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族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吕建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3994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01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633页
- 主题词:土族-民族历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土族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1
中文提要1
前言1
第一章 土族的迁徙与重组1
第一节 土族的先民及其起源1
一、土族的远古居民1
英文提要(ABSTRACT)3
二、东胡及其文化5
三、鲜卑汗国及其部群的分合10
第二节 土族的西迁与重组19
一、土族的分部西迁19
二、土族部群的重组26
第二章 土族的古代国家及其盛衰37
第一节 土族古代国家的建立和发展37
一、西羌故地的开拓37
二、吐谷浑汗国的建立41
三、吐谷浑汗国的巩固和发展45
(一)诛杀三弟事件与钟恶地的治国思想45
(二)视罴父子的称霸之志与阿柴可汗的开疆拓土50
第二节 土族古代国家的强盛与土族的壮大57
一、吐谷浑盛期的军事与疆域57
(一)慕璝的并秦灭夏57
(二)慕利延的军事远征60
(三)拾寅兼并鄯善且末66
二、吐谷浑盛期的政治与经济68
(一)汗位传承与政治建设68
(二)社会经济的发展73
三、土族的壮大及其古代文化86
(一)土族的壮大及其新部群86
(二)土族的古代文化92
(一)夸吕的专制与汗庭之争101
第三节 土族古代国家的衰亡及其民族分离101
一、吐谷浑汗国的政治危机与诸部的分离101
(二)外战邻国与诸部分离104
二、吐谷浑汗国的溃亡与复国106
(一)隋炀帝的入侵与汗国的溃败106
(二)驱逐隋朝统治与汗国的复兴107
三、吐谷浑汗国的灭亡与土族的进一步分离109
(一)唐朝入侵与王室的分裂109
(二)吐蕃入侵与汗国危机的加剧112
(三)唐蕃之争与独立汗国的灭亡115
第三章 唐五代时期土族的内迁及其活动119
第一节 东西吐浑属国及其部民的迁徙119
一、西吐浑属国及其部民的迁徙119
(一)西吐浑汗庭及其统治119
(二)西吐浑的争战与迁徙126
(一)东吐浑的内迁130
二、东吐浑属国及其部民的迁徙130
(二)东吐浑的汗庭及其统治133
(三)东吐浑部民的再迁136
第二节 河东土族的活动140
一、抗拒回纥的斗争与沙陀的争长140
(一)抗拒回纥侵扰的斗争140
(二)与沙陀朱耶氏的争长142
二、与五代契丹诸朝的关系144
(一)与晋王府和后唐的关系144
(二)与契丹的关系149
(三)与晋、汉、周诸朝的关系151
第三节 阴山朔方土族的活动156
一、阴山土族与回纥契丹的关系156
(一)与回纥的抗争156
(二)同鞑靼契丹的关系158
(一)灵州土族与韩氏势力160
二、朔方土族及其地方势力160
(二)延州土族与高氏势力166
(三)夏州土族与拓跋氏势力173
(四)麟府土族与折氏势力175
第四节 河陇及青海西域土族的活动176
一、河陇土族与吐蕃的抗争176
(一)吐蕃统治下的河陇土族176
(二)与河陇诸族推翻吐蕃统治的斗争179
(三)归义军时期的土族181
二、青海与西域土族的自立184
(一)青海土族的自立184
(二)土族在西域的活动190
第四章 宋朝土族的地方势力消长与社会变迁193
第一节 宋朝土族名称的变化193
一、土人之称与土人之族193
二、从吐谷浑人到土人的简化200
第二节 宋朝土族的地方势力消长203
一、河东土族的迁徙及其与宋朝的关系203
(一)吐浑禁军的设置与河东土族的南迁203
(二)宋朝的河东土族将领207
二、麟府土族与王氏折氏210
三、延绥土族与李氏高氏214
(一)延州土族与李氏214
(二)延绥土族与高氏222
四、环庆土族与慕赵李三氏226
(一)环州土族与慕容氏226
(二)庆州土族与赵氏李氏229
五、泾原秦凤诸路土族233
(一)秦凤路土族233
(二)泾原路土族235
(一)从游牧转向定居耕牧236
一、宋朝土族生产方式的转化236
第三节 宋朝土族的社会生活变迁236
(二)边贸商业活动242
二、宋朝土族社会组织的变化244
(一)部落组织的特点244
(二)社会组织的变化245
(三)蕃官与蕃兵的组织法248
(四)部落法规与管理制度249
三、宋朝土族的进一步汉化250
(一)改变蕃姓250
(二)设立蕃学251
(三)习染民俗253
第五章 吐谷浑唃厮啰辽金南宋西夏诸朝的土族256
第一节 吐谷浑小王国和唃厮啰的土族256
一、海西土族与河南土族256
(一)海西吐谷浑与浩门河吐谷浑256
(二)河南吐谷浑与乔氏及其同唃厮啰的关系257
二、西凉府与唃厮啰的土族261
(一)西凉府的土族261
(二)唃厮啰的土族262
第二节 辽金南宋三朝的土族267
一、辽朝的土族及其外徙267
二、金朝的土族及其汉化273
(一)土族之拒金与附金273
(二)党怀英及其文史成就278
三、南宋的土族将领280
第三节 西夏的土族283
一、西夏的土族及其徙居283
二、土族与党项羌的关系286
三、土族各部在西夏的活动290
四、西夏土族的文化生活305
(一)归附蒙古及其在蒙古的状况310
一、阴山土族归附蒙古及其征战310
第一节 蒙古汗国时期的土族310
第六章 蒙元时期土族的迁徙及其军政活动310
(二)拓跋按察儿等将士的征战313
二、西夏土族在蒙古的军政活动314
(一)西夏与北方蒙古诸部的关系314
(二)成吉思汗御前千户吴察罕等将领事迹317
(三)皇族遗裔李祯和李惟忠事迹319
(四)高智耀及其救儒治国之策321
第二节 蒙元朝对西夏故地的统治与西夏土族遗民的外徙323
一、蒙元朝对西夏故地的统治323
(一)西夏故地的分封323
(二)西夏故地的行政设置326
(三)阿难答时期的改信伊斯兰教327
二、西夏土族遗民的迁徙329
(一)西夏土族居民的迁徙329
(二)西夏土族军士的征调333
(三)西夏故地的土族人口336
第三节 西夏土族在元朝的军政活动339
一、元朝初期的征战339
(一)李恒效忠朝廷与消灭南宋残余339
(二)杨琏真伽复兴江南佛教与刘容继承儒学道统343
二、元朝中期的参政346
(一)杨氏兄弟与武宗仁宗的执政346
(二)高氏父子的监察政绩347
(三)甘文张吴师诸姓的出仕349
三、元朝后期的平乱卫国350
(一)余阙为学出仕与尽忠殉节350
(二)迈里古思等将士的卫国事迹352
第四节 巩昌土族在蒙元朝的军政活动353
一、土族在陕西行省的分布353
(一)巩昌汪氏的来源355
二、巩昌汪氏的来源及其兴起355
(二)汪氏在金元之际的活动357
(三)汪世显在巩昌的兴起361
三、巩昌汪氏在蒙元朝的征战362
(一)忠臣直臣诸兄弟事迹362
(二)德臣惟正父子事迹363
(三)良臣事迹364
第七章 明代土族的分布格局及其与明朝的西北国防366
第一节 明代土族分布格局的变迁366
一、蒙古境内的土族366
二、明代文献对土族的称呼369
三、明朝土族的分布及其卫所土司375
(一)宁夏土族的内徙与遗留375
(二)平凉庆阳土族及其诸姓379
(三)巩昌陇南土族的分布384
(四)洮岷河州土族及其土司386
(五)西宁卫土族及其土司390
(六)西宁塞外四卫土族及其残破396
(七)庄浪卫土族及其土司399
(八)河西土族400
(九)松潘卫和京师顺天诸府土族402
第二节 土族与明朝的西北国防404
一、明朝前期的土族与西北稳定404
(一)归附明朝404
(二)招抚吐蕃和撒里畏兀儿406
(三)参加明朝对北元的战争411
二、明朝中期的土族与西北防御413
三、明朝后期的土族与西北抗敌415
(一)明蒙关系的转移与三边土族的抗御415
(二)灵州土族的抗御417
(三)平凉土族的防御419
(四)鲁土司及其鲁家军的御敌421
(五)西宁土族对青海蒙古的防御424
(六)与农民军的战斗429
第三节 土族的反抗斗争431
一、西宁土族的反抗斗争431
二、凉州土族的反抗斗争432
三、固原土族满四起义436
第四节 明代土族的社会生活444
一、政治制度444
二、经济生产449
三、文化生活455
第八章 清代土族的政教活动及其衰落459
第一节 清代初期土族分布区域的变化459
一、东部土族的同化及其原因459
二、南部土族的分布464
(一)岷州及陇南土族464
(二)洮州及临洮土族465
(一)河州土族466
三、西部土族及其村落分布466
(二)西宁土族467
(三)庄浪土族475
第二节 土族的军政与宗教活动476
一、土司的军事政治活动476
(一)归附新朝与承袭旧制476
(二)招抚诸族与平定地方478
(三)平定起义479
(四)出征平乱482
二、宗教势力的兴起及其著名学僧485
(一)土族宗教势力的兴起与佑宁寺485
(二)章嘉活佛的政教活动487
(三)土观活佛的政教活动493
(四)佑宁寺其他活佛事迹494
(五)土族其他寺院及其学僧496
一、人口的减少500
第三节 土族的衰落500
二、同化的加剧502
三、土司势力的衰弱505
第九章 民国时期土族的遗存及其社会变革509
第一节 土族的遗存509
一、土司制度的废除509
二、土族人口的遗存511
(一)西宁县土族511
(二)互助县土族512
(三)乐都县土族514
(四)民和县土族514
(五)大通县土族515
(六)青海其他各县土族516
(七)甘肃省各县土族517
(一)经济关系521
一、土族旧有社会关系的遗留521
第二节 土族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521
(二)社会关系522
(三)宗教统辖关系525
二、土族社会关系的变化526
第三节 土族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529
一、传统文化的遗留529
(一)土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529
(二)土族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533
二、现代教育的兴起与朱福南552
(一)土族现代教育的兴起552
(二)朱福南与土族现代文化教育的发展554
附录563
一、大事记563
三、英文摘要587
后记599
热门推荐
- 621492.html
- 3590773.html
- 2968202.html
- 1670642.html
- 2714249.html
- 2668639.html
- 271487.html
- 3398779.html
- 1652288.html
- 7840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28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04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20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5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08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76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44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72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19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5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