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管子新探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胡家聪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16482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11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6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管子新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郭沫若先生论《管子》研究2
序一&张岱年2
序二&杨向奎4
序三&李学勤6
导论《管子》系田齐变法的时代产物9
一、《管子》真是管仲遗著吗?9
二、《管子》“王、霸”说以田齐变法为历史背景14
三、《管子》、《孟子》“王、霸”说的比较17
四、稷下管子学派与《管子》其书20
第一编《管子》分类研究27
第一章 从《经言》看齐法家管理国家的学说27
一、重农辟地、富民富国的民本思想30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权力34
三、选贤任能的官僚制37
四、法、教兼用,维护封建等级制40
五、富国强兵,增强实力42
六、“王天下”的政治哲理44
第二章 《管子》中“以法治国”的法理之学48
一、治国以法律制度为准则48
二、以法治国贯穿于君、臣、民之中50
三、立法施政的经验和理论51
四、维护封建等级特权的“公法”55
五、轻刑、还是重刑?民本、还是法本?57
六、以法为主,“法、术、权、势”结合60
七、君主“自禁”、“禁胜于身”论62
第三章 《管子》中的齐法家军事学说65
一、霸诸侯、王天下的战争观66
二、富国强兵的实力竞争68
三、“盖天下”的全面战备69
四、早知敌情的“四明”71
五、“计必先定”然后出兵72
六、“至善不战,其次一之”73
七、务具其备,慎守其时75
八、“攻不守则拙者巧”76
附 与竹书《孙膑兵法》比较77
第四章 从《管子》看田氏齐国崇奉黄帝81
一、田氏的远祖,法治的祖师81
二、田齐准备称帝与黄帝地位的提升84
三、五行说的中央土——黄帝85
四、黄帝“得六相”,“欲陶天下为一家”88
第五章 《管子》中的道家黄老学说新探93
一、稷下黄老学“君人南面术”的性质94
二、“道”的精气说与“得道”说97
三、朴素辩证法与认识论相结合103
四、君道“无为”与臣道有为105
五、御臣术——形名法术之学107
六、君主修身、养生、为政的黄老道论109
第六章 《管子》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新探113
一、以五行相生为特征113
二、阴阳五行说的不同家数115
三、五行思想在各家学说中的渗透119
四、关于四时教令121
五、论邹衍的五行相胜说124
第七章 从《君臣》上下篇看君主专制政体的矛盾128
一、“法、道、儒”融合的思想体系129
二、明君、忠臣——理想化的君臣关系130
三、正德、治官、化民132
四、严防“中央之人”篡权135
五、前朝到后宫的“四正”137
附《管子》《荀子》君臣关系说的历史背景139
第八章 《管子解》——稷下学宫的讲义录144
一、《管子解》体例、内涵的特色145
二、编写程序的推测149
第九章 从《度地》《地员》看重农政策下的科技发展151
一、农政管理机构与科技人才152
二、从《度地》看农事与治水的合理安排155
三、《地员》应是田齐农学家之作159
第十章 《轻重》财经管理学说析要162
一、诞生于田齐的历史文化背景163
二、用“轻重术”管理全国财政经济164
三、“利出于一孔”的基本要求167
四、关键在于“操谷、币准衡”169
五、重农富国政策下的“平籴”说172
六、关于赋税的理论和政策179
七、管好各项经济事业以开辟财源184
八、轻重术用于对外贸易的贸易战187
第十一章 《管子》中的桓、管轶事研究190
一、具有政治寓意的生动情节190
二、光芒闪耀的政治思想193
三、借古喻今的政策措施197
四、托古建制的典礼制度201
第十二章 桓、管历史资料与齐桓公霸业考实205
一、齐桓公之“创霸”206
二、齐桓联结中原诸侯208
三、安夏而又“攘夷”210
四、尊王的高峰——葵丘之会213
第二编《管子》分篇考证219
第十三章 《经言》组219
一、《牧民》并非管仲遗著219
二、《形势》《牧民》等作者读过《老子》书222
三、《权修》法家言与威王变法224
四、《立政》论设官及“立事者”225
五、《乘马》作于战国考227
六、“七法”系治国治军的法式232
七、《版法》系“牧民”学说之撮要237
八、《幼官》新考238
九、《幼官图》的图形排列与《幼官》不同244
第十四章 《外言》组246
一、《五辅》属于“牧民”学说体系246
二、《宙合》的主题及其他247
三、《枢言》托管子之言249
四、《八观》作于战国考250
五、《法禁》乃“成熟之法家言”251
六、《重令》前承《经言》后启《管子解》252
七、《法法》后启韩非学说256
八、《兵法》等军事一家言的考察258
第十五章 《内言》组263
一、《大匡》考辨263
二、《中匡》叙桓、管轶事271
三、《小匡》考辨272
四、《霸形》记桓、管轶事278
五、《霸言》系齐法家军事著作279
六、《问》系社会调查提纲282
附《制地》论关、市制度284
七、《戒》依托管仲之言285
第十六章 《短语》组289
一、《地图》系《七法》之脱简289
二、《参患》要旨考析290
三、《制分》乃齐法家军事论文294
四、《君臣》上下篇考295
五、《小称》述桓、管秩事296
六、《四称》与《七臣七主》比较297
七、《侈靡》著作时代质疑298
八、《心术》上下等篇并非宋钘、尹文遗著306
九、《心术下》系《内业》之副本307
十、《白心》推衍老子道家学说308
十一、《水地》的思想和时代310
十二、《四时》托管子立言313
十三、从《五行》看阴阳家的灾祸说315
十四、《势》抄袭《越语》范蠡之言316
十五、《正》的道家黄老思想倾向317
十六、《九变》似《参患》脱简318
第十七章 《区言》组321
一、《任法》之“四任”321
二、《明法》不抄《韩非子·有度》322
三、《正世》受秦法家思想影响323
四、《治国》与《国蓄》的考证和比较325
五、《内业》道家著作与孟子思想332
第十八章 《杂篇》组335
一、《封禅》依托管仲而造说335
二、《小问》中的管子答桓公问336
三、《七臣七主》校理和注释339
四、《禁藏》的主旨及错简347
五、《入国》的“九惠之教”349
六、《九守》与形名法术之学350
七、《桓公问》的“啧室之议”355
八、《度地》依托管仲之言357
九、《地员》托管仲为引言358
十、《弟子职》不是儒家之作359
第十九章 《管子解》361
一、从《形势解》看《形势篇》361
二、《立政·九败解》法家观点鲜明363
三、《版法解》融合“法、道、儒”思想365
四、《明法解》的新观点接近韩非366
第二十章 《轻重》组369
一、《轻重》诸篇作于田齐考实——不作于汉代的辨正369
二、《轻重己》、《五行》中的“天子”考389
第三编《管子》源流及其他393
第二十一章 稷下学宫史钩沉393
一、顺应历史潮流而诞生394
二、稷下之学的兴盛396
三、学宫的下坡路404
第二十二章 古本“管子书”到今本《管子》的流传408
一、战国时期的流传409
二、西汉时期的流传410
三、今本《管子》的定型411
第二十三章 从刘向校书看《管子叙录》413
一、刘向、刘歆父子校书缘起413
二、校书的方法和体例415
三、《管子叙录》中的若干问题418
第二十四章《管子》文体的分类析要422
一、散文的论说文423
二、韵文的论说文425
三、桓公、管仲问答体427
四、经文经解体429
五、语录体429
六、《管子解》的解说体430
七、应用文431
第二十五章《管子》其书与稷下之学432
一、稷下“百家争鸣”的特点和规律432
二、《管子》书系稷下“百家争鸣”的投影439
三、《管子·经言》思想“法、道、儒”融合的特色——兼论《经言》不是管仲遗著449
第二十六章 学派争鸣的错综复杂464
一、齐法家法制学说的主要特点——与秦法家的比较464
二、《管子》与《孟子》政治学说的比较474
三、道家学说对先秦儒学的影响483
四、儒家荀况学说吸收道家哲学490
五、道家尹文与荀况儒学有相通之处498
第二十七章 帛书《黄帝内经》与《管子》黄老学的比较508
一、《经法》思想与《管子》黄老学的比较508
二、《十大经》思想与《管子》黄老学有相通之处518
三、帛书《四经》和《管子》承袭《越语》范蠡言论529
四、《称》的格言带来稷下学踪迹533
五、《道原》思想与稷下学资料538
第二十八章 《管子》黄老学新研550
一、再论田氏齐国崇奉黄帝与“黄、老”结缘551
二、从《管子》看“道、法”思想的结合562
三、阴阳家学说与道家学说之同与异577
第二十九章 归本于黄老的形名法术学588
一、《申子》归本黄老三篇的探索589
二、《管子》中的“法、术”并提及《九守》的形名法术之学594
三、法家韩非继承齐韩两国的黄老学602
附论605
一、历代学者评《管子》605
二、今世学者论《管子》606
后记610
热门推荐
- 2481130.html
- 242477.html
- 840862.html
- 3295359.html
- 1971662.html
- 3679615.html
- 1401242.html
- 212577.html
- 2352501.html
- 37960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43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66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29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49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10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41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57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68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04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5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