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宏观经济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孙敬水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2400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74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宏观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
1.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
1.1.2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3
1.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8
1.2.1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8
1.2.2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10
1.2.3 经济周期理论11
1.2.4 经济增长理论11
1.2.5 开放经济理论12
1.2.6 宏观经济政策12
1.3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3
1.3.1 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13
1.3.2 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30年代的宏观经济学17
1.3.3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1
1.3.4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演变26
第2章 国民收入核算38
2.1 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38
2.1.1 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39
2.1.2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41
2.1.3 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42
2.2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43
2.2.1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含义43
2.2.2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47
2.3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52
2.3.1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52
2.3.2 潜在GDP54
2.3.3 人均GDP56
2.4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56
2.4.1 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56
2.4.2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58
2.4.3 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59
第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61
3.1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62
3.1.1 均衡国民收入的含义62
3.1.2 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67
3.1.3 储蓄函数和储蓄倾向76
3.2 国民收入的决定81
3.2.1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81
3.2.2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87
3.2.3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89
3.2.4 均衡收入的变动93
3.3 乘数理论97
3.3.1 乘数的含义97
3.3.2 乘数的计算98
3.3.3 乘数理论的适用性108
第4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11
4.1 投资的决定111
4.1.1 投资与利率111
4.1.2 资本边际效率114
4.1.3 投资边际效率118
4.2 IS曲线与产品市场均衡120
4.2.1 IS曲线及其推导120
4.2.2 IS曲线斜率的决定124
4.2.3 IS曲线位置的决定127
4.3 利率的决定129
4.3.1 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与供给129
4.3.2 货币需求动机135
4.3.3 流动偏好陷阱144
4.3.4 货币需求函数145
4.3.5 均衡利率的决定和变动147
4.4 LM曲线与货币市场均衡151
4.4.1 LM曲线及其推导151
4.4.2 LM曲线斜率的决定157
4.4.3 LM曲线的移动159
4.5 IS—LM模型: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161
4.5.1 IS—LM模型161
4.5.2 均衡的调节过程163
4.5.3 均衡收入的变动164
第5章 宏观经济政策168
5.1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168
5.1.1 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与演变168
5.1.2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172
5.1.3 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174
5.2 财政政策176
5.2.1 西方国家财政的构成176
5.2.2 财政政策工具178
5.2.3 自动稳定器179
5.2.4 财政政策的运用:政府财政预算理论的选择181
5.3 财政政策效果184
5.3.1 财政政策的传递机制184
5.3.2 财政政策效果的决定因素185
5.3.3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189
5.3.4 财政政策的特例192
5.4 货币政策195
5.4.1 西方国家的银行制度195
5.4.2 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197
5.4.3 货币政策及其工具201
5.4.4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205
5.5 货币政策效果208
5.5.1 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208
5.5.2 货币政策效果的决定因素209
5.5.3 货币政策特例212
5.6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选择与配合215
5.6.1 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215
5.6.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217
第6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221
6.1 总需求曲线221
6.1.1 总需求曲线的含义及推导221
6.1.2 AD曲线的斜率225
6.1.3 AD曲线的位置226
6.2 总供给曲线227
6.2.1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227
6.2.2 总供给曲线233
6.3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244
6.3.1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244
6.3.2 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247
6.3.3 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249
附录:三部门经济中的总需求函数251
第7章 失业理论253
7.1 失业概述253
7.1.1 失业的含义与度量253
7.1.2 失业的特点257
7.1.3 失业的种类261
7.1.4 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率266
7.2 失业的原因269
7.2.1 失业的原因269
7.2.2 有伸缩性工资理论与失业272
7.2.3 粘性工资理论与失业274
7.2.4 货币工资刚性277
7.3 失业的影响280
7.3.1 失业的经济损失281
7.3.2 失业的社会影响284
7.4 西方国家减少失业、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285
7.4.1 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多种经济政策285
7.4.2 建立多种就业服务机构,全方位提供就业服务289
7.4.3 把职业培训作为减少失业的优先措施290
7.4.4 积极创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291
7.4.5 调整工资水平291
7.4.6 改革失业制度,由消极救济变为积极就业292
第8章 通货膨胀理论293
8.1 通货膨胀概述294
8.1.1 通货膨胀的定义294
8.1.2 通货膨胀的衡量295
8.1.3 通货膨胀的类型298
8.2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302
8.2.1 通货膨胀的原因302
8.2.2 通货膨胀的影响311
8.3 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320
8.3.1 实行紧缩性的需求管理政策320
8.3.2 收入政策328
8.3.3 指数化政策331
8.3.4 扩大总供给334
8.3.5 币制改革336
8.4 菲利普斯曲线337
8.4.1 菲利普斯曲线337
8.4.2 费尔普斯—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的重新解释342
8.4.3 理性预期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343
附录一:通货紧缩的含义、影响及当前国际社会对通货紧缩的看法347
附录二:美国30年代的通货紧缩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349
附录三:克鲁格曼与“日本陷阱”351
第9章 经济增长理论354
9.1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354
9.1.1 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354
9.1.2 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与现状356
9.1.3 经济增长的源泉359
9.1.4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362
9.2 哈罗德一多马模型363
9.2.1 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基本假设364
9.2.2 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364
9.2.3 经济长稳定期增长的条件365
9.3 新古典增长模型368
9.3.1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式368
9.3.2 经济增长的黄金律374
9.3.3 经济增长率的分解376
9.4 新剑桥增长模型378
9.4.1 新剑桥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378
9.4.2 卡尔多分配模型380
9.5 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383
9.5.1 肯德里克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383
9.5.2 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384
9.5.3 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386
第10章 经济周期理论390
10.1 经济周期理论概述390
10.1.1 经济周期的含义390
10.1.2 经济周期的阶段391
10.1.3 经济周期的类型393
10.2 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394
10.2.1 经济周期理论概况:外生经济周期理论与内生经济周期理论395
10.2.2 消费不足理论396
10.2.3 投资过度理论396
10.2.4 货币信用过度论397
10.2.5 创新理论397
10.2.6 心理理论399
10.2.7 太阳黑子理论399
10.2.8 政治周期理论400
10.3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400
10.3.1 乘数—加速数模型401
10.3.2 卡尔多经济周期理论405
10.3.3 理性预期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412
10.3.4 货币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416
10.3.5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418
10.4 经济周期的政策评述419
10.4.1 各个流派对经济周期的观点420
10.4.2 经济政策的不同方法422
第11章 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426
11.1 国际收支426
11.1.1 国际收支的概念426
11.1.2 国际收支平衡表427
11.1.3 国际收支失衡及其原因431
11.1.4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434
11.2 汇率理论437
11.2.1 外汇与汇率的概念437
11.2.2 汇率的决定基础439
11.2.3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442
11.2.4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445
11.2.5 汇率制度447
11.3 国际收支曲线448
11.3.1 净出口函数448
11.3.2 净资本流出函数454
11.3.3 国际收支曲线(BP曲线)456
11.3.4 BP曲线的移动459
11.4 调整国内均衡与国外均衡的政策460
11.4.1 IS—LM—BP模型460
11.4.2 IS—LM—BP模型的应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463
11.4.3 调整国内均衡与国外均衡的政策469
主要参考文献474
热门推荐
- 1733197.html
- 2313223.html
- 2326564.html
- 812035.html
- 3183957.html
- 3019858.html
- 2315176.html
- 344732.html
- 384920.html
- 13153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26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66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3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74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05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17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7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35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0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