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然·空间·社会 广州城市水体的人文地理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昆仑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53532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40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150页
- 主题词:水体-人文地理学-研究-广州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自然·空间·社会 广州城市水体的人文地理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1.1 国外研究情况概述3
1.1.2 国内研究情况概述3
1.2 研究设计4
1.2.1 研究对象4
1.2.2 研究方法与数据6
1.3 研究框架9
1.3.1 核心内容9
1.3.2 技术路线9
第2章 研究的理论背景11
2.1 城市环境议题11
2.1.1 环境议题的兴起11
2.1.2 城市-环境关系的理论探讨12
2.1.3 城市环境问题的特点13
2.1.4 城市环境问题研究方法14
2.1.5 城市地理学的关注15
2.2 城市环境问题与人文因素15
2.2.1 城市环境问题的效应15
2.2.2 城市环境问题的原因16
2.2.3 城市环境问题的应对19
2.3 城市水环境问题与人文因素21
2.3.1 城市水环境问题的解析21
2.3.2 城市水环境问题与城市化22
2.3.3 城市水环境问题与城市代谢24
第3章 广州水体形态演化26
3.1 数据说明26
3.1.1 数据来源26
3.1.2 数据处理27
3.1.3 精度评价27
3.2 研究结果28
3.2.1 水域面积变化28
3.2.2 岸线长度变化28
3.2.3 形状指数变化31
3.3 特点讨论33
3.3.1 总体特点33
3.3.2 减少部分34
3.3.3 增加部分35
3.4 本章小结37
第4章 广州水体水环境质量演化38
4.1 监测点和数据38
4.1.1 监测点位置38
4.1.2 数据来源39
4.1.3 数据说明39
4.2 研究结果40
4.2.1 珠江广州段水环境质量40
4.2.2 城市河涌水环境质量45
4.2.3 城市湖泊水环境质量49
4.3 特点分析50
4.3.1 总体演化态势50
4.3.2 监测指标差异51
4.3.3 空间分布差异51
4.4 本章小结52
第5章 广州水体环境演化中的不同行为主体解析53
5.1 不同行为主体及其角色53
5.1.1 双重角色的城市政府53
5.1.2 直接作用者——企业和个人58
5.1.3 关键的监督者——媒体63
5.1.4 渐进的指引者——法规65
5.1.5 力薄的保护者——民间社会68
5.1.6 更高层次相关者72
5.2 作用机制73
第6章 广州水体环境演化的人文因素动力及机制75
6.1 人文驱动因素75
6.1.1 工业化75
6.1.2 城市化82
6.1.3 其他因素92
6.2 驱动机制96
6.2.1 打破旧有平衡96
6.2.2 建立新的平衡97
6.3 机制总结98
第7章 五眼桥涌地区案例99
7.1 研究说明99
7.1.1 案例区选择99
7.1.2 研究方法和资料99
7.2 五眼桥涌地区河涌环境演化100
7.2.1 河涌形态变化100
7.2.2 河涌水环境的变化103
7.3 河涌环境演化动力——人类活动变迁104
7.3.1 社会生产层面的人类活动变迁104
7.3.2 居民个人生活层面的人类活动变迁106
7.4 五眼桥涌地区人-河关系演进解析108
7.4.1 亲密和谐阶段(1987年以前)110
7.4.2 对立隔离阶段(1987—2003年)110
7.4.3 重塑波动阶段(2003年至今)111
7.5 本章小结112
第8章 东濠涌地区案例113
8.1 案例说明113
8.2 东濠涌演变历程114
8.2.1 形态演化114
8.2.2 水环境变化116
8.2.3 功能变迁118
8.3 主要作用主体120
8.3.1 政府主导120
8.3.2 民众参与124
8.4 作用机制125
8.4.1 旧有平衡125
8.4.2 打破旧平衡126
8.4.3 建立新平衡126
8.5 本章小结127
第9章 结论与讨论128
9.1 本书主要结论128
9.2 本书主要成果128
9.3 研究展望129
参考文献131
热门推荐
- 3113909.html
- 3874022.html
- 3425446.html
- 2258757.html
- 635846.html
- 2440060.html
- 760737.html
- 3388174.html
- 2449185.html
- 34990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59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75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80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12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79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36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13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71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27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0517.html