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经济地理学导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信息经济地理学导论
  • 路紫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7218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信息经济学:经济地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信息经济地理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信息经济与地理学1

上篇 信息经济地理学科审视——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11

第一章 信息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11

第一节 信息社会的地理学11

一、信息社会的来临11

二、对地理学发生作用的形式与结果14

三、信息社会的地理学研究17

第二节 信息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回顾、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21

一、信息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回顾21

二、信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23

三、信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实践价值25

第三节 信息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26

一、集聚理论26

二、信息通信的经济和地理结构理论28

三、远程工作理论29

四、信息通信市场动力理论32

五、生活方式与行为理论34

第四节 信息经济地理学学科意义35

一、在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中的意义35

二、在社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36

参考文献37

第二章 信息通信技术——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促进因素40

第一节 信息通信技术的产业特征与空间特征40

一、ICTs的产业背景40

二、ICTs的产业特征:一个处于转换过程中的产业部门41

三、ICTs的空间特性43

第二节 信息通信技术的动力作用45

一、技术动力45

二、制度动力46

一、ICTs的使用性能48

第三节 信息通信技术的供给与需求48

二、ICTs的供给49

三、ICTs的需求50

第四节 信息通信技术的政策应用51

一、政策应用评价51

二、国家政策与地方政策53

第五节 信息通信技术研究的地理视角54

参考文献56

第三章 网络空间的特性及其向地理网络空间的演进58

第一节 网络空间的特征58

一、网络空间的起源58

二、网络空间的不连续性、继承性和瞬时性58

三、政治经济学与社会建设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59

四、网络空间之地理观60

一、理想主义极大影响论61

第二节 地理网络空间演进中的极大影响论61

二、现实主义极大影响论62

第三节 地理网络空间演进中的微弱影响论64

一、对地区影响的微弱观点的解释64

二、必要条件和不充分性65

第四节 地理网络空间演进中的适度影响论66

一、对地区发展的双重影响66

二、新的合作形式下的公司和城市管理功能的加强67

三、对中小型公司和农村地区需求的满足68

四、对交通运输的替代和地区结构性关系68

第五节 网络空间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地理学69

一、网络空间的经济地理学69

二、网络空间的社会和政治地理学72

第六节 未来的研究议题73

三、对网络空间的社会和政治含义的深度考察74

二、对网络空间的城市和经济地理学的重新构建74

一、对网络空间特征的精准测定74

参考文献75

第四章 流空间的形成机制、特征及其对地理学的影响77

第一节 流空间基本性质的地理学透视77

一、国内外研究回顾77

二、流空间的形成机制77

三、流空间的特征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79

四、流空间发展对地理科学的影响82

五、小结83

第二节 流空间的组成及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83

一、流空间网络结构的组成83

二、流空间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84

参考文献86

一、“虚拟社区”的研究回顾88

第五章 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88

第一节 虚拟社区的概念与特点88

二、虚拟社区的概念及其深化90

三、虚拟社区的特点91

第二节 虚拟社区对空间经济组织的影响95

一、虚拟社区对非摩擦经济的重要意义95

二、新空间经济的组织形式:虚拟社区市场98

三、虚拟社区对网络经济的作用渠道:品牌塑造100

四、小结101

第三节 虚拟社区和现实社区结合实例——ICTs应用下的丽江花园101

一、实证:广州市番禺区丽江花园101

二、社区网络空间的积极影响103

参考文献104

一、农村ICTs应用的回顾107

第一节 ICTs应用下农村地区面临的信息经济挑战107

第六章 信息通信技术与地区产业部门发展战略的实施107

中篇 信息通信技术在区域运行与管理中的运用107

二、农村信息经济的内涵108

三、农村信息经济中ICTs的作用109

四、ICTs与农村市场的空间转变110

五、展望111

第二节 ICTs应用对跨国公司组织和区位的影响112

一、ICTs应用对跨国公司的一般作用及地理学视角112

二、ABB集团对ICTs的应用112

三、ICTs对ABB集团组织结构和区位变化的影响116

第三节 ICTs应用下全球服务业的工作组织和空间组织变化117

一、时代背景117

二、ICTs对服务全球化和信息工作组织变化的驱动因素117

三、实例:证券业119

一、石家庄市交通流发展对交通导引系统(STGS)的需求121

第四节 交通导引系统应用对城市交通组织的影响121

二、石家庄市交通导引系统的实施与评估124

三、交通导引系统工程的实施产生的交通组织变化126

四、小结127

参考文献128

第七章 区域旅游信息化的集成化和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兼论大连旅游网的区域整合功能129

第一节 新时期省区旅游信息化规划的集成化趋势129

一、集成化的驱动力129

二、集成化的表现131

三、集成化的外部结构132

四、集成趋势的形式——“四位一体”分级布点式集成134

五、小结135

第二节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关键竞争力及影响力136

一、DMS的竞争优势分析136

二、DMS的竞争力评价及相关性检测139

三、DMS对区域旅游组织的影响145

四、DMS的地理学意义147

第三节 浪漫之都——大连旅游网的区域整合功能148

一、浪漫之都——大连旅游网简介148

二、大连旅游网目标、对象和结构149

三、大连旅游网功能特征150

四、大连旅游网经验与改进153

参考文献154

第八章 城市管理的信息化与城市电子政务的功能性156

第一节 信息通信技术——城市管理的战略工具156

一、ICTs下的公众权力和国家政治156

二、城市行政管理与ICTs158

三、城市功能、空间组织、规模扩展、经济活动与ICTs159

四、城市转换器的控制160

一、概念161

第二节 电子政务的概念、功能、演进与城市管理161

五、信息化——城市管理的新阶段161

二、功能162

三、演进163

第三节 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评估164

一、评估的依据164

二、评估的主要结果165

三、不同等级城市间比较与分析167

四、中国城市政府网站与国外政府网站的比较172

第四节 电子政务的城市管理功能及其对城市发展的促进172

一、电子政务的城市管理功能172

二、电子政务强化了城市集聚与分散化共存的发展趋势175

三、电子政务提升了城市的竞争能力177

参考文献178

第一节 区域信息通信技术的投资理论180

一、国内外ICTs退废与投资研究综述180

第九章 区域信息通信技术的退废与投资180

二、ICTs投资的概念与影响因素181

三、ICTs的成本构成及其经济评价特点183

四、ICTs投资的渠道184

五、ICTs投资运行机制的演变186

六、ICTs的寿命和损耗与补偿187

七、ICTs的寿命周期曲线与寿命周期模型189

八、ICTs的退废与更新190

第二节 信息通信技术退废评测的应用研究——以河北省为例191

一、研究思路191

二、模型选择191

三、基础数据、经济变量和技术进步率的计算192

四、退废率与更新率的估算194

五、退废率与更新率的比较分析195

六、退废率与技术进步率的相关分析196

七、小结198

第三节 我国信息通信技术投资的地区差异199

一、我国十余年来东中西部ICTs投资的空间差异199

二、我国十余年来东中西部ICTs投资差异的形成201

三、ICTs投资为缩小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创造条件202

参考文献203

第十章 信息通信技术作用下的新空间(流)组织——融合性与替代性204

第一节 我国互联网网络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204

一、引言204

二、方法与应用205

三、结果207

四、讨论209

第二节 我国地理空间与网络空间的融合性与变化性210

一、引言211

二、基础设施、节点等级体系与网络走向的空间融合213

三、空间距离的时间替代223

四、地理网络空间及其特征228

五、结论231

第三节 网站信息流对现实人流替代关系的参数计算及其意义——以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为例231

一、研究回顾231

二、数据处理232

三、替代函数的计算235

四、实证分析237

五、结论239

参考文献239

下篇 信息空间交流245

第十一章 信息通信技术媒介与人类交流245

第一节 信息通信技术媒介的需求选择245

一、ICTs媒介的需求选择机制245

二、ICTs媒介的权衡需求检验248

第二节 人类信息交流的类型、功能和途径249

一、合作群体研究250

二、国际交往行为研究251

三、网络交流研究——以“QQ”方式为例252

第三节 网络与社会——人类交流的渠道255

一、网络渠道256

二、社会渠道257

第四节 电信——视听说缺陷者联系的中介259

一、手写电话带来的交往机会259

二、D(T)型多用电话带来的交往机会260

第五节 我国老年人应用互联网的特征及其老年互联网产业的发展260

一、老年人对互联网应用的需求261

二、我国老年人应用互联网的特征、障碍与服务功能262

三、中国老年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问题265

四、小结266

参考文献267

一、中澳留学生流的研究背景269

第一节 中澳留学网站对留学人流的影响269

第十二章 网站信息流对人流的导引作用269

二、中澳留学地理网络空间图式及其地理解释270

三、进一步的研究276

第二节 中小型旅游网站会员交流模式与信息流对人流生成的导引问题——以乐游户外运动俱乐部网站为例277

一、研究对象的确立277

二、网站会员交流模式与信息流对人流生成的导引作用278

三、与网站信息流对人流生成的导引作用相关的决策影响因素280

四、小结281

参考文献282

第十三章 区域信息流的空间结构284

第一节 西太平洋地区国家或地区间电信流影响因子与空间结构284

一、国家或地区间电信流研究回顾284

二、西太平洋地区国家或地区间电信流影响因子分析287

三、西太平洋地区国家或地区间电信流的空间结构294

二、中国信息网络的城市节点体系297

第二节 中国信息网络的城市节点体系及其空间结构297

一、研究基础297

三、中国信息网络结构的空间特征——以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为例302

四、研究展望308

第三节 河北省互联网的地域空间结构研究309

一、资料来源309

二、河北省互联网的地域空间结构分析310

三、小结313

参考文献313

第十四章 区域旅游信息化合作模式及其适宜度检测——京津冀旅游信息化点式合作模式应用316

一、区域旅游信息化合作模式316

二、合作模式适宜度检测的数学基础321

三、京津冀旅游信息化合作模式及策略研究322

参考文献328

名词索引3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