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新中国 改革发展的世纪性变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创新中国 改革发展的世纪性变迁
  • 庞松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 ISBN:754065024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825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840页
  • 主题词:体制改革(学科: 成就 地点: 中国) 体制改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创新中国 改革发展的世纪性变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开启改革开放新阶段7

一、向多极化演变的世界8

苏东剧变的冲击波8

来自周边的压力与挑战11

对全球态势的冷静思考14

二、历史转折关头的中国18

“比关公还要过更多的‘关’”18

第三代领导集体担当重任25

在治理整顿中深化改革31

改革中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37

姓“资”姓“社”的困扰40

三、加快发展的思想障碍40

皇甫平的“羊年四论”44

诽声四起的诘难47

四、平地春雷——南方谈话49

驻足武昌:论说多办实事50

寄语深圳:你们要搞快一点50

倡言珠海:高科技也要占有一席之地57

勉励江西:有机遇能跳还是要跳64

启发上海:起点更高一点,后来居上65

五、冲破藩篱——新的思想解放69

来自上海传媒的核心消息69

深圳报业的八评八论71

京华引领改革潮起74

加强作风建设79

“邓旋风”的世界性回应84

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历史性抉择87

一、十四大的台前幕后87

百年大计,“关键在人”88

首倡市场经济的重要文献89

十四大确立改革总目标91

二、坚持改革开放的组织保证95

富有改革精神的新班子95

总设计师的特别关注97

三、意义深远的三大决策99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100

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101

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108

一、启动住房制度改革117

房改贵在起步117

第三章 改革开放再起新潮117

房地产业蓬勃兴起121

房地产热呼唤规范化127

二、股份制改革与股市潮130

加快企业的股份制改造130

开放和培育证券市场136

股市升温注入新的活力138

三、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143

浦东开发开放加大步伐143

“三沿”和内陆省会辐射开放147

东西南北中立体大开放格局149

特区人的危机意识153

四、特区还要“特”153

明确特区“三个不变”方针155

增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157

第四章 改革向市场经济接轨163

一、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新起点163

京城商潮在涌动164

加快改革的措施竞相出台166

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和行动纲领169

二、推进价格和流通体制改革173

价格改革的重大突破174

改革流通体制,发展商品市场176

建设市场价格机制和管理机制178

搞活劳动用工和企业自主分配181

三、劳动制度改革迈开新步181

由政策调整转入制度创新185

发展第三产业,拓宽就业渠道190

第五章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197

一、粗放型增长暴露出弊端197

经济过热与金融秩序紊乱198

加快发展中的危险信号202

二、宏观调控机制的运用205

控制投资和消费的过快增长206

适度从紧的16条治乱措施211

三、财税体制:改行分税制216

财政包干体制的弊病216

中央与地方分税制的建立220

财务制度及相关制度的改革224

四、金融体制:导向市场227

确定金融改革的目标和重点227

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230

进一步加强金融立法工作232

五、宏观经济软着陆成功235

深化价格改革,抑制通货膨胀235

软着陆与间接调控机制的形成241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45

第六章 确立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245

科教兴国的重大决策246

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250

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253

二、促进两个文明共同进步257

市场经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257

精神文明建设跨世纪的纲领264

三、跨世纪发展的基本框架267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267

制定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272

逝者如斯,青史永铭277

一、送别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277

第七章 把什么样的中国带入新世纪277

“全世界的巨大损失”280

后继者的郑重宣言282

二、十五大:举旗、定位的盛会284

历史关头的“主心骨”285

跨世纪的行动纲领289

擎旗指路,继往开来293

三、历史贡献和理论创新299

迈向21世纪的胜利旗帜29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303

所有制理论的突破和创新306

面向新世纪的中央政府309

一、沉着应对突发风险309

第八章 迎接国内外风险的挑战309

抗御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315

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319

二、迎战特大洪灾考验323

严防死守抗洪抢险323

综合治理,提高防洪能力326

三、扩大内需的财政抉择330

宏观经济政策的适时调整330

人口大国的长期战略方针333

第九章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339

一、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339

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340

非公有制经济:新增长点349

混合所有制结构新格局354

二、区域经济结构大调整362

不失时机:两个大局的转换363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366

乘潮而起:振兴西部的伟业371

三、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步伐375

夯实基础产业,培育支柱产业375

整体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379

深层次的金融改革势在必行385

一、治本之策:深化金融改革385

第十章 推进和深化配套改革385

按经济区域设置垂直管理体制388

加快国有独资银行商业化步伐390

加强金融监管,整顿金融秩序392

二、证券市场:发展和规范394

规范和稳定证券市场394

中国股市震撼性大启动396

三、建立城镇住房新制度401

停止实物分房政策出台401

住房商品化改革全面推开404

市场主体:经济适用房406

四、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409

逐步完善基本社会保险制度409

整体推进医疗制度三项改革414

基本保障制度趋向规范化、社会化419

第十一章 全新开放,共赢共存423

一、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423

二、推动外贸增长方式转变427

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427

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和质量432

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440

三、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444

加入世贸组织的艰难谈判444

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451

第十二章 农村改革与发展再创新457

一、“一个基础、三个支撑”的新体制457

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458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460

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与市场体系建设462

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468

二、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470

加快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470

推动乡镇企业第二次创业474

推进发展小城镇的大战略477

三、把农民增收放在突出位置479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480

减轻农民负担和农村税费改革482

改革乡镇机构485

加快实施“八七扶贫计划”487

四、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492

发展产业化经营,把农业做强492

进行一次新的农业技术革命498

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500

沿海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502

第十三章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505

一、搞出中国自己的创新体系505

启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工程505

营造推动科技创新的有效机制510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51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519

二、改进和完善知识传播系统519

多层次多形式发展高等教育522

高校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527

打造高等教育的“航母”530

三、积极开发人力资源532

我国人才问题面临的形势532

加大人才市场建设的力度534

面向新世纪的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538

第十四章 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545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基本纲领545

有中国特色文化理念的创新545

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立法工作548

二、引导社会文化全面健康发展552

文化艺术事业蓬勃发展552

哲学社会科学发挥重要作用555

实施以德治国方略557

基层文化建设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558

文化产业迅速崛起562

三、繁荣文化市场,发展文化产业562

文化市场走向规范有序繁荣564

文化产业格局和传媒业集团化趋势567

四、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通571

第十五章 依法治国与政治体制改革577

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577

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策577

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580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584

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592

二、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换596

大刀阔斧的机构改革596

依法行政,推行“费改税”602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605

三、稳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609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09

开创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新局面611

扩大基层民主,倡导群众自治614

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621

第十六章 民族与宗教工作的新篇章621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22

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626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627

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633

二、积极稳妥处理当代宗教问题633

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638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640

三、民族和宗教问题上的斗争642

第十七章 军队改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649

一、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649

军队建设总要求的确立649

国防政策与国防现代化之路654

二、质量建军:提高整体素质656

打赢现代战争的精神动力656

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658

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660

三、科技强军:掌握高技术手段663

加快实现“两个转变”663

国防科技的突破性进展665

全面开展科技大练兵668

四、依法治军:服务于建设大局672

军队法制建设的新发展672

拥政爱民,支援地方建设675

第十八章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679

一、紫荆花开迎香港回归679

实现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687

二、九九归一,圆中华盛事697

回归进程顺利展开697

世纪之交澳门归来699

三、努力推动台湾问题的解决702

海峡两岸关系的历史性变化702

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逆流705

第十九章 构筑面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715

一、多极化趋势和外交对策715

冷战烽火熄灭后的国际局势715

我国积极务实的对外方针718

二、发展与亚洲近邻的关系721

与东北亚三国关系的发展721

与东南亚各国关系的发展725

与蒙古及中亚各国关系的发展728

三、中俄关系的良好进展730

建设性伙伴关系的形成730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734

四、坎坷不平的中美关系737

妥善应对中美风波737

美对华新战略:全面接触739

两国关系风波再起742

实现中美两国元首互访747

五、发展中欧、中非关系751

与欧洲国家及欧盟关系的发展751

加强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755

六、多边外交与多渠道外交757

重视联合国和安理会的作用757

多渠道外交日趋活跃761

党的建设面临新形势新考验767

一、面向新世纪推进执政党建设767

第二十章 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767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769

二、以“三个代表”指引思想政治建设772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772

开展“三讲”教育,提高领导干部政治素质774

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全面推进党建工作778

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783

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反腐斗争783

查处大案要案788

四、开创党的组织建设的新局面793

修改党章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793

干部队伍建设走向制度化795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篇章799

尾编创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源泉805

主要参考书目817

后记8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