、王明“左”倾错误的发展 中华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及其各项政策198

三、国民党统治的危机 一·二八事变 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国策201

四、伪“满洲国”的成立 国联调查团的调查及其报告书206

第二节 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加强 抗日民主运动继续发展209

一、国民党独裁政权的强化和国家垄断资本的形成209

二、国民党政府的土地法令 关于农村问题和农民土地问题的各种主张216

三、日本帝国主义向关内侵略扩张和国民党政府的退让220

四、中间政派的抗日民主要求和抗日民主运动的持续发展224

第三节 苏区革命的深入和严重挫折 红军长征228

一、鄂豫皖和湘鄂西红军的转移 中央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川陕苏区的开辟228

二、苏区土地革命的深入和各项建设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230

三、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开始长征233

四、遵义会议 反对张国焘反党分裂主义的斗争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237

五、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 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242

第四节 华北事变 一二·九运动244

一、日本对华北的经济掠夺和华北事变244

二、“八一宣言”的发表 一二·九运动249

三、中共瓦窑堡会议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确立253

四、共产党在白区工作的恢复和发展256

五、少数民族地区的革命斗争和维护国家权益的斗争258

第五节 共产党政策的调整 国民党对日政策的变化西安事变 全国团结抗日局面的基本形成263

一、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对日政策的变化 国共两党开始接触 法币政策和国民党政府统治地区经济的增长263

二、共产党政策的调整 对东北军西北军的统战工作271

三、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两广事变 绥远抗战和援绥运动274

四、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279

五、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中共苏区代表会议 全国团结抗日局面基本形成283

第五章 全民族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290

第一节 全国抗战的开始 正面战场的作战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293

一、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全国抗日高潮的涌起293

二、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南京沦陷和日军的“南京大屠杀”299

三、共产党的洛川会议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306

四、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和《抗战建国纲领》国民参政会的设立 中间集团的抗战主张316

五、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沦陷区伪政权的建立318

六、抗战初期的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324

第二节 战略相持阶段前期抗战形势的演变327

一、日本侵华策略的变化 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327

二、相持阶段前期正面战场的作战 敌后战场成为重要战场330

三、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加强和国共摩擦的激化337

四、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阐发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344

五、汪伪政权的成立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统治348

六、皖南事变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351

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抗战中期的国民党统治区和解放区356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 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356

二、敌伪的“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运动”敌后军民的艰苦奋斗 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整风和大生产运动358

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统治日趋腐朽大后方经济由发展到衰落364

四、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之命运》的发表和中共对它的批判372

五、少数民族地区的抗日、争取民主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377

第四节 抗战后期的政治斗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379

一、日本太平洋战线的崩溃 缅北滇西作战的胜利 敌后战场转入局部反攻379

二、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的大溃败 民主运动的新发展383

三、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 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388

四、雅尔塔会议 日本帝国主义的最后挣扎和投降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394

第六章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5年9月—1949年10月)402

第一节 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 中国人民力争和平民主405

一、战后国际国内形势 各党派的建国主张405

二、重庆谈判 国民党挑动内战和解放区的自卫反击 国统区人民的反内战运动409

三、停战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412

四、国民党破坏政协协议和准备发动全面内战 解放区准备自卫战争417

第二节 全面内战爆发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421

一、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421

二、“制宪国大”和“改组政府”反蒋的第二条战线形成428

三、中间路线的宣传及其破灭432

四、少数民族的政治斗争435

第三节 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439

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国民党政府的“戡乱总动员”439

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中共十二月会议444

三、国民党召开“行宪国大”国统区民主运动的深刻演变449

四、解放军的战略决战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454

五、国民党南京政权的全面崩溃460

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64

第四节 哲学 科学 文学472

一、哲学472

二、史学478

三、经济学482

四、社会学485

五、自然科学487

六、文学489

学习参考书目4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