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商标实务指南与司法审查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商标实务指南与司法审查
  • 曹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9727130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601页
  • 文件大小:69MB
  • 文件页数:620页
  • 主题词:商标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商标实务指南与司法审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商标的本质与功能1

第一节 商标的起源与发展3

第二节 商标的本质5

一、商标权与著作权、专利权的区别5

二、作为“信息”的商标6

第三节 商标的功能9

一、识别商品来源9

二、减少搜索成本11

三、保障产品质量12

四、彰显企业形象13

第二章 商标分类15

第一节 商品商标与服务商标17

一、商品商标17

二、服务商标17

第二节 集体商标与证明商标17

一、集体商标17

(一)集体商标与商品商标18

(二)集体商标与地理标志19

二、证明商标20

(一)非产地生产者的使用21

(二)来自相同产地生产者的使用23

第三节 传统商标与非传统商标25

第三章 商标取得实体要件之一:绝对条件27

第一节 商标构成要素29

一、文字商标30

二、图形商标30

三、组合商标30

四、颜色商标30

五、立体商标35

六、声音商标38

七、位置商标39

八、其他类型的商标41

第二节 显著性42

一、显著性、区别性、识别性42

二、显著性层次43

(一)任意性或者臆造性商标44

(二)暗示性商标44

(三)描述性商标45

(四)通用名称46

三、第二含义47

(一)定义47

(二)判断方法47

(三)立体商标的第二含义50

1.商品包装51

2.商标与商品合一54

3.位置商标55

四、显著性判断准则57

(一)结合相关公众认定57

(二)结合实际使用认定60

(三)整体认定原则61

五、显著性判断方法63

(一)独创性标识63

(二)广告语64

(三)通用名称66

1.获取显著性66

2.评审时标识成为通用名称67

3.“地名+通用名称”69

4.包含通用名称的标识69

(四)描述性标识70

(五)立体商标71

(六)本行业或相关行业通用的专业技术术语71

(七)表示商品的原料72

(八)地名标识73

六、显著性丧失76

第三节 合法性76

一、国字号商标76

(一)与国家名称相同或近似77

(二)含有国家名称78

(三)“国+其他”78

二、与中央国家机关的名称、标志、所在地特定地点的名称或者标志性建筑物的名称、图形相同81

三、带有欺骗性的商标82

四、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82

五、不良影响83

(一)潜在或现存的私人权益85

(二)公有领域的标识87

(三)对来源产生误认88

(四)保护宗教信仰90

(五)外文商标的不良影响90

(六)不良影响的判断主体91

六、不正当手段92

(一)欺骗手段93

(二)其他不正当手段93

(三)适用阶段96

第四节 非功能性98

一、功能性含义98

二、美学功能性99

三、实用功能性101

(一)三维商标的功能性101

(二)二维商标的功能性102

第四章 商标取得实体要件之二:相对条件103

第一节 冲突申请105

第二节 在先权益107

一、著作权108

(一)标识独创性判断109

(二)著作权权属证明112

二、地理标志115

(一)在先善意取得商标116

(二)地理标志的保护范围117

三、企业名称、字号、商号118

四、姓名权、肖像权123

五、外观设计专利权129

六、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131

(一)不正当手段132

(二)使用并产生一定影响134

1.使用135

2.一定影响138

3.恶意与商标影响之间的关系140

七、被代理人、被代表人以及特定关系人的未注册商标142

(一)被代理人、被代表人、合同、业务等关系的相对方143

(二)适用范围147

八、驰名商标148

(一)未注册驰名商标148

(二)已注册驰名商标150

(三)恶意注册151

九、商品化权152

十、商业外观(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155

十一、其他在先权益163

十二、在先权益失效163

第五章 商标获权程序165

第一节 使用取得168

一、使用要求与方式168

二、识别性171

三、未注册驰名商标172

第二节 注册取得175

一、申请程序175

(一)商标申请人175

(二)商标申请原则177

1.诚实信用177

2.自愿与强制相结合177

3.在先申请优先兼顾使用177

(三)申请日177

(四)申请文件179

(五)商标申请的审查179

1.形式审查179

2.实质审查180

3.审查过程中的说明、修正与分割180

4.审查结果180

二、异议程序180

(一)异议程序的修订181

(二)异议理由与主体182

(三)异议结果188

三、复审程序189

(一)驳回复审189

(二)异议复审190

(三)无效复审190

(四)撤销复审191

四、评审程序191

(一)评审程序的性质191

(二)驳回复审中的评审193

(三)异议复审中的评审199

(四)无效复审中的评审203

(五)撤销复审中的评审204

(六)其他评审注意事项204

1.复审的受理与审查204

2.证据规则205

3.违反法定程序206

五、商标确权、授权行政诉讼程序207

(一)审查范围207

(二)新证据208

(三)实质性解决纠纷210

第三节 商标国际注册211

一、商标国际保护的历史与发展212

二、以中国为原属国的商标国际注册申请213

三、指定中国的领土延伸申请214

第六章 商标失权程序217

第一节 商标无效219

一、法律依据219

二、无效宣告审理219

三、绝对理由220

四、相对理由223

(一)在先权益223

(二)冲突申请224

五、法律后果224

第二节 商标撤销225

一、法律依据225

二、撤销理由225

(一)未按规定使用225

(二)通用化226

(三)连续三年不使用227

1.法律规定227

2.连续三年228

3.停止使用228

三、撤销的法律后果244

第三节 商标注销245

一、主动注销245

二、期满不续展被注销245

三、错误注销246

第七章 商标利用247

第一节 商标许可249

一、相关法律依据249

二、许可类型254

三、许可备案257

四、许可合同解除258

五、许可费返还260

六、质量控制263

第二节 商标转让264

一、商标转让的法律要求264

二、商标转让的法律后果264

三、擅自转让265

四、商标转移265

五、商标转让争议265

第三节 商标的其他利用方式268

一、质押268

二、证券化269

三、商标其他利用方式269

第八章 商标权内容271

第一节 商标权的本质273

一、标识性权利273

二、排他性权利273

三、商标权与商标申请权274

第二节 商标权特征276

一、商标权的相对性277

二、商标权的非稳定性277

三、商标权的地域性278

第三节 商标权范围279

一、商标权的积极权能279

二、商标权的消极权能280

第四节 商标权的具体内容283

一、禁止混淆283

二、禁止假冒与反向假冒283

三、禁止淡化284

第九章 商标侵权与抗辩285

第一节 商标侵权判断的标准287

一、商标侵权判断标准的立法例287

二、中国商标侵权判定标准291

(一)商标侵权标准的理论探讨291

(二)商标性使用是否构成商标侵权行为的前提295

(三)现行《商标法》所确立的标准302

1.“商标相同+商品相同”标准302

2.“商标相同+商品近似”或“商品相同+商标近似”或“商品类似+商标近似+混淆可能”标准303

第二节 商标侵权判断的具体方法304

一、商标侵权判断主体305

二、商标相同判断305

三、商标近似判断306

(一)法律规定306

(二)商标近似判断的标准306

(三)商标近似判断原则308

1.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309

2.整体对比与主要部分对比309

3.隔离观察312

4.是否考虑商标显著性与知名度315

(四)商标近似判断的具体方法325

1.商标近似判断的注意事项325

2.“音”的近似性判断327

3.“形”的近似性判断328

4.“义”的近似性判断329

5.文字商标的近似性判断329

6.图形商标的近似性判断336

7.组合商标的近似性判断337

四、商品类似判断351

(一)商品类似判断的法律规则352

(二)商品类似判断的原则354

1.以相关公众的一般认知综合判断354

2.参考《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表》与《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355

3.混淆356

4.知名度、显著性358

(三)商品类似判断的具体规则360

1.不是对商品做物理属性的比较360

2.逐一比对361

3.参考《区分表》362

4.纳入关联商品369

(四)商品类似判断的具体方法371

1.商品与服务之间的类似371

2.类似服务的认定373

3.商品类似的判断375

五、混淆可能判断379

(一)价值与作用379

(二)混淆可能的分类与法律表达380

1.初始兴趣混淆381

2.售后混淆386

3.反向混淆388

4.关联关系混淆391

(三)混淆可能的判断方法393

六、商标共存396

(一)协议共存397

(二)实际区分402

七、延伸保护408

第三节 商标侵权行为的具体表现412

一、相关法律与司法解释所规定的商标侵权行为类型412

二、具体侵权行为判断414

(一)在相同的商品上使用相同的商标414

(二)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的商标416

(三)将他人商标作为企业名称(字号)使用419

(四)将他人商标作为商品名称使用424

(五)将注册商标用作地理标志使用426

(六)将商标用作商业外观(trade dress)428

(七)将商标用作域名432

(八)在牌匾、招牌、网站等中使用注册商标439

(九)回收再利用的商标使用444

(十)楼盘名称侵权446

(十一)销售侵权449

(十二)反向假冒454

(十三)仿冒456

(十四)间接侵权457

1.伪造、擅自制造商标标识以及销售行为457

2.帮助侵权460

第四节 商标侵权抗辩477

一、一般理论477

二、合理使用479

(一)非商业过程中使用480

(二)描述性使用480

1.通用名称与图形意义上的使用481

2.包装、装潢使用489

3.地名意义上的使用489

4.广告中的使用492

5.产品特征意义上的使用494

6.企业名称意义上的使用496

7.贴牌加工499

(三)指示性使用500

1.产品销售环节中的使用500

2.产品销售前的使用503

3.比较广告503

三、权利穷竭503

(一)国内穷竭504

(二)国际穷竭506

四、先用权512

五、其他抗辩517

(一)善意销售抗辩517

(二)时效抗辩517

(三)未使用抗辩518

(四)权利滥用抗辩518

第十章 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523

第一节 驰名商标保护法理525

第二节 驰名商标保护模式526

一、国际条约与驰名商标保护相关的规定526

二、驰名商标的保护模式526

(一)反淡化模式526

(二)驰名商标制度530

(三)防御商标制度532

第三节 中国与驰名商标相关的法律规定532

一、现行商标法的规定532

二、司法解释534

三、部门规章535

第四节 驰名商标认定途径536

一、商标管理程序中的认定536

二、商标异议程序中的认定537

三、商标争议程序中的认定537

四、司法认定537

第五节 驰名商标的认定规则538

一、事实认定538

二、被动保护539

三、个案认定540

四、按需认定541

五、认定标准544

(一)判断主体544

(二)驰名的地域544

(三)举证责任、证明标准与方法544

1.举证责任544

2.证明材料545

3.考量因素546

第六节 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549

一、复制、摹仿与翻译549

二、误导、淡化、不正当竞争551

(一)误导551

(二)纯粹淡化理论的适用552

(三)不正当竞争保护556

三、与驰名范围相适应556

第十一章 侵权救济561

第一节 确认不侵权诉讼563

第二节 停止侵权569

一、临时禁令570

(一)申请主体570

(二)申请条件571

1.权利人必须存在有效、稳定的商标权571

2.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571

3.难以弥补的损害571

4.损害比较572

5.公共利益572

6.担保572

(三)法律后果574

二、永久禁令574

(一)颁布的永久禁令条件574

(二)永久禁令的效力575

第三节 损害赔偿576

一、实际损失577

二、侵权获益578

三、许可费的倍数586

四、惩罚性赔偿586

五、法定赔偿586

六、损害赔偿认定的注意事项588

(一)合理开支588

(二)未使用不赔偿588

(三)合法来源不赔偿589

第四节 民事制裁589

一、罚款589

二、没收与销毁侵权商品和工具590

第五节 赔礼道歉与消除影响590

第六节 行政救济592

第七节 刑事处罚595

一、假冒注册商标罪595

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596

三、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597

第八节 其他救济措施597

一、更换或规范使用企业名称597

二、转移或注销域名5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