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础分子生物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美)普赖斯(Price,F.W.)著;孙冠文等译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13119·1148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536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5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基础分子生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篇 引 论1
第一章关于分子生物学1
分子生物学的特点和研究目标1
目 录1
第一篇 引 论1
分子生物学的特点和研究目标1
第一章关于分子生物学1
分子生物学的起源和简史4
分子生物学的起源和简史4
第二章某些物理化学原理5
第二章某些物理化学原理5
未来一瞥5
未来一瞥5
质量作用定律6
质量作用定律6
化学平衡8
化学平衡8
Le Chatelier原理9
Le Chatelier原理9
水的解离与pH11
水的解离与pH11
缓冲作用13
缓冲作用13
缓冲液15
缓冲液15
氢键17
氢键17
无序性增加定律19
无序性增加定律19
扩散20
扩散20
渗透22
渗透22
透析24
透析24
蛋白质26
生物大分子26
第三章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26
第二篇蛋白质和蛋白质集合: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6
蛋白质26
生物大分子26
第三章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26
第二篇蛋白质和蛋白质集合: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6
氮基酸27
氮基酸27
肽键的形成32
肽键的形成32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34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34
胰岛素一级结构的测定37
胰岛素一级结构的测定37
一级结构的变异与分子进化42
一级结构的变异与分子进化42
一级结构与生物学功能44
一级结构与生物学功能44
第四章蛋白质分子的二级结构52
第四章蛋白质分子的二级结构52
关于螺旋对称的说法54
关于螺旋对称的说法54
α-螺旋55
α-螺旋55
氨基酸顺序与α-螺旋容量之间的关系59
氨基酸顺序与α-螺旋容量之间的关系59
α-螺旋的稳定性62
α-螺旋的稳定性62
(i)氢键的长度(62) (ii)可电离的侧基的影响(63)(iii)热力学因素63
(i)氢键的长度(62) (ii)可电离的侧基的影响(63)(iii)热力学因素63
其他内部氢键键合的多肽螺旋64
其他内部氢键键合的多肽螺旋64
胶原蛋白质的三股螺旋结构65
胶原蛋白质的三股螺旋结构65
β-构型:丝心蛋白的结构70
β-构型:丝心蛋白的结构70
第五章纤维蛋白质集合:结构蛋白73
小结73
小结73
第五章纤维蛋白质集合:结构蛋白73
胶原蛋白74
胶原蛋白74
胶原纤维的生物合成82
胶原纤维的生物合成82
“生物学年龄”与胶原蛋白83
“生物学年龄”与胶原蛋白83
弹性蛋白84
弹性蛋白84
(i)氨基酸组成(85)(ii)交联物的本质85
(i)氨基酸组成(85)(ii)交联物的本质85
(iii)弹性纤维的形成87
(iii)弹性纤维的形成87
节枝弹性蛋白88
节枝弹性蛋白88
(i)氨基酸组成(89) (ii)节枝弹性蛋白的物理结构(89)(iii)交联物的本质90
(i)氨基酸组成(89) (ii)节枝弹性蛋白的物理结构(89)(iii)交联物的本质90
角蛋白91
角蛋白91
(i)毛发和羊毛的α-角蛋白结构(91)(ii)羽毛β-角蛋白的结构95
(i)毛发和羊毛的α-角蛋白结构(91)(ii)羽毛β-角蛋白的结构95
脊椎动物横纹肌97
脊椎动物横纹肌97
(i)横纹肌的纤维状组编和显微结构(97)(ii)肌小节的超微结构(100) (iii)横纹肌的化学组成(103) (iv)肌球蛋白(103) (v)肌球蛋白分子的聚集作用(104) (vi)肌动蛋白(106) (vii)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107) (viii)肌动蛋白117
(i)横纹肌的纤维状组编和显微结构(97)(ii)肌小节的超微结构(100) (iii)横纹肌的化学组成(103) (iv)肌球蛋白(103) (v)肌球蛋白分子的聚集作用(104) (vi)肌动蛋白(106) (vii)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107) (viii)肌动蛋白117
(xiii)关于进化方面的问题——一种推测118
(xiii)关于进化方面的问题——一种推测118
球状蛋白质分子的组建特点:三级结构119
第六章三级结构:球状蛋白质119
第六章三级结构:球状蛋白质119
球状蛋白质分子的组建特点:三级结构119
稳定三级折叠的力120
稳定三级折叠的力120
三级折叠模式的决定因素122
三级折叠模式的决定因素122
X射线衍射分析125
X射线衍射分析125
晶体的X射线衍射127
晶体的X射线衍射127
应用X射线衍射技术确定晶体结构128
应用X射线衍射技术确定晶体结构128
相位问题131
相位问题131
肌红蛋白分子133
肌红蛋白分子133
第七章酶137
第七章酶137
催化剂和催化反应138
催化剂和催化反应138
酶的化学本质和特性140
酶的化学本质和特性140
(i)pH对酶活性的影响(140) (ii)热和蛋白质沉淀剂的影响141
(i)pH对酶活性的影响(140) (ii)热和蛋白质沉淀剂的影响141
作为蛋白质的酶142
作为蛋白质的酶142
(i)溶菌酶(143) (ii)胰核糖核酸酶(143)(iii)牛羧肽酶A(143)(iv)α-胰凝乳蛋白酶143
(i)溶菌酶(143) (ii)胰核糖核酸酶(143)(iii)牛羧肽酶A(143)(iv)α-胰凝乳蛋白酶143
(v)枯草杆菌蛋白酶(144)(vi)木瓜蛋白酶144
(v)枯草杆菌蛋白酶(144)(vi)木瓜蛋白酶144
酶的专一性和酶-底物的连接145
酶的专一性和酶-底物的连接145
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147
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147
活性部位构型的解释149
活性部位构型的解释149
柔性活性部位概念153
柔性活性部位概念153
酶催化作用的本质和机理155
酶催化作用的本质和机理155
(i)“应力”和“应变”作用对底物的活化(156)(ii)提高碰撞次数和取向效力(158)(iii)催化基团的独特反应性(160) (iv)酶通过形成过渡态共价中间体参与反应(162) (v)活性部位疏水环境的作用163
(i)“应力”和“应变”作用对底物的活化(156)(ii)提高碰撞次数和取向效力(158)(iii)催化基团的独特反应性(160) (iv)酶通过形成过渡态共价中间体参与反应(162) (v)活性部位疏水环境的作用163
与底物结合有关的酶分子的形态学164
与底物结合有关的酶分子的形态学164
钝化酶前体的激活165
钝化酶前体的激活165
辅因子的作用168
辅因子的作用168
(i)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169) (ii)辅酶的催化作用(吡哆醛)171
(i)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169) (ii)辅酶的催化作用(吡哆醛)171
酶蛋白的作用172
酶蛋白的作用172
“编队”的酶174
“编队”的酶174
第八章抗体(免疫球蛋白)175
第八章抗体(免疫球蛋白)175
抗体的本质和一般性质176
抗体的本质和一般性质176
抗原-抗体反应和抗原结合部位178
抗原-抗体反应和抗原结合部位178
抗体的特异性与半抗原181
抗体的特异性与半抗原181
γ-免疫球蛋白的结构183
γ-免疫球蛋白的结构183
抗体分子的一级结构185
抗体分子的一级结构185
人类免疫球蛋白的分类189
人类免疫球蛋白的分类189
抗体特异性的起源和多样性的分子基础191
抗体特异性的起源和多样性的分子基础191
抗体的三维构型195
抗体的三维构型195
关于抗体起源和合成的学说199
关于抗体起源和合成的学说199
(i)指令或模板学说(1 99) (ii)克隆选择学说200
(i)指令或模板学说(1 99) (ii)克隆选择学说200
第九章球蛋白质集合:四级结构203
第九章球蛋白质集合:四级结构203
血红蛋白分子204
血红蛋白分子204
氧的协同性结合207
氧的协同性结合207
波耳效应209
波耳效应209
“人造”血红蛋白分子与氧的结合210
“人造”血红蛋白分子与氧的结合210
正常的和异常的血红蛋白211
正常的和异常的血红蛋白211
(i)血红蛋白S(211) (ii)其他异常血红蛋白215
(i)血红蛋白S(211) (ii)其他异常血红蛋白215
(iii)其他正常血红蛋白216
(iii)其他正常血红蛋白216
血红蛋白的进化219
血红蛋白的进化219
无脊椎动物运输氧的蛋白质224
无脊椎动物运输氧的蛋白质224
(i)血蓝蛋白(226) (ii)血绿蛋白(226) (iii)无脊椎动物血红蛋白(229)(iv)另一类血红蛋白229
(i)血蓝蛋白(226) (ii)血绿蛋白(226) (iii)无脊椎动物血红蛋白(229)(iv)另一类血红蛋白229
同工酶:乳酸脱氢酶(LDH)230
同工酶:乳酸脱氢酶(LDH)230
乳酸脱氢酶亚单位的解离和重结合231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生理学意义231
乳酸脱氢酶亚单位的解离和重结合231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生理学意义231
鲎的乳酸脱氢酶233
鲎的乳酸脱氢酶233
谷氨酸脱氢酶234
谷氨酸脱氢酶234
四级结构与代谢反应的控制235
四级结构与代谢反应的控制235
天冬氨酸代谢的调控238
天冬氨酸代谢的调控238
终点产物抑制作用机理——别构效应240
终点产物抑制作用机理——别构效应240
别构酶的动力学241
别构酶的动力学241
调节酶的别构控制学说244
调节酶的别构控制学说244
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的别构调节作用247
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的别构调节作用247
五级结构:丙酮酸脱羧酶复合体248
五级结构:丙酮酸脱羧酶复合体248
小结251
小结251
第三篇 蛋白质-脂质集合:生物膜和能量转换254
第十章脂质的结构254
第三篇 蛋白质-脂质集合:生物膜和能量转换254
第十章脂质的结构254
简单脂质255
简单脂质255
(i)中性脂肪(甘油三酯,酰基甘油)(255) (ii)脂肪酸256
(i)中性脂肪(甘油三酯,酰基甘油)(255) (ii)脂肪酸256
复合脂质(磷脂,结合脂质)257
复合脂质(磷脂,结合脂质)257
(i)甘油磷脂(257)(ii)神经鞘脂类(257)(iii)缩醛磷脂(258)(iv)脑苷脂类(糖脂类)258
(i)甘油磷脂(257)(ii)神经鞘脂类(257)(iii)缩醛磷脂(258)(iv)脑苷脂类(糖脂类)258
(v)神经节苷脂(259)(vi)脑硫脂260
固醇类(胆固醇)260
固醇类(胆固醇)260
(v)神经节苷脂(259)(vi)脑硫脂260
磷脂的物理化学性质262
磷脂的物理化学性质262
第十一章生物膜264
第十一章生物膜264
生物膜的功能264
生物膜的功能264
质膜的真实存在265
质膜的真实存在265
生物膜的结构和化学组成266
生物膜的结构和化学组成266
细胞膜的Danielli-Davson模型267
细胞膜的Danielli-Davson模型267
神经髓鞘的结构270
神经髓鞘的结构270
团粒的镶嵌模型273
团粒的镶嵌模型273
对Danielli-Davson膜模型的评论276
对Danielli-Davson膜模型的评论276
细胞膜的流体镶嵌模型278
细胞膜的流体镶嵌模型278
第十二章光合作用,呼吸和能量贮存281
第十二章光合作用,呼吸和能量贮存281
“生命”,电子和能量281
“生命”,电子和能量281
能量传递和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合成284
能量传递和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合成284
光能的捕集287
光能的捕集287
循环的光合磷酸化作用290
循环的光合磷酸化作用290
能量贮存与光合磷酸化291
能量贮存与光合磷酸化291
(i)还原能力的来源(291) (ii)光合作用中不依赖光的反应(“暗”反应)295
(i)还原能力的来源(291) (ii)光合作用中不依赖光的反应(“暗”反应)295
蓄能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96
蓄能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96
(i)葡萄糖分子(296) (ii)多糖——淀粉和粮元(300) (iii)从多糖贮存中有效利用葡萄糖的可能性303
(i)葡萄糖分子(296) (ii)多糖——淀粉和粮元(300) (iii)从多糖贮存中有效利用葡萄糖的可能性303
呼吸作用304
呼吸作用304
第十三章生物换能器307
叶绿体307
叶绿体307
第十三章生物换能器307
(i)形态与超微结构(307)(ii)与叶绿体超微结构相关的光合反应(309) (iii)叶绿体膜的分子组织机构313
(i)形态与超微结构(307)(ii)与叶绿体超微结构相关的光合反应(309) (iii)叶绿体膜的分子组织机构313
线粒体314
线粒体314
(i)形态与超微结构(314)(ii)线粒体的区域化和分子组成部分的空间组织机构(317)(iii)设想的线粒体ATP合成机理321
(i)形态与超微结构(314)(ii)线粒体的区域化和分子组成部分的空间组织机构(317)(iii)设想的线粒体ATP合成机理321
脊椎动物的光感受器细胞323
脊椎动物的光感受器细胞323
(i)发育和超微结构(323)(ii)视色素(326)(iii)视觉的分子基础(326)(iv)外段膜的化学组成328
(i)发育和超微结构(323)(ii)视色素(326)(iii)视觉的分子基础(326)(iv)外段膜的化学组成328
小结330
小结330
第十四章遗传信息的传递332
第四篇蛋白质-核酸的集合:生物学复制,遗传信息332
第四篇蛋白质-核酸的集合:生物学复制,遗传信息332
的贮存与传递332
第十四章遗传信息的传递332
的贮存与传递332
孟德尔遗传学334
孟德尔遗传学334
细胞复制中的染色体行为338
细胞复制中的染色体行为338
(i)细胞的有丝分裂(338) (ii)减数分裂342
(i)细胞的有丝分裂(338) (ii)减数分裂342
连锁群、突变与遗传图345
连锁群、突变与遗传图345
基因是干什么的?349
基因是干什么的?349
链孢霉中的基因与酶352
链孢霉中的基因与酶352
什么是“基因”?355
什么是“基因”?355
基因的微细结构356
基因的微细结构356
“使基因图日臻完善”364
“使基因图日臻完善”364
多(聚)核苷酸类365
第十五章DNA的结构与复制365
第十五章DNA的结构与复制365
多(聚)核苷酸类365
DNA的结构371
DNA的结构371
DNA的合成与复制375
DNA的合成与复制375
细胞核的碱性蛋白质379
细胞核的碱性蛋白质379
(i)鱼精蛋白(380)(ii)组蛋白382
(i)鱼精蛋白(380)(ii)组蛋白382
真核细胞间期核的组织结构384
真核细胞间期核的组织结构384
第十六章染色质纤维与染色体的组织结构384
第十六章染色质纤维与染色体的组织结构384
染色体的组织结构390
染色体的组织结构390
染色体的电子显微镜研究395
染色体的电子显微镜研究395
中期染色体的折叠纤维模型397
另一种折叠纤维模型的含义397
另一种折叠纤维模型的含义397
中期染色体的折叠纤维模型397
巨型唾液腺染色体399
巨型唾液腺染色体399
超染色体的组织结构403
超染色体的组织结构403
DNA是遗传信息的仓库吗?——有关证据的讨论405
第十七章遗传信息的贮存与遗传密码405
第十七章遗传信息的贮存与遗传密码405
DNA是遗传信息的仓库吗?——有关证据的讨论405
(i)细胞核DNA内含物是恒定的(406) (ii)DNA的稳定性及其在细胞分裂中完整的遗传406
(i)细胞核DNA内含物是恒定的(406) (ii)DNA的稳定性及其在细胞分裂中完整的遗传406
(iii)物理与化学诱变剂的本质(407) (iv)细菌的转化作用(407) (v)病毒的复制、感染性及细胞的转化(409)结论414
(iii)物理与化学诱变剂的本质(407) (iv)细菌的转化作用(407) (v)病毒的复制、感染性及细胞的转化(409)结论414
细胞模板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415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顺序问题415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顺序问题415
细胞模板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415
遗传密码416
遗传密码416
非重叠三联体密码418
非重叠三联体密码418
遗传密码的转录及信使RNA的合成422
遗传密码的转录及信使RNA的合成422
遗传密码的破译424
遗传密码的破译424
遗传密码的特征427
遗传密码的特征427
(i)简并性(427) (ii)氨基酸的特性及其对码的三联体(427)(iii)蛋白质中非编码氨基酸的存在(429) (iv)多肽链与基因的线性对应429
(i)简并性(427) (ii)氨基酸的特性及其对码的三联体(427)(iii)蛋白质中非编码氨基酸的存在(429) (iv)多肽链与基因的线性对应429
(v)普遍性430
(v)普遍性430
第十八章遗传信息翻译为蛋白质的结构431
第十八章遗传信息翻译为蛋白质的结构431
转移核糖核酸(tRNA)432
转移核糖核酸(tRNA)432
核糖体435
核糖体435
(i)核糖体RNA(rRNA)(437)(ii)核糖体蛋白质(440)(iii)核糖体蛋白质的功能(441)(iv)核糖体中的蛋白质与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的相互作用(443)(v)核糖体组分的三维排列443
(i)核糖体RNA(rRNA)(437)(ii)核糖体蛋白质(440)(iii)核糖体蛋白质的功能(441)(iv)核糖体中的蛋白质与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的相互作用(443)(v)核糖体组分的三维排列443
细胞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446
(vi)核糖体的生物发生446
细胞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446
(vi)核糖体的生物发生446
(i)氨基酸活化(446)(ii)核糖体的作用447
(i)氨基酸活化(446)(ii)核糖体的作用447
(iii)遗传信息解读的方向(449) (iv)多肽链的起始与终止(450)(v)多核糖核蛋白体(多核糖体)(452)(vi)单顺反子与多顺反子的信使RNA(454)(vii)抗生素及其对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影响456
(iii)遗传信息解读的方向(449) (iv)多肽链的起始与终止(450)(v)多核糖核蛋白体(多核糖体)(452)(vi)单顺反子与多顺反子的信使RNA(454)(vii)抗生素及其对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影响456
“中心法则”459
“中心法则”459
蛋白质合成的遗传控制461
蛋白质合成的遗传控制461
(i)大肠杆菌中酶生物合成的遗传调节(461)(ii)高等生物体内蛋白质生物合成的遗传调节468
(i)大肠杆菌中酶生物合成的遗传调节(461)(ii)高等生物体内蛋白质生物合成的遗传调节468
第十九章原核细胞的组织结构474
第五篇细胞超微结构:在表面差异中看到的统一性474
生物实体474
第十九章原核细胞的组织结构474
第五篇细胞超微结构:在表面差异中看到的统一性474
生物实体474
细胞的组成成分475
细胞的定义475
细胞的组成成分475
细胞的定义475
最简单的细胞——原核生物476
最简单的细胞——原核生物476
(i)类胸膜肺炎微生物(477) (ii)细菌478
(i)类胸膜肺炎微生物(477) (ii)细菌478
(iii)蓝绿藻(483)小结485
第二十章真核细胞的组织结构485
第二十章真核细胞的组织结构485
(iii)蓝绿藻(483)小结485
膜状结构487
膜状结构487
(i)质膜(487) (ii)内质网(487)(iii)高尔基复合体(492) (iv)肌肉细胞内的内质网494
(i)质膜(487) (ii)内质网(487)(iii)高尔基复合体(492) (iv)肌肉细胞内的内质网494
(v)核被膜496
(v)核被膜496
膜状细胞器499
膜状细胞器499
(i)线粒体(499)(ii)溶酶体(499)(iii)过氧物酶体(502)(iv)质体(503)(v)液泡504
蛋白质纤丝状结构504
蛋白质纤丝状结构504
(i)线粒体(499)(ii)溶酶体(499)(iii)过氧物酶体(502)(iv)质体(503)(v)液泡504
(i)微丝(504)(ii)微管(506)(iii)纤毛和鞭毛(507)(iv)基粒(511)(v)中心粒511
(i)微丝(504)(ii)微管(506)(iii)纤毛和鞭毛(507)(iv)基粒(511)(v)中心粒511
(vi)染色体运动与纺锤丝513
结论513
结论513
(vi)染色体运动与纺锤丝513
真核细胞的起源(515)大分子的自组装519
真核细胞的起源(515)大分子的自组装519
参考文献523
参考文献523
热门推荐
- 1016468.html
- 2079803.html
- 3148141.html
- 2635612.html
- 1967182.html
- 507989.html
- 3738997.html
- 1411327.html
- 2409593.html
- 17235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99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64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44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266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38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20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21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92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70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4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