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内置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受力性能及设计方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郑文忠,王琨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6024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04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217页
- 主题词: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受力性能-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内置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受力性能及设计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概述1
1.2 内置型钢混凝土梁3
1.3 内置钢箱混凝土梁4
1.4 内置空腹式型钢混凝土柱5
1.5 组合框架结构5
1.6 存在问题7
参考文献7
第2章 内置H型钢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10
2.1 引言10
2.2 试验概况10
2.2.1 试件设计与制作10
2.2.2 材料性能11
2.2.3 试验装置及测点布置11
2.2.4 加载制度13
2.3 试验现象13
2.4 试验结果及分析14
2.5 正截面计算方法18
2.5.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18
2.5.2 裂缝宽度20
2.5.3 刚度计算23
2.6 本章小结24
参考文献24
第3章 内置H型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26
3.1 引言26
3.2 试验概况26
3.2.1 试件设计与制作26
3.2.2 材料性能28
3.2.3 试验装置及测点布置29
3.2.4 连续梁形成与支座沉降差控制30
3.2.5 加载制度31
3.3 试验现象31
3.3.1 试验梁YL-131
3.3.2 试验梁YL-232
33.3 试验梁YL-333
3.4 所得启示35
3.5 试验结果及验证35
3.6 数值分析36
3.6.1 材料的本构模型36
3.6.2 截面弯矩-曲率分析37
3.6.3 参数分析39
3.7 连续梁内力重分布性能41
3.8 连续梁塑性铰性能43
3.8.1 塑性铰的形成和发展43
3.8.2 等效塑性铰长度44
3.8.3 等效塑性铰区长度的取值45
3.9 连续梁弯矩调幅分析45
3.9.1 分析思路45
3.9.2 以中支座相对塑性转角为自变量的弯矩调幅系数计算公式46
3.9.3 基于中支座相对受压区高度的弯矩调幅系数计算公式47
3.10 本章小结48
参考文献48
第4章 内置钢箱混凝土简支梁50
4.1 引言50
4.2 试验概况50
4.2.1 试件设计与制作50
4.2.2 材料性能51
4.2.3 试验装置及测点布置52
4.2.4 加载制度53
4.3 试验现象54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55
4.5 正截面计算方法57
4.5.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57
4.5.2 裂缝宽度58
4.5.3 刚度62
4.6 本章小结64
参考文献64
第5章 内置钢箱混凝土连续梁65
5.1 引言65
5.2 试验概况65
5.2.1 试验梁设计与制作65
5.2.2 材料性能69
5.2.3 试验装置及测点布置71
5.2.4 连续梁的形成及支座沉降差的控制74
5.2.5 加载制度75
5.3 试验现象75
5.3.1 梁L-175
5.3.2 梁YL77
5.4 所得启示81
5.5 连续梁破坏标志81
5.6 试验结果及验证82
5.6.1 试验梁开裂弯矩及极限弯矩实测结果82
5.6.2 跨中变形实测结果83
5.6.3 无粘结筋应力增量实测结果86
5.6.4 内置钢箱残余变形87
5.7 连续梁内力重分布现象87
5.8 连续梁塑性铰性能90
5.8.1 塑性铰的形成和发展90
5.8.2 等效塑性铰区长度的确定91
5.8.3 等效塑性铰区长度的取值94
5.9 连续梁弯矩调幅分析94
5.9.1 分析思路94
5.9.2 基于中支座塑性转角的弯矩调幅系数计算公式95
5.9.3 基于中支座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的弯矩调幅系数计算公式97
5.10 本章小结98
参考文献98
第6章 角钢混凝土柱99
6.1 引言99
6.2 试验概况99
6.2.1 试件设计与制作99
6.2.2 试验装置与加载制度101
6.3 试验结果与分析102
6.3.1 试验过程及破坏形态102
6.3.2 钢材应变103
6.3.3 滞回曲线104
6.3.4 耗能性能106
6.3.5 抗力衰减108
6.3.6 刚度退化109
6.3.7 骨架曲线110
6.3.8 延性111
6.3.9 抗震构造措施113
6.4 正截面受力性能113
6.4.1 试验得到的角钢混凝土柱正截面承载力113
6.4.2 大偏压角钢混凝土柱正截面承载力114
6.4.3 小偏压角钢混凝土柱正截面承载力116
6.5 力学性能理论分析119
6.5.1 材料的本构模型119
6.5.2 截面弯矩-轴力-曲率分析121
6.5.3 荷载-位移非线性分析122
6.5.4 参数分析124
6.5.5 恢复力模型127
6.6 本章小结134
参考文献134
第7章 型钢混凝土梁-角钢混凝土柱框架抗震性能136
7.1 引言136
7.2 试验概况137
7.2.1 试件设计与制作137
7.2.2 材料性能139
7.2.3 量测内容及测点布置139
7.2.4 试验装置及加载制度141
7.3 试验结果与分析142
7.3.1 试验过程及现象描述142
7.3.2 塑性铰区型钢的应变变化144
7.3.3 裂缝分布及破坏形态149
7.3.4 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150
7.3.5 耗能能力152
7.3.6 刚度退化152
7.3.7 变形恢复性能152
7.3.8 与其他类型框架抗震性能的比较153
7.4 框架滞回性能分析153
7.4.1 基本假定154
7.4.2 材料本构关系154
7.4.3 数值分析模型的建立156
7.4.4 收敛准则及负刚度处理158
7.4.5 计算结果158
7.4.6 参数分析159
7.4.7 滞回曲线的特点174
7.4.8 水平荷载-位移恢复力模型174
7.5 本章小结177
参考文献177
第8章 套建增层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抗倒塌性能分析179
8.1 引言179
8.2 模型验证179
8.2.1 数值模型建立179
8.2.2 材料本构关系180
8.2.3 梁柱截面恢复力模型180
8.2.4 计算结果181
8.3 结构分析模型181
8.4 地震波的选取182
8.5 地震反应分析182
8.5.1 8度区罕遇地震作用下时程分析182
8.5.2 7度区罕遇地震作用下时程分析187
8.6 本章小结188
参考文献189
第9章 套建增层框架抗震性能决策系统及工程实例190
9.1 引言190
9.2 套建增层框架抗震性能决策系统简介190
9.2.1 分析对象190
9.2.2 套建增层框架抗震性能决策系统编制过程191
9.3 套建增层框架的设计建议193
9.3.1 外套分离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框架193
9.3.2 外套分离式巨型框架194
9.3.3 设计建议197
9.4 应用实例198
9.4.1 实例背景198
9.4.2 决策系统的应用198
9.4.3 综合评价203
9.5 本章小结203
参考文献204
热门推荐
- 3351072.html
- 1562415.html
- 3229999.html
- 1367804.html
- 161530.html
- 1690453.html
- 1214164.html
- 3799287.html
- 577794.html
- 35936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0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62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58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35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70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30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95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18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00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0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